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24-08-17 08:24:25
热度:

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内容有哪些?【专家解说】:  在计划经济下,我国水电建设管理体制一直采取“自营制”模式,即由国家指派建设单位施工,建成后移交生产单位。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

【专家解说】:  在计划经济下,我国水电建设管理体制一直采取“自营制”模式,即由国家指派建设单位施工,建成后移交生产单位。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国家财政已无力支持大规模的水电建设,水电行业被迫戴上了“投资大,周期长,移民难”三顶帽子,改革建设管理体制变得十分迫切。   1980年,我国恢复了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法席位,开始大量利用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鲁布革水电站就是我国第一个引进世界银行贷款的工程项目。   鲁布革水电站位于云贵两省交界处的南盘江左岸支流黄泥河上,设计装机4台15万千瓦机组,总投资8.9亿人民币。   工程遵照世行采购导则,引入竞争机制,对引水系统实行国际招投标。首次实行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水电行业第一个项目管理机构———鲁布革工程管理局,对引水隧洞工程实行合同管理。而原来的水电工程局变成了承包商。   国际招标会引来了众多“重量级选手”角逐,日本大成公司以8463万元(比标底低43%)的标价中标。当时有一种议论,认为日本人为了打入中国市场,不惜做赔本的买卖。然而,在实际的较量中,日本人给中国人上了一堂生动的课,也让国人了解到日本人并未做赔本的买卖。   大成公司仅来了20多名管理人员,雇用了中方劳务500名工人,一举创造出平均月进尺231米、最高月进尺373米的世界记录。一向以吃苦耐劳著称于世的中国人惊讶了:为什么同样的中国人,在同一条河流上,施工效率、质量如此截然不同?大成公司的技术、装备都不是世界一流的,为什么能创造出世界一流的施工水平?   问题在体制,问题在管理。改革落后,奋起直追!中国水电建设者的愿望从未有如此强烈迫切。   学大成,学习什么?当时很多人仅仅是限于学习大成的打眼放炮、出碴运输和劳动组织,将目光盯在了隧洞开挖的高进尺上。岂知大成工程管理的核心则是提高施工的经济效益。经过认真分析,小心求证,最后,学习大成转化为全面学习国际上通行的工程管理理念,并首次引入了业主负责制。“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步,意味着市场经济下的管理体制向计划经济下的管理体制发起了冲击。”多年后,一位专家如此评价“鲁布革事件”。   “鲁布革”无意中撞开了水电“自营”管理模式,也将水电管理体制改革推向了风口浪尖,从而,引发中国水电建设管理体制一次次嬗变。   1987年,李鹏在全国基本建设施工会议上介绍推广鲁布革经验,对全国的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1991年12月,水电建设系统召开了广蓄建设经验交流会,对多年来水电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系统总结。至此,我国水电建设新的管理体制基本确立,初步形成了以业主负责制、建设监理制、招标承包制为主要内容的建设管理体制的框架,水电建设业主(项目法人)、监理、施工企业和设计咨询各方关系的大格局得以确立,一项制度创新的历史使命初步完成。   然而,新制度的推行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顺利,当时,主管部门、投资者、业主、建设单位之间的关系经常交叉,到底谁是业主?新旧体制碰撞而产生的矛盾冲突再次困扰着中国水电。   1987年,清江开发公司成立,由原国家能源投资公司和湖北省按30%和70%的协议比例合资组建。按照《公司法》的要求,企业资本金必须明确,投资人以股权方式明晰与企业的产权关系。那么,谁将代表国家行使对清江公司的投资权呢?在现在看来,这原本不算个问题。但是,在当时,湖北省不得不用一纸文件,将国有资产的经营权、投资权和处置权赋于清江公司。   1994年,湖北省以鄂政函(1995)72号文同意成立湖北省清江水电投资公司,作为湖北省清江流域水电开发的投资主体和国有资产经营主体,承担清江开发公司的权益。同意将清江开发公司改组为规范的“湖北省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跨越,形成了新的清江模式,即“业主负责,建管结合;主体明确,产权明晰;流域开发,滚动发展”。   和清江公司一样,1995年以后,一大批水电企业借助《公司法》施行的契机进行了改制,二滩、乌江、五凌等许多企业都走上了现代企业的道路,改组为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明确了产权关系。原来只是业主授权为建设单位的企业,也纷纷成为独立业主,成为电力工业重要的改革成果之一———独立电厂。   水电建设行业在全国最先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出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三项制度成为基本建设领域的标准制度。这就是所谓的“三位一体”制,连同“合同管理制”,被建设业界称之为“四制”。这种制度在后来的三峡工程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作为一项举世瞩目的工程,三峡的管理模式同样引来无数“眼球”。工程的组织者在施工中导入“矩阵式管理”的方法,在“四制”的基础上,引入了“技术服务保证”和“分项目管理”两个独特的管理体制,建立了极具三峡特色的分层管理体制和质量保证体系。   像“鲁布革冲击波”一样,三峡工程在管理上的种种创新,必将对中国的水电建设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鲁布革”是开始,但“三峡”绝不是终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