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美国核能辩论现状与政策趋向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19:17
热度:

美国核能辩论现状与政策趋向分析【摘要】:美国国内在是否利用核能发电这个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拥核派和反核派的分歧主要是在核电成本是否高、核能是否安全以及核能是否属于清洁能源等方面。受

【摘要】:美国国内在是否利用核能发电这个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拥核派和反核派的分歧主要是在核电成本是否高、核能是否安全以及核能是否属于清洁能源等方面。受日本核危机影响,美国核能辩论的重点转向核能安全,主要围绕核电站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核废料储存、是否应该新建核电站以及延长现有核电站运营期限等问题展开。由于历次重大核事故后,新建核电站成本势必上升,加之美国各州新建核电站积极性不高,国际大环境也不利于拥核派,同时核能面临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激烈竞争,因此短期内美国核能开发步伐势必会放慢。但是从长期看,核能仍将是美国能源战略的重点之一,究其原因,发展核能是美国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另外,拥核派的积极游说和公关行动、反核派内部立场出现分化以及日本核危机的长期影响有限等也都是其原因之一。我国是世界上在建核反应堆数量最多的国家,但是围绕核能的公开辩论却很少,这不利于我国核能的开发。核能的辩论过程,也是核能知识普及的过程,只有对核能有深入全面的认识,才能减少对核能非理性的恐惧。我国绝不能因为一次核事故而改变战略方向,而应在吸取教训的基础上,在保证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继续发展核能。 【作者单位】: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美国研究部;
【关键词】美国核能辩论 日本核危机 成本 核废料 清洁能源 气候变化 核能政策
【分类号】:F416.23
【正文快照】: 1前言从利用核能发电只是构想、尚未成为现实的上世纪40年代开始,美国国内在是否利用核能发电这个问题上就一直存在争议,并持续至今。自本世纪初,尤其是奥巴马上任以来,美国民众对于核电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辩论向有利于拥核派的方向发展,成为奥巴马积极推动核能开发的民意基础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美国核能政策演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陈润羊;

海合会国家民用核能政策及开发现状研究    董庆前

中美核电政策影响因素比较研究    王洪

以色列的核威慑策略和阿拉伯国家的应策    肖凌

海湾地区地缘政治中的能源因素——兼议当前中国能源安全    顾芸芸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范式下的国家安全研究    王学军;

中东地区核军备控制态势分析    张宏;岳杨;

中美的核能谈判    贾浩;

中东国家核选择动因比较    周士新;

海湾六国将联合开发核技术    辛文;

世界核电现状    伍浩松;

美国总统发表关于核能政策的声明    叶文;

世界能源战略格局将加快调整    张国宝;

    陆春华 邵婷婷

沙特经济发展对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研究    张婧姝

国家电网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赵庆波;

浅谈国际能源现状与前景    仵平;

清洁能源资讯    

政府应在节能减排技术转让和融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吴丹;

发展清洁能源 推进绿色经济增长    吴贵辉;

清洁能源发展与中国的能源战略——“首届中美清洁能源务实合作论坛”综述    

建设绿色电力 发展清洁能源——2009中国电力论坛综述    编辑部;

《英国低碳转型计划》——英国能源新政新动作    柴梅;

使用清洁能源 发展光伏光电 “金太阳援助工程”启动    爱心;

外刊概要    

《京都议定书》批准与实施的前景分析    于红燕;孙法柏;

河西走廊中部近50a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刘洪兰;白虎志;张俊国;许爱琴;

气候变化对江西水稻生产的影响    胡菊芳;

气候变化对广西干旱灾害的影响    李艳兰;何如;覃卫坚;

廊坊的气候变化与冬小麦播期变化的关系    李茜;张绍恢;陈敏;

中国东部海区经向热力差异对夏季南京气候变化的影响    孙即霖;丛明;吴德星;高山红;

气候变化的全息统一观    黎清才;杨洪昌;谢考宪;

石河子地区近48年来气候变化对棉花产量影响分析    唐湘玲;吕新;

近五十年来广西近岸及海岛的气候特征与气候变化规律    何如;黄梅丽;李艳兰;黄雪松;

气候变化对河南粮食安全影响及防御策略分析    王淑香;

把气候变化的压力变为动力    外交学院院长 吴建民

以科学发展观应对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    陈昌平(作者系州气象局局长)

气候变化牵动经济脉搏    本报记者 朱隽

气候变化:争论在继续,科研在深入    游雪晴

地球正接近气候变化的转折点    美国国际政策研究中心前高级研究员 郭久亦

金融危机:减缓气候变化的机遇    本报记者 华凌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分歧依旧    记者 刘向 魏建华 马世骏

二〇〇八年联合国气候大会闭幕    记者 刘向 马世骏

“风云”太空遨游 关注气候变化    本报记者 王菡娟

气候变化的危局与中国对策    本报记者 吴红梅 整理

西北干旱气候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    宋连春

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王伟男

近100年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与气候演变趋势研究    胡良温

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与WTO规则:冲突与协调    宋俊荣

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价    姚凤梅

祁连山东段0.8Ma以来的构造隆升与气候变化    邬光剑

纵向岭谷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影响研究    何云玲

基于电磁感应理论的极地海冰厚度探测研究    郭井学

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    马丽娟

青海湖小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及其水文效应    杨萍

气候变化对中小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研究    刘丽娜

低碳时代的区域发展博弈与中国对策    杨慧

江汉平原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研究    纪道柱

天水地区气候变化及对林果生长的影响    马杰

应对节能减排政府间博弈行为模型研究    张鹏飞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风险源时空特征及综合聚类研究    李爽

渭北旱塬地区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及突变性分析    孟丹丹

河南省小麦生产对气候变化响应及适应度评价    苏坤慧

高山林线树种太白红杉年轮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刘婧辉

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影响的模拟研究    熊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