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土改小说再解读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38:00
热度:

土改小说再解读【摘要】:论文研究对象是1947-1953年左右三部大部头的土改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以及解放后成书于五六十年代的大部头的土改小说《春回地暖》。比较

【摘要】:论文研究对象是1947-1953年左右三部大部头的土改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以及解放后成书于五六十年代的大部头的土改小说《春回地暖》。比较三部小说在思想和艺术上的得失,研究其中的知识分子问题,农民问题,地主问题等等。论文认为有一条脉路是正统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描述,这是加入或者靠拢组织以后作家写作必然出现的特点;另一种是作者大胆地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描述,王西彦的成就比较突出。王的作品难免有溢出主流意识形态的地方,这使作家的作品中充满矛盾,也充满张力,是作家的匠心所在。 论文认为深入组织的作家希望描写那个轰轰烈烈的时代,这和他们建设强大的民族国家的想象复杂地混合在一起。中国有饱受列强侵略,国家一直以来积贫积弱的历史;中共领导的农民革命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改革是破除封建的重头戏,当然作家们描写了这场伟大的运动,主题是破除封建,解放中国数以亿计的农民。但是革命伴随的是血雨腥风,政治总是带着阴暗的气息,作家的眼中并不是只有光明。虽然,毛泽东的文艺讲话明确规定是不能暴露黑暗的,作家们还是极其隐晦地用手中的笔表达了其中的不合理之处。论文重在揭示其中的矛盾和裂痕,其中《春回地暖》作为解放后大部头的土改著作,有很多创新之处。 第一章,主要研究在土改的环境中,作家的创作情况以及土改小说如何沿着主流意识形态的轨道进行创作和他们又如何不同程度的使创作溢出了主流意识形态;第二章,分别介绍了三部小说如何表现土改中的农村场景:写到了周立波笔下的受欺凌的农民,丁玲如何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农村的“真实”,王西彦笔下的阴冷儿荒凉的农村;第三章,研究土改小说中作家的思想上的裂痕;第四章,研究土改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第五章,研究光辉的农民形象其实并不怎么光辉,而罪恶的地主也并不是罪大恶极。 【关键词】:土改小说 主流意识形态 知识分子 春回地暖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暴风骤雨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9
  • 第一章 作家与土改9-17
  • 第一节 土改背景下的作家写作10-13
  • 第二节 三部土改小说的特点13-17
  • 第二章 土改小说中的农村场景17-23
  • 第一节 受欺凌的农民17-18
  • 第二节 属于丁玲的“真实”18-20
  • 第三节 王西彦笔下的农村20-23
  • 第三章 土改小说的思想裂痕23-26
  • 第一节 主流意识形态和作家23-24
  • 第二节 故事和故事之外24-26
  • 第四章 土改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26-34
  • 第一节 特殊年代的文学与政治26-29
  • 第二节 作家笔下的知识分子们29-34
  • 第五章 土改小说中的地主和农民形象34-46
  • 第一节 地主的罪恶34-39
  • 第二节 光辉的形象39-46
  • 余论 《春回地暖》的价值46-49
  • 参考文献49-52
  • 后记52-5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经济的“土改”与政治的“土改”——关于土地改革历史意义的再思考    李里峰;

《赤地之恋》对《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借鉴    肖菊蘋;

从激进归趋温和——论周立波《暴风骤雨》、《山乡巨变》革命姿态的变迁    刘海军;吴浪平;

华北“土改”运动中的贫农团    李里峰;

“符号下乡”:国家整合中的身份建构——侧重于土地改革时期的分析    李海金;

无奈的交换:消费时代的文学与政治    李涛;刘锋杰;

工作队:一种国家权力的非常规运作机制——以华北土改运动为中心的历史考察    李里峰;

苏南土改中的划分阶级成分和反封建问题    白纯

传统的翻转与再翻转——新区土改中农民土地心态的建构与历史逻辑    吴毅;吴帆;

论赵德发土改小说中的善恶观    纪春海;刘海杰;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保障农民政治利益思想    钱守云;

“十七年文学”人道主义思潮及其命运    王达敏;

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    张昕;

经济的“土改”与政治的“土改”——关于土地改革历史意义的再思考    李里峰;

党组织、党员与群众——华北土改期间的整党运动    李里峰;

诉调对接的运行及其社会效果    刘兵;凌晓明;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伦理生态建构    吴凡明;

农村外出人口就业现状的实地研究——对四川省名山县M镇调研数据的分析    张勇;窦存芳;

我国农村家族养老保障与制度创新的可行性选择——以河南省潢川县何营村为例    李兵;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罗章;王涛;

人民文学论    冯宪光;

浅析后农业税时代乡村社会权威格局及其重构——合作主义的视角    李炯标;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与诉讼比较研究——基于金坛的案例    陈会广;吴沅箐;

以权利制约权力——法治语境下的反腐败    刘金国;彭钊;

批评报道作为治理技术——市场转型期媒介的政治-社会运作机制    孙五三;

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运动研究述评    叶明勇;

乡村旅游时代的“新农村建设”——以大金湖旅游区水际村为例    曾念长;

文化、信仰和理性:民族环境习惯法重生的三个基点    郭武;党惠娟;

法官机械司法的博弈分析    李杰;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村民自我发展能力浅析——对贵阳市息烽县A村村民自我发展能力的抽样分析    付宝全;刘宝伟;

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    尹伟琴

集团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    唐旭天

和谐社会视域下中国城市居家养老研究    祁峰

动机视角的绩效考核对员工知识共享影响研究    赵书松

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    祁冰

珠江三角洲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研究    赖瑛

湘西文化与沈从文的小说创作    褚连波

顾客与服务提供者关系对顾客参与中的自我服务偏见的影响研究    乔时

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    赵方杜

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    韩振华

农村社区既有与新兴意见领袖的博弈    朱世昭

农村低保对象的社会支持研究    郭倩

农民视角下的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研究    胡昕宇

河南省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研究    陈艳艳

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    张念明

论我国物业税的功能定位及税制选择    刘正平

延安时期女性文学研究    李青

温州芙蓉古村建筑文化研究    陈青

试论容隐制度之现代构建    朱燕佳

中国农民工个体现代性探索—前因后果    陈科磊

新中农崛起后中共阶级政策的调整    王瑞芳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丁玲的创作个性    严家炎;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运动研究述评    叶明勇;

土地改革与农民政治意识的觉醒——以建国初期的苏南地区为中心的考察    王瑞芳;

中共七大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述论    李继华

一起事先张扬的文化事件——透视“红色经典”改编    张宗伟;

关于土地改革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郭德宏

建国初期土地改革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佘君

苏南土地改革后农村各阶层思想动态述析(1950-1952)    莫宏伟;

革命根据地社会变动与民众社会心理嬗变    曹敏华;

农地制度与二十世纪苏南农业经济    郭春华

湖南平江县土地改革研究    李春宜

解放战争前后(1946—1951)山东沂水土地改革和社会变迁研究    王仕忠

解放初湘潭县土地改革研究    谢雨阳

上海近郊的土改动员考察(1950-1951)    王晓崇

清末新加坡《叻报》附张的小说    辜美高,严晓薇

评钱振纲《清末民国小说史论》    李岫;

小说文体的特殊性与小说史的分期    夏德勇

从小说史演进中展示社会风俗的画卷——《中国小说简史》(古代部分)评价    赵玉华

张炜:写就世界最长小说    

关于《古代小说史专题研究》的教学设想    董上德

改写中国小说史    康金声

从叙事艺术看《燕丹子》的小说性质    巩青燕;

我读高长虹的小说    吴福辉;

小说史研究中的文体学方法    夏德勇

恐怖小说在中国    兴安;

川西大地上一棵树站成的风景——读钟正林的小说    郑阿平;

现、当代农民小说史“猜想”    刘荣林;

译介欧美西籍派小说理论批评的历史评价    刘良明;吕建红;

观念与小说——关于姚雪垠的五卷本《李自成》    董之林;

对鲁迅“弃医从文”的再解读    符杰祥;

新书导报    

小说史上的一处重要分野——追寻《水浒传》与《三国演义》的差异之源    陈文新;

从“反现代的现代性”到“文学中的历史”——评李杨新作《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    佟宇;

富有穿透力的经典解读——评李杨《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    晓明;

“小说史”的体例与重写    

“南腔”与“北调” “科学”与“主义”    吴燕

当代长篇喜剧小说不能缺席    南台

危险的不是动作    小白

这一个世界有多深广    施战军

《唐前志怪小说史》的修订与中国古典文言小说研究    李道和

生命中必须承受的“重”    陈平原

2010年中国文学发展状况    中国现代文学馆

“写人生,越简单越明了”    本报记者 陈熙涵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小说建筑师    邱华栋

中国现代小说本体论批评    黄善明

柯莱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陈凌娟

《韩诗外传》研究    艾春明

玉楼梦小说艺术研究    李宏伟

晚清小说低潮研究    谢仁敏

明清小说选本研究    代智敏

中国小说续书的历史发展    王旭川

宋元“说话”研究    李晓晖

纳撒尼尔·韦斯特小说的讽刺艺术    易艳萍

反现代的现代性:“重写文学史”的歧路    郑润良

伊迪斯·华顿小说中的文学自然主义观念研究    任春艳

志异小说的叙事特征    卫垒垒

土改小说再解读    刘利茹

论《黑王子》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华超

胡应麟的小说与戏曲思想    卢劲波

论林斤澜新时期以来的小说    吴秋玥

精神荒芜与历史的压抑    兰喜喜

康拉德丛林小说中的“黑暗”:基于生态批评视野下的解读    魏祯

论E.M.福斯特小说中的边缘性人物形象    张柳珍

石黑一雄小说的生命主题研究    魏嘉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