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基于能值理论的江苏省稻麦秸秆综合利用生态足迹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4:53:31
热度:

基于能值理论的江苏省稻麦秸秆综合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摘要】:在能值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修正的生态足迹模型,利用2012年江苏省的统计资料,分析江苏省稻秸和麦秸的生态足迹盈亏。结果表

【摘要】:在能值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修正的生态足迹模型,利用2012年江苏省的统计资料,分析江苏省稻秸和麦秸的生态足迹盈亏。结果表明,2012年江苏省稻秸与麦秸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为0.095 5和0.054 4 hm2,但人均生态盈余/赤字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稻秸人均生态盈余为0.018 6 hm2,麦秸人均生态赤字为0.018 3 hm2。即稻秸的利用尚处于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承载能力之内,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秸秆消纳空间,而麦秸的利用不尽合理,甚至存在过度利用现象,已超出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承载能力。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农村发展学院;
【关键词】秸秆综合利用 生态足迹 能值分析 江苏省
【基金】:南京农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人文社科基金(SKCX2014001) 2014江苏省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410307033y)
【分类号】:S38
【正文快照】: 农作物秸秆作为一种优质的生物质资源,其综合利用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现阶段,江苏省秸秆综合利用已初步形成以秸秆还田为主、多种利用方式共同发展的良性格局,但在多项秸秆利用技术日趋成熟、秸秆焚烧现象得到有效制止的同时,产业链短、商业化规模低、效益差等问题也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分析与评价    黄艳娴;朱利群;卞新民;

江苏省秸秆类农业生物质能源分布及其利用的效益    张兵;张宁;李丹;徐超;

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以甘肃省为例    赵雪雁;刘霜;赵海莉;

中国禾谷类大田作物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    谢光辉;韩东倩;王晓玉;吕润海;

江苏省秸秆资源量估算及其区域分布研究    王雨辰;陈浮;朱伟;曾远文;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理论的福建省农业废弃物再利用方式评估    边淑娟;黄民生;李娟;陈晓丽;

生态足迹改进模型及在江苏省耕地利用评价中的应用    刘钦普;林振山;冯年华;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    马增奇,王静学

基于能值理论的生态足迹改进模型及其应用    王国刚;杨德刚;张新焕;唐宏;

基于能值的生态足迹方法在黑龙江和云南二省中的应用与分析    王明全;王金达;刘景双;赵卫;顾康康;

江苏省农户秸秆综合利用的实证研究    王舒娟

农业资源多维增量路径的建构、动力与运行    方小教;

西藏“一江两河”农业生态系统养分结构分析及平衡研究    李萍;

基于能值分析的德州市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评价    李子双;崔光泉;吴泽新;孙季平;

合肥市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水平的能值分析    夏永久;

庐江县耕地质量现状分析与保护对策探讨    赵小明;祖同琼;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梁春玲;

爱杂9号在不同生态棉区的适应性研究    王公明;周桃华;

土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能值分析——以阿克苏市为例    韩瑞瑞;张永福;马春霞;

安徽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发展安徽省的有机农业    何金柱;朱鸿杰;

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希望之路    吴莹;

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土壤质量和土壤资源利用与保护    朱林;马友华;

基于能值分析的株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研究    熊林金;周子英;徐邹华;杨君;朱玲瑶;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能值分析    赵晟;吴常文;程弘;

建设市郊旅游园 生态环境新农村浅议昆明市城乡一体化    邹隆淼;林一玉;

基于能值的土地利用生态经济效益分析——以杭州市为例    曹顺爱;吴次芳;冯科;

农民协会现状调查报告——以威宁县石门乡新寨、新营社区为例    李建见;

淡水养殖业循环经济:基于上海青浦的实证分析    梁文静;杨正勇;

基于能值分析的武汉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杨婉;刘杰;于书霞;葛晓东;

欧盟第二波碳关税压力与中欧贸易中隐含碳的估算——基于EDR的隐含碳系数    王絮絮;徐鹤;

基于能值的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分析和可持续发展研究    卞丽丽;周敏;吴全雷;张伯权;

甘肃河西大麦麦芽干燥控制系统研究    高晓阳

洞庭湖区不同防护林的生态功能及生态影响评价    柏方敏

基于能值的湖南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    朱玉林

生态高值农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李林杰

中国烟草种植替代预案研究    高志强

企业产品服务系统价值流理论与方法研究    李晓

基于能值理论的农业生态系统分析    易定宏

基于产业集群的氯碱生态工业园模式与评价研究    李艳

基于产业生态视角的产业竞争力分析    余平

循环农业发展研究    刘倩

基于能值分析的循环农业发展研究    周海川

黑龙江省黑土生态系统能值分析及其管理研究    雷佳

水资源对区域经济生产贡献的能值分析研究    蒋桂芹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效果评价及工程后期管护初探    聂志平

基于能值和(火用)分析的电厂工业园区可持续性评价    秦奋

环境治理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安平

秸秆生物发酵对日光温室辣椒越冬栽培的影响    付乃旭

山东省昌邑市主要农作物能源消耗调查与评价    刘万秋

膨化技术制备颗粒饲料的研究    臧艳茹

广元市木门镇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任冬

Present Situation and Benefit Analysis of the Straw Recycling in Southwest China    

不同生态区谷子创新种质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秦岭;管延安;杨延兵;张华文;

有机无机肥料长期配施对作物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晁赢;李絮花;赵秉强;左余宝;林治安;

不同叶龄插秧对北方粳稻产量与质量的影响    张文香;王成瑷;赵磊;赵秀哲;侯文平;高连文;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李孝勇,武际,朱宏斌,王允青

土壤肥力和植株密度对冬小麦冠层结构的影响    石强;李德志;朱志玲;王绪平;盛丽娟;柯世朕;王超华;范旭丽;

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不同种植方式研究    强兴明;

淮南地区农作物秸秆循环利用模式    程少武;黄志斌;

农业生物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谭静;郭甫宗;

农业固废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利用的研究    尹连庆;刘静;

农业结构调整中农户决策行为研究    胡豹

循环农业主体行为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陈诗波

秸秆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    毕于运

基于观测的污染气体区域排放特征研究    李阳

秸秆焚烧对南京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    苏继峰

秸秆还田农户意愿与机械作业收益实证研究    李建政

不同秸秆覆盖模式对渭北旱塬冬小麦产量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王海霞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路文涛

秸秆还田量的农田生态效应研究    强学彩

长期秸秆还田改土培肥综合效应的研究    孙伟红

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与应用    范晓秋

我国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的分析    刘建胜

玉米秸秆连续多年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吴菲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定量评价方法——对生态足迹研究方法的一点认识    孙兆敏,刘世新,任世春,韩清芳,李永平

河北省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张丽峰;

1990~1999年安徽省生态足迹的动态测度与分析    张红霞;苏勤;章锦河;王群;

吉林省生态足迹时间序列计算与分析    赵卫;刘景双;孔凡娥;

近年来生态足迹研究进展    吴隆杰;杨林;苏昕;徐建明;

1973~2003年中国林业生态足迹的研究(英文)    胡小飞;代力民;谷会岩;熊晓波;

生态足迹时间序列趋势外推分析的一种新方法及其应用    韩晓卓;张彦宇;李自珍;

江西省近5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分析    叶长盛;刘平辉;陈荣清;

河南省1990~2003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焦士兴;王安周;

四川省生态足迹与土地可持续利用    潘安兴;张文秀;

成分法进行小区域生态足迹研究评价    蒋莉;沈兴菊;于兴丽;

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    章锦河;

辽宁省生态足迹测定与研究    逯宇铎;孙左猛;

江苏省主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分析与评价    黄艳娴;朱利群;卞新民;

济南市2000年生态足迹研究    刘欣;

基于生态足迹时序分析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易理强;周寅康;金晓斌;黎一畅;

辽宁省生态足迹与其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相互关系研究    张令;

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足迹分析    吕红亮;林纪;许顺才;

黄土高原生态脆弱贫困区定西市生态足迹评价    李宇;艾华;齐晓明;徐琳;

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石羊河下游民勤县为例    石惠春;赵俊远;

缩减生态足迹 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  王胜男 北京地球村 毛达

2005亚太区“生态足迹”揭盅    华新

地球不堪重负 贫富国家生态足迹差距扩大    记者 刘斯文

浅谈“生态足迹”在国内外的研究    西藏大学生命科学系助教 邹俊

“生态足迹”警示全球    李利彬

生态足迹测算土地利用状况    《中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课题组

人类生态足迹超出地球承载力    记者 王翰林

山西生态足迹全国最大    张可兴

以生态足迹评价可持续发展能力    对话人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徐中民 采访人 本报记者 张可兴

碳排放、城镇化成影响中国生态足迹主因    胡丽娟

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    鲁凤

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王晋良

我国生态足迹区域差异比较研究    张宇鹏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县域生态经济系统评价    王书玉

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中国能源生态足迹研究    曲艳伟

黑龙江省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分析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    王大庆

生态足迹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李宏

基于生态足迹的新城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于萌

中国1978-2020年自然地域系统压力分析及预测    陈璋

基于渔业生态足迹指数的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测度研究    吴隆杰

青岛市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孙优善

天津市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动态分析    刘勇

基于生态足迹的山西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夏秀红

基于生态足迹变化驱动因子分析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    吕志贤

中日韩贸易的生态足迹研究    梁晓梅

牧区草地生态足迹研究    包萨出荣贵

沈阳市生态足迹定量分析评价及预测研究    刘帅

重庆市农业水土资源生态足迹动态研究—国家公顷法    高中良

1996-2008年浙江省生态足迹的测算与动态性研究    谢伟平

吉林省旅游生态足迹研究    刘丽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