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气候变暖对江西双季早稻适播期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8:10:38
热度:

气候变暖对江西双季早稻适播期的影响【摘要】:利用江西省82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1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2年双季水稻物候观测资料,针对气候变

【摘要】:利用江西省82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1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2年双季水稻物候观测资料,针对气候变暖对江西省稳定通过10℃初日、20℃终日以及双季水稻生育期热量条件的影响,依据双季水稻熟性搭配种植对热量条件的需求,采用倒推法计算不同年代以及13个30 a滑动平均序列的双季早稻适播期,分析双季早稻适播期起止日期与持续日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0℃初日总体呈提前趋势,尤其是2001年以后,大幅度提前;不同年代间20℃终日的变化幅度较10℃初日的小;适播期起始日期大部分站点呈"推迟—推迟—大幅提前"的趋势,终止日期大部分站点呈"推迟—提前—大幅推迟"的趋势,持续日数一般呈"增加—减少—大幅增加"变化趋势。受气候变暖的影响,江西省适宜采用"中熟+中熟"搭配方式种植双季水稻的地区逐步北扩,尤其是2001年以后,可采取"中熟+中熟"搭配方式的地区明显扩大。1981—2010年江西省除修水县、铜鼓县、资溪县等局部地区外,大部地区可采取"中熟+中熟"搭配方式。1991—2020年,除了修水、婺源等赣北局部地区种植仍有一定风险外,其余地区的热量条件均满足"中熟+中熟"搭配方式的双季水稻种植,或采取对热量条件要求更高的熟性搭配方式种植,如南昌县、樟树市等地可调整为"中熟+迟熟"或"迟熟+中熟"搭配方式,而泰和县、南康县、龙南县等地可因地制宜采取"迟熟+迟熟"搭配方式种植双季水稻,以充分利用热量资源,提高双季水稻产量与品质。 【作者单位】: 江西省气象台;
【关键词】气候变化 双季早稻 适播期 积温
【基金】:华中区域科技发展基金项目(编号:QY-Z-201204;QY-T-201301) 2012年江西省气象局面上科研项目“江西10℃初日变化及其对双季早稻适播期的影响研究”
【分类号】:S511.31
【正文快照】: 0引言气候变暖对双季水稻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时空变化、生长发育速率、适宜种植范围,以及产量形成等的影响引起许多学者关注[1-7]。近年来,不少学者对10℃初日变化特征[8]、双季晚稻寒露风时空分布的变化[9]、双季水稻各生育期热量条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10],以及气候变化对双季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江西近50年寒露风演变趋势及其对双季晚稻的影响    刘文英;张显真;简海燕;

江西省双季早稻长势定量等级指标的研究    田俊;黄淑娥;辜晓青;

气候变化对中国南方水稻生产的阶段性影响及适应性对策    葛道阔,金之庆,石春林,高亮之

气候变化对我国南方双季稻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张建平;赵艳霞;王春乙;何勇;

气候变化与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关系的模拟研究    刘桃菊,殷新佑,戚昌瀚,唐建军,陈美球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Ⅷ.江西省双季稻各生育期热量条件变化特征    叶清;杨晓光;李勇;代姝玮;肖金香;

中国种植制度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有关问题 Ⅰ.气候变化对我国种植制度的影响    张厚瑄

GIS支持下的江西省优质早稻种植气候区划    魏丽,殷剑敏,王怀清

江西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变化及其对双季早稻物候期的影响    郭瑞鸽;刘寿东;杜筱玲;

气象要素对早稻生育期的影响分析及生育期预测技术研究    陈小虎,谢高红,张东轩

鲁西南冬小麦产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刘淑云;李景岭;张秀兰;朱建华;

GIS小网格技术在湘西烟草种植精细化区划中的应用    方红;田峰;张超;黄晚华;

淮北地区冬小麦干旱发生的规律、成因和危害机理分析    谢明;宋亚申;姜新河;

多元双重筛选回归法分析气候因子对临沂市水稻产量因素的影响    吕学梅;张磊;刘圣娟;

浅谈海南农业气象观测业务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建议    陈统强;黄丕新;王刚;吴文娟;

气候变化对江西省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    蔡哲;李迎春;

浅析水稻空壳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王新兵;张婧;王晓珍;孙丽丽;徐昆;张红雷;

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徐华山;李培德;

中棉所29与国抗36对2003年梅雨期涝渍的耐性分析    高金梅,汪孝清,黄永平,耿显波

环青海湖地区免耕技术的应用研究    郭连云;公保才让;张旭萍;汪晓英;李成梅;杨发源;

2005年云南农业气候及其对农业影响评价    黄中艳;

气候变化对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影响以及适应对策    李鉴清;张庆国;

湖南一季超级稻种植气候区划研究    陆魁东;黄晚华;申建斌;宋忠华;

土壤表面开始冻结和解冻期的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应用建议    祁如英;严进瑞;王启兰;申红艳;

新疆棉花障碍型冷害的天气成因研究    杨莲梅;李新建;

气候变化对我国南方双季稻发育和产量影响研究    张建平;赵艳霞;王春乙;何勇;

青海草本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应用    祁如英;严进瑞;王启兰;申红艳;

未来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玉米产量影响模拟    张建平;赵艳霞;王春乙;何勇;

GIS技术在宁夏枸杞气候区划中的应用    苏占胜;秦其明;陈晓光;王连喜;刘静;

未来气候变化对宁夏马铃薯生产的影响    孙芳;林而达;李剑萍;熊伟;

河南省烟草种植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    叶协锋

精确农作管理模型与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    曹静

昼夜不同增温对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董文军

江淮地区近50年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及稻麦生产响应特征研究    黄爱军

气候变暖对中国水稻生产的影响    孙雯

气候变化对中国南方水稻影响的经济分析及其适应策略    朱红根

南方稻田春玉米—晚稻种植模式资源利用效率及生产力优势研究    李小勇

GIS支持下的越南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区划的研究    杨文坎

新疆棉花遥感监测运行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曹卫彬

低温条件下叶绿体NAD(P)H脱氢酶复合体的生理功能及其对光质的响应    段伟

行距对高产夏玉米冠层气象因子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李鹏

基于GIS的中国玉米种植区适宜等级划分及未来变化趋势    贾超杰

冀中南地区农田生物量及碳截获能力时空变化研究    胡乔利

未来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生产的影响研究    王主玉

江苏省高温热害及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研究    强慧婷

华北地区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与海陆气压指数关系的分析    项连东

覆膜增温对油菜与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龙攀

城市景观植物耗水规律及其生态修复的试验研究    崔香

白菜型冬油菜生物学特性及根部蛋白质表达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张朋飞

江淮地区近30年农业气候资源与稻麦生产潜力的演变特征    李白鸽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大豆生产的利弊分析    金之庆,葛道阔,陈华,郑喜莲

吉林省农业界限温度条件变化规律研究    马树庆,袭著香,安刚,刘玉英,王琪

中国活动积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张厚瑄,张翼

对气候变暖问题争议的分析    王绍武,龚道溢

近44年南京温度变化的特征及其可能原因的分析    唐国利;丁一汇;

甘肃黄土高原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对苹果生育期的影响    郭江勇;李耀辉;林纾;

柴达木盆地南缘农业界限温度的气候变化特征    王发科;祁贵明;郭晓宁;李兵;

地理信息系统在浮梁县种植双季稻热量条件分析与区划中的应用    雷玄肆;

水稻播种期与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关系初探    张舒;陈其志;方锡文;邹春华;郭茂禄;洪开明;许本元;吕亮;常向前;杨小林;

冬麦北移西延座谈会议纪要    

宁夏近40多年积温及不同积温期降水量变化研究    张智;林莉;

气候变化对水稻生育期及灌溉需水量的影响    韩冰;罗玉峰;王卫光;彭世彰;缴锡云;

气候变暖背景下关中地区水热资源变化分析    蔡新玲;高红燕;王繁强;吴素良;雷向杰;

近40年来奇台县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分析    樊静;

中国西北地区近43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刘德祥,董安祥,陆登荣

长治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分析    王正旺;庞转棠;张瑞庭;魏建军;杨艳萍;

安徽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量化研究    王效瑞,田红

气候变化对蒙古栎生长和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郭建平,高素华,刘玲,周广胜

黑龙江省近43a积温和降水的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顾红;高永刚;刘丹;于瑛楠;董杰;

应对气候变化 确保小麦安全生产    周相军;周广顺;杨芳永;文勇林;王国平;

气候变化对江西水稻生产的影响    胡菊芳;

石河子地区近48年来气候变化对棉花产量影响分析    唐湘玲;吕新;

廊坊的气候变化与冬小麦播期变化的关系    李茜;张绍恢;陈敏;

河西走廊中部近50a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刘洪兰;白虎志;张俊国;许爱琴;

气候变化对广西干旱灾害的影响    李艳兰;何如;覃卫坚;

中国东部海区经向热力差异对夏季南京气候变化的影响    孙即霖;丛明;吴德星;高山红;

气候变化的全息统一观    黎清才;杨洪昌;谢考宪;

气候变化对河南粮食安全影响及防御策略分析    王淑香;

浅析气候变化对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分析    梁树献;罗泽旺;王式成;杨亚群;程兴无;徐胜;

近50年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赵秀兰;

以科学发展观应对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    陈昌平(作者系州气象局局长)

气候变化牵动经济脉搏    本报记者 朱隽

地球正接近气候变化的转折点    美国国际政策研究中心前高级研究员 郭久亦

金融危机:减缓气候变化的机遇    本报记者 华凌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分歧依旧    记者 刘向 魏建华 马世骏

二〇〇八年联合国气候大会闭幕    记者 刘向 马世骏

“风云”太空遨游 关注气候变化    本报记者 王菡娟

气候变化的危局与中国对策    本报记者 吴红梅 整理

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与转让高级别研讨会将在京举行    记者 李韶辉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提高农业适应能力    本期嘉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林而达 采访人 王丽 单丽静

西北干旱气候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    宋连春

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王伟男

近100年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与气候演变趋势研究    胡良温

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与WTO规则:冲突与协调    宋俊荣

我国水稻种植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段居琦

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价    姚凤梅

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    马丽娟

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制度研究    郭冬梅

祁连山东段0.8Ma以来的构造隆升与气候变化    邬光剑

纵向岭谷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影响研究    何云玲

天水地区气候变化及对林果生长的影响    马杰

气候变化对中小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研究    刘丽娜

低碳时代的区域发展博弈与中国对策    杨慧

江汉平原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研究    纪道柱

应对节能减排政府间博弈行为模型研究    张鹏飞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风险源时空特征及综合聚类研究    李爽

渭北旱塬地区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及突变性分析    孟丹丹

河南省小麦生产对气候变化响应及适应度评价    苏坤慧

高山林线树种太白红杉年轮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刘婧辉

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影响的模拟研究    熊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