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初三上班学期化学期末复习资料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24-08-17 11:39:19
热度:

初三上班学期化学期末复习资料【专家解说】:一、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基础材料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一、古代化学工艺商代:青铜器的制造春秋战国时期:铁和钢的冶炼元代:瓷器的烧制我

【专家解说】:一、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基础材料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一、古代化学工艺 商代:青铜器的制造 春秋战国时期:铁和钢的冶炼 元代:瓷器的烧制 我国四大发明中与属于化学工艺的是:火药的发明(唐朝)、造纸术(汉代)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如何分辨 物理变化:同一种物质的三态变化(如:水结成冰); 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的挥发);(蒸发或冷却)结晶等 蒸馏(如: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石油的分馏); 灯泡发光;活性炭、木炭的吸附作用;金属导电、导热; 化学变化: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金属生锈(氧化) 、炼钢、炼铁;煤的干馏;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生米煮成熟饭、衣服穿久了褪色,变质、腐蚀、中毒等 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的: 爆炸(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蒸汽锅炉爆炸是物理变化) (2)两种变化的关系: ①宏观区别:是否生成了新物质(或原物质是否改变了) 对于由分子构成 ②微观区别:是否产生了新分子(或原分子是否改变了) 的物质来说 ③联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有物理变化发生。 化学变化的根本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一般描述中有“可、易、能、会”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 (1)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可燃性、热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酸碱性等。 (3)两种性质的区别: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而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 四、有关实验 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1)现象:(根据实验装置来选具体的现象,不一定全部都要写) 试管壁有小水珠产生,试管口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碳酸氢铵固体减少最后消失 (2)文字表达式、化学式 (3)启示:碳酸氢铵(化学式NH4HCO3)受热易分解,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2、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 绿色粉末) (1)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化学式 (2)加盐酸:①有大量气泡 ②固体消失变成蓝色溶液 ③产生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3、其他实验 (1)镁是银白色固体,由于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可以做烟火和照明弹。 (2)探究面粉、葡萄糖等有机物是否含碳元素的实验方法(高温灼烧) (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3)金刚石与石墨同是碳元素组成的物质,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或:内部结构不同) 五、一些化学常识 佛来明发现青霉素、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我国首先研制出结晶牛胰岛素、门捷列夫创制周期表、居里夫妇发现钋和镭、诺贝尔研究炸药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一、 空气 1、空气的成分及各占的体积分数 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2、捕捉空气的方法: ①用一个集气瓶,装满水,到某处后,将水倒掉,盖好集气瓶即可。②用一个干瘪的气囊,到某处后撑开、扎紧口即可。③用一个注射器到某处吸取即可。 3、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明亮的黄色火焰,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实验原理:红磷燃烧消耗瓶内氧气,生成固体,使得瓶内气压变小,水被吸入瓶内,水所占据的体积便是原来氧气占据的体积;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2)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 ①红磷不足,瓶内氧气没全部消耗 ②装置气密性不好,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 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3) 红磷为什么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 不用木炭、硫是因为它们燃烧后都产生气体,瓶内气压基本没有变化,无法测出氧气的体积。不用铁丝是因为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消耗氧气. 4、空气污染(看笔记) 主要污染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固体可吸入颗粒物 空气污染造成的危害: 温室效应(CO2)、酸雨(SO2、NO2)、 光化学烟雾(CO、氮氧化合物)、臭氧空洞(氟利昂) 二、氧气 1、物理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固态和液态的氧--淡蓝色(储存在蓝色的钢瓶中) 2、化学性质 供给呼吸 支持燃烧,但氧气不能燃烧 (5个实验:木炭、铁丝、蜡烛、硫、红磷--实验现象、文字表达式化学式)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放热,发出白光,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 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放热,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SO2,但在叙述现象时不能说出来)。 ③(红磷)P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热,产生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白烟 (是P2O5,不能说)。(用于发令枪)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是氧化镁,不能说)。(用于照明弹等)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是Fe3O4,不能说), 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高温物质炸裂瓶底。 ⑥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3、制备: (1)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利用N2、 O2的沸点不同,液氮先被蒸发,余下的主要是液氧 (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2)实验室制备:(两种方法)--需关注:实验现象,注意事项 氧气的验满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收集满 (排水法)若气泡从集气瓶口逸出,说明已收集满 氧气的检验方法: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三、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 有三态变化:气态、液态、固态 常温常压下,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能与水反应,生成不稳定的碳酸 (2)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3)通常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4)不能支持呼吸 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先做灯火实验,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 3、制备 (1)药品(反应原理)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不能说是碳酸钙和稀盐酸) 不能用浓盐酸(浓盐酸有挥发性,HCl气体会挥发出来,导致收集的气体不纯含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 工业上制CO2的方法是:煅烧石灰石 (2)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验满方法 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 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至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收集满(由于CO2不可燃不助燃) 4、用途 二氧化碳的用途:温室气体肥料(参与光合作用)、 灭火(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不助燃) 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用作致冷剂、进行人工降雨、制造云雾(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 食品保鲜(由于化学性质稳定,抑止食品的缓慢氧化) 四、水 1、水电解实验 文字表达式化学式 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现象:电解水中正极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两者体积比约为1∶2 2、实验时,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NaOH溶液--增加水的导电性 3、水的污染来源: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防治水污染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6、硬水:溶解有较多含钙元素、镁元素的物质的水。 软水:溶解有少量含钙元素、镁元素的物质或不溶解有含钙、镁元素的物质的水 检验硬水的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若泡沫很少,且形成白色垢状物,则为硬水;若泡沫很多,无白色垢状物则为软水。 使硬水软化的方法:①煮沸,②蒸馏。(方法①更简便,方法②更彻底) 五、其他需掌握的知识点 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的单质,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的不同(内部结构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种类)不同。 2、制备气体装置的选择: 考虑因素:制取装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气体的密度、在水中的溶解性、毒性等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双氧水制氧气或制CO2的发生装置。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难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3、鉴别: H2、O2、CO2: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气体能别点燃,说明是氢气;若木条燃烧的更旺,说明是氧气;若木条熄灭说明是二氧化碳 5、氮气的用途:(充入灯泡或膨化食品袋中)做保护气:化学性质稳定,不发生氧化反应; 医疗中应用:液氮的沸点低 生产氮肥:特殊条件下能与某些物质反应; 稀有气体用途:充入霓虹灯、充氦气球、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1、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2、微粒的特性: 二、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2、O2、N2、Cl2等、非金属化合物如CO2、H2O、SO3、HCl、H2SO4、有机物如酒精、蔗糖、苯、葡萄糖等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如NaCl、CaCl2 2、分子与原子的对比表 相同点 区别、联系 分子 1、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3、都是不断运动的 4、相互之间有空隙 5、同种原子(分子)性质相同 6、都只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注意前提) 由原子构成,在化学变化中能再分成原子 原子 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用原子、分子的观点看物质的变化(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 物理变化:分子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而分子本身不变 化学变化: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要求:会用这样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看练习) 4、用分子的观点看物质分类(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5、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不带电的原因:原子核跟核外电子所电电荷相等,电量相反)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特例:氢原子中没中子) 6、离子 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 熟记常用的离子符号(根据化合价书写) 原子和离子同属于一种元素(因为核电荷数相同) 三、元素 1、基础知识 (1)元素的概念(注意:“一类”) (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 从原子到离子由于质子数不变,所以元素种类不变。 (3)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表示一种元素 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能表示这种物质 2、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相同点 不同点 单质 都是纯净物 只有一种元素 化合物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 氧化物 只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补充: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 3、 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均按含量由高到低排列): 地壳中: 氧、硅、铝、铁、钙; 海洋中: 氧、氢、氯、钠、镁; 人体中: 氧、碳、氢、氮; 太阳上 氢、氦。 4、元素与人体健康: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铜、锰、锌、钴、碘等。 (1)缺铁和钴:易得贫血症 (2)缺钙:可导致骨质疏松、畸形,易得佝偻病 (3)缺碘:会得甲状腺疾病 (4)缺锌:发育不良,易得侏儒症 四、化学式 1、化学式的意义: 宏观:表示一种物质以及这种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微观: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以及这个分子的构成 2、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看笔记) 3、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在原子团和离子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不为零(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或离子所带电荷) 4、 熟记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 五、有关计算 1、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分子质量也可用“该分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求出,其单位同样是“1”。 2、相对分子质量 3、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4、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5、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6、混合物中某纯净物的质量分数(纯度) 熟记:元素符号 元素的化合价 原子团及其化合价 特别注意:符号的含义--元素符号 化学式 离子符号 以及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化学式的书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