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十二指肠钩虫就是血吸虫吗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24-08-17 14:40:45
热度:

十二指肠钩虫就是血吸虫吗【专家解说】: 现小颗粒状的丘疹,1~2日变为小水泡,数日内可自愈。感染3~7天,可引起肺部的损害,出现咳嗽、咳痰、咽痒、声嘶等;有时有发热、气急及

【专家解说】:

 

   
 
现小颗粒状的丘疹,1~2日变为小水泡,数日内可自愈。感染3~7天,可引起肺部的损害,出现咳嗽、咳痰、咽痒、声嘶等;有时有发热、气急及痰中带血,持续数日至1~2个月后消失。成虫的主要致病作用是用它的口腔咬住人的小肠壁,损伤肠粘膜和吸血,以致引起患者严重贫血,腿脚也常有水肿的现象。钩虫在吸血时,宿主的血液不断进入虫体,又很快由虫体排出,故吸血量较大。钩虫在吸血的同时,还能分泌抗凝血酶,使伤口常流血不止。钩虫又有不断更换咬附部位的习性,造成新老伤口不断流血,以至宿主处于持续的失血状态,轻者头昏眼花,劳动后心跳、气急;重者可出现浮肿,甚至心力衰竭等贫血性心脏病的症状。由于钩虫咬附肠壁的机械刺激和分泌毒素的作用,常使宿主消化功能紊乱,出现上腹部不适,甚至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并可引起其他并发症而而致死。有的病人可出现“异嗜症”,入喜食生米、泥土、木炭、破布之类的东西。有人研究,绝大多数病人在单纯服用铁剂后,“异嗜症”可自行消失,故认为“异嗜症”的出现可能与机体缺乏铁质有关。 
▪ 两种雌雄成虫均系它们的亚端位的背侧开口的口囊吸附在肠绒毛上,它们以口囊中的切板或钩齿擦伤肠的表面然后吸血。每条钩虫每日可吸血0.15ml,在许多钩虫病例中,贫血是一个突出的症状,而且发生时如此普遍,对在钩虫病流行区中的所有无法解释的贫血原因或从钩虫病流行区来的贫血病人,都应予考虑到本病。每一个病人出现的贫血程度是由许多因素综合的结果,包括钩虫的虫种、随时间起着变化的虫数负荷、新的感染与虫体死亡率之间的平衡而出现的虫数负荷、宿主的营养状态和病人贮存铁质水平等。钩虫病的典型贫血的特征是属于一种进行性的低色素、小红细胞性贫血,尤其在儿童,由于血清的丧失引起低蛋白贫血症,而产生全身性水肿,伴有脸部浮肿和腹部肿胀。 
四.目前的发展状况 
  钩虫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达的口囊是其心态学的特征。 至少包括17属数十种。国内已报告的有7种,其中绝大多数是寄生于哺乳类动物狗、猫、猪、牛、羊、猩猩等的肠道寄生虫。 
病因:人体感染钩虫大多是由于感染性幼虫侵入皮肤后,通过毛囊、汗腺或手足指趾之间皮肤较薄的地方钻入 症状: 本征先有胃纳增加而体重减轻。上腹不适隐痛。食后腹胀。后期食欲不振。可有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有异嗜酸癖。部分患者症状类似溃疡病。以致临床上10%的患者被误认为溃疡病。然而疼痛无节律性。服用抗酸剂无效。 
一般人只知道人体感染钩虫后能引起贫血、头昏,以及食纳差、腹胀腹痛等消化系症状,但对于钩虫性十二指肠炎综合征还能引起咳嗽、咳血、关节疼痛、尿蛋白、浮肿等,却知之甚少。 
   生活史: 钩虫的成虫在人的小肠内生活、繁殖,每条钩虫产卵1~ 2万,钩虫卵随大便排出体外,如果这些粪便未做无害化处理就给土地施肥,钩虫卵在阴暗湿潮的泥土里,如果温度较适当,约经5天,变为有感染力的丝状蚴。小儿赤脚玩土、走路,裸体坐卧田间或被污染的地方,幼虫就会钻进皮肤或指(趾)缝间,进入血液,顺血流方向抵达右心,再进入肺泡,沿支气管树,逆行抵咽,随吞咽动作进入人体小肠。如果小儿吃下被钩虫卵污染的食物,钩虫卵可以直接进入小肠,发育成成虫。 
   目前的治疗:来自荷兰与比利时等国的科学家日前构思出一种治疗肠道疾病的新疗法,即给肠道疾病患者服用某些经过基因处理的细菌,让这些细菌深入病患内部彻底根除疾病。据德国《明镜》杂志报道,科学家们希望这些细菌在进入人体肠道后分泌一种特殊的、具有消炎等功能的蛋白质,如同在人体内形成一座小型“制药厂”,从而在病灶处集中力量消灭疾病。来自比利时根特大学的生物学家罗特哈·施塔德勒介绍说,这些经过专门基因处理后培养出的细菌在进入人体肠道后不会自行增殖,离开人体后也无法生存,因此不必担心它会对人体产生其他副作用。 

预防:1、普查、普治病员。 2、加强粪便管理,不随地大便,不用生粪施肥。3、流行地区做好个人防护。  
  预防护理:在预防方面,要积极治疗病人,以减少传染源。搞好粪便管理,杀灭虫卵,防止污染。注意局部皮肤防护。如下地劳动穿鞋、带手套,或在手足皮肤上涂白矾水等。 在调理方面,特别要重视饮食富于营养和容易消化的问题,可多食豆腐、猪血、瘦肉、猪肝、鱼,以及新鲜蔬菜,少吃辛辣油腻之物。 
对钩虫研究发展情况:实验动物的感染,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对宿主的选择性都较严格,人工感染实验动物一般不易成功。自yoshida首次报告用经肤感染的方法在幼犬体内获得了发育完全的十二指肠钩虫,人体钩虫感染实验动物研究才逐步有了进展。 
五.控制手段 
治疗患者控制传染源是预防钩虫病传播的重要环节,在流行区应定期开展普查普治工作,一般宜选在冬、春季进行。常用驱虫药物有:甲苯咪唑、丙硫咪唑、噻苯咪唑等药,除对成虫有杀灭驱虫作用外,对虫卵及幼虫亦有抑制发育或杀灭作用。用噻苯咪唑配制15%软膏局部涂敷,可治疗钩蚴性皮炎,若同时辅以透热疗法,效果更佳。将受染部位浸入53℃热水中,持续20~30分钟,有可能杀死皮下组织内移行的幼虫。  
  加强粪便管理及无害化处理,是切断钩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采用粪尿混合贮存,经密封式沼气池、五格三池式沉淀等杀灭虫卵后,再用于旱地作物施肥。急需用肥时可用畜粪或化肥代替。  
  加强个人防护和防止感染,耕作时提倡穿鞋下地,手、足皮肤涂沫1.5%左旋咪唑硼酸酒精液或15%噻苯咪唑软膏,对预防感染有一定作用。应尽量争取使用机械劳动代替手工操作,以减少感染机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