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加格达奇区浅层地热能资源评价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18:57
热度:

加格达奇区浅层地热能资源评价【摘要】:加格达奇区地处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兴安岭山脉的东南坡,西南大部分地区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接壤,东北部与松岭区(松岭林业局)接壤,全区

【摘要】:加格达奇区地处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兴安岭山脉的东南坡,西南大部分地区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接壤,东北部与松岭区(松岭林业局)接壤,全区面积约1587km2。本研究所利用的区域以加格达奇区市区为中心,面积为120km2。加格达奇区位于大兴安岭腹地,地势北西高南东低,平均海拔为472m。根据地貌成因类型不同,研究区可划分为山间河谷平原与花岗岩变质岩浑圆状低山两个地貌单元。山间河谷平原又分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河漫滩。 通过对该区资料充分收集和以往成果的整理,借助于加格达奇区浅层地热能资源的特征、分布规律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加格达奇区地热地质条件和热储条件,计算并评价了浅层地热能资源量和不同条件下的可开采资源量;系统分析了浅层地热能资源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地下水循环利用规律,查明了浅层地下水水温和水质的分布规律,提出了浅层地温能(地下水换热系统和地埋管换热系统)适宜区的划分方法;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标准开展调查和评价,完善了浅层地热能资源的资源量和可开采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方法,为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适宜区划分评价体系标准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加格达奇区浅层地热能资源调查以后,浅层地热能源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新型能源,对于缓解加格达奇区能源压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加格达奇 浅层地热 资源评价 适宜性 数值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3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1
  • 1.2.1. 国外地热资源研究利用现状10-11
  • 1.2.2. 国内地热资源研究利用现状11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1-14
  • 1.3.1 研究内容11-12
  • 1.3.2. 技术路线12-14
  •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及地质条件14-20
  •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14
  • 2.2. 自然地理环境14-15
  • 2.2.1. 气象14
  • 2.2.2. 水文14-15
  • 2.2.3. 地形地貌15
  • 2.3. 社会经济15-16
  • 2.4. 地质条件16
  • 2.4.1. 地质构造16
  • 2.4.2. 地层岩性16
  • 2.5.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16-20
  • 2.5.1. 地下水形成条件与赋存规律16-17
  • 2.5.2. 含水岩组特征17
  • 2.5.3. 地下水径流对地温场的影响17-20
  • 第三章 数据采集及技术方法20-38
  • 3.1 收集资料20
  • 3.2 地面调查20
  • 3.3 地球物理勘探20-22
  • 3.4 钻探22
  • 3.5 现场试验22-33
  • 3.5.1 抽水试验22-25
  • 3.5.2 回灌试验25-27
  • 3.5.3 现场测温试验27-30
  • 3.5.4 地埋管换热现场测试30-33
  • 3.6. 地下水动态监测33
  • 3.7. 采样及测试33-36
  • 3.7.1. 地下水全分析测试33-34
  • 3.7.2. 岩土体取样测试分析34-36
  • 3.8 测量36
  • 3.9 地下温度场的模拟36-38
  • 第四章 浅层地热能资源区划38-42
  • 4.1. 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分区38-39
  • 4.1.1. 分区原则38
  • 4.1.2. 分区依据38
  • 4.1.3. 评价方法38-39
  • 4.2. 地下水换热系统适宜性区划分39-40
  • 4.2.1. 评价指标的选取39
  • 4.2.2. 综合评价39-40
  • 4.3. 地埋管换热适宜性区划分40-41
  • 4.3.1. 评价指标的选取40
  • 4.3.2. 综合评价40-41
  • 4.4. 浅层地温能适宜性分区结果41-42
  • 第五章 浅层地热能资源评价42-54
  • 5.1. 评价内容和评价深度42
  • 5.2. 浅层地热能资源量计算42-47
  • 5.2.1. 计算方法42-44
  • 5.2.2. 浅层地热能计算参数的获取44-45
  • 5.2.3. 浅层地热能可利用量计算45-47
  • 5.2.4. 浅层地热能储量计算47
  • 5.3. 浅层地热能开采潜力评价47
  • 5.4. 计算方法评述47-48
  • 5.4.1. 浅层地热能资源可利用量计算47-48
  • 5.4.2. 浅层地热能热储量计算48
  • 5.5. 环境评价48-49
  • 5.5.1. 浅层地热能开发对环境的影响48-49
  • 5.5.2. 防治浅层地热能源利用产生不利影响的措施49
  • 5.6. 经济评价49-54
  • 第六章 浅层地热能资源合理开发利用54-65
  • 6.1. 地下水换热系统适宜区地热能合理开发利用54-64
  • 6.1.1. 地下水换热系统适宜和较适宜区回灌能力分析54
  • 6.1.2. 地下水换热系统适宜区和较适宜区水热运移模型分析54-64
  • 6.1.2.1. 群井抽灌系统数值模型55-59
  • 6.1.2.2. 地下冷岛对抽水井和回灌井影响59-64
  • 6.2. 地埋管适宜区地热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64-65
  • 第七章 结论和建议65-67
  • 7.1. 结论65
  • 7.2. 建议65-67
  • 7.2.1. 施工中以及系统运行后需要注意的问题65-66
  • 7.2.2. 开发利用与政策支持66-67
  • 参考文献67-70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70-71
  • 致谢7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垂直地埋管现场热响应试验研究    姚文江;杜建国;徐雪球;

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    韩再生;冉伟彦;佟红兵;刘志明;

地源热泵的应用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张超;刘寅;周光辉;

基于地源热泵的便携式岩土热物性测试仪的研制与应用    李晓东 ,于明志,李雨桐

TOUGH2软件的发展及应用    施小清;张可霓;吴吉春;

现场测量深层岩土热物性方法    于明志,方肇洪

日本的地壳热构造与地热利用的现状    汤原浩三,傅淑芳

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    师晋生

国内外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张克冰,赵素萍,薛江波

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分析    詹麒;崔宇;

岩土材料导热系数及水源热泵室内模拟试验研究    吴刚

群井抽灌地下TH耦合模型及影响因素研究    王成

关于土源导热性能及探测技术研究的思考    李帅;康景文;于伟强;

浅层地热能在合肥地区的应用    李清;李益湘;

合肥滨湖新区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研究    宣玲娟;刘森;仲清;

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立法研究    陈森森;刘军弟;胡茜茜;王效华;

水·地源热泵在我国温室生产上的应用    任子君;贾延宇;赵阳;孙治强;

地源热泵的工程应用与江南娱乐尤文图斯入口 特性分析    涂锋华,赵军,朱强,宋佳钫,龚宇烈

城市低温污水热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邓福利;

BTR-4000型地层热物性原位测试仪及其应用    王庆华;孙友宏;陈昌富;吴晓寒;

基于组态软件、智能模块及PLC的岩土热物性原位测试仪监控系统    张楠;孙友宏;王庆华;

基于TOUGH软件模拟加拿大BORDEN含水层储能试验    李晓光;张延军;于子望;王成;黄贤龙;瞿成松;

中美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比    任永飞;潘翠;王海波;黄少鹏;

竖直U形地埋管换热器钻孔内热阻计算方法比较    王永菲;陈超;任艳;陈疆;

发展地源热泵 促进节能减排    柳德宝;

某大酒店水源热泵机房设计简介    郑丽娟;

地热能在某酒店工程中的开发利用    田彦法;

闭式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的实用分析    李京朋;衣明;黄昕;

某地源热泵系统经济技术比较及节能分析    曲晓宁;卢晗;楚广明;

地源热泵岩土热响应测试影响因素分析    王沣浩;颜亮;冯琛琛;王新轲;

土壤耦合热泵系统的热响应实验方法研究    余龙;余延顺;

基于热响应测试的岩土体热扩散率的确定方法    任倩;钱华;郑晓红;

冲击挤密潜孔锤外表减阻结构优化设计及试验研究    张永光

集成GUD系统的低能耗建筑设计研究    石峰

浑善达克沙地GSPAC系统水汽热运移及能量平衡    刘艳伟

竖直埋管地源热泵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研究    余鑫

地热换热器的传热问题研究及其工程应用    刁乃仁

天津地区雾迷山组热储地下热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林黎

热能贮存和应用中若干热物理问题研究    张海峰

大庆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水资源人工调蓄关键技术研究    杜新强

松散介质地下水库设计理论研究    李旺林

北京地区浅层地温能资源评价示范研究    徐光辉

郑州市区深部地热资源水利用优化配置    黄丹

深部巷道围岩的导热性试验与温度场分布的研究    唐丽娟

太阳能供暖系统的模拟研究    安丽

岩土热响应测试仪的研制与实验研究    尹振江

地源热泵U型竖直埋管钻孔外传热模型研究    战国会

新型太阳能辅助多功能热泵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梁国峰

地源热泵岩土导热系数自助法统计分析    唐克琴

基于蒙特卡罗法的地源热泵地埋管随机传热分析    陈德超

土壤源热泵垂直U型管周围土壤温度场的模拟研究    吴建坤

地下水渗流对管束式地埋管换热的影响    张坤

大含水(冰)量融冻土导热系数的测定研究    陶兆祥,张景森

土体导热系数的评价与计算    刘为民,何平,张钊

地源热泵的工程应用与江南娱乐尤文图斯入口 特性分析    涂锋华,赵军,朱强,宋佳钫,龚宇烈

地下热水回灌过程中渗透系数研究    何满潮,刘斌,姚磊华,徐能雄,任红艳

北京地区地下水源热泵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李世君;刘文臣;辛宝东;

利用水源热泵开采浅层地热能若干问题的探讨    李宇;张远东;魏加华;

武汉市应用地源热泵技术相关问题的研究    肖建华;廖建生;官善友;

断电热线法测试材料导热系数的研究    张忠进,郎敏

高压实膨润土的导热性能    沈珍瑶,李国鼎,李书绅

试论大地热流对地表环境与生态演变的影响    匡耀求,黄宁生,朱照宇,胡振宇

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源汇井运行特性研究    倪龙

电厂温排水对水生生物的热影响及水质影响研究    张继民

上海世博园大型地表水源热泵对黄浦江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张文宇

水源热泵地下含水层温度场的研究    袁建伟

地下水源热泵水力学机理及其对地下温度场影响研究    胡继华

盆地模拟——盆地研究中的热门课题    方国庆;

关于提高国土规划质量的几个问题    吕桦;

煤层瓦斯压力测试方法和资源评价研究取得成果    关世桥

辽西乡村旅游的资源评价与定位研究    周凤杰;

蓬莱市葡萄酒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李甲贵;

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廖芳均;谢国光;

北方岩溶水源地的基本类型和资源评价方法的选择——以煤矿区奥陶系岩溶水源地为例    廖资生,余国光,张长林

蒙特卡罗法在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张振飞,隗合明,魏刚锋

华东地区水稻土资源评价Ⅰ.华东地区水稻土资源数据库的建立    宗良纲,梁永超,马同生,谭正喜

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在四川龙塘铅锌矿成矿规律研究与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张寿庭,丁益民,朱创业,沈军辉

浅谈资源评价的哲学思维    宋秋银;

重庆松藻矿区煤层气资源评价    韩俊;邓光明;朱长生;肖正辉;邵龙义;

甲烷水合物资源评价技术探讨    戴春山;龚建明;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评价的概念模型    黎明碧;金翔龙;方银霞;

天津市浅层地热能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条件分析    阮传侠;林黎;赵苏民;田信民;于彦;唐永香;王娟;刘九龙;李俊;程万庆;

基于SIG技术的固体矿产资源评价相关数据库内容及结构    夏庆霖;汪新庆;叶天竺;杜子图;陈永清;

山东省鲁东地区浅层地热能资源评价    刘建霞;李清平;索立涛;牛全丽;

青海省水资源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    郭武;

福建省上杭县紫金山金矿成矿地质研究及资源评价    陈景河;曾宪辉;张江;蓝岳彰;曾宪荣;郑元平;

当天然气进入市场的时候……    庞名立;

科技之剑撼地宫    亚洲 本报 通讯员 侯郁

国土资源科技与信息化建设提速    张丽华

临汾:将尧帝陵打造成一流旅游胜地    王文华

第五届油气成藏机理与资源评价国际研讨会召开    记者 陈玉强 实习记者 孟萦

中俄两国加强地矿领域合作    记者 赵凡

辽河锦采地质大队油层资源评价效果显著    方亮 任德强

基础研究责任重大    

西藏多金属矿产资源评价取得阶段成果    记者 孙乃强

启动二次水资源评价 加快水务一体化步伐    记者 王恩瑞

中俄地矿领域合作看好    赵凡

银杏雌雄株资源评价及离体培养的研究    陈学森

黑龙江省生态旅游资源合理配置    张昕

东北北部区油页岩资源评价及评价方法研究    张海龙

崂山风景区森林景观动态变化及其生态效益评价    耿叙武

内蒙古四子王旗卫境苏木电气石矿床研究    林善园

西藏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区划与评价研究    方怀龙

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张丛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评价信息处理系统的研究    刘晓红

面向网络协同制造的资源优化配置技术研究    贺文锐

网络化制造资源集成平台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王正成

加格达奇区浅层地热能资源评价    孙永泉

拉萨市县域旅游发展的战略研究    米玛次仁

基于资源评价的森林公园景观规划研究    王艳林

洪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    马守佳

图们江下游地区耕地土壤资源评价    李明玉

福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评价及多样性研究    王建文

内蒙古阿尔山度假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初步研究    陈倩倩

抚仙湖流域地质旅游资源评价及保护策略    李春卉

玉华洞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吕淑华

绍兴城市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徐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