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玉米秸秆及相关废弃物对黑土腐殖质结合形态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5:26:09
热度:

玉米秸秆及相关废弃物对黑土腐殖质结合形态的影响【摘要】:通过3年盆栽试验,系统研究施用玉米秸秆及相关废弃物后黑土腐殖质结合形态含量及其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秸秆直接配施化肥(MS+

【摘要】:通过3年盆栽试验,系统研究施用玉米秸秆及相关废弃物后黑土腐殖质结合形态含量及其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秸秆直接配施化肥(MS+NPK)、牛粪配施化肥(秸秆作为饲料养牛,CM+NPK)、菌渣配施化肥(秸秆培养食用菌,FD+NPK)3种处理的松结态腐殖质含量及其H/F比值始终显著高于对照(CK)及单施化肥(NPK),有利于增强土壤养分的供应能力。CK和NPK处理联结态腐殖质含量3年持续降低,而3种配施处理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更有利于联结态腐殖质的积累。各处理对土壤稳结态腐殖质及其HA、FA含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受施肥影响较小。与CK和NPK处理相比,3种配施处理紧结态腐殖质含量逐年降低,促进土壤腐殖质的活化;同时它们的松/紧比值逐年增加,可提高腐殖质的品质。综上,玉米秸秆及相关废弃物与化肥配施能够一定程度改善土壤腐殖质结合形态含量及其组成的性质,产生良好的培肥效果,其中以秸秆、牛粪较好,菌渣次之。 【作者单位】: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有机培肥 玉米秸秆 黑土 腐殖质结合形态 HA和FA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松辽平原区农牧结合循环生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2012BAD14B0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东北与黄淮海粮食主产区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研发与应用”(2013BAC09B01) 吉林省科技厅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效多功能夹心肥料的示范与推广”(20130303035NY)
【分类号】:S158
【正文快照】: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和基础地力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决定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其稳定性的土壤关键组分[1-2];而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体,对土壤肥力、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在土壤养分循环和农业生态系统稳定平衡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土壤中腐殖质除少部分以游离态存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我国农田土壤碳库演变研究:全球变化和国家粮食安全    潘根兴,赵其国

不同有机物料对黑土腐殖质结合形态影响差异性的研究    李建明;吴景贵;王利辉;

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结合态腐殖质动态变化    张电学;韩志卿;王秋兵;陈洪斌;常连生;于玉桥;刘东强;王介元;

黄土高原沟壑区利用苜蓿复耕对土壤腐殖质特性的影响    马生发;陈红;曹宏;

不同施肥处理对棕壤腐殖酸组成和性质的影响    刘小虎,贾庆宇,安婷婷,战秀梅,杨劲峰,韩晓日

长期施肥对保护地土壤腐殖质总量及各形态之间比值的影响    接晓辉;杨丽娟;周崇峻;曲慧;曲全威;齐爱中;杨晓娇;

秸秆还田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劳秀荣,孙伟红,王真,郝艳如,张昌爱

施用玉米植株残体对土壤富里酸组成、结构及其变化的影响    吴景贵;王明辉;姜亦梅;吴江;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低吸力段持水能力及蒸发特性的影响    王珍;冯浩;吴淑芳;

秸秆还田量对土壤CO_2释放和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强学彩,袁红莉,高旺盛

氮磷钾、小麦秸秆还田及播种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宋朝玉;张继余;王振华;李祥云;刘洪明;王圣健;高峻岭;

高产农田土壤有机质特征研究进展    王青贺;董培博;吉凡;王开爽;

麦玉轮作体系中秸秆钾对土壤钾库平衡的影响    董玉良,劳秀荣,孙伟红,张昌爱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思考——从温岭市的实践而起    李大文;陈謇;施海萍;王驰;张微微;

长期秸秆还田及休闲处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周波;刘登民;劳秀荣;聂俊华;孙伟红;

秸秆机械全量粉碎还田与密肥调控对稻麦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吴延华;黄正来;吴安昌;张长春;吴红星;

麦棉套种对11月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    刘锋;孙本普;李秀云;相峰;

盐城市低碳农业探索和实践    秦光蔚;陈爱晶;周祥;徐汉亿;孙进;

秸秆处理方式及灌溉水源对冬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    万国峰;杨子军;侯雷;吕志伟;张文会;

紫云英还田对水稻氮肥用量及其产量的影响    王杨才;戴波;

不同生草物料对土壤有机质质量的影响    王燕飞;黄炎和;蔡志发;林永贤;李发林;林敬兰;

有机物料与尿素混施土壤后NH_3和CO_2的释放规律研究    吴景贵;南阳;孙晓楠;杨冉冉;吴江;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低碳农业发展策略    王成己;王义祥;黄毅斌;翁伯琦;

果园生草模式土壤固碳潜力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王义祥;王峰;翁伯琦;罗旭辉;黄毅斌;

种植不同冬绿肥品种对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和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习向银;刘国顺;陈亚;叶协峰;王永;

水旱轮作体系中的钾素循环与平衡    李小坤;鲁剑巍;吴礼树;

长期施肥对栗褐土腐殖质组分的影响    王改兰;段建南;张亮;

稻秆还田配伍不同促腐剂对稻田土壤肥力及其水稻产量的影响    徐培智;解开治;陈建生;杨少海;张发宝;唐拴虎;黄旭;顾文杰;

玉米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土传病害影响的研究    甄文超;

秸秆用量对草甸褐土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马丽娜;窦森;黄毅;刘永欣;陈丽珍;李慧敏;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新疆棉花长期连作土壤养分时空变化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韩春丽

免耕方式对燕麦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土壤性状的影响    张志栋

我国典型低温区土壤有机碳变化及土壤呼吸特征    廖艳

小兴安岭泥炭沼泽植物区系及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张阳武

长春市绿地铅污染评价及其植物修复研究    李翠兰

秸秆循环利用模式、物流能流分析及功能评价    高雪松

黑龙江省村域农业生态系统碳平衡及低碳农业对策研究    温和

城市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与微生物量碳研究    张鸽香

等高绿篱—农业复合系统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    莫琼

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乐丽鑫

砂姜黑土玉米秸秆碳、氮矿化特征研究    张丽娟

地带性土壤中菲的土—水界面吸附—解吸行为及其受黑炭影响的机理研究    张健

山区耕地地力评价土壤参数插值土类边界效应研究    毛国

生态有机肥对烤烟南江3号产量质量效应研究    尚军

适应秸秆还田的多功能菌剂对冬小麦土传病害的防控效果及还田效应    李珊

土壤剖面有机质垂向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韩璐

不同水肥措施对设施菜地土壤CO_2和N_2O排放的影响    姜宁宁

黄土旱塬区不同覆盖措施对冬小麦农田土壤呼吸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官情

黄潮土长期轮作施肥土壤有机质消长规律的研究    张爱君,张明普

土壤碳储量减少:中国农业之隐患──中美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比研究    李长生

近20年来宜兴市域水稻土有机碳动态及其驱动因素    张琪,李恋卿,潘根兴,张旭辉,蒋定安,黄洪光

国际地球科学发展态势    孙成权,曲建升

全球变化条件下的土壤呼吸效应    彭少麟,李跃林,任海,赵平

全球变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陈宜瑜

中国土壤有机碳库量与农业土壤碳固定动态的若干问题    潘根兴,李恋卿,张旭辉,代静玉,周运超,张平究

我国农田土壤碳库演变研究:全球变化和国家粮食安全    潘根兴,赵其国

我国农田土壤碳库演变机制及发展趋势——第236次香山科学会议侧记    赵生才

土壤腐殖质与土壤肥力的研究初报    王鹤桥,迟凤琴

哈萨克土壤中腐殖质形成的地理分布规律    蒋国祥;

黑土腐殖质含量和组成及其与肥力相关性的分析    孙宏德,李军,尚惠贤,王柏涛,宋钢

漳州地区几种土壤中腐殖质含量和组成的特征    安震洁

在淤泥土壤上经过十二年试验测定各种有机物质中腐殖质综合的形成系数和土壤中腐殖质含量的变化    G·霍夫曼;M·万·鲁姆贝克;周淮培;

荷兰的防风蚀研究    方永安;

土壤何以五颜六色    

啤酒花栽植    陈志星 ,张立君

优良绿化树种—竹柏    邱国俊;

人参的光照调节    于训恕

苗圃里保护苗木的技术措施    В.Т.巴勃利涅夫;蔡必琨;

侧耳根栽培技术    彭长江 杨光莉

水蛭养殖与水生植物间作经验    李德智

水蛭养殖可与水生植物间作    李德智

越冬菠菜施肥有讲究    张爱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