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基于双分叉簧片和谐振腔结构的电磁式风能发电装置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33:32
热度:

基于双分叉簧片和谐振腔结构的电磁式风能发电装置【摘要】:随着环保和技术的发展以及地球的化石能源的消耗殆尽,通过从环境中回收能量开发新的清洁能源技术正日益成为一种发展必然,而能量回收

【摘要】:随着环保和技术的发展以及地球的化石能源的消耗殆尽,通过从环境中回收能量开发新的清洁能源技术正日益成为一种发展必然,而能量回收技术是一种趋势。回收外部环境中的能量为便携式设备或传感器网络节点供电,实现电子设备的自主供能,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电池作为电子设备的能量供应源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风能作为一种分布广泛蕴藏量巨大的可清洁再生能源,利用电磁或压电方式对其进行回收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提供能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研究价值。 本文回顾了风能回收的现状,对风的流体特性和原理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基于双分叉簧片和谐振腔结构的电磁式风能发电装置,对该装置的研究如下: 首先对双分叉簧片和谐振腔结构的风能回收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实验证明,双分叉簧片结构不仅能有效增大簧片的振动幅度,提高风能转化效率,而且也能有效的增大装置的风速工作范围。经过实验和仿真分析后,对这个结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新的数学模型。我们把簧片在谐振腔内的振动称为带阻尼的三角形脉冲激励的受迫振动。这个模型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双分叉簧片可以比无分叉簧片的振动强烈得多。经实验证明,所提出的结构和模型是可行和有效的。 接着我们展示了一个新的电磁式谐振腔的风能回收装置,其利用双分叉簧片和音叉减振原理来回收风能为无线传感器节点供电。与过去的电磁结构相比,所提出的电磁结构具有更好的线性度和带磁回路的更高的磁通量变化率。此外,由于磁铁的振动方向和磁极的方向相垂直,提供了零阻尼的启动模式和非常紧凑的结构。我们还设计了一个音叉状簧片结构来降低系统损耗。为了实现最大输出功率,我们定义一个虚拟的机电阻抗来处理当电路接通时由线圈的感应磁场和永磁铁磁场之间的洛伦兹力引起的感应电动势的减少。 最后实验表明,装置入风口的尺寸为60mm×60mm时,最大输出功率和转换效率分别可以达到在风速20.3m/s时的56mW和在风速4m/s时的2.3%,风速范围为从3.2m/s至21.2m/s。实验表明,该电磁风能回收装置具有高的输出功率和更宽的风速范围。 【关键词】:双分叉 谐振腔 电磁感应 音叉结构 磁回路 风能回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61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1
  • 第一章 :绪论11-21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能量源简介12-15
  • 1.3 能量回收的应用举例15-18
  • 1.4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18-21
  • 第二章 :风能回收的原理介绍21-41
  • 2.1 风能的计算21-25
  • 2.1.1 风的特性21-23
  • 2.1.2 风的功率计算23-24
  • 2.1.3 贝兹理论24-25
  • 2.2 风能与机械能的转换25-29
  • 2.2.1 静力作用26-27
  • 2.2.2 动力作用27-29
  • 2.3 机械能与电能的转换29-32
  • 2.3.1 静电式29-30
  • 2.3.2 压电式30-31
  • 2.3.3 电磁式31-32
  • 2.4 风能回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32-36
  • 2.4.1 涡轮式33-34
  • 2.4.2 风车式34
  • 2.4.3 风带式34-35
  • 2.4.4 簧片式35-36
  • 2.5 谐振腔理论36-40
  • 2.5.1 亥姆霍兹谐振腔原理36-37
  • 2.5.2 口琴谐振腔的流体分析37-40
  • 2.6 本章小结40-41
  • 第三章 :基于双分叉簧片和谐振腔结构的电磁式风能发电装置41-71
  • 3.1 该发电装置的结构与原理41-45
  • 3.1.1 本装置的结构41-42
  • 3.1.2 本装置的工作原理42-45
  • 3.2 双分叉簧片结构的优化设计45-57
  • 3.2.1 簧片双分叉结构的设计45-47
  • 3.2.2 簧片参数与实验结果对比47-50
  • 3.2.3 谐振腔内压力测试分析50-53
  • 3.2.4 双分叉结构的模型分析53-57
  • 3.3 簧片音叉减震结构的设计57-60
  • 3.3.1 音叉结构原理57-58
  • 3.3.2 有限元仿真分析58-59
  • 3.3.3 实验结果分析59-60
  • 3.4 装置磁路结构的优化设计60-65
  • 3.4.1 两种磁路模型60-61
  • 3.4.2 磁路的仿真分析61-62
  • 3.4.3 磁路线圈的优化分析62-63
  • 3.4.4 磁路的安装固定63-65
  • 3.5 实验过程与讨论65-69
  • 3.5.1 实验装置的建立65-66
  • 3.5.2 最大功率输出66-68
  • 3.5.3 实验结果68-69
  • 3.6 本章小结69-71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71-73
  • 4.1 全文总结71-72
  • 4.2 研究展望72-73
  • 参考文献73-77
  • 致谢77-79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7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亥姆霍兹共鸣器    马大猷

旋转式双排气压缩机噪声源识别与抑制    沈慧;

穿孔板吸声结构的频率特性分析    田汉平

基于亥姆霍兹共振腔的香味自动排放装置设计    吕红英;施伟洁;孔德鹏;李宏楷;刘云磊;吴荣杰;

吸声材料对亥姆霍兹共振器吸声性能的影响    盖晓玲;李贤徽;杨军;康钟绪;

一种电磁式声电换能器的特性研究    姚丽;董卫;吴仲武;

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的力电耦合模型及其功率优化    王光庆;金文平;展永政;陆跃明;

微型抗磁悬浮振动能量采集器结构设计与分析    苏六帅;苏宇锋;

压电发电悬臂梁的非线性动力学建模及响应分析    郭抗抗;曹树谦;

基于压电效应的MEMS振动式微能源器件    陈婷婷;关新锋;杨杰;郭涛;丑修建;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压电能量收集技术    张广明;徐飞;董智利;

利用亥姆霍兹共鸣器进行有源噪声控制的理论分析    叶超;杨军;

管道端口并联声学材料等效声阻抗率计算方法    冯涛;王晶;刘斌;李楠;尹亦阳;

析古戏台下设瓮助声之谜    王季卿;

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在空调降噪中的应用    邹建煌;潘建红;梁社兵;刘利娜;

含有延长颈的亥姆霍兹消声器声学特性研究    杜鑫;石敏;彭学礼;栾经德;

新型微型电磁式振动能量收集器    蓝澜;何青;赵晓彤;宋博;

高分子微粒声学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声学机理研究    周洪

基于MEMS技术的压电能量采集器研究    方华斌

基于材料耦合效应的环境能量回收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    张祺

压电复合结构的非线性多场耦合作用分析及压电俘能器实验研究    王海仁

钙钛矿铁电器件材料制备与性能    诸佳俊

0-3型PZT/环氧压电复合材料性能预报及应用研究    张鸿名

无线地下传感器网络电磁波在土壤介质中的传输研究    郁晓庆

多方向压电振动能量收集方法及性能优化关键技术研究    刘祥建

压电多方向振动能量收集结构及其充电控制方法研究    朱莉娅

苎麻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改进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周楠婷

基于振动驱动的相关研究    王贤锦

伺服阀前置级射流流场的流动特性研究    张圣卓

发动机吸隔声材料仿真设计及应用    王雷

导电高分子薄膜吸声材料的研究    赵宗煌

基于燃烧音识别的火灾探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蒋静学

厅堂耦合空间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李成

新型声学结构及其宽带降噪机理研究    张会萍

可用于装甲车乘员舱的压缩空气制冷方法研究    陈阳

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及其并联结构的计算机模拟分析    高俊宏

某型抓料机噪声测量分析与控制    张德满

电话机的维修    段洪

连杆综合测量仪的设计    刘新亚

通信机房配线架强电入侵告警的远程监控系统    谢春年

ZYJ-Ⅰ型总/静压试验器    王仁裕

陀螺式测力和称重传感器的研制    杨建辉,乔煜辉

选购电话机有诀窍    

电话机检修两例    李春雨;

全电子电话故障检修13例    柯国金;

LPH—2J型弹簧力平衡式压力计(绝压)    王仁裕

您的电话尽其用了吗?    晋一

程控电话的用户功能    山东 郎东风 高安全 马在兵

东仪厂研制成功动力调谐陀螺仪    通讯员 徐光全

自己动手修理电话机    山东·刘安杰

电话机手柄摘机免提同时开启故障的根除    福建 游源泉

固定电话:信誉的象征    本报记者 刘贤霖 综合整理

快速排除电话机振铃故障    哈尔滨·郝高麟

新一代调制解调器技术    

自制小型程控交换机    江西 江洁平

劣质电话机埋隐患    悦悦

为什么有的电话机的可靠性不可靠?    

基于双分叉簧片和谐振腔结构的电磁式风能发电装置    王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