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基于ARM的核能谱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20:35
热度:

基于ARM的核能谱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摘要】:核能谱测量是进行物质成分分析和放射性检测的重要方法之一。论文从核能谱测量入手,瞄准国内外多道核能谱测量仪的发展趋势,结合现场工作的特点

【摘要】:核能谱测量是进行物质成分分析和放射性检测的重要方法之一。论文从核能谱测量入手,瞄准国内外多道核能谱测量仪的发展趋势,结合现场工作的特点,针对目前现场多道核能谱测量仪器中,诸如仪器功耗较高、体积较大、不便于现场操作等问题,在关键技术(如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论文对基于ARM的核能谱数据采集系统作了详尽的论述。该系统以PHILIPS公司ARM7TDMI-s核的LPC2134为控制处理核心,以高速低功耗的A/D芯片AD7994作为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的模数转换器件,并配备320×240点阵图形液晶显示器,以及必要的人机交互按键及信息指示。总体来说,系统能自动显示和存储谱线,并自动完成相关数据处理工作。同时,使用VC++6.0编写了计算机软件,系统可通过串行接口与计算机联机使用,扩大了数据处理、存储及输出测量结果等功能。仪器的软件系统采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混合编写,充分利用多种语言的混合编程技术以及不同语言的优点,在兼顾实时性处理的同时也能很方便地进行数据处理。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 ARM 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 RS-232接口软件系统 微处理器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TL81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前言7-10
  • 1.1 选题依据7
  • 1.2 研究意义7-8
  • 1.3 研究现状8
  • 1.4 发展方向8
  • 1.5 研究内容8-10
  • 第二章 系统方案选择10-14
  • 2.1 方案选择10-11
  • 2.2 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11-12
  • 2.3 ARM嵌入式系统12
  • 2.4 峰值检测电路12-13
  • 2.5 数据存储13
  • 2.6 通信接口13
  • 2.7 系统软件13-14
  • 第三章 ARM微处理器系统14-22
  • 3.1 ARM微处理器简介14-15
  • 3.2 ARM7TDMI-s简介15
  • 3.3 LPC2134主要特性及功能模块15-22
  • 3.3.1 片内存储器17-18
  • 3.3.2 管脚连接模块18-19
  • 3.3.3 ARM系统控制模块19-21
  • 3.3.4 通用定时器/计数器21
  • 3.3.5 实时时钟21-22
  • 第四章 核能谱数据采集系统相关硬件设计22-36
  • 4.1 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设计22-30
  • 4.1.1 脉冲线性主放大器22-24
  • 4.1.2 峰值检测电路24-27
  • 4.1.3 模数转换电路27-30
  • 4.2 ARM微控制器外围电路设计30-36
  • 4.2.1 外部 FLASH的扩展30-32
  • 4.2.2 LCD接口电路32-34
  • 4.2.3 键盘接口电路34-35
  • 4.2.4 串行接口硬件电路设计35-36
  • 第五章 核能谱数据采集系统相关软件设计36-49
  • 5.1 编程语言选择36-37
  • 5.1.1 汇编与 C语言优缺点36
  • 5.1.2 汇编与 C语言混合编程36-37
  • 5.2 系统软件的结构层次37
  • 5.3 核能谱数据采集有关软件设计37-49
  • 5.3.1 主函数程序设计38-39
  • 5.3.2 A/D转换中断服务程序39-41
  • 5.3.3 键盘识别软件设计41-42
  • 5.3.4 LCD接口及有关软件设计42-46
  • 5.3.5 界面设计以及数据处理软件结构46-47
  • 5.3.6 串口通信软件设计47-49
  • 第六章 计算机软件的设计49-54
  • 6.1 系统结构49-50
  • 6.2 计算机串口通信50-51
  • 6.3 文件管理51-52
  • 6.4 能谱数据采集和结果显示52-54
  • 6.4.1 谱数据采集52
  • 6.4.2 结果显示52
  • 6.4.3 能量刻度52
  • 6.4.4 数据分析52-54
  • 第七章 系统调试54-56
  • 结论56-57
  • 致谢57-58
  • 参考文献58-60
  • 附录6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感性绕组直流电阻测量方法及ARM技术的应用    李宗义;姜毅龙;王泽荫;马跃洲;

汽车防追尾预报警系统研究    冀晓强;赵静;

基于U-boot的移植研究与Usb Device下载功能的实现    高枫;

基于ARM11的精简BootLoader的设计    汪猛;程翔;

CAN总线与以太网互联的网关设计    彭博;王红蕾;

嵌入式系统替代传统工控机探讨    臧赤丁;王宁涛;张毓锋;李广;

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    宫廷;赵文文;

基于Arm-Linux的汽车行驶记录仪的设计    陈艳海;

嵌入式系统的节能技术前沿    葛晓锋;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电能质量测量分析    郭磊;程伟科;

嵌入式SMS通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阮航;许榕生;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激光粒度仪电路设计    王俊;刘缠牢;赵丁;

嵌入式系统ARM教学评估板的研究与开发    祖晖;章国宝;叶桦;

基于ARM+DSP的嵌入式绣花机电控器的设计    鲁昌华;张校菲;张啸;

ARM处理器启动过程详述    李昂;程耕国;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数据采集系统网络接入的设计与实现    杨健;张慧慧;

基于NCS色系的嵌入式测色系统设计    罗永道;廖宁放;梁敏勇;冯洁;黄敏;

基于ARM平台的PHS系统设计    陈勇;桂卫华;陈姝;

新型电能质量在线监测    郑竞宏;朱守真;武镜海;

基于NCS色系的嵌入式测色系统设计    罗永道;廖宁放;梁敏勇;冯洁;黄敏;

苹果大可不必买ARM    许磊

ARM的另类生存    柴小瑞

嵌入式系统迎来新机遇    记者 武钢

嵌入式系统应用美景背后是人才匮乏    本报记者 王臻 汤铭

嵌入式系统“嵌入”智能生活    周石 记者 王春

英特尔与ARM谁将最终获胜?    本报记者 赵艳秋

ARM能成为真正的挑战者吗?    本报记者 周源

ARM电脑,越走越近    胡祝

Linux“钻”进嵌入式系统    IDG电讯

嵌入式系统产业链亟需完善产业链条    徐卫华

基于手部特征的多模态生物识别算法研究与系统实现    竺乐庆

嵌入式系统的硬/软件协同设计研究    程国达

嵌入式系统弹性应对方法研究    赵国冬

基于ARM的双丝脉冲MIG高速焊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研究    张红兵

Pcanel——基于模型驱动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平台    陈文智

基于Petri网的嵌入式系统高层级设计方法与技术研究    郭军

一种球形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分析与控制技术的研究    刘大亮

对低功耗进程调度算法的研究    吴刚

创伤手指康复机械手系统研究    张付祥

RFID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丁治国

基于以太网的嵌入式控制器设计    胡其鹏

ARM技术在公路WIM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    杨正理

电力设备内部温度光纤光栅传感阵列在线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    蔡君

基于双CPU的电力参数监测仪的研究与设计    王振

基于uClinux的嵌入式织机控制平台的研究与开发    钟原静

基于ARM的远程图像监控系统设计    潘泰才

嵌入式文件系统的研究    姚紫阳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开放式教育机器人控制器    王宁

基于ARM的多功能测控平台研究    彭华成

PXA250软件仿真器的设计与实现    左永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