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人粪便厌氧处理工艺优化和沼气贮气膜气密性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40:13
热度:181

人粪便厌氧处理工艺优化和沼气贮气膜气密性研究【摘要】:人粪便是人类某些疾病的传播媒介,发展中国家70%的疾病与粪便的污染性传染有关。人粪便是污染源的同时也是一种资源,其含有丰富的有

【摘要】:人粪便是人类某些疾病的传播媒介,发展中国家70%的疾病与粪便的污染性传染有关。人粪便是污染源的同时也是一种资源,其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氮、磷、钾营养成分,人粪便经无害化处理后再进行厌氧消化处理可产生清洁能源.沼气,但是人粪便中含有大量致病微生物,仅采用厌氧消化处理无法达到无害化标准,因此需要在厌氧消化工艺前增加人粪便无害化预处理工艺;另外,在沼气工程中作为平衡产气与用气的手段,沼气贮存环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膜材因其较好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地运用于沼气贮存领域,但国内外均未制定专门针对沼气贮气膜材气密性测试标准。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一方面对人粪便无害化+厌氧消化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另一方面提出了沼气贮气膜气密性测试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对人粪便无害化预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0℃加热预处理方法比加碱(pH=10、12)预处理方法更适合被用于人粪便无害化预处理。对于TS浓度分别为1%、2%、4%、6%、8%、10%、12%的人粪便而言,加热处理完全去除指示性致病微生物的时间分别为60、60、80、80、100、100、100分钟,完全去除致病微生物时间与粪便TS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对数方程y=18.549ln(x)+143.99表示。 (2)研究了加热无害化预处理对人粪便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加热无害化处理前后,人粪便颗粒间的孔隙度减少,骨架结构并未受到破坏,只是人粪便中官能团的含量发生了变化。另外,人粪便属于假塑性流体,具有剪切稀化的特点,对于最优TS为8%的人粪便而言,在最优搅拌强度下(G=772/s),人粪便加热无害化80分钟时即可完全去除致病微生物。 (3)对人粪便厌氧消化产甲烷潜能和净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ompertz模型与本试验数据的相关性较好,可以用来初步预测人粪便的产甲烷潜能:TS为8%人粪便在中温厌氧消化条件下,处理每吨干物质的净能为398KWh。 (4)在最优搅拌(G=772/s)和TS(8%)条件下,对不同污泥停留时间时人粪便CSTR厌氧消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污泥停留时间25天时,沼气工程的经济效益最好。人粪便无害化+厌氧消化工艺最优参数为:日处理量30m3、TS=8%、70℃加热无害化80分钟、搅拌强度G=772/s、污泥停留时间25天。 (5)提出了一种沼气贮气膜甲烷气体透过性测试方法,并研究温度和相对湿度对沼气贮气膜气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湿度下,温度对透过量的影响显著,并随温度的升高呈线性增长趋势,满足阿伦尼乌斯方程;在相同温度下,透气量随相对湿度的变化有所变化但是在相对误差范围内,即透气量基本不受相对湿度的影响。 【关键词】:人粪便无(?)化 厌氯消化 动力学 沼气贮气膜 膜气密性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799.3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缩写和符号清单12-13
  • 1 引言13-15
  • 2 文献综述15-31
  • 2.1 人粪便及处理技术15-20
  • 2.1.1 人粪便特性15-19
  • 2.1.2 粪便处理技术19-20
  • 2.2 预处理技术20-22
  • 2.3 厌氧消化技术22-27
  • 2.3.1 厌氧消化原理22-23
  • 2.3.2 厌氧消化影响因素23-27
  • 2.4 沼气贮气膜气密性测试27-31
  • 2.4.1 沼气贮气膜简介27-29
  • 2.4.2 膜材气密性测试原理29
  • 2.4.3 膜材气密性影响因素29-31
  • 3 研究内容、目的和方法31-43
  • 3.1 研究目的和意义31
  • 3.2 研究内容31-34
  • 3.3 研究方法34-39
  • 3.3.1 厌氧试验样品34-35
  • 3.3.2 厌氧试验装置35-37
  • 3.3.3 膜测试样品37-38
  • 3.3.4 膜测试装置38-39
  • 3.4 测试指标及方法39-43
  • 3.4.1 化指标39-40
  • 3.4.2 微生物指标40-43
  • 4 不同无害化预处理对致病微生物的去除效果43-68
  • 4.1 试验设置43-45
  • 4.1.1 试验方法43-44
  • 4.1.2 微生物去除动力学分析方法44-45
  • 4.2 加热无害化预处理45-53
  • 4.2.1 加热处理对致病微生物的去除效果45-47
  • 4.2.2 致病微生物去除动力学分析47-50
  • 4.2.3 加热处理对厌氧消化效果的影响50-52
  • 4.2.4 TS对完全去除致病微生物时间的影响52-53
  • 4.3 加碱无害化预处理53-65
  • 4.3.1 加碱处理对致病微生物的去除效果53-57
  • 4.3.2 致病微生物去除动力学分析57-62
  • 4.3.3 加碱处理对厌氧消化效果的影响62-64
  • 4.3.4 TS对完全去除致病微生物时间的影响64-65
  • 4.4 两种无害化预处理效果比较65-66
  • 4.5 小结66-68
  • 5 加热预处理对人粪便特性的影响68-86
  • 5.1 试验设置68-69
  • 5.1.1 试验方法68
  • 5.1.2 速度梯度计算方法68-69
  • 5.2 加热预处理对人粪便结构的影响69-72
  • 5.2.1 扫描电镜分析69-70
  • 5.2.2 FTIR图谱分析70-72
  • 5.3 人粪便流变特性研究72-80
  • 5.3.1 表观粘度73-77
  • 5.3.2 剪切应力77-80
  • 5.4 搅拌强度对人粪便加热无害化的影响80-84
  • 5.4.1 速度梯度80-81
  • 5.4.2 搅拌对热处理去除致病微生物的影响81-83
  • 5.4.3 搅拌强度对人粪便水解的影响83-84
  • 5.5 小结84-86
  • 6 人粪便厌氧消化潜能和净能分析86-96
  • 6.1 试验设置86-88
  • 6.1.1 试验方法86-87
  • 6.1.2 分析方法87-88
  • 6.2 人粪便产甲烷潜能分析88-94
  • 6.2.1 产气量分析88-91
  • 6.2.2 有机物降解率及消化单位VS产气量91-92
  • 6.2.3 产气动力学分析92-94
  • 6.3 人粪便厌氧消化净能量分析94-95
  • 6.4 小结95-96
  • 7 人粪便CSTR厌氧消化工艺优化研究96-110
  • 7.1 试验设置96-97
  • 7.1.1 试验方法96
  • 7.1.2 分析方法96-97
  • 7.2 产气量及甲烷含量分析97-99
  • 7.3 系统稳定性分析99-104
  • 7.3.1 pH、ORP99-102
  • 7.3.2 VFA、TA102-104
  • 7.4 经济性分析104-109
  • 7.5 小结109-110
  • 8 沼气贮气膜气密性研究110-121
  • 8.1 测试方法比较与选择110-112
  • 8.2 测试压差的选择112-113
  • 8.3 测试装置误差分析113-116
  • 8.3.1 系统误差113
  • 8.3.2 随机误差113-116
  • 8.4 环境条件对贮气膜气密性的影响116-120
  • 8.4.1 温度116-118
  • 8.4.2 相对湿度118-120
  • 8.5 小结120-121
  • 9 结论121-125
  • 9.1 主要结论121-122
  • 9.2 创新点122-123
  • 9.3 展望123-125
  • 参考文献125-138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138-142
  • 学位论文数据集14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压差对塑料薄膜透气性能的影响    苏远,赵德坚

草莓气调包装内温湿度变化的实验研究    蔡明,卢立新

我国粪便处理的现状分析及发展    陈东华,郑金伟

薄膜材料透气量系数拟合的研究与实现    庞然;汪仁煌;龚雄文;谭义;

膨体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的透湿性    郝新敏;张建春;张卫东;

湿度对聚乙烯醇膜阻隔性能的影响    陈默;王志伟;胡长鹰;王平利;

水蒸汽在软包装薄膜中的传递行为    陈默;王志伟;胡长鹰;王雷;王平利;

污泥热水解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王治军,王伟,李芬芳

生态排水的理念与实践    张健;高世宝;章菁;Joachim Behrendt;聂璋义;

玉米秸秆厌氧发酵生物制氢流变学性质的研究    宋亚婵;李涛;任保增;江振西;

Application of Highly Efficient Microbial Agent in Pig Manure Compost    

合肥市城市粪便无害化处理工艺研究    谷良平;

城市生活污水污泥处理方法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桂轶;孙世群;

生活污泥利用与桉树人工林施用污泥肥料的探讨    潘青梅;温奕区;

利用蚯蚓规模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研究    崔美香;刘艳芬;薛进军;刘子英;

有机固体废弃物厌氧发酵处理的研究进展    左秀锦;巩潇;曹建明;苏荣梅;王永波;

污泥复混肥对冬小麦增产效果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李海英;孙锦程;

强化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胡亚冰;张超杰;谭学军;张辰;朱洪光;周琪;

利用城市污泥生产的有机-无机复混肥肥效试验    朱春来;

人体粪尿氮排放及模型研究    许振成;王俊能;庄晓诚;彭晓春;

我国畜禽粪便污染和利用现状分析    朱凤连;马友华;周静;关静;梁家妮;赵艳萍;

污泥处置国内外进展    唐小辉,赵力

半连续泔脚垃圾与猪粪混合厌氧消化研究    韦成健;张文阳;谭鹏;周红艳;

最小二乘曲线拟合及Matlab实现    陈光,任志良,孙海柱

现代物流中果蔬保鲜包装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张瑞宇

防潮包装的研究方法    刘力桥,奚德昌

特殊温度下材料阻隔性参数的获得方法——阻隔性参数拟合    徐梅林

化学前处理——改善城市污水污泥厌氧消化处理的有效途径    李敏,郭静罗,王景

中国城市粪便的可持续利用研究    陈朱蕾,唐赢中

我国餐厨垃圾处理现状及主要处理技术应用情况    华云;王丽莉;张波;

    本报记者 高志全

积极推进沼气规模化发展    

借鉴德国经验推动我国沼气工程发展    屠云章;吴兆流;张密;

宁波市发改委 农业局关于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沼气建设的意见》的报告    

发展沼气是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内容    张光辉;

开创沼气建设新局面    杨超;

因势利导管好用好沼气    龙大友;

浙江省沼气太阳能所与摩洛哥签定沼气服务合同    朱永成;

星火农场大型沼气工程部分建成投产    彭武厚;

生物质沼气发电技术    陈泽智

绵竹市的沼气建设    欧阳运春

关于加快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沼气研究和利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赵新波;祝诗平;

浅谈生物质能——沼气    王威;罗清威;樊占国;

价值链管理视角下的沼气工程系统控制战略研究    刘英;

评价生态型沼气工程的“四项指标”    李长生;

沼气工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吴兆流;

沼气工程固液分离机和发电机及经济分析    贾治中;

沼气产业新论    曹曼;

沼气的综合利用技术和发展前景    王滨杰;贺立三;贾兵;

牛场沼气工程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初探    田宁宁;钱靖华;余杰;

真抓实干扎实推进 做好沼气建设工作    赵天清

大同县沼气建设进度快    李喜郑文君

鄂前旗1150多户农牧民用上了沼气    尉光明

让沼气点燃新农村文明之火    本报记者 游银华

加快沼气建设一举多得    本报记者 江东洲

又好又快地发展农村沼气    高俊才

节能减排环保 农村沼气魅力无限    师晓京

三方算账,沼气建设最划算    川文

发展农村沼气 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李晓云

元古村:小沼气产生大效益    高彧

中国农村户用沼气区域适宜性与可持续性研究    陈豫

沼气产业化基本理论与大中型沼气工程资源配置优化研究    王丽丽

餐厨垃圾制沼及膜法沼气提纯一体化系统设计及理论研究    尼姝丽

农村沼气生态校园模式及其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王兰英

规模化养猪场沼气工程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林斌

农户沼气使用及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来自恩施州的证据    张嘉强

沼气制备车用燃料的实验研究    黄黎

人粪便厌氧处理工艺优化和沼气贮气膜气密性研究    尹福斌

沼液农田施用氮素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张笑千

辅热集箱式沼气工程标准化技术研究    王淮东

车用沼气纯化装置试验研究    周磊

晋北农村沼气推广影响因素及发展潜势研究    侯向娟

太阳能沼气工程无线监测系统设计    薄军

农村校园沼气管理专家系统研究    周曼

沼气化学能快速高效储存太阳热能的初步研究    马涛

河北省磁县沼气推广应用研究    李常伟

基于智能鸡舍的太阳能沼气工程的技术研究    赵梅娟

呼和浩特市户用沼气工程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张红丽

户用沼气物业化管理机制和模式研究    马庆华

18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