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招收车辆工程研究生的研究院有哪些?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24-08-17 10:39:05
热度:

招收车辆工程研究生的研究院有哪些?【专家解说】: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专业(现名为车辆工程专业)是我国及我校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之一,始于1932年在清华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学系

【专家解说】: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专业(现名为车辆工程专业)是我国及我校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之一,始于1932年在清华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学系设立的飞机及汽车工程组,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专业调整时,在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内设立了我国最早的汽车专业,后改称汽车拖拉机专业,成立了汽车拖拉机教研组和汽车拖拉机发动机教研组,并开始兴建汽车实验室,于1958年与汽车楼同时建成。1960年,国家农业机械部与清华大学合办了农业机械学院,后改称农业机械系,设汽车、拖拉机和内燃机三个教研组,学科专业进入稳定发展和提高阶段。1969年,清华大学汽车厂成立,至1972年停办时共生产了120辆TH140型4吨载货汽车。1978年,在热能工程系(即原动力机械系)内开设内燃机专业,并开始招收本科生。 1980年7月3日,我校1979~1980学年度第14次校长工作会议决定,为加强汽车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成立汽车工程系,将热能工程系所属汽车专业和内燃机专业归属于汽车工程系,我校汽车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等从此进入了新阶段。1981年我国正式实施学位制度,我校汽车工程学科被国务院首批批准建立汽车(现为车辆工程)博士学科点和汽车、内燃机硕士点。近20年来,我校汽车工程学科得到了全面、迅速的发展。   1988年4月,校长工作会议决定成立汽车研究所,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后为机械工业部汽车工业司)与我校联合建立。由国家计委和国家教委批准建立的依托于我校的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从1989年开始建设,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成为我国汽车工程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此外,以汽车工程系为主要依托的研究开发和培训机构还有:作为校内跨院系联合研究机构的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研究中心、我校与美国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合作建立的德尔福-清华汽车系统研究所、我校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合作建立的汽车碰撞安全与电子控制联合实验室、我校与华晨集团公司合作建立的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等。 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   汽车工程系现设有一个本科生专业--车辆工程专业、两个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专业--车辆工程专业和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具有相应的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等两个专业形成汽车理论与设计、汽车造型与车身设计、汽车发动机等三个专业方向,它们分别是车辆工程学科与机械工程学科、工业艺术设计学科、动力工程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方向,同时还与材料工程、电子工程、控制工程等学科互相交叉。   为使本科生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性,我们在1993年将原设的汽车和内燃机两个本科专业合并成一个汽车工程专业。根据教育部最新调整的本科专业目录,1999年又将汽车工程专业更名为车辆工程专业。从1996年起,根据学校教学改革方案,我系开始实行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统筹安排、优化衔接的六年制教学计划。   我系还与部分大中型企业联合建立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站,每年举办多个面向汽车工业企业、科研机构、政府管理机关和高等院校的高级研讨班,以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 师资队伍及设施   汽车工程系现有在职教师和职工74人,其中教授13人、副高职称人员28人、讲师22人。中青年教师中有34位博士。此外,还有返聘工作的退休教师26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6人。现有来自国内外的高级访问学者10余人、在站博士后科研人员32人。   在近期进行汽车工程学科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在相对稳定的、重要的优势学术方向上,建立了若干个教师"学术梯队",作为系内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基地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基层学术单元,以保证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持续稳定发展。   我系现有教学、科研和办公设施占地约14000平方米,房舍面积7340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5760平方米。全系现有固定资产的原值约6000多万元,其中设备资产原值约5000多万元,汽车结构教室的汽车、发动机和零部件教学样品总价值约640万元 科研与学术发展   我校汽车工程学科具有两方面的主要优势:一是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教育和科技实力,背靠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融入国内外汽车科技发展主流,服务于科教兴国的主战场;二是具有极好的快速发展前景和突出的学科带动作用。   汽车工程学科建设的总目标为:以汽车动力学、汽车动力系统、先进汽车设计为主要学科方向,全面加强学术建设、基地建设和师资建设,加速提高教学、科研学术水平,在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和科技研究两个方面为我国尽快提高汽车产品的自主设计开发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更高的水平上保持国内同类学科中的领先地位,在一些重要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以汽车工程学科为主导,发展清华大学的先进汽车设计技术、应用技术与制造技术学科群,不断提高清华在汽车工业界、科技界和政府部门的影响力及影响范围。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学院概况】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学科是国内汽车专业领域最早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全院拥有以工程院院士郭孔辉教授为核心的由186名教师组成的教学与科研队伍。学院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予点、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及4个本科生专业,在车辆工程和动力机械及工程2个博士点学科设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目前在院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有2500余人,已向社会输送各类人才12000余人。 【师资队伍】 汽车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186人;教师技术职务系列人员108人,其中教授36人(含博士生导师27人,1人为兼职)、副教授23人、讲师33人、助教16人;其他技术职务系列人员61人(其中高级11人、中级15人、初级13人;辅助人员17人)。 【教学、实验条件】 吉林大学汽车学院现设1室、4系、2所、5中心和1基地: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工程系、内燃机工程系、工业造型系(车身工程系)及热能工程系;液力传动研究所和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所;轿车车型开发中心、上汽集团吉林大学汽车仿真设计工程研究中心、上汽集团吉林大学汽车传动工程研究中心、CATIA技术中心及西门子电控技术试验中心,一汽大柴吉林大学车用柴油机技术研究开发基地。这些部门组成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机械和工业造型3个学科群体,覆盖国家级和部级重点学科各1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予点3个。 学院现有大型实验设备主要包括:开发型汽车驾驶模拟器、混合动力试验台、四鼓底盘测功机、电控汽车动力传动试验台、汽车尾气分析仪、瞬态测功机系统、智能采样器和燃烧分析仪、车身三坐标测量仪和汽车风洞等。 教学和科研应用的主要工程软件有:ProE、Ansys、Nastran、Madymo、PAMCRASH、ADAMS、UG、CATIA、Maya、StartCD、Advisor及Fir e。 【学科建设】 “211工程”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各种大型设备和与此相配套新的实验室已投入使用。风洞实验室已经通过第一阶段试运行。 车身工程被批准设立硕士点和博士点,动力机械及工程热物理被批准设立工程热物理硕士点,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被批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 2003年,学院又有6名人员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其中车辆工程学科2人,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3人,车身工程学科1人。 学院省级教学改革立项1项,校级教学改革立项6项;教学基地验收2项,分别为电控喷射汽油机实验台架与翻转台的研制和车辆工程专业教学基地的建设;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汽车构造》(上、下册)获校级教材立项一等奖,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汽车设计》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校级二等奖;获上海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资助项目1项。 【科研工作】 车辆工程学科研究方向:汽车动态仿真与控制、汽车系统动力学、汽车地面系统分析与控制、汽车混合动力驱动理论及控制技术、汽车自动变速理论与控制技术、车辆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及汽车振动噪声分析与控制。 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研究方向:内燃机无公害控制、内燃机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内燃机工作过程优化与控制及内燃机新能源与节能技术。 车身工程学科研究方向:汽车车身造型与结构设计、汽车空气动力学、车身虚拟设计与制造工程。 设计艺术学学科研究方向:产品设计艺术、现代设计方法、人机工程学及车身最佳气动外形设计。 热能工程学科研究方向:强化传热与节能技术、热工理论与测试技术、热流体流动与传热。 2003年,学院承接课题64项,经费为1150万元,其中:国家“973”1项,国家“863”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管部门科技项目1项,国家部委其它科技项目3项,省市自治区科技项目11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44项。完成的主要课题有20余项。 2003年共发表学术论文117篇,其中有10篇论文发表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出版科技专著两部;申请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授权专利两项。 【国际合作】 2003年,汽车工程学院共接待美国、俄罗斯、英国、日本、韩国、德国和加拿大等国专家来访30人次,组织邀请国外专家来校讲学12次。 选派出国进修访问学者4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交流人员20人次,交流论文6篇。 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学术联系,如与俄罗斯哈巴洛夫斯克州立工业大学、韩国汽车技术研究院签订学术交流与合作协议。 与美国Kettering 大学的联合办学项目也在申报筹备之中 同济大学 2002年4月,同济大学以科技创新和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开发为指导思想,以创新科研机制和组织架构为特色,成立了为中国汽车产业全方位服务的汽车学院。2004年9月,汽车学院全体迁入位于上海国际汽车城的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总投资4亿元的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工程中心已投入使用,现已成为我国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自主开发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院设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车辆工程博士点、动力机械及工程博士点、车辆工程硕士点、动力机械及工程硕士点和车辆工程学士点。 目前,学院在职教工95人,其中教师62人,教授25名(其中22名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24名。学院拥有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万钢教授;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教授为兼职博士生导师和大众—同济研究院院长;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各1名;并聘请多名国内外著名汽车专家为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学院与德国、奥地利、美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家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有着广泛的科研协作关系、学术交流和人员交流。 学院具有优异的教学和科研环境。在国家有关部委、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和国外跨国公司等的资助下,学院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汽车及发动机研发试验设备,如汽车转鼓试验台、汽车废气排放测试分析仪、汽车道路模拟振动台,整车半消声以及三坐标仪等。目前正在建设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和汽车造型研究中心,全部建设后将成为国内国际具有一流水平的汽车产品研究和开发基地。目前汽车学院承担着包括国家863科研攻关项目“燃料电池轿车研究”等在内的多项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学院藏有大量的国内外图书资料。 目前在读全日制本科生1018余人,硕士生300余人,博士生70余人,工程硕士生135名,中德学院硕士生22名。本科培养为5年制,其中一年为主修德语(二外)。硕士生培养2.5年制,博士生培养3年制。其中本科的各专业方向在四年级进行提前攻读硕士的选拔,经选拔的一部分学生进入六年半学制学习(即“4+2.5”模式),毕业后授予工学硕士学位;经选拔的另一部分进入中德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按中德合作方式培养,该部分同学毕业后,可以有直接在德国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其他四年级同学按5年制完成学士学位。学院非常重视本科阶段的大学教育,并在教育改革和创新方面多次获得过国家和上海市教学成果奖,并有多本教材获得上海市优秀教材奖。 长安大学 汽车学院的前身是西安汽车机械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大、中专班,1951年起招收了七届学生;1958年西安公路学院建校,同时汽车系成立,并设立本科专业开始正式招生;1981年起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3年起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5年西安公路学院更名为西安公路交通大学,1998年10月汽车系更名为汽车工程学院;2000年4月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和西北建筑工程学院三校合并成立长安大学,同年12月汽车工程学院更名为汽车学院。学院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3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五十多年来,培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和外国留学生近万名,毕业生遍及全国各地和20多个国家与地区。 学院现下设交通运输系、车辆工程系、营销系、交通安全系、物流工程系、汽车服务工程系、机电与动力工程系和交通运输研究院(下设运输安全研究所、运输规划研究所、物流研究所、快速货运和车辆研究所、危险品运输研究所、智能运输研究所、运输能源研究所、运输产业研究所、车辆检测维修技术研究所、机电与动力研究所)、汽车运输安全保障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交通新能源开发、应用与汽车节能陕西省重点实验室以及车辆结构实验室、运输工程实验室等教学、研究、实验机构。 学院现有交通运输(陕西省名牌专业)、车辆工程(陕西省名牌专业)、交通安全工程、市场营销、物流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有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硕士点)、车辆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硕士点)、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交通环境与安全技术(博士点、硕士点)、交通新能源与节能工程(博士点、硕士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点)、企业管理(硕士点)、物流工程管理(硕士点)等学科。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教学、科研队伍及一批治学严谨、年富力强的学术带头人。目前学院有教职员工98名,其中教授26名(博士生导师11名),副教授15名,高级工程师7名,高级实验师3名,副研究员2名;具有博士学位的24人,硕士学位的26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16人。学院在客车开发与试验技术、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再现、道路交通安全改善、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交通环境净化技术、车辆检测诊断技术、运输市场与运输组织、市场营销策略等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有50余项科研课题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取得国家专利10余项上世纪80年代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0余项,获国家发明成果或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100余篇,多项技术被企业应用,取得巨大经济效益。 学院实验室建筑面积达10000m2,设备原值5000余万元,拥有包括人-车-路-环境三维动态模拟系统、电动车辆试验研究系统、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系统、运动粒子激光全息分析系统、汽车悬架座椅试验台、汽车行驶性能综合测试系统、FST2A数控发动机实验台、汽车代用燃料性能检测专用设备、AVL大型转鼓排放分析成套设备等一批大型试验、研究、教学仪器设备和占地450亩国内高校唯一的汽车综合性能试验场(含商用汽车高速试验环道和低附着系数试验路及各种典型道路)。 学院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内燃机工程学会、中国交通能源研究会、中国公路学会汽车运输学会、中国人类工效学会交通工效分会的理事单位,是中国客车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和全国交通运输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道路运输分委会的主任委员单位,是全国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洁汽车专业委员会试验检测中心,是陕西省技术监督局和西安市技术监督局授权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单位和汽车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单位。 学院积极开展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协作和学术交流,多名教师曾在国外留学或进行高级研修访问,与德国布伦克大学、美国密执安工业大学、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日本神户大学、俄罗斯莫斯科汽车公路学院和日本汽车研究所等高校与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概况】 江苏大学是江苏省属全国重点大学,以理工为特色,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由原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和镇江师范专科学校于2001年8月28日合并成立,设有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等23个学院部,学校占地面积近200万m2。 江苏大学是国内较早创办汽车专业的大学之一。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设有车辆工程系、动力机械工程系、交通工程系、交通运输系、振动噪声研究所、汽车及发动机排放控制研究所、江苏大学车辆产品实验室、汽车电子电气研究所、汽车摩托车研究所、工程机械研究所、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汽车及摩托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江苏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中小功率内燃机工程研究中心挂靠该院。学院有教职工9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4人,教授25人,副教授28人,讲师(工程师)20人,教师中有15人具有博士学位,35人具有硕士学位。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在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交通工程、交通运输四个本科专业,2004年获得“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 【科学研究】 2003年,学院教师及科研人员发表论文88篇,其中36篇发表在一类刊物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项;鉴定成果1项,获各类科技成果奖5项;授权专利2项;申请专利5项。江苏大学车辆产品实验室2003年通过国家实验室的现场评审,获得认可,现已成为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签约检测实验室。 学院在汽车及其零部件设计理论、汽车及工程车辆振动噪声控制及动态设计、汽车安全理论、现代汽车制造技术、车辆地面力学、车辆及工程机械动态设计和CAD、发动机工作过程与模拟、内燃机设计理论与结构强度、汽车及工程车辆强度与可靠性、汽车空气动力学与高速气流噪声、汽车车身覆盖件模具CAD/CAM、发动机与车辆底盘及工作装置的匹配、工程机械液力及液压传动、工程机械性能测试研究、车辆电子电气系统、载运工具动态性能模拟与控制、新能源在载运工具上的应用及排放控制、载运工具运行环境分析与保护、汽车及总成可靠性、维修性研究、交通规划、交通安全及智能交通等研究方向,已形成稳定的研究梯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