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吉林省生态省建设已取得的成果有什么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24-08-17 08:08:22
热度:

吉林省生态省建设已取得的成果有什么【专家解说】:初秋的松花江畔,碧绿的湖水倒映着五光十色的群山,又一个收获时节,满载着黑土地上生态建设的累累硕果扑面而来,好一幅“天水碧,染就一江秋

【专家解说】:

初秋的松花江畔,碧绿的湖水倒映着五光十色的群山,又一个收获时节,满载着黑土地上生态建设的累累硕果扑面而来,好一幅“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的美景!

    65年,回眸吉林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历程,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到“举足轻重”,吉林人民追逐着“发展与保护”并行的脚步,不断前行,步步跃升。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吉林人砥砺奋进,一个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绿色发展的生态吉林渐行渐近。

    筑起东北生态屏障,是吉林人生态建设征程上的铮铮誓言

    起步虽晚,发展却不甘落后。承载着“共和国工业长子”、“老工业基地”等重任的吉林省,从建国之初,就从未放慢过发展的脚步。然而,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让这片沃土不堪重负。20世纪70年代,吉林省以水和大气污染为主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保护迫在眉睫。

    面对困难,吉林人拿出了不怕苦、不怕难的攻坚精神,恢复植被、建立自然保护区、各种环保项目纷纷上马,一时间,白山松水间一场“绿色保卫战”鼓声擂动!

    从1972年,吉林省成立“三废”领导小组,到2000年制定较为完整的环境法规,吉林省实现了从单项治理为主的环境污染防治向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转变。从“九五”期间,全省用于污染治理资金投入的18亿元,到“十二五”期间全省环境保护项目总投资280亿元,数字的倍增,让“美丽吉林”的愿景在黑土地上逐渐呈现。

    1987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实现环保治理项目179项,建成当时全国机械行业唯一的综合污水处理厂。

    到1995年底,全省提前实现了10年绿化吉林大地规划目标,基本消灭了宜林荒山荒地,成为北方灭荒第一省。1998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42.5%。

    到2000年,全省采取末端治理、限产压量达标、停产治理或者关闭淘汰落后企业,排污工业企业达标率达99.5%;全省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8个,保护区总面积达1846142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85%。

    2008年,吉林省全面实施林业分区施策三大战略,东部长白山区树立经营森林理念,建设采育林工程,培育高功能森林生态体系;中部实施农田防护林改造工程,建设功能完备的农防林体系;西部以荒漠化治理和湿地保护为重点,建设森林、草地、湿地相结合生态体系。

    一项项环保项目的应用,一个个生态成果的落地,广袤的黑土地实现了生态建设一次又一次跨越。

    现在,吉林省第二个十年振兴擂鼓声声:推进东部长白山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

    型、中部黑土地资源保护、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让美丽吉林成为东北亚地区生态安全重要屏障的目标越来越近。

    把生态环保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的重要举措,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

    一次转折,一次蝶变。1999年,省委七届二次全会作出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建设生态省的重大决策。这项决策提出了从吉林省生态经济系统的特征出发,遵循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科学运作生态资本,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改善生态环境,全面提高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质量的目标。

    到2000年,吉林省已经逐步形成了从事环境技术开发、环保产品生产、环境工程设计与施工、环保设施营运和化境保护科技咨询服务等环保产业体系;形成“以中小型从业单位为主,产业门类齐全,就要有一定经济规模”的环保产业格局。全省环保产业从业单位达393家、企业257个、从业人员4.2万,产值22.4亿元。环保产业成为吉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展的同时,环境资源又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环境容纳不了,资源承受不了,发展就持续不了。在权衡“短视”的成果与“远见”的发展中,我们毅然决然地选择后者。

    2006年,国务院批复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松花江在吉林省境内的流域面积134487平方公里,为长春、吉林、松原等城市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电力资源和渔业资源,是吉林省最重要的产业经济发展区域,反哺母亲河,让松花江“休养生息”,成为实现吉林省又好又快发展的重中之重。

    压力就是动力。吉林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利契机,通过坚持不懈地强化污染减排,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为松花江“减负”。2006年末,吉林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正式启动,流域治污项目86个,总投资50.39亿元。

    既要做好发展的“加法”,又要做好减排的“减法”。在环境准入方面,坚持对大项目、好项目提供优质服务,继续开辟绿色通道;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坚决不上高能耗、高污染项目,把有限的环境容量用在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优势产业上。在结构减排方面,把污染减排同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对排污强度大、环境污染重、经济效益差的落后产能坚决予以淘汰,为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发展前景好的产业提供环境空间。

    危机就是转机。“十一五”期间,吉林省GDP平均增速为14.9%是发展最快的时期,同时全省单位GDP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大幅度下降。2010年底,吉林省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两项指标分别完成“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的130.7%和142.7%,均走在了全国前列。

    2012年,吉林省又将松花江污染防治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松花江水污染防治的关键和重点,实施了污染减排攻坚工程、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环保产业振兴工程、环境安全保障工程等“八大工程”,实施组织领导、政策和投入、环境管控、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环境监管能、考核问责等“六大机制”,推动全省发展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为构建“美丽吉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把“美丽吉林”落实到人民的生活上,就是“幸福吉林”

    投资14亿元,扮靓2000多个村庄,360万人受益,时下吉林省农村环境的巨大变化,“环境好了,更幸福了。”百姓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果。

    2011年至2013年间,作为国家第二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的省份,吉林省投入14亿元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以长吉图区域为先导,分三批在全省开展了重点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污染等问题的环境综合治理,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从“小而散”向“点连线、线成面”转变。

    一个个变靓的乡村好似一道动人的风景,让百姓乐开了花。

    用秸秆燃气、走硬化道路、住规划楼房、分类垃圾处理、饮清洁水……吉林市昌邑区的大荒地村村民隋树英入住新居,笑得合不拢嘴。“现在跟城里没什么区别,上水是自来水,下水有下水井,厕所也都在屋里,小区建设好了,配套设施上全了,这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

    今年,吉林省又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十五大民生工程”之一,确立了以“1+N”模式为基础,扎实推进加快淘汰燃煤小锅炉、完成落后产能淘汰任务、推进工业污染防治、有效控制机动车污染、严格扬尘管控、全面禁燃农作物秸秆、实施餐饮业油烟治理、建立重污染天气应急体系等八项重点工作任务,全面吹响了“保卫蓝天”的号角。

    目前,吉林省9个市(州)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已全部编制完成,长春和吉林两市已经开展了大气污染物源解析研究。年底前,吉林省将实现淘汰30%燃煤小锅炉,淘汰黄标车9.2万辆,工业企业烟粉尘排放达标率将达到90%以上。

    挑战是全方位的,实现发展与环保的双赢绝非易事。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包括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体制改革,新环保法也提出了“保护优先”的原则,如何在雾霾中突围,如何坚持保护优先,对我们下一步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考验。

    2015年底,吉林省计划淘汰2005年底注册的所有营运的黄标车;转化利用秸秆1000万吨;实现天然气利用87亿立方米,气化率达到60%。

    到2017年,可吸入颗粒物下降12%;推广应用5000辆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全省高技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9.5%;

    这是吉林省未来一个时期环境保护的发展轨迹,翔实的数据彰显了我们完成目标的决心,天蓝水清的蓝图已经绘就,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