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垃圾填埋场甲烷释放及氧化技术研究进展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50:49
热度:

垃圾填埋场甲烷释放及氧化技术研究进展【摘要】:垃圾填埋场作为人类活动最大的甲烷(CH_4)释放源,其大量释放导致全球温室效应日益加剧。因此甲烷排放和控制技术的基础研究对缓解温室效应

【摘要】:垃圾填埋场作为人类活动最大的甲烷(CH_4)释放源,其大量释放导致全球温室效应日益加剧。因此甲烷排放和控制技术的基础研究对缓解温室效应意义重大。从甲烷氧化研究进展、垃圾处理现状和垃圾填埋场甲烷释放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研究表明:甲烷好氧氧化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研究体系,而硫酸盐还原型(SAMO)及反硝化型甲烷厌氧氧化(DAMO)原理亟待研究。垃圾填埋场甲烷的产生受垃圾组分、含水率、温度以及p H等因素影响。控制影响因素,综合利用经济可行的减排策略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作者单位】: 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全球变暖 垃圾填埋场 甲烷厌氧氧化 甲烷减排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5161) 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课题(XDA05020602)
【分类号】:X705
【正文快照】: 甲烷(CH4)是大气中浓度仅次于二氧化碳(CO2)的主要温室气体,其单分子百年增温潜势为CO2的25倍。地球大气中甲烷的浓度越来越高,2011年已达1 803×10-9[1]。全球甲烷年排放量约535 Tg(1 Tg=1012g),其中人为排放量占70%[2]。垃圾填埋场是人类活动最大的甲烷释放源,释放量为0~2 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甲烷厌氧氧化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沈李东;胡宝兰;郑平;

西湖底泥中的反硝化型甲烷厌氧氧化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朱群;沈李东;胡宝兰;楼莉萍;程东庆;

亚硝酸盐型甲烷厌氧氧化微生物特性研究进展    沈李东;

闽江口潮汐沼泽湿地土壤甲烷产生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杨平;何清华;仝川;

畜禽粪便管理系统中甲烷的产排特征及减排对策    陈瑞蕊;王一明;胡君利;林先贵;

反硝化型甲烷厌氧氧化的研究进展    范秋香;吴箐;常佳丽;梁鹏;张潇源;张传义;黄霞;

土壤中甲烷厌氧氧化菌多样性的分子检测    周京勇;刘冬秀;何池全;刘晓艳;沈燕芬;龙锡恩;陈学萍;

亚硝酸盐型甲烷厌氧氧化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沈李东;

甲烷氧化菌及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魏素珍;

微生物厌氧甲烷氧化反硝化研究进展    袁梦冬;朱静;吴伟祥;

硝态氮还原型厌氧甲烷氧化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耿丹丹;卢培利;李微薇;张代钧;

杭州生活垃圾何处去    林加冲

对我国垃圾填埋场存在若干问题的调查研究    冯亚斌,陈全

1.29亿元建垃圾填埋场    朱先峰

垃圾不见了    吴建娟

美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借鉴    谭灵芝;鲁明中;王国友;

美国的垃圾加工业一览    杜梅;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与管理对策探讨    庞建峰;

对垃圾填埋场生物气体控制的研究    徐轶;孙秀丽;

谈谈垃圾    胡德良;

被应用于评估垃圾填埋场的土地剩余法技术    Arthur E.Liddicoat;李一玲;纪益成;

北京市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及利用对策    李铮;刘春兰;陈操操;王海华;

土壤氡测量在垃圾填埋场污染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叶腾飞;龚育龄;贾同福;贾嵩;

六里屯垃圾填埋场对永丰基地影响评估    桑建国;梁彬;朱凤荣;李长龄;孟宪忠;钮珍南;张伯寅;闫玉梅;金增林;于海涛;

我国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及展望    刘荣琼;葛晓光;

垃圾填埋场的多点地震动响应分析方法研究    尚文涛;孙树林;柏仇勇;阮晓波;黄勇博;洪正义;

郑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的现状与管理问题研究    杜雪莲;高胜超;

“生活垃圾柱”给我们的启示    郭颖;

台湾环境地工——垃圾掩埋场问题    司徒锐文;

好氧降解加速垃圾填埋场稳定化技术    邵靖邦;唐嵘;阚霏;蔡中异;王盟;

某卫生垃圾填埋场周边土壤和植被的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    赵秀阁;张金良;刘玲;潘丽波;王红梅;于云江;段晓丽;聂静;

垃圾猪问题不容小视    朱金城

让城市不再为垃圾困扰    本报记者 朱卫卫

英国新招:少扔垃圾少交税    黄力颖

乐山垃圾处理系统工程竣工    本报记者 

垃圾填埋场试运行 日“吞”垃圾200吨    本报记者 

单店134万立方米陈腐垃圾全部治理    本报记者 孙小杰

乡镇也有了垃圾填埋场    余凯顾明亮

我市首座远城区街镇垃圾填埋场在新洲建成    记者 万强 通讯员 黄莉芳 陈建红

垃圾收费难危及昆明环境    记者 马雪荣

清运的垃圾为啥越来越多?    本报记者 张海瑞

地球物理方法在垃圾填埋场的应用研究    刘兆平

生活垃圾高效转运与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史昕龙

生活垃圾填埋场腐殖垃圾腐殖质表征及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初步研究    吴军

北京市垃圾填埋场污染风险评价    亨利(Henry Kibet Rothich)

北京西郊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污染的预测与控制研究    郑佳

西部山城垃圾填埋场气液运移规律及其污染控制研究    罗云菊

纳米镍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城市生活垃圾裂解气化制氢的催化性能研究    贺茂云

天津地区垃圾污染物在岩土中的运移及净化作用研究    周相国

垃圾填埋场流体产生与地球化学迁移转化过程模拟研究    周效志

加速新鲜垃圾稳定化的回灌工艺研究    孙晓杰

垃圾填埋场的景观再造设计研究    李刚

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政策研究    王玲玲

北京市城区生活垃圾理化特性调查研究    李春芸

基于3S技术的北京市生活垃圾影响分析    焉莉

垃圾填埋体渗透特性研究    刘辉

垃圾产生和分类的生态哲学分析    张君静

河北某垃圾填埋场检测的地球物理方法应用研究    王龙

城市生活垃圾收费管制研究    黄蔼霞

北京南站垃圾填埋场沉降研究    宋晓琴

《大件垃圾利用技术要求》国标编制研究    黄丽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