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如何养殖蝎子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24-08-17 08:34:29
热度:
求如何养殖蝎子【专家解说】: 人工养蝎必须创造适宜蝎子生存和生长发育的良好生态环境,因而应该对蝎子的生活习性有深入的了解和全面的认识。 1 、栖息的环境 蝎子喜欢生活在阴暗、
【专家解说】: 人工养蝎必须创造适宜蝎子生存和生长发育的良好生态环境,因而应该对蝎子的生活习性有深入的了解和全面的认识。
1 、栖息的环境
蝎子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常潜伏在碎石、土穴、缝隙之间。它喜欢安静,清洁、温暖的环境,对声音呈负趋性,轻微的音响能使蝎子惊慌逃窜。蝎子喜欢清洁,遇到农药、化肥、生石灰等有刺激性的异味,会远远避开。
2 、活动规律
蝎子在常温下有冬眠习性,在立冬前后入蜇,翌年清明前后出蜇,全年蜇伏期在六个月左右。蝎子冬眠时,大多成堆潜伏于窝穴内,缩拢附肢,尾部上卷,不吃不动。
生长期蝎子昼伏夜出,白天躲在石下或缝隙中,极少出来活动,一般在黄昏出来活动,凌晨 2 ~ 3 点返回窝穴内栖息。
3 、捕食习性
蝎子为肉食性动物,主要捕食蜘蛛、蚴蜒和蚊类、蝇类多种昆虫。蝎子喜欢吃的昆虫有如下特点:鲜活,体软多汁、大小适中、含丰富蛋白质和脂肪,无特殊气味。
蝎子视力很差,基本上没有搜寻、跟踪、追捕以及远距离发现目标的能力。它主要以感知周围小昆虫活动时引起的空气震动来发现目标,因此它对行动非常敏捷的舍蝇有较强的捕食能力,相对的对行动比较迟缓的鼠妇来说,它的捕食能力就相对较差。
蝎子较低的捕食能力养成了蝎子耐饥饿和食量大的习性,在有水分和风化土的情况下,蝎子不吃不喝也能存活 8 ~ 9 个月。饥饿的蝎子一次可以吃掉与其体重差不多的食物。
4 、水分
蝎子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水分,水分缺乏,将影响机体活动的顺利进行。
蝎子体内的水分不停的消耗着。其消耗方式有 3 个:一是体表散发水分,二是通过粪便排出水分;三是通过呼吸散失水分。因此蝎子需要不停的从外界获取适量水分以维持自身的体液平衡。蝎子通过以下途径获取水分:第一、通过进食获取大量水分,第二、通过皮肤吸收活动范围内的土壤及空气中的水分;第三、在非常干燥的情况下,蝎子也直接饮水。其中前两者是蝎子水分的主要来源,因此当环境湿度正常,食物供应充足时,蝎子不需要饮水。
5 、温度
蝎子是冷血动物,它的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完全受温度支配。
蝎子在 -2 ~ 42 ℃之间可以生存。但是 -2 ~ 0 ℃、 40 ~ 42 ℃时,蝎子仅能存活 5 个小时左右。
蝎子冬眠的温度为 2 ~ 7 。当温度长期高于 7 ℃时,蝎子冬眠不安, 体内新陈代谢加快,易出现早衰而不能安全越冬的现象。
蝎子在 12 ℃以上开始活动。在 12 ~ 24 ℃时,蝎子活动时间短,范围小,机体生长处于缓慢状态。温度达到 25 ~ 39 ℃时,蝎子的交配、产籽才能进行,生长发育处于良好状态。蝎子处于 42 ℃以上的高温下,活动很快失序,继之昏迷,半小时左右脱水死亡。
6 、湿度
蝎子对湿度也有一定的要求,环境温度很大程度的影响着蝎子的生活。
这里所说的湿度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1)土壤湿度。土壤湿度指蝎窝内土壤的含水率。正常湿度为 15% 左右。
(2)大气湿度 。大气湿度又称相对湿度,指周围环境的大气湿润度,正常湿度为 70% 左右。大气湿度偏低或偏高都会影响蝎子对水分的获取。
一般说来,蝎子活动的场所要偏湿一些,蝎子栖息的窝穴则要干燥些。
7 、种内竞争
种内竞争是自然界优胜劣汰这一规律的反映,对维持生态平衡、物种延续和进化都很有利。蝎子的种内竞争主要表现在蝎子之间的互相攻击,大攻击小,强攻击弱,未蜕皮的攻击正在蜕皮的等。
蝎子的种内竞争有其诱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严重缺食缺水;( 2 )相互干扰严重;( 3 )温度、湿度等生态因素恶化;( 4 )争夺空间;( 5 )争夺配偶。这些问题我们搞清楚了,处理得当,蝎子的种内竞争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三)蝎子的生活史
常温下,蝎子从仔蝎到成蝎需要 3 年的时间,蝎子的繁殖期 4 ~ 5 年,每年产一胎,寿命 7 ~ 8 年。
蝎子的卵细胞在卵巢内发育约一年, 蝎子交配受精后,受精卵在体内约经40天完成胚胎发育,产出仔蝎。产仔时间一般在 7 ~ 8 月份。
仔蝎产出后爬伏在母蝎背上,仔蝎不取食,靠体内残留的卵黄为营养维持生长发育。仔蝎体长 1 厘米左右,乳白色,体肥胖,附肢短,活动能力弱,一般头朝外成丘状群集在母蝎背上。仔蝎产出为 1 龄,蝎子一共蜕皮 6 次, 7 龄即为成蝎。
适宜条件下,蝎子出生后第 5 天便在母蝎背上完成第一次蜕皮,进入2龄。退皮后的小蝎会跌落在母蝎周围,但很快又会爬上母蝎背部。 2 龄幼蝎体色加重变为淡褐色,体重增加,体形也变得细长。再过 5 ~ 7 天幼蝎便离开母蝎背部独立生活,这时的幼蝎活动能力增强,尾针可以蜇刺,并能排除少许毒液,有捕食小虫的能力,夜间开始四处活动捕获食物。
幼蝎在 9 月份可蜕第二次皮成为 3 龄蝎,体长达 2 厘米以上,体重也有所增加。 3 龄蝎经过 40 天左右的时间吃肥储备好足够的营养准备越冬。 10 月下旬进入冬眠,翌年清明前后起蜇, 5 月以后随气温升高幼蝎又达到一次进食高峰。 6 月份蜕第三次皮成为第 4 龄蝎, 8 月底蜕第 4 次皮成为 5 龄蝎,然后进入冬眠。第三年 6 月和 8 月各蜕一次皮成为 7 龄成蝎。
第 3 年末达到性成熟,到来年夏天开始繁殖。
蝎子每次蜕皮后不断进食,体重不断增加,体长也呈跳跃式增长。
创造恒温条件可以部分地改变蝎子的生活习性,全年均可生长发育,各次蜕皮间隔时间明显缩短,从仔蝎到成蝎只需 250 天左右。
三、蝎子无冬眠养殖技术
常温下,蝎子的生长周期为 3 年,时间极其漫长。究其原因,温度是制约蝎子生长发育的第一要素。我国大部分地区每年日平均气温在 30 ℃左右的时间仅有 100 天左右,而利于蝎子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在 25 ℃~ 39 ℃之间。虽然蝎子出蛰与入蛰的时间有 6 个月,但刚出蛰的一个月左右和入蛰前的一个月左右由于外界温度较低,蝎子生长发育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累计计算在 3 年生长期中的实际生长发育时间仅为 11 个月左右。如果能人为地改变蝎子的冬眠习性,就意味着缩短蝎子的生长周期,经济效益就会大幅度提高。
下面就介绍两种无冬眠养殖技术。
< 一 > 太阳能养能养殖
说起太阳能已不是什么新名词,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水器早已进入千家万户。在寒冷的冬季,我们日常食用的西红柿、黄瓜,送给亲朋好友的礼品鲜花无不出自太阳能温室。我们介绍的太阳能养蝎也是基于太阳能温室的原理,加以科学的指导,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无数次的改进,逐步探索出一整套太阳能养蝎新技术。
1 、太阳能蝎池的建造
太阳能蝎池的建造需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以能充分接受太阳光的照射为佳。现以 1.2X2X0.4 米的蝎池为例介绍太阳能蝎池的具体建造方法。
选好场址,下挖 .1.2X2米深 40 厘米的长方体土坑,在长方体坑的底部均布两个直径 45 厘米的井,井深 30 厘米~ 50 厘米为宜。然后沿坑的四周单砖砌起至地面平。填满砖头、石块等物,盖上预先制好的水泥盖板。盖板上预先留有供蝎子进出的小孔。至此蝎池的下半部分就完工了。
沿水泥盖板的四周单砖砌起围墙,沿围墙四周距离盖板平面 15 厘米处贴 15 厘米的玻璃条以防止蝎子外逃。在蝎子池北坡设窗口供蝎池通风及投喂饲料用。蝎池南坡用塑料薄膜密封(夏季揭开),内置瓦片成山坡状。整个太阳能蝎池建好了,整个蝎池外形酷似农民种菜的太阳能塑料大棚,只不过缩小了许多。
2 、蝎子在太阳能蝎池内的生活规律
6月中旬至 9 月中旬,天气炎热,是野生蝎子的最佳生长区。这段时间应将蝎池上面的塑料薄膜揭开。傍晚 ,蝎池上部温度较高,蝎子自下部向上运动至上部觅食。午夜以后,天期见凉,气温下降,蝎子向下运动至水泥板下面栖息。翌日,随着太阳的升高,外界温度逐步回升,蝎子悄悄的向上运动,伏于上部瓦片的背面充分接受太阳的辐射热。至中午上部温度升值 38 ℃以上,蝎子又悄悄的向下运动至水泥盖板背面。午后,上部太阳直射温度升值 45 ℃以上,水泥盖板背面温度也超过 38 ℃,蝎子继续向下运动。蝎池底部温度大约为 27 ℃左右。傍晚,太阳落山,蝎池温度逐渐降低,蝎子又向上运动至水泥盖板上部觅食。
3月初至6月中旬,气温回升,野生蝎子开始生长;9月中旬至 11 月底 , 气温逐渐降低,野生蝎子吃肥开始冬眠。这两个时间段内蝎子生长发育缓慢。这时我们用塑料薄膜将蝎池盖好,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太阳能蝎池的上部温度能高达 42 ℃以上,下部温度不低于 18 ℃,蝎子通过上下层的运动始终生活在最佳温度环境中,使蝎子在一年中的最佳生长时间由 3 个月左右延长至 9 个月左右。
11 月底至翌年 2 月底,外界温度降低,太阳能蝎池内的温度已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这是应将蝎池上面盖好草帘,使蝎子进入冬眠。
由此可见,蝎子在太阳能蝎池中的实际生长时间达 9 个月。在全部生长期内,太阳能蝎池创造的温度环境不是一个温度值,而是一个比较宽的温度范围;蝎子不是被动的适应环境,而是主动的寻找所喜欢的生活环境,所以说蝎子始终生活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
3 、太阳能养蝎解决了长期困扰养蝎户的温、湿度问题
养过蝎子的人都知道,温度和湿度对蝎子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稍有不慎就会给蝎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温度和湿度恰恰又是相互对立的一对矛盾,同一条件下,湿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温度较高时,水分蒸发快,湿度往往较小,温度较低时,水分蒸发慢,湿度较大。造成蝎池环境不是高温低湿,就是低温高湿。尽管管理人员辛辛苦苦不停的观察与调整,还是很难达到二者的协调统一。而太阳能蝎池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太阳能蝎池为半地下式结构,蝎池底部及两个向下延伸的井源源不断的吸收大地之灵气,自动的调节蝎池的生态环境。当温度上升时,蝎池底部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加快,水蒸气上升,蝎池中的湿度逐步提高。由于蝎池底部与大地相通,土壤中的水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即便蝎池保持长期的高温,在无人管理的条件下,其湿度也不会明显下降。当温度下降时,水分蒸发缓慢,蝎池湿度自然降低。太阳能蝎池中温度与湿度同步升降,协调统一,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养蝎户的温度与湿度相对立的矛盾。
综上所述,太阳能养蝎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太阳能养蝎创造的温度与湿度不是死板的某一温度值,而是相当宽的温、湿度范围,蝎子不是被动的适应环境,而是主动的寻找自己喜欢的生活环境;第二,从根本上解决了温度与湿度相对立的矛盾,变对立为协调的统一;第三,投资小,效益好。不用建造暖房,购置取暖设备即可获得良好的效益;第四,管理方便。温度与湿度基本不用人工调整,管理人员的工作仅仅是投喂饲料虫。
( 二)恒温养蝎
尽管太阳能养蝎有很多优点,但它有不能分层架养,空间利用率低等缺陷,因此,很多城镇待业青年、下岗职工还是普遍采用恒温养殖法。
恒温养蝎大都采用架养,根据房间高度养殖架可分为 3 层和 4 层,,一般底层用作养殖饲料虫,其余几层用作养殖蝎子。层间的合理高度为底层 30 厘米,其余层为 60 厘米,每层上沿内侧贴上玻璃条或塑料薄膜等光滑材料,防止蝎子外逃。这种饲养架适合于居住条件比较紧张的养殖户。
暖房的加温设备可采用火炉,火炕,火墙,火道,暖气等,以经济实用为原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
四、种蝎
搞好蝎子的繁殖工作是提高人工养蝎经济效益的关键,培育优良种蝎是搞好繁殖工作的基础。种蝎不仅决定着雌蝎的产仔率、仔蝎的成活率,对幼蝎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影响。
< 一〉种蝎的来源
有的养殖户从野外捕捉或购回野生蝎子作种蝎进行繁殖。对于养殖户尤其对于初养者来说,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原因有三:第一,野生蝎子与人工养殖的蝎子生活习性有所不同。野生蝎子由野外自然环境进入人工创造的小生态环境中,难以马上适应,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必将受到影响;第二,野生蝎子性情凶悍,人工高密度混养会激化其种内竞争,造成大吃小,强吃弱的相互残杀现象;第三,野生蝎子野性十足,逃跑能力极强,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逃出来蜇人。
养殖户最好从人工养蝎单位引进种蝎或自己选育。
1 、引种
引进种蝎时,要对所引进蝎有详细的了解,如种蝎的品种,蝎龄,雌蝎是否有孕等情况。要挑选个大,体长在 4.8 厘米以上,肢体无残缺,并且健壮、行动敏捷,静止时腹部卷曲,前腹部肥大、皮肤有光泽的蝎子。
选种时要注意雌雄蝎的比例搭配。有的养殖户为了获仔蝎而只选雌蝎不选雄蝎,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雌蝎受精后,虽然精子在纳精囊中可长期储存,供终生繁殖使用,但繁殖率逐年降低,且仔蝎体质较弱,成活率偏低,为了提高雌蝎的产仔 数量和所产仔蝎的质量,种蝎需要年年交配,因而引进种蝎时必须引进适当数量的雄蝎。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雌雄比例可按 3 : 1 进行搭配。
引种时间除了蝎子怀孕后期和产期,其他时间均可进行。
运输时,要注意密度不可过大,否则易使蝎子积压受伤,造成蝎子流产或形成死胎。常用的运输方法:先把种蝎装进洁净、无破损的编织袋中,每代重量 1.5 公斤左右,然后把编织袋平房在运输箱中。运输箱要具备良好的通风性能。运输过程中要避免剧烈震动。夏季要注意防高温、冬季要防寒。
投放种蝎时,每个蝎池最好一次投足,否则由于蝎子的认群性,不同群间的蝎子会发生争斗、造成伤亡。若确实需要多次投放,可先向池内喷洒少量白酒,以麻痹蝎子的嗅觉,待酒味扩散后,不同群间的种蝎便能互相接受。
种蝎进入新环境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刚投入池子的蝎子在 2 ~ 3 天内会有一部分不进食,因此不可大量投为饲料虫。要检查蝎池的防逃措施是否完善,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补救。
2 、育种
养殖户除了向人工养殖单位购买种蝎外也可以自主进行选育。现以我场对种蝎的选育为例进行说明。
蝎子的生长速度与产仔率是两个负相关的关系:产仔数越多,个体越小,生长的越慢。蝎子的生长速度和产仔率很难在同一品种内同时表现优良,所以,育种蝎时要单独培养父系和母系,父系侧重于生长速度快慢和个体大小,母系侧重于产仔率和成活率。我们以太行山蝎子做父系,伏牛山蝎子做母系,按四系配套杂交法进行选育。
分别在太行山蝎子、伏牛山蝎子这两个品系内部挑选优良个体,按近亲繁殖方法培育出两个具有一定特点的纯体系,此为一级杂交。对一级杂交产生的后代进行生产性状测定,从中选育出最佳的杂交组合进行配套杂交。为了使杂交性状稳定,二级杂交要进行多次。一级杂交和二级杂交都是在同一品系内部进行的杂交。通过一、二两级杂交,即可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父系和母系。在父系和母系之间再选择优良体系进行杂交,此为三级杂交。
四系配套杂交通过三级杂交完成,具有强大的杂交优势,培育出的蝎子将不同品系的优良性状集于一体。
(二)蝎子的提纯复壮
由于变异、退化等因素的影响,种蝎的优良性状随子代的繁衍而具有不稳定性,故杂交种蝎在繁殖两代后需要进行提纯复壮。
在 4---5 龄蝎群中选择个大、有光泽、健康活泼且适应性强的个体专池精心饲养。待这些蝎子交配产仔后,将体壮、产期早、产仔率高的雌蝎挑出来放入专池,然后往池中放入适量优良成雄蝎进行交配繁殖。为了保留和发挥种蝎的优良性状,此项工作要经常进行。
五、蝎子的饲养管理
(一)饲养密度
为了减少蝎子间的相互干扰,蝎子的饲养密度必须适宜。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每平方米蝎池合适的饲养密度为: 2--3 龄蝎 10000 只左右, 4--5 龄蝎 6000 只左右, 6 龄蝎 4000 只左右,成蝎 2000 只左右,孕种蝎 500 只左右。
人工饲养蝎子的密度过大时,容易出现蝎子集结成团,积压受伤等现象,严重时会激化种内竞争,引起蝎子相互残杀。所以,应尽量缩小饲养密度。这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第一,扩大养殖面积,增加蝎池数量;第二,提高空间利用率,适当增高垛体。
(二 ) 生态因素
蝎子的生态发育是周围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养蝎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你所创作的生态环境是否适宜和有利于蝎子的生长发育。
影响蝎子生长发育的生态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和食物等。
1、温度。蝎子是冷血动物,温度对它的作用最为明显,蝎子的生长发育,交配繁殖等一系列生命活动完全由温度支配。
蝎子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32℃~38℃之间。
2、湿度。湿度很大程度的影响着蝎子的生长发育。蝎窝内的土壤湿度在10%---20%>之间,最适宜的土壤湿度为15%~18%之间。大气湿度在60%~85%之间,可用干湿温度计进行测量。
蝎子在不同发育阶段对环境的湿度需求也不一样,例如孕蝎需要较小湿度,而仔蝎和产蝎则需要较大湿度。暖房内的环境湿度可根据需要人为进行调节,若湿度小了,可向蝎池撒水,向室内地面撒水等,若湿度高了可增加室内空气流通,促使室内水分散失。
温度和湿度是相互影响的。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时,水分蒸发快,湿度往往较小,室内撒水后,湿度增高了,而温度则随水分蒸发是不断吸收热量而下降,可见温度和湿度是相互对立的矛盾。
温度和湿度这一矛盾并存往往会引出四种结果:低温高湿,低温低湿,高温低湿,高温高湿。前三者都不利于蝎子的生长发育,后者蝎子活动量大,蜕皮快,发育好,所以,高温高湿是我们所追求的生态环境。
在实际操作中,湿度大小应与温度高低成正比,即温度较高时,湿度相应的大些。温度高了,若不及时加湿会出现干燥现象;湿度增大了,若不及时加温蒸发必然会出现高湿现象。在加温的同时,要经常观察湿度的变化,在增加湿度的同时要经常观察温度的变化,以协调好二者的关系。
3 、食物。蝎子生长发育、交配繁殖等生命活动能顺利进行的前提是自身必须具备机体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而这些物质的获取则取决于食物的供给,可见食物的选择恰当与否是人工养蝎成败的关键。
选择蝎子的食物必须符合下列原则:第一,蝎子喜欢吃,且能促进其生长发育;第二,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可大量供应;第三,能长期的和蝎子共处而不污染环境。
依据上述原则我们推荐黄粉虫、土元、鼠妇做为蝎子的食物。
土元和鼠妇不仅给蝎子提供全面的丰富的营养,而且在蝎池中还起着义务清洁工的作用。
上述因素密切联系,共同影响着蝎子的生长发育,其中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蝎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做到面面俱到,不可偏废。
(三)蝎子的蜕皮
蜕皮是蝎子生长发育的标志,是个体发育过程种的一个必要步骤。蝎子必须蜕去旧皮方能增长躯体。蝎子一生共蜕皮 6 次。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和蝎子个体的差异,除第一次在母蝎背上蜕皮时间大致相同外,以后几次蜕皮所需的时间差异较大。
蜕皮前一周的蝎子处于半休眠状态,活动量减少,皮肤粗糙,体节明显,前腹部肥大。有的前腹部紧贴地面,时有摩擦。小蝎通过各种生理机制的调节,柔软的新皮在旧皮下生成。由于蝎子在蜕皮前吸收了大量的水分,体压增高,在蜕皮激素的作用下,旧皮从头部裂开,先脱出头胸部,附肢折叠于腹面。蜕皮新蜕出的部分不断的扭曲、蠕动着,以此为动力,从头部至尾部依次蜕出。整个蜕皮过程历时 3 个小时左右。蝎子蜕皮后,可以明显看到蝎体增大。刚蜕皮的蝎子身体柔软,有光泽,体色淡黄,肌肉娇嫩。几天后,体色加重,活动能力迅速恢复,体重迅速增加。
蝎子蜕皮需要一定的蜕皮条件:
1 、有充足的营养和体力; 2 、温度和湿度等生态环境要适宜;3、场所要安静、隐蔽。
由于刚蜕过皮的蝎子身体柔软,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常成为其他蝎子攻击的对象。刚蜕皮后的蝎子食欲比较旺盛,因此蜕皮前后应将所有的蝎子喂足喂饱。
(四)蝎子的交配
无冬眠条件下,正常发育的蝎子 8 个月左右趋于成熟,在适宜情况下就可以进行交配。
1只雄蝎短时间内能和两只雌蝎进行交配,特别强壮的雄蝎最多只能连续和 3 只雌蝎进行交配。雄蝎交配后,要待 3 个月后才可能再次和雌蝎进行交配。
雌蝎交配受精后,精子可能在精囊内长期储存,因而蝎子交配一次可终生繁殖,但繁殖率逐年下降。
蝎子交配期的管理,关键在于创造适宜的外部条件,使雄蝎和雌蝎能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中顺利完成交配。
这些条件是:
1 、温度在 28 ℃~ 39 ℃之间。在这个范围内,温度越高交配成功率就越高。
2 、避免强光照射。强光会使蝎子交配过程延长或中断,光线微弱会诱发其交配。
3 、蝎子怕风,无风和微风的天气有利于蝎子的交配,
4 、地面平坦、坚实,具有一定的摩擦力,有利于固定精夹,能保证蝎子交配顺利完成。
5 、蝎子胆小,怕惊扰,应为其创造隐蔽、安静的交配环境。
1 、栖息的环境
蝎子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常潜伏在碎石、土穴、缝隙之间。它喜欢安静,清洁、温暖的环境,对声音呈负趋性,轻微的音响能使蝎子惊慌逃窜。蝎子喜欢清洁,遇到农药、化肥、生石灰等有刺激性的异味,会远远避开。
2 、活动规律
蝎子在常温下有冬眠习性,在立冬前后入蜇,翌年清明前后出蜇,全年蜇伏期在六个月左右。蝎子冬眠时,大多成堆潜伏于窝穴内,缩拢附肢,尾部上卷,不吃不动。
生长期蝎子昼伏夜出,白天躲在石下或缝隙中,极少出来活动,一般在黄昏出来活动,凌晨 2 ~ 3 点返回窝穴内栖息。
3 、捕食习性
蝎子为肉食性动物,主要捕食蜘蛛、蚴蜒和蚊类、蝇类多种昆虫。蝎子喜欢吃的昆虫有如下特点:鲜活,体软多汁、大小适中、含丰富蛋白质和脂肪,无特殊气味。
蝎子视力很差,基本上没有搜寻、跟踪、追捕以及远距离发现目标的能力。它主要以感知周围小昆虫活动时引起的空气震动来发现目标,因此它对行动非常敏捷的舍蝇有较强的捕食能力,相对的对行动比较迟缓的鼠妇来说,它的捕食能力就相对较差。
蝎子较低的捕食能力养成了蝎子耐饥饿和食量大的习性,在有水分和风化土的情况下,蝎子不吃不喝也能存活 8 ~ 9 个月。饥饿的蝎子一次可以吃掉与其体重差不多的食物。
4 、水分
蝎子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水分,水分缺乏,将影响机体活动的顺利进行。
蝎子体内的水分不停的消耗着。其消耗方式有 3 个:一是体表散发水分,二是通过粪便排出水分;三是通过呼吸散失水分。因此蝎子需要不停的从外界获取适量水分以维持自身的体液平衡。蝎子通过以下途径获取水分:第一、通过进食获取大量水分,第二、通过皮肤吸收活动范围内的土壤及空气中的水分;第三、在非常干燥的情况下,蝎子也直接饮水。其中前两者是蝎子水分的主要来源,因此当环境湿度正常,食物供应充足时,蝎子不需要饮水。
5 、温度
蝎子是冷血动物,它的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完全受温度支配。
蝎子在 -2 ~ 42 ℃之间可以生存。但是 -2 ~ 0 ℃、 40 ~ 42 ℃时,蝎子仅能存活 5 个小时左右。
蝎子冬眠的温度为 2 ~ 7 。当温度长期高于 7 ℃时,蝎子冬眠不安, 体内新陈代谢加快,易出现早衰而不能安全越冬的现象。
蝎子在 12 ℃以上开始活动。在 12 ~ 24 ℃时,蝎子活动时间短,范围小,机体生长处于缓慢状态。温度达到 25 ~ 39 ℃时,蝎子的交配、产籽才能进行,生长发育处于良好状态。蝎子处于 42 ℃以上的高温下,活动很快失序,继之昏迷,半小时左右脱水死亡。
6 、湿度
蝎子对湿度也有一定的要求,环境温度很大程度的影响着蝎子的生活。
这里所说的湿度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1)土壤湿度。土壤湿度指蝎窝内土壤的含水率。正常湿度为 15% 左右。
(2)大气湿度 。大气湿度又称相对湿度,指周围环境的大气湿润度,正常湿度为 70% 左右。大气湿度偏低或偏高都会影响蝎子对水分的获取。
一般说来,蝎子活动的场所要偏湿一些,蝎子栖息的窝穴则要干燥些。
7 、种内竞争
种内竞争是自然界优胜劣汰这一规律的反映,对维持生态平衡、物种延续和进化都很有利。蝎子的种内竞争主要表现在蝎子之间的互相攻击,大攻击小,强攻击弱,未蜕皮的攻击正在蜕皮的等。
蝎子的种内竞争有其诱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严重缺食缺水;( 2 )相互干扰严重;( 3 )温度、湿度等生态因素恶化;( 4 )争夺空间;( 5 )争夺配偶。这些问题我们搞清楚了,处理得当,蝎子的种内竞争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三)蝎子的生活史
常温下,蝎子从仔蝎到成蝎需要 3 年的时间,蝎子的繁殖期 4 ~ 5 年,每年产一胎,寿命 7 ~ 8 年。
蝎子的卵细胞在卵巢内发育约一年, 蝎子交配受精后,受精卵在体内约经40天完成胚胎发育,产出仔蝎。产仔时间一般在 7 ~ 8 月份。
仔蝎产出后爬伏在母蝎背上,仔蝎不取食,靠体内残留的卵黄为营养维持生长发育。仔蝎体长 1 厘米左右,乳白色,体肥胖,附肢短,活动能力弱,一般头朝外成丘状群集在母蝎背上。仔蝎产出为 1 龄,蝎子一共蜕皮 6 次, 7 龄即为成蝎。
适宜条件下,蝎子出生后第 5 天便在母蝎背上完成第一次蜕皮,进入2龄。退皮后的小蝎会跌落在母蝎周围,但很快又会爬上母蝎背部。 2 龄幼蝎体色加重变为淡褐色,体重增加,体形也变得细长。再过 5 ~ 7 天幼蝎便离开母蝎背部独立生活,这时的幼蝎活动能力增强,尾针可以蜇刺,并能排除少许毒液,有捕食小虫的能力,夜间开始四处活动捕获食物。
幼蝎在 9 月份可蜕第二次皮成为 3 龄蝎,体长达 2 厘米以上,体重也有所增加。 3 龄蝎经过 40 天左右的时间吃肥储备好足够的营养准备越冬。 10 月下旬进入冬眠,翌年清明前后起蜇, 5 月以后随气温升高幼蝎又达到一次进食高峰。 6 月份蜕第三次皮成为第 4 龄蝎, 8 月底蜕第 4 次皮成为 5 龄蝎,然后进入冬眠。第三年 6 月和 8 月各蜕一次皮成为 7 龄成蝎。
第 3 年末达到性成熟,到来年夏天开始繁殖。
蝎子每次蜕皮后不断进食,体重不断增加,体长也呈跳跃式增长。
创造恒温条件可以部分地改变蝎子的生活习性,全年均可生长发育,各次蜕皮间隔时间明显缩短,从仔蝎到成蝎只需 250 天左右。
三、蝎子无冬眠养殖技术
常温下,蝎子的生长周期为 3 年,时间极其漫长。究其原因,温度是制约蝎子生长发育的第一要素。我国大部分地区每年日平均气温在 30 ℃左右的时间仅有 100 天左右,而利于蝎子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在 25 ℃~ 39 ℃之间。虽然蝎子出蛰与入蛰的时间有 6 个月,但刚出蛰的一个月左右和入蛰前的一个月左右由于外界温度较低,蝎子生长发育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累计计算在 3 年生长期中的实际生长发育时间仅为 11 个月左右。如果能人为地改变蝎子的冬眠习性,就意味着缩短蝎子的生长周期,经济效益就会大幅度提高。
下面就介绍两种无冬眠养殖技术。
< 一 > 太阳能养能养殖
说起太阳能已不是什么新名词,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水器早已进入千家万户。在寒冷的冬季,我们日常食用的西红柿、黄瓜,送给亲朋好友的礼品鲜花无不出自太阳能温室。我们介绍的太阳能养蝎也是基于太阳能温室的原理,加以科学的指导,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无数次的改进,逐步探索出一整套太阳能养蝎新技术。
1 、太阳能蝎池的建造
太阳能蝎池的建造需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以能充分接受太阳光的照射为佳。现以 1.2X2X0.4 米的蝎池为例介绍太阳能蝎池的具体建造方法。
选好场址,下挖 .1.2X2米深 40 厘米的长方体土坑,在长方体坑的底部均布两个直径 45 厘米的井,井深 30 厘米~ 50 厘米为宜。然后沿坑的四周单砖砌起至地面平。填满砖头、石块等物,盖上预先制好的水泥盖板。盖板上预先留有供蝎子进出的小孔。至此蝎池的下半部分就完工了。
沿水泥盖板的四周单砖砌起围墙,沿围墙四周距离盖板平面 15 厘米处贴 15 厘米的玻璃条以防止蝎子外逃。在蝎子池北坡设窗口供蝎池通风及投喂饲料用。蝎池南坡用塑料薄膜密封(夏季揭开),内置瓦片成山坡状。整个太阳能蝎池建好了,整个蝎池外形酷似农民种菜的太阳能塑料大棚,只不过缩小了许多。
2 、蝎子在太阳能蝎池内的生活规律
6月中旬至 9 月中旬,天气炎热,是野生蝎子的最佳生长区。这段时间应将蝎池上面的塑料薄膜揭开。傍晚 ,蝎池上部温度较高,蝎子自下部向上运动至上部觅食。午夜以后,天期见凉,气温下降,蝎子向下运动至水泥板下面栖息。翌日,随着太阳的升高,外界温度逐步回升,蝎子悄悄的向上运动,伏于上部瓦片的背面充分接受太阳的辐射热。至中午上部温度升值 38 ℃以上,蝎子又悄悄的向下运动至水泥盖板背面。午后,上部太阳直射温度升值 45 ℃以上,水泥盖板背面温度也超过 38 ℃,蝎子继续向下运动。蝎池底部温度大约为 27 ℃左右。傍晚,太阳落山,蝎池温度逐渐降低,蝎子又向上运动至水泥盖板上部觅食。
3月初至6月中旬,气温回升,野生蝎子开始生长;9月中旬至 11 月底 , 气温逐渐降低,野生蝎子吃肥开始冬眠。这两个时间段内蝎子生长发育缓慢。这时我们用塑料薄膜将蝎池盖好,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太阳能蝎池的上部温度能高达 42 ℃以上,下部温度不低于 18 ℃,蝎子通过上下层的运动始终生活在最佳温度环境中,使蝎子在一年中的最佳生长时间由 3 个月左右延长至 9 个月左右。
11 月底至翌年 2 月底,外界温度降低,太阳能蝎池内的温度已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这是应将蝎池上面盖好草帘,使蝎子进入冬眠。
由此可见,蝎子在太阳能蝎池中的实际生长时间达 9 个月。在全部生长期内,太阳能蝎池创造的温度环境不是一个温度值,而是一个比较宽的温度范围;蝎子不是被动的适应环境,而是主动的寻找所喜欢的生活环境,所以说蝎子始终生活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
3 、太阳能养蝎解决了长期困扰养蝎户的温、湿度问题
养过蝎子的人都知道,温度和湿度对蝎子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稍有不慎就会给蝎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温度和湿度恰恰又是相互对立的一对矛盾,同一条件下,湿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温度较高时,水分蒸发快,湿度往往较小,温度较低时,水分蒸发慢,湿度较大。造成蝎池环境不是高温低湿,就是低温高湿。尽管管理人员辛辛苦苦不停的观察与调整,还是很难达到二者的协调统一。而太阳能蝎池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太阳能蝎池为半地下式结构,蝎池底部及两个向下延伸的井源源不断的吸收大地之灵气,自动的调节蝎池的生态环境。当温度上升时,蝎池底部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加快,水蒸气上升,蝎池中的湿度逐步提高。由于蝎池底部与大地相通,土壤中的水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即便蝎池保持长期的高温,在无人管理的条件下,其湿度也不会明显下降。当温度下降时,水分蒸发缓慢,蝎池湿度自然降低。太阳能蝎池中温度与湿度同步升降,协调统一,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养蝎户的温度与湿度相对立的矛盾。
综上所述,太阳能养蝎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太阳能养蝎创造的温度与湿度不是死板的某一温度值,而是相当宽的温、湿度范围,蝎子不是被动的适应环境,而是主动的寻找自己喜欢的生活环境;第二,从根本上解决了温度与湿度相对立的矛盾,变对立为协调的统一;第三,投资小,效益好。不用建造暖房,购置取暖设备即可获得良好的效益;第四,管理方便。温度与湿度基本不用人工调整,管理人员的工作仅仅是投喂饲料虫。
( 二)恒温养蝎
尽管太阳能养蝎有很多优点,但它有不能分层架养,空间利用率低等缺陷,因此,很多城镇待业青年、下岗职工还是普遍采用恒温养殖法。
恒温养蝎大都采用架养,根据房间高度养殖架可分为 3 层和 4 层,,一般底层用作养殖饲料虫,其余几层用作养殖蝎子。层间的合理高度为底层 30 厘米,其余层为 60 厘米,每层上沿内侧贴上玻璃条或塑料薄膜等光滑材料,防止蝎子外逃。这种饲养架适合于居住条件比较紧张的养殖户。
暖房的加温设备可采用火炉,火炕,火墙,火道,暖气等,以经济实用为原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
四、种蝎
搞好蝎子的繁殖工作是提高人工养蝎经济效益的关键,培育优良种蝎是搞好繁殖工作的基础。种蝎不仅决定着雌蝎的产仔率、仔蝎的成活率,对幼蝎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影响。
< 一〉种蝎的来源
有的养殖户从野外捕捉或购回野生蝎子作种蝎进行繁殖。对于养殖户尤其对于初养者来说,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原因有三:第一,野生蝎子与人工养殖的蝎子生活习性有所不同。野生蝎子由野外自然环境进入人工创造的小生态环境中,难以马上适应,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必将受到影响;第二,野生蝎子性情凶悍,人工高密度混养会激化其种内竞争,造成大吃小,强吃弱的相互残杀现象;第三,野生蝎子野性十足,逃跑能力极强,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逃出来蜇人。
养殖户最好从人工养蝎单位引进种蝎或自己选育。
1 、引种
引进种蝎时,要对所引进蝎有详细的了解,如种蝎的品种,蝎龄,雌蝎是否有孕等情况。要挑选个大,体长在 4.8 厘米以上,肢体无残缺,并且健壮、行动敏捷,静止时腹部卷曲,前腹部肥大、皮肤有光泽的蝎子。
选种时要注意雌雄蝎的比例搭配。有的养殖户为了获仔蝎而只选雌蝎不选雄蝎,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雌蝎受精后,虽然精子在纳精囊中可长期储存,供终生繁殖使用,但繁殖率逐年降低,且仔蝎体质较弱,成活率偏低,为了提高雌蝎的产仔 数量和所产仔蝎的质量,种蝎需要年年交配,因而引进种蝎时必须引进适当数量的雄蝎。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雌雄比例可按 3 : 1 进行搭配。
引种时间除了蝎子怀孕后期和产期,其他时间均可进行。
运输时,要注意密度不可过大,否则易使蝎子积压受伤,造成蝎子流产或形成死胎。常用的运输方法:先把种蝎装进洁净、无破损的编织袋中,每代重量 1.5 公斤左右,然后把编织袋平房在运输箱中。运输箱要具备良好的通风性能。运输过程中要避免剧烈震动。夏季要注意防高温、冬季要防寒。
投放种蝎时,每个蝎池最好一次投足,否则由于蝎子的认群性,不同群间的蝎子会发生争斗、造成伤亡。若确实需要多次投放,可先向池内喷洒少量白酒,以麻痹蝎子的嗅觉,待酒味扩散后,不同群间的种蝎便能互相接受。
种蝎进入新环境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刚投入池子的蝎子在 2 ~ 3 天内会有一部分不进食,因此不可大量投为饲料虫。要检查蝎池的防逃措施是否完善,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补救。
2 、育种
养殖户除了向人工养殖单位购买种蝎外也可以自主进行选育。现以我场对种蝎的选育为例进行说明。
蝎子的生长速度与产仔率是两个负相关的关系:产仔数越多,个体越小,生长的越慢。蝎子的生长速度和产仔率很难在同一品种内同时表现优良,所以,育种蝎时要单独培养父系和母系,父系侧重于生长速度快慢和个体大小,母系侧重于产仔率和成活率。我们以太行山蝎子做父系,伏牛山蝎子做母系,按四系配套杂交法进行选育。
分别在太行山蝎子、伏牛山蝎子这两个品系内部挑选优良个体,按近亲繁殖方法培育出两个具有一定特点的纯体系,此为一级杂交。对一级杂交产生的后代进行生产性状测定,从中选育出最佳的杂交组合进行配套杂交。为了使杂交性状稳定,二级杂交要进行多次。一级杂交和二级杂交都是在同一品系内部进行的杂交。通过一、二两级杂交,即可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父系和母系。在父系和母系之间再选择优良体系进行杂交,此为三级杂交。
四系配套杂交通过三级杂交完成,具有强大的杂交优势,培育出的蝎子将不同品系的优良性状集于一体。
(二)蝎子的提纯复壮
由于变异、退化等因素的影响,种蝎的优良性状随子代的繁衍而具有不稳定性,故杂交种蝎在繁殖两代后需要进行提纯复壮。
在 4---5 龄蝎群中选择个大、有光泽、健康活泼且适应性强的个体专池精心饲养。待这些蝎子交配产仔后,将体壮、产期早、产仔率高的雌蝎挑出来放入专池,然后往池中放入适量优良成雄蝎进行交配繁殖。为了保留和发挥种蝎的优良性状,此项工作要经常进行。
五、蝎子的饲养管理
(一)饲养密度
为了减少蝎子间的相互干扰,蝎子的饲养密度必须适宜。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每平方米蝎池合适的饲养密度为: 2--3 龄蝎 10000 只左右, 4--5 龄蝎 6000 只左右, 6 龄蝎 4000 只左右,成蝎 2000 只左右,孕种蝎 500 只左右。
人工饲养蝎子的密度过大时,容易出现蝎子集结成团,积压受伤等现象,严重时会激化种内竞争,引起蝎子相互残杀。所以,应尽量缩小饲养密度。这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第一,扩大养殖面积,增加蝎池数量;第二,提高空间利用率,适当增高垛体。
(二 ) 生态因素
蝎子的生态发育是周围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养蝎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你所创作的生态环境是否适宜和有利于蝎子的生长发育。
影响蝎子生长发育的生态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和食物等。
1、温度。蝎子是冷血动物,温度对它的作用最为明显,蝎子的生长发育,交配繁殖等一系列生命活动完全由温度支配。
蝎子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32℃~38℃之间。
2、湿度。湿度很大程度的影响着蝎子的生长发育。蝎窝内的土壤湿度在10%---20%>之间,最适宜的土壤湿度为15%~18%之间。大气湿度在60%~85%之间,可用干湿温度计进行测量。
蝎子在不同发育阶段对环境的湿度需求也不一样,例如孕蝎需要较小湿度,而仔蝎和产蝎则需要较大湿度。暖房内的环境湿度可根据需要人为进行调节,若湿度小了,可向蝎池撒水,向室内地面撒水等,若湿度高了可增加室内空气流通,促使室内水分散失。
温度和湿度是相互影响的。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时,水分蒸发快,湿度往往较小,室内撒水后,湿度增高了,而温度则随水分蒸发是不断吸收热量而下降,可见温度和湿度是相互对立的矛盾。
温度和湿度这一矛盾并存往往会引出四种结果:低温高湿,低温低湿,高温低湿,高温高湿。前三者都不利于蝎子的生长发育,后者蝎子活动量大,蜕皮快,发育好,所以,高温高湿是我们所追求的生态环境。
在实际操作中,湿度大小应与温度高低成正比,即温度较高时,湿度相应的大些。温度高了,若不及时加湿会出现干燥现象;湿度增大了,若不及时加温蒸发必然会出现高湿现象。在加温的同时,要经常观察湿度的变化,在增加湿度的同时要经常观察温度的变化,以协调好二者的关系。
3 、食物。蝎子生长发育、交配繁殖等生命活动能顺利进行的前提是自身必须具备机体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而这些物质的获取则取决于食物的供给,可见食物的选择恰当与否是人工养蝎成败的关键。
选择蝎子的食物必须符合下列原则:第一,蝎子喜欢吃,且能促进其生长发育;第二,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可大量供应;第三,能长期的和蝎子共处而不污染环境。
依据上述原则我们推荐黄粉虫、土元、鼠妇做为蝎子的食物。
土元和鼠妇不仅给蝎子提供全面的丰富的营养,而且在蝎池中还起着义务清洁工的作用。
上述因素密切联系,共同影响着蝎子的生长发育,其中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蝎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做到面面俱到,不可偏废。
(三)蝎子的蜕皮
蜕皮是蝎子生长发育的标志,是个体发育过程种的一个必要步骤。蝎子必须蜕去旧皮方能增长躯体。蝎子一生共蜕皮 6 次。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和蝎子个体的差异,除第一次在母蝎背上蜕皮时间大致相同外,以后几次蜕皮所需的时间差异较大。
蜕皮前一周的蝎子处于半休眠状态,活动量减少,皮肤粗糙,体节明显,前腹部肥大。有的前腹部紧贴地面,时有摩擦。小蝎通过各种生理机制的调节,柔软的新皮在旧皮下生成。由于蝎子在蜕皮前吸收了大量的水分,体压增高,在蜕皮激素的作用下,旧皮从头部裂开,先脱出头胸部,附肢折叠于腹面。蜕皮新蜕出的部分不断的扭曲、蠕动着,以此为动力,从头部至尾部依次蜕出。整个蜕皮过程历时 3 个小时左右。蝎子蜕皮后,可以明显看到蝎体增大。刚蜕皮的蝎子身体柔软,有光泽,体色淡黄,肌肉娇嫩。几天后,体色加重,活动能力迅速恢复,体重迅速增加。
蝎子蜕皮需要一定的蜕皮条件:
1 、有充足的营养和体力; 2 、温度和湿度等生态环境要适宜;3、场所要安静、隐蔽。
由于刚蜕过皮的蝎子身体柔软,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常成为其他蝎子攻击的对象。刚蜕皮后的蝎子食欲比较旺盛,因此蜕皮前后应将所有的蝎子喂足喂饱。
(四)蝎子的交配
无冬眠条件下,正常发育的蝎子 8 个月左右趋于成熟,在适宜情况下就可以进行交配。
1只雄蝎短时间内能和两只雌蝎进行交配,特别强壮的雄蝎最多只能连续和 3 只雌蝎进行交配。雄蝎交配后,要待 3 个月后才可能再次和雌蝎进行交配。
雌蝎交配受精后,精子可能在精囊内长期储存,因而蝎子交配一次可终生繁殖,但繁殖率逐年下降。
蝎子交配期的管理,关键在于创造适宜的外部条件,使雄蝎和雌蝎能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中顺利完成交配。
这些条件是:
1 、温度在 28 ℃~ 39 ℃之间。在这个范围内,温度越高交配成功率就越高。
2 、避免强光照射。强光会使蝎子交配过程延长或中断,光线微弱会诱发其交配。
3 、蝎子怕风,无风和微风的天气有利于蝎子的交配,
4 、地面平坦、坚实,具有一定的摩擦力,有利于固定精夹,能保证蝎子交配顺利完成。
5 、蝎子胆小,怕惊扰,应为其创造隐蔽、安静的交配环境。
上一篇:什么是弯道之王?
-
海龙海马海燕海蛇海狗与山蝎子浸酒有什么疗效2024-08-17
-
狗撵鸭子-()马掌钉在屁股上-()猴子掰苞谷-()兔子逗老鹰-()蛇和蝎子交朋友-()羊见老虎皮-()公鸡嗓子害病-()2024-08-17
-
葫芦岛地区有养殖蝎子的吗2024-08-17
-
陕西渭南澄城县煤炭详细用途和价格2024-08-17
-
怎样建造蝎子保温养殖场?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