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西太平洋暖池北部15万年以来的碳同位素低值事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5:16:09
热度:

西太平洋暖池北部15万年以来的碳同位素低值事件【摘要】:对取自西太平洋暖池北部的MD06-3052孔的浮游有孔虫表层种Globigerinoides ruber进行了稳定氧碳同位素

【摘要】:对取自西太平洋暖池北部的MD06-3052孔的浮游有孔虫表层种Globigerinoides ruber进行了稳定氧碳同位素测试与分析,在所建立的年龄模式基础上,揭示了该孔150 ka以来氧碳同位素的变化特征及其碳同位素低值事件的时间。结果表明,150 ka以来碳同位素总体上显示出逐渐变重的趋势,其变化不同于氧同位素,并未表现出冰期-间冰期尺度的变化特征,且全新世和末次间冰期碳同位素差异较大。在所识别出的6次碳同位素的低值事件中,除倒数第二次冰消期与岁差低值有相位差以外,其余均与岁差低值都有很好的对应。幅度较大的3次发生于冷期/暖期的过渡期,其中末次冰消期的碳同位素记录受到浊流的侵蚀作用,有部分缺失;该孔与其他海区记录的相似性进一步证实了3次冰消期的δ13C低值事件的普遍性。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
【关键词】西太平洋暖池 碳同位素 低值事件 岁差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6030,41230959,41206044,40906038)
【分类号】:P736.22;P597
【正文快照】: 有孔虫壳体的氧碳同位素在古海洋学中应用广泛,其碳同位素记录了地壳碳储库之间、海洋表层水和深层水之间以及不同海区之间的碳循环过程[1];氧同位素记录了其生存环境中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冰体积变化效应。全球冰体积的变化信号在氧同位素中的反映最为明显,因此氧同位素在冰期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倒数第二次冰消期西太平洋边缘海地区δ~(13)C值快速负偏事件及其成因    卢苗安,马宗晋,陈木宏,隋淑珍

地球圈层相互作用中的深海过程和深海记录(II):气候变化的热带驱动与碳循环    汪品先;翦知湣;刘志飞;

冲绳海槽48ka以来的碳同位素记录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孙荣涛;李铁刚;张德玉;李青;江波;

Response of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upper water δ~(13)C to the last deglacial ventilation of the deep Southern Ocean    

南海20万年来的碳同位素记录    李建如;汪品先;

2.5Ma以来古气候环境演变代用指标研究进展    管后春;李运怀;杨西飞;

南海北部有孔虫碳氧同位素特征与晚第四纪水合物分解的响应关系    曹超;雷怀彦;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碳同位素证据    王淑红;颜文;陈忠;陈木宏;宋海斌;

西藏吉隆盆地沃马剖面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邱海鸥;孙文;汤志勇;张克信;宋虎跃;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中甲烷逸出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方银霞,黎明碧,初凤友

6O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数据的趋势方程研究    阎坤;

南海北部造礁珊瑚碳同位素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苏瑞侠;孙东怀;朱照宇;陈小明;

地球圈层相互作用中的深海过程和深海记录(I):研究进展与成果    汪品先;翦知湣;刘志飞;

古海水pH值代用指标——海洋碳酸盐硼同位素研究进展    刘羿;彭子成;刘卫国;肖应凯;孙若愚;贺剑峰;刘桂建;

大洋碳循环与气候演变的热带驱动    翦知湣;金海燕;

热带西太平洋硅藻席地球化学:碳、硅循环及古海洋响应    熊志方

西菲律宾海2.36Ma以来古海洋学研究    孙晗杰

西北太平洋北赤道流分叉处37ka BP以来的高分辨率古海洋记录    陈双喜

黑潮流系与暖池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研究    孙荣涛

南海南部晚第四纪以来的古气候古环境研究    付淑清

南海珊瑚环境地球化学记录与全球变化    刘羿

西太平洋特定海域沉积物的地磁场相对强度研究    孟庆勇

晚末次冰期以来南海古环境和古气候记录    葛倩

南中国海与东南极中晚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记录与研究方法探索    刘毅

西太平洋暖池北部15万年以来的古海洋学研究    仇晓华

早更新世北大西洋浮游有孔虫揭示的古环境研究    窦天才

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360ka来上部水体温度和结构演变    张帅

华北平原第四系沉积物碳氧同位素记录    毕志伟

南海北部沉积物中黄铁矿分布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水合物的指示意义    吴丽芳

陇西黄土高原马兰黄土划分与末次冰期气候快速变化研究    陈发虎,马玉贞,李吉均

青藏高原东北部15万年来的多年冻土演化    潘保田,陈发虎

南黄海埋藏古三角洲    李凡,张秀荣,李永植,李本兆

黔桂地区最近16万年高分辨率石笋记录的气候事件    覃嘉铭,袁道先,林玉石,张美良

冲绳海槽北部CSH1岩芯地层与碳酸盐沉积特征    吴永华,程振波,石学法

62 kaBP以来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记录及古气候环境意义    刘强,顾兆炎,刘嘉麒,游海涛,吕厚远,储国强,祁向雷,Jrg F W Negendank,Jens Mingram,GeorgSchettler

孟加拉湾晚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古生产力演变研究    丁旋,方念乔,万晓樵

黄土碳酸盐中古气候变化的同位素记录    韩家懋,姜文英,刘东生,吕厚远,郭正堂,吴乃琴

古里雅冰芯中末次间冰期以来气候变化记录研究    姚檀栋,施雅风,秦大河,焦克勤,杨志红,田立德,L.G.Thompson,E.Mosley-Thompson

蚀变珊瑚的氧碳同位素组成的环境意义探讨——以“南永一井”为例    韦刚健,于津生,桂训唐,虞福基,陈毓蔚,刘德平

湖相碳酸盐氧碳同位素的相关性与生油古湖泊类型    刘传联,赵泉鸿,汪品先

利用碳同位素追踪大气中有机污染物来源    曾凡刚;李剑;唐晓纯;蔡俊军;

植物生长过程中碳同位素分馏对气候的响应    宁有丰,刘卫国,曹蕴宁

少量/微量烃类气体的收集、定量分析及碳同位素分析方法    刘金钟,向同寿

四川西部沉积物中饱和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研究及其环境意义    王玉斌,关平,刘文汇

白垩纪碳酸盐岩稳定碳同位素的分形和混沌分析    申维;

应用碳同位素探讨油、气成因    廖永胜;

Ⅱ型金刚石中碳同位素的变化    H. J. Milledge ,郭九皋

碳同位素地层学研究    陈锦石;钟华;

在线碳同位素系列分析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程克明;

华南埃迪卡拉纪碳同位素变化的古环境意义    周传明;

碳同位素浓缩演示实验    刘云怒;翁承文;侯建平;

丰中子碳同位素反应碎片纵向动量分布的研究    T.Yamaguchi;A.Ozawa;M.Chiba;R.Kanungo;T.Kato;K.Katori;K.Morimoto;T.Ohnishi;T.Suda;Y.Yamaguchi;A.Yoshida;K.Yoshida;H.Toki;N.Nakajima;I.Tanihata;

特定化合物碳同位素分析系统中的氧化反应装置的研制    李中平;李立武;陶明信;杜丽;曹春辉;王广;徐义;

四川西部沉积物中饱和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研究及其环境意义    关平;王玉斌;

生化模拟和高温合成模拟生成烃气的碳同位素分馏探讨    廖永胜;李钜源;李祥臣;卫英杰;王宝山;曹智;陶军明;

原油及岩石可溶有机质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的影响因素    李钜源;卫英杰;李祥臣;王宝山;曹智;

基于碳同位素分馏基础上的微藻碳汇能力估算    李海涛;吴沿友;

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期不同沉积相区的无机碳同位素表现和地质意义    曹长群;王伟;沈树忠;郑全锋;

凝析油轻烃单体碳同位素分析及应用    把立强;李广友;

轻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新方法问世    通讯员 江其勤 把立强

史前“蘑菇”高达6米以上,有科学家认为是树    华义

地球正处于千年来飓风高发期    王文

地球3亿年前曾发生过大规模温室效应    记者 董映璧

区分生态奶和普通奶有新法    记者 顾钢

葡萄酒自称“老酒”,有招可辨    柴婧

地质卟啉碳同位素及结构研究    于志强

地质卟啉碳同位素及结构研究    于志强

天然气组分及碳同位素动力学研究与地质应用    帅燕华

硫化亚铁—水体系下六六六的非生物转化及碳同位素分馏动力学研究    任明忠

有机质成气过程碳同位素分馏的动力学及应用    徐庆霞

贵州安顺新民剖面晚二叠世碳同位素研究    胡庆

库克油页岩和木质煤成气过程中碳同位素分馏的动力学研究    黄光玉

峡东似人山—丁白剖面陡山沱组碳同位素变化及其指示意义    李小霞

微生物发酵碳同位素分馏机理的研究及其应用    陈文斌

天然气生成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分馏作用研究    李吉君

天然气碳同位素分馏作用及其在徐家围子地区的应用    徐立恒

河南栾川鸡冠洞现代监测与岩溶系统碳同位素运移研究    马睿

植物夜晚呼吸释放CO_2碳同位素变异的功能群差异和环境调控    刘春鸽

碳同位素分辨率作为小麦抗旱性筛选指标的研究    田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