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生物质燃烧对清洁地区地面臭氧含量的影响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8:01:31
热度:

生物质燃烧对清洁地区地面臭氧含量的影响研究【摘要】:使用美国热电子公司的TEModel49C型O3监测仪、TEModel48C型CO监测仪和TEModel42C型NOx监测仪对华北

【摘要】:使用美国热电子公司的TEModel49C型O3监测仪、TEModel48C型CO监测仪和TEModel42C型NOx监测仪对华北区域大气本底站(北京上甸子)2005年9月地面O3、CO、NOx的浓度进行了连续监测,同时获得了同步的气象数据,并详细记录了测站附近生物质燃烧的现象,以研究生物质燃烧排放对清洁地区地面O3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燃烧影响了O3浓度日变化规律,最大小时平均浓度出现在18时,峰值过后的5~6小时内O3的浓度仍明显高于无燃烧现象的情况,且与无燃烧情况不同,燃烧集中时段(15时左右)至傍晚(19时),O3的浓度逐时上升;NOx和CO浓度日变化规律和城市地区的观测结果也有不同,浓度高值时段和燃烧时间吻合,其中CO浓度在燃烧集中时段上升明显;生物质燃烧情况下,△O3/△CO(v:v)的比率高于无燃烧情况,在午后至傍晚燃烧集中、太阳辐射条件较好的时段内,NOx、CO浓度与O3浓度呈现正相关关系,体现了生物质燃烧排放对生成O3生成的贡献。相同天气条件下的个例对比结果显示:测站受生物质燃烧排放输送的影响,主导风向下燃烧个例中O3浓度明显高出无燃烧个例。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关键词】:生物质燃烧 清洁地区 O
【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2007-15 北京区域气象中心科技创新基金项目BRMCCX200604
【分类号】:X831
【正文快照】: 1引言对流层O3在近地层大气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还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参与许多大气化学反应[1,2]。全球范围对流层O3浓度的增加会影响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进而引起气候的变化[3]。对流层O3含量直接关系到大气的氧化能力,其通过参与大气化学反应而影响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东南亚地区生物体燃烧影响华南地区对流层臭氧垂直分布的个例分析    郑永光,朱佩君,陈尊裕,陈鲁言,崔宏,郑向东,赵琼,秦瑜

中国及邻近地区污染排放对对流层臭氧变化与辐射影响的研究    王卫国,吴涧,刘红年,郭世昌,陈新梅,罗燕

上甸子本底站地面臭氧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刘洁;张小玲;张晓春;汤洁;

生物质燃烧对东南亚及中国南方对流层臭氧含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吴涧,蒋维楣,陈新梅,王卫国,郭世昌,谢应齐,刘红年

地面臭氧光化学过程规律的初步研究    白建辉,王明星

临安秋季近地层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特征    朱彬,王韬,徐永福

对流层垂直臭氧分布变化量对生物质燃烧响应的模拟研究    陈新梅;王卫国;吴涧;樊雯璇;

Anthropogenic Direct Radiative Forcing of Tropospheric Ozone and Aerosols in 1850 and 2000 Estimated with IPCC AR5 Emissions Inventories    

南亚地区生物体燃烧对昆明地区对流层中下层臭氧浓度的影响    郑永光;陈炯;朱佩君;陈鲁言;陈尊裕;秦瑜;

南亚地区生物体燃烧对昆明地区对流层中下层臭氧浓度的影响    郑永光;陈炯;朱佩君;陈鲁言;陈尊裕;秦瑜;

Lidar Measurements of Aerosols in the Tropical Atmosphere    P.C.S.Devara,P.Ernest Raj

全球平流层-对流层之间臭氧通量的时空演变研究    王卫国;樊雯璇;吴涧;谢应齐;袁敏;陈新梅;杨茜;王颢樾;

中国南部对流层中上层臭氧增加的气象场判识及臭氧变化的多尺度特征    郑永光;陈炯;陈尊裕;陈鲁言;

对流层-平流层之间过渡层中臭氧含量及其加热率的变化研究    王卫国;袁敏;王颢樾;孙绩华;谢应齐;樊雯璇;陈新梅;

青藏高原对流层臭氧含量变化的太阳周期活动信号分析    黄富祥;刘年庆;赵明现;

近五年来东亚春季黑炭气溶胶分布输送和辐射效应的模拟研究    吴涧,符淙斌

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区域穿越对流层顶质量通量的时空演变特征    樊雯璇;王卫国;卞建春;孙绩华;王颢樾;谢应齐;陈新梅;

天津秋季地面 O_3和NO_x的浓度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    姚青;刘爱霞;张小玲;孙玫玲;张长春;穆怀斌;

天津秋季地面O_3和NO_X的浓度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    姚青;刘爱霞;张小玲;孙玫玲;张长春;韩素芹;朱玉强;

中国地区卫星遥感对流层臭氧总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王永;刘毅;Xiong Liu;

中国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季节性变化(英文)    Bryce L.Nordgren;

东莞市近地面臭氧浓度变化初探    陈玲;夏冬;贾志宏;李菲;邓雪娇;谭浩波;

生物质燃烧的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田宏伟;邓伟;申占营;陈海波;杜子璇;

森林火灾对对流层臭氧垂直分布影响的个例分析    段雪梅;郭世昌;史燕;

北京地区SO_2、NO、O_3及CO变化特征的城郊对比    冯涛;李迅;丁德平;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近地面臭氧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新春;钟玉婷;何清;彭艳梅;罗孝茹;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近地面臭氧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新春;钟玉婷;何清;彭艳梅;罗孝茹;

远洋船基及上海地基大气气溶胶理化特性研究    张敏

海水介质中一氧化氮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及一氧化氮对赤潮异弯藻影响研究    邢磊

CWRF在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应用    刘术艳

中国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地基联网观测与研究    辛金元

北京大气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安俊琳

生物质燃烧烟雾和大气降尘中多环芳烃及其烷基取代物的研究    连进军

中国农作物秸秆燃烧排放气态、颗粒态污染物排放特征的实验室模拟    张鹤丰

青藏高原上空平流层对流层中尺度交换过程的研究    张敏

北京地区大气有机物对臭氧生成的影响研究    徐敬

北京及太行山东麓河北三城市大气污染联合观测与比对分析研究    吴莹

秸秆焚烧对南京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    苏继峰

机动车排放VOCs和NOx对形成大气光化学氧化剂影响的模拟    刘璐

天然海水介质中一氧化氮的电化学测定    任春艳

青藏高原清洁地区近地面层臭氧/二氧化碳特征分析    乜虹

华东—华南地区大气边界层臭氧及相关污染物观测及分布特征研究    高健

黑龙江大兴安岭主要乔木树种火灾碳释放研究    吕新双

大气臭氧浓度变化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单文坡

瓦里关地面臭氧与一氧化碳浓度变化特征研究    金赛花

北京市地面臭氧和前体物浓度变化规律及气象因子影响机制分析    叶芳

成都市大气中臭氧的分布及污染水平    袁野,范莉,邹玉林,刘晓

我国对流层大气臭氧的数值模拟    何东阳,黄美元

中国及邻近地区污染排放对对流层臭氧变化与辐射影响的研究    王卫国,吴涧,刘红年,郭世昌,陈新梅,罗燕

大气中的水汽对太阳紫外辐射消光的可能机制分析    白建辉,王庚辰

青藏高原清洁地区近地面层臭氧的特征分析    乜虹,牛生杰,王治邦,汤洁,赵玉成

我国对流层臭氧增加对气温的影响    吴涧,蒋维楣,刘红年,汤剑平,王卫国

城市区域臭氧浓度变化的研究    王雪梅,符春,梁桂雄

长江三角洲地区臭氧生成过程分析    胡建林,张远航

城市臭氧浓度分布特征    殷永泉,李昌梅,马桂霞,崔兆杰

利用轨迹模式模拟近地层臭氧日变化    胡泳涛,张远航,谢绍东,李金龙

生物质燃烧对东南亚及中国南方对流层臭氧含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吴涧,蒋维楣,陈新梅,王卫国,郭世昌,谢应齐,刘红年

生物质燃烧释放N_2O的测定及其分布    曹美秋,庄亚辉

秸杆燃烧中OCS的排放因子和排放估算    曹美秋,庄亚辉

生物质再燃烧降低氮氧化物(NO_x)的排放    程中杰;王永征;韩奎华;路春美;冯春;王沛法;

生物质垃圾与煤混烧污染特征的研究    任福民;张玉磊;牛牧晨;高明;于敏;

秸秆焚烧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段凤魁,鲁毅强,狄一安,刘咸德,张弘远,杨晓光,虞统

近五年来东亚春季黑炭气溶胶分布输送和辐射效应的模拟研究    吴涧,符淙斌

欧亚大陆生物质燃烧气团的输送特征及对中国的影响    秦世广;丁爱军;王韬;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生物质燃烧排放贡献的季节特征    郑晓燕,刘咸德,赵峰华,段凤魁,虞统,H.Cachier

生物质燃烧颗粒物有机示踪化合物的测定和应用    张烃;刘咸德;董树屏;祁辉;Hélène Cachier;Magda Claeys;

生物质燃烧的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田宏伟;邓伟;申占营;陈海波;杜子璇;

中国大陆生物质燃烧排放的TSP,PM_(10),PM_(2.5)清单    曹国良;郑方成;王亚强;

生物质燃烧对珠江三角洲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研究    袁斌;刘莹;邵敏;陆思华;

中国生物质燃烧的时空变化    陶明辉;陈良富;

生物质燃烧烟雾粒子分布和生长特征实验模拟    叶兴南;成天涛;张人一;陈建民;

生物质燃烧对清洁地区地面臭氧含量的影响研究    徐敬;张小玲;刘洁;马建中;董璠;

电喷雾解析电离质谱法识别生物质燃烧气溶胶中多环芳烃的研究    李梅;陈宏;杨新;陈建民;

西安大气黑碳气溶胶的观测和分析    朱崇抒;曹军骥;刘随心;

辽宁地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及贡献率解析    王震;陈景文;田福林;杨萍;姚子伟;

利用mopitt卫星资料计算co源排放的方法研究    林云萍;赵春生;彭丽;

生物质燃烧离我们有多远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 刘咸德 供稿

加强国际合作 研究生物质燃烧    

最具潜力的CDM国际合作载体    本报记者 师晓京

环保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百余家企业利润增长    王薇

专家会诊北京大气颗粒物污染    孙文

变废为宝创新业    本报记者 王剑兰

充分挖掘农业的碳减排潜力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一平

中国大气气溶胶中生物质燃烧的源追踪及灰霾的形成机制    邓丛蕊

生物质燃烧烟雾和大气降尘中多环芳烃及其烷基取代物的研究    连进军

北太平洋以及北极地区海洋边界层大气持久性有机化合物研究:来源、趋势和过程    武晓果

电喷雾解吸电离质谱技术在大气气溶胶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李梅

远洋船基及上海地基大气气溶胶理化特性研究    张敏

西藏农牧区民害室内空气污染及其对策研究    高翔

环渤海西部地区大气中的PAHs污染    刘书臻

辽宁地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来源及致癌风险    王震

亚洲沙尘长途传输中的组分转化机理及中国典型城市的灰霾形成机制    黄侃

中国农作物秸秆燃烧排放气态、颗粒态污染物排放特征的实验室模拟    张鹤丰

农作物秸秆燃烧排放PM_(2.5)中有机物的研究    袁静

典型生物质燃烧标识物及生物质排放的VOCs在大气中的降解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柏静

生物质再燃/先进再燃脱硝试验研究    程中杰

西藏室内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其致癌风险    顾庆平

热辐射以及生物质燃烧影响下土壤对多环芳烃的吸附行为研究    李圆圆

上海市PM_(2.5)中水溶性有机组分的组成特征、季节变化及来源解析    李曼

上海大气气溶胶化学特征及其对灰霾形成影响    杜欢欢

基于灰霾评价的PM_(2.5)组分污染特征研究    朱梦雅

华北地区碳气溶胶排放源状况研究    王娉

生物质燃烧烟气电除尘效率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朱艳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