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西洋马铃薯种植基地在什么地方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24-08-17 13:25:25
热度:
内蒙古大西洋马铃薯种植基地在什么地方【专家解说】:早在周秦时期,乌兰地区就是塞外羌人驻牧地。公元4世纪初,鲜卑族吐谷浑部迁至青海南部地区,随后向北发展,今乌兰地区为吐谷浑属地。元宪
【专家解说】:早在周秦时期,乌兰地区就是塞外羌人驻牧地。公元4世纪初,鲜卑族吐谷浑部迁至青海南部地区,随后向北发展,今乌兰地区为吐谷浑属地。元宪宗三年(1253年)起,属吐蕃等处宣尉使司都元帅府管辖。至明代1559年,东蒙古俺答汗第三次移牧青海后,不断有成批蒙古人移居青海,今乌兰地区蒙古人逐年增加。清雍正元年即1723年,蒙古巴隆部首领从东部牧业区招募汉族农民到今乌兰地区进行农耕,并教当地牧民农耕技术。民国18年,即1929年1月1日,青海正式建省,今乌兰地区属青海省管辖。湟中、湟源、化隆等地的部分回、土、撒拉族农民,为抗拒蒋介石、马步芳的横征暴敛,成批至都兰,形成了今天的希里沟、赛什克等小块农业区。民国19年即1930年11月27日,国民政府改都兰历时理事公署为都兰县,县政府设于都兰寺,并于12月迁至希里沟。民国23年,即1934年,希里沟设垦务局,海东各县农民陆续迁居希里沟、赛什克地区。民国34年即1945年,青海省政府在察汗乌苏设立垦务局,下设5个垦务组,赛什克地区是其中之一,之后,青海东部农业区的汉族人大批进入希里沟、赛什克地区。随着青海省会西宁的解放,1949年9月,今乌兰地区解放。并于1952年年初成立希里沟乡,下辖希里沟、赛什克、尕巴3个农业村,归一区领导。1956年,设立都兰县茶卡区。1959年,1月1日,都兰县一区(今希里沟镇、柯柯镇、铜普乡、赛什克乡)和茶卡区(今茶卡镇、巴音乡)合并成乌兰县,改茶卡工委为中共乌兰县委,成立乌兰县人民委员会,驻茶卡。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工作机构随之成立。1960年秋天,县人委由茶卡迁至希里沟,下辖茶卡市和茶卡、铜普、希里沟、赛什克4个人民公社。 二、基本县情 乌兰县位于青海省中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柴达木盆地东部。东邻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南与都兰县相连,西接德令哈市,北与天峻县交界,有"海西东大门"之称。县境东西长216.9公里,南北宽112公里。全县土地总面积12858.16平方公里,占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土地总面积的3.95%。乌兰县政府驻希里沟镇,东距青海省会西宁市374公里,西距海西州政府所在地德令哈市139公里。青藏铁路、109国道、315国道横穿县境,县内各镇已全部通公路。 乌兰县地跨西秦岭华力西-印支地槽褶皱带和东昆仑华力西地槽褶皱带两大构造单元,北与祁连加里亚褶皱系相连,南与柴达木坳陷北缘相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形成波浪形狭长倾斜走向,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乌兰县四周环山,中间平坦,南北大山的褶皱将县境切割成茶卡盆地、希赛盆地和卜浪沟盆地三个闭流性山间盆地。希赛盆地是海西地区绿洲农业主要发展区之一。 乌兰县自然资源丰富,境内土壤有高山寒漠土、灰棕漠土、高山高原土、灰褐土、风沙土、棕钙土等11个土类21个亚类;草场有11类40组81型,有种子植物43科,110属197种;草原面积1154.9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9.88%,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711.8万亩,占全县草原总面积的61.63%,主要分布茶卡镇、铜普镇、柯柯镇。耕地面积10.86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56%,主要分布在希里沟镇、铜普镇、柯柯镇和莫河畜牧场。农作物种类主要有春小麦、油菜、青棵、马铃薯等。 乌兰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草原辽阔、气候宜人。牧草资源、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风能资源、太阳能资源得天独厚,是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多民族居聚的地区。至2008年,全县总人口38740人,其中居民人口1565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0.4%;农牧业人口2308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9.6%。县辖4镇38个行政村,其中牧业村11个,总劳动力15093人。全县有汉、蒙古、藏、回、撒拉、土、满、东乡、壮、土家、保安、苗、朝鲜、瑶、景颇、裕固、白等1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567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0.5%。其中蒙古族6606人,回族3597人,藏族2556人。乌兰县主导产业是工业。国内生产总值达79903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847元。农业总产值15768.59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3202元。 三、自然地理 (一)气候 乌兰县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光能资源丰富,全年日照总辐射656.96~696.33千焦耳/cm2,全年日照时数长达2869~3113小时,全年日照百分率65~70%,平均每天日照8.4~8.8小时,是青海省太阳辐射富集地区之一。 乌兰县深居内陆腹地,气候受高压西风控制和蒙古一西伯利亚反气旋影响,气候极为干燥,表现出典型干旱大陆性气候特征,终年偏西风强劲,仅东部地区可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气候稍湿润。年平均气温3.5℃,无霜期90~97天,≥0℃年积温在1909.1~2249.0℃,≥10℃积温1480.9~1543.9℃,80%保证率的积温为1796.4~2000.4℃,是省内仅次于河湟谷地的第二个暖区。县城平均海拔2960米,年平均气压在650 mm以上,含氧量为海平面的2/3左右。 全县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乌兰年平均降雨量159.3mm(希里沟)~197.6mm(茶卡),最大降水量290 mm,降雨日数30天,年蒸发量在2074.1(茶卡) ~2439.4mm(希里沟)之间,干旱指数10.5~15.3。 (二)优势资源情况 1、 矿产资源 乌兰县境矿产资源有大、中、小型矿床17处,矿点、矿化点44处,矿种33种。大型规模矿床有池盐、芒硝、长石、硅石、白云岩;中型规模矿床有铌钽矿、云母矿等。现已探明矿产资源总量:池盐14.99亿吨,芒硝3241.69万吨,茶卡盐湖、柯柯盐湖、柴凯盐湖为主要池盐、芒硝矿分布区,品位均在80%左右,开采潜力很大;碱17万吨,长石5631万吨,分布于沙柳泉晶岩型矿床;硅石1587万吨,主要分布于沙柳泉、牦牛山;白云岩2.8万吨,主要位于沙柳泉及石灰沟、果可山沟口一带;铁矿446.39万吨,主要有阿移项铁矿、王家琪铁矿和霍德森铁矿。此外还有云母4766吨,钨1762吨,硅锰246万吨,铌、钽储量684.68吨。乌兰拥有利用周边地区煤炭资源的优厚条件,发展焦化工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2、旅游资源 (1)茶卡盐湖 茶卡盐湖地处乌兰县茶卡镇,"茶卡"是藏语,意思是"青盐的海",是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茶卡盐湖长15.8公里,南北宽9公里,面积为105平方公里,是柴达木盆地开发历史最为悠久的盐湖,也是青海省省级旅游景点之一。传说盐湖里住着1000个巴里登拉木(女神),会给人们带来吉祥。因此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方圆百里的蒙古族牧民便带着松枝、酥油、炒面前来祈祭。成千上万的蒙古族牧民拥到湖边,一望无际的帐篷像一朵朵绽开的雪莲花。在这里,还可以观看现代化大型采盐船采盐时喷水吞珠的壮丽场景,欣赏盐湖日出、晚霞的绚丽画卷,透过清盈的湖水,观赏形状各异,正在生长的栩栩如生的朵朵盐花,探求湖底世界的神秘,还能领略到涨潮后湖面上留下的滚滚盐涛奇观。 (2)金子海 金子海,蒙古语意为金子泉(阿东木拉古湖),相传成吉思汗领兵经过此地,饮酒后金盏化为金子海。金子海位于乌兰县希里沟镇西南约80km,地理位置东经98°00'0″,北纬36°41'06″,面积约0.45平方公里,呈梳形,西向为梳背,梳齿向东。湖的西部和西北部为43.5万亩的沙漠,近湖为不规则的新月型沙丘,湖南北两岸各有百米多宽的草带。湖的东部、东南部被万余亩2米高的芦苇所环绕。南部为10多万亩的沼泽,木草丛生,在芦苇丛和沼泽内,有数不尽的泉眼冒出清醇和晶莹的甜水(淡水),沼泽地南面一条宽广的戈壁带。湖心一片墨绿,特别是从西侧的沙漠边向下望去,湖底景观叫人惊讶,似乎回到了史前世纪的原始森林,深不可测。金子海的东边是青铜器时代的文化堆积层,有石器和诺木洪文化夹砂褐陶罐残片。 (3)哈里哈图森林公园 位于乌兰县东北20公里的哈里哈图山,总面积5170.5hm2,是柴达木盆地中分布最集中,面积较大的原始森林之一,森林覆盖率达37.8%,林草覆盖率达95%,保持着良好的森林和草原生态环境。园内夏无酷暑,清凉舒爽、山清水秀、高山圆柏、青海云杉生长茂密,林木挺拔参天,松柏苍翠,空气十分清新,特别是从柏树中散发出的独特的香味,让人心醉,山坡上绿树如茵,各种鲜花争相斗艳,清澈的泉水一泄而下,泉溪旁怪石嶙峋,构成一幅大自然的天然美景。 (4)都兰寺 位于县城东北20公里处的铜普镇境内都兰河北畔,坐落于塔延山口,是海西地区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系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都兰寺晨钟暮鼓,香烟袅袅,浮屠高耸,经堂造型独特,工艺精湛,殿堂上供奉着释迦牟尼、宗喀巴、弥勒佛菩萨等15尊塑像,这些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反映了蒙古族民间艺术特点。寺院后面茂密的森林布满山坡,云杉、柏树遮天蔽日。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八世丹津呼克图座禅遗址前有一株圆柏树,树冠如心脏,相传,此树是在二世丹津呼克图的黄色神马死处长出的,当地人称之为神树,是信徒朝拜的对物,也是旅游观赏的一景。 (5)希里沟清真寺 位于 乌兰县希里沟镇西庄村,是乌兰县境内最有影响的伊斯兰教寺院。该寺院初建于民国26年(1937年),后几经遭劫,几乎成了废墟。1980年,由当地伊斯兰教信徒集资重建,占地面积1330平方米。大殿是寺内的主体建筑,是信徒集礼的主要场合。坐西朝东,南北长16米,东西宽10米。为砖木结构。殿内可容纳200多人聚礼。清真寺正门坐南朝北建有木拿乃(鸣经塔)一座,内为正方形门洞,外观为六边形,共6层,高约12米。 四、近年情况 "十一五"以来,我县利用国家支持、银行信贷、民间投资、招商引资等多种手段,在水利、交通、信息化、电力等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健康持续快速增长。 交通方面。通往西藏、新疆的109和315国道主干线交汇乌兰,"十一五"期间还将改扩建为高速公路,使乌兰成为盆地公路货道的交汇口。青藏铁路途经乌兰,覆盖全县三镇,应急复线工程已全面开工,铁路运能将大幅度提高。乌卜公路、国道315线改扩建工程带建县城文化路、友谊路工程已于2008年建成通行,县城"三纵两横"道路网格局全面形成。此外,一大批通村公路、乡村道路硬化等农村公路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城乡交通条件。 电力方面。330KV输变电线路落地乌兰, 330千伏湟源-乌兰-格尔木双回路输变电工程、110千伏乌兰-德令哈回路工程建成投运,使乌兰成为海西电力的重要枢纽地区。完成了农网一、二期改造,茶卡镇、铜普镇牧区"户户通"工程已建成。 农业经济加快发展。按照"在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上走在全州前列"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农牧业结构,调整优质农产品、畜牧业比重,积极培育和提高蔬菜、优质油菜、中药材、饲草等具有一定产业优势的农作物种植比重。实施了200栋畜用暖棚、100栋日光节能温室和200栋双孢菇种植棚建设,订单种植马铃薯1000亩以上,双低油菜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以上,枸杞种植1000亩以上。柯柯至希里沟特色农业走廊日臻完善。 城镇基础设施方面。建成了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场及环卫设施工程、县城绿化亮化工程、县城文体广场、生态园等一批城镇公共类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了县城供水改扩建工程、茶卡镇、柯柯镇垃圾环卫工程和茶卡镇小城镇整治工程。 生态环境方面。全面推进农田林网保护、封沙育林育草、退耕还林还草、现有林带保护与恢复、城镇绿化等林业五大工程,退耕还林2.6万亩,生态公益林757.8万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12万亩,义务植树97.4万株,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取得新成就。 并 加大对城镇、村庄的绿化力度,着力建设城镇环城林带和乡村防护林带,林业生态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坚持把铁路公路沿线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实施青藏铁路、315国道两旁绿化工程,青藏铁路和315国道绿色走廊已具雏形。 教育方面。建成了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县一中学生公寓楼、县蒙中教学楼、赛纳小学、柯柯二完小、县第二完全小学、柯柯铁路学校危改改造工程及5所学校校园建设,开工建设县一中高中教学楼、二中、三中、四中、五中、蒙中初中校舍改造、县幼儿园工程,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卫生方面。加大投入,加快城乡医疗体系建设,新建了县人民医院门诊楼、茶卡急救站、5所乡镇卫生院和24所村卫生室,配备了办公及医疗设备,有力改善了基层公共卫生条件。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得到加强,开工建设县计划生育服务站。 文体广电方面。建成了县文体广场、3个镇文化站,并配备了乡村文体活动器材,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得到提高。
-
海蛇为什么不游到大西洋去?2024-08-17
-
巨型油轮从波斯湾运输石油往西欧,应选择的航线是( )A.波斯湾→阿拉伯海→苏伊士运河→大西洋→西2024-08-17
-
为什么在大西洋中没有海蛇?2024-08-17
-
1967年欧洲三个经济组织合并后建立欧共体,其中的经济组织不包括 A. 欧洲煤钢联营 B. 欧洲经济共同体 C. 欧洲原子能联营 D. 北大西2024-08-17
-
合并建立欧洲共同体的机构不包括 A. 欧洲煤钢联营 B. 欧洲经济共同体 C. 欧洲原子能联营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024-08-17
-
二战后,法国和德国(联邦德国)由敌视转为和解.下列各项中表明法德和解的最早历史事件是? A.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C.2024-08-17
-
冰岛位于大西洋北部,有“极圈火岛”之称。读图回答各题。 小题1:有关冰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