中国发射了几颗人造卫星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24-08-17 11:27:20
热度:
中国发射了几颗人造卫星【专家解说】:1956年3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专家解说】:1956年3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这标志着中国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56年4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这是中国航天事业最早的领导机构(由航空主管部门代管)。同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1958年1月,国防部制订了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1958~1967年)发展规划纲要。1957年10月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钱学森等一些著名科学家建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中国科学院负责拟订了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成立了 “五八一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1958年8月,第一设计院成立,同年11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
1958年4月,在甘肃酒泉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标志着中国航天第一个自主发射基地的诞生。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从此,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这是中国研制航天运载火箭征程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1964年4月29日,国防科委向中央报告,设想在1970年或1971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继1962年3月21日首次试验失败之后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1965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第七机械工业部制订的1965~1972年运载火箭发展规划,标志着中国开始正式立项研制航天运载火箭。
1966年11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卫星开始立项研制。
1966年12月26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专门负责研制各类人造卫星。
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1月30日,中国研制的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使中国具备了发射中低轨人造卫星的发射能力。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在甘肃酒泉航天发射基地由“长征一号”火箭发射成功,美妙的“东方红”乐曲首次响彻在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1957年10月4日)、美国(1958年1月31日)、法国(1965年11月26日)和日本(1970年2月11日)之后,第五个自主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1971年3月3日,中国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号”。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科学试验卫星,卫星在预定轨道上工作了八年。此后又陆续发射了“实践二号”、“实践三号”、“实践四号”和“实践五号”,大大推进了中国空间科学的发展。
1975年11月26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卫星按预定计划于当月29日返回地面。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人造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此后又先后建成了“远望”2号、“远望”3号和“远望”4号航天测量船。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0年5月18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标志着中国具备了发射高轨道人造卫星的发射能力。
1981年9月20日,中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这是中国第一次一箭多星发射,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
1984年4月8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4月16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125º赤道上空。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掌握了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测控和准确定点等技术。
1986年2月1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实用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广播卫星。2月20日,卫星定点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卫星通信技术由试验阶段进入了实用阶段。
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标志着中国航天发射服务开始走向国际市场。截至目前,中国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中国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开始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命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至今,“神舟”号飞船已分别于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和2002年12月29日成功进行了四次无人试验发射,首次载人航天、实现中国人“飞天”梦想的夙愿指日可待。(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 陈有荣)
公元2003年10月16日清晨6时23分,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在起飞21小时后,顺利降落在内蒙古空旷的草原上。太空中没有中国人足迹的历史到此结束。
2005年10月11日 22:15—22:17 太空人进入飞船 22:53 神舟六号返回舱舱门关闭神舟六号发射
失败记录
1、1969年12月,东方红1(DFH-1),长征1号第2级故障,未能入轨。这是长征1的首次任务飞行。可能这件事刺激了小日本,70年2月急匆匆把他那个几公斤的小卫星放了上去,否则我们是第4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2、返回式1-01号(FSW-1),长征2号第2级故障,未能入轨。这是长征2的首次任务飞行。
3、返回式1-02(FSW-1)号,第1颗进入任务状态的FSW-1,减速伞失灵,硬着陆。
4、1984年1月,东方红2-01(DFH-2-01),长征3号第3级故障,未能入轨。这是长征3的首次任务飞行。
5、1984年4月,东方红2-02(DFH-2-02),成功,第1颗进入任务状态的DFH-2,在定点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最后用非常规办法解决,风险重重。
6、1988年风云1号-01(FY-1-01),成功入轨,仅35天星上相机镜头被污染,卫星平台虽工作正常但主要功能丧失,实际已报废。
7、1990年,风云1号-02(FY-1-02),成功入轨,星上计算机故障导致姿态失衡。这里要请高人指点,很多报道说被抢救回来,但又说只在轨175天,怎么回事?
8、1994年,风云2号-01(FY-2-01),在厂房中爆炸,未发射。
9、1994年,东方红3-01(DFH-3-01),长征3甲(LM-3A)的首次任务飞行成功,但卫星燃料泄漏,未能定点。
10、1996年,长征3乙(LM-3B)首次任务飞行,箭上姿态控制故障,火箭倒栽地面,星箭俱毁。这次失败连同92年的奥星事件(一次发射失利,一次卫星失踪)对正进军国际商业发射的中国航天来说打击是巨大的。
11、鑫诺2号(SINO-2),东方红4-01星,目前最多的消息是星上太阳能电池板未能展开,丧失能量不能定点,应该算上它了吧。
上一篇:沼气池造价
-
下列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A.地球人造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的过程B.跳水运动员将2024-08-17
-
人造卫星是核能源吗2024-08-17
-
为了得到6V电压,应用_______节干电池串联起来;人造卫星展开太阳电池板,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提供给卫星2024-08-17
-
人造卫星都用太阳能电池供电。现有一个太阳能电池,不接外电路的电压是600uV,短路电流为30uA,则该电池的电动势为几V?内阻?。接20欧姆的2024-08-17
-
许多人造卫星都用太阳能电池供电,太阳能电池由许多片电池板组成。某电池板不接外电路时电压是600V。短路电流为30A,这块电池板的内2024-08-17
-
中国一共发射了几颗人造卫星2024-08-17
-
随着火箭、人造卫星及原子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人们研制出了一种新型复合材料-- 金属陶瓷,就是将陶瓷和铬、钼、钨、钛等高熔点金属研2024-08-17
-
我国首次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成就是 A.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 第一座试验性原子反应堆正式运转 C. 同步实验通讯卫星发射成功 D2024-08-17
-
随着火箭、人造卫星及原子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人们研制出了一种新型复合材料-- 金属陶瓷,就是将陶瓷和铬2024-08-17
-
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兴起的,对社会生产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蒸汽革命和电力革命的是 A. 原子能的利用 B. 人造2024-08-17
-
什么算工业?原子能发电站,氢弹,人造卫星算工业么?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