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pH值对玉米秸秆厌氧消化产气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4:36:48
热度:

pH值对玉米秸秆厌氧消化产气的影响【摘要】:采用批式实验,研究了(35±0.5)℃、搅拌速度65 r/min的厌氧消化体系中,p H值对玉米秸秆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影响,分析了消化液相

【摘要】:采用批式实验,研究了(35±0.5)℃、搅拌速度65 r/min的厌氧消化体系中,p H值对玉米秸秆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影响,分析了消化液相及固相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厌氧消化第7~9天时各系统VFA浓度均达到最大值,p H值为7和9时,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系统,SCOD向VFA的转化效率较高。p H值为9时累积产气量增加速度最快,最大累计产气量达到134.33 m L/g VS。p H值为7时累计产气量最大,高达149.2 m L/g VS,是p H值为5和11系统的3.23和6.71倍。p H值为7和9时,沼气中甲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4.1%和62.5%,比p H值为5和11的系统提高了约10%。p H值为7和9时VS去除率达到67.68%和58.87%,显著高于其他系统。控制厌氧消化p H值在7~9范围内可以有效提高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产气效率。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关键词】pH值 玉米秸秆 厌氧消化 产气 挥发性脂肪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8047)
【分类号】:X712
【正文快照】: 随着能源危机的凸显,各种新型可再生能源成为研究热点[1]。太阳能经植物光合作用储存于生物质中,生物质能具有可再生、低污染的优势,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2]。厌氧消化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是一项可持续环保技术[3],不仅能有效控制污染,而且可以生产生物质能源[1,4]。p H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碱性条件促进纺织印染污泥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    张晶晶;刘和;堵国成;陈坚;

碱性条件促进太湖蓝藻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    李玉祥;刘和;堵国成;陈坚;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酸化及其对微生物种群分布的影响    刘然;彭剑峰;宋永会;王毅力;于雷;袁鹏;解明曙;

餐厨垃圾特性及其厌氧消化性能研究    李荣平;葛亚军;王奎升;李秀金;庞云芝;

玉米秸与鸡粪混合厌氧消化产气性能与协同作用    冯亚君;袁海荣;张良;李超;高健;李秀金;

碱性条件促进植物生物质厌氧水解及发酵产酸的研究    徐超;阎宏;闻岳;周琪;

蓝藻厌氧发酵控制因素与反应器应用研究进展    窦月芹;宣亮;

城市生活垃圾治理过程的能源化技术    沈伯雄,朱坦

UASB反应器处理城镇有机垃圾浸出液的研究    刘国涛;彭绪亚;袁荣焕;罗伟;周晓臣;

pH值和碱度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运行的影响    刘宇红;曲颖;宋虹苇;于晓英;

ABR处理疫病动物废水的启动驯化研究    卢韬;李平;吴锦华;王向德;

蓝藻对太湖底泥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和机理分析    黎丽雯;潘纲;李梁;李宏;施文卿;张洪刚;朱广伟;

果蔬废弃物厌氧消化技术研究进展    傅云龙;丘锦荣;彭海君;李顺义;刘清云;林云琴;

温度与污泥浓度对剩余污泥水解及脱水性能的影响    郑冰玉;苏高强;张亮;马斌;王淑莹;彭永臻;

酸碱调节对混合污泥中有机质溶出的影响    苑宏英;宋建阳;吴丽杰;牛四芳;

藻类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    李光朕;孙家君;马莉;陈江伟;姜彬慧;

微波预处理对木质纤维素产沼气效能研究进展    吴春会;杨富裕;高凤芹;周禾;

餐厨垃圾制沼及膜法沼气提纯一体化系统设计及理论研究    尼姝丽

以菌糠为调理剂的餐厨垃圾好氧堆肥技术及其机制研究    邹德勋

微小空间内光合细菌产氢行为及鼓泡强化产氢实验研究    屈晓凡

Serratia sp.SYBC H发酵产蛋白酶,酶学性质,应用及其基因克隆研究    李桂英

完全混合式有机固体废物厌氧消化过程研究    周富春

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影响因素及动力学研究    吴云

基于能值理论的发酵法生物制氢技术环境—资源—经济综合效率评价    陈鸣岐

利用大头金蝇幼虫生物转化餐厨垃圾的研究    胡新军

厌氧发酵产酸微生物种群生态及互营关系研究    王晋

厌氧发酵技术处理餐厨垃圾产沼气的研究    张存胜

基于pH调控的蓝藻水处理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特性研究    吴瑾妤

基于底物类型的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特性研究    赵娟

糖蜜废水制氢系统的调控及其生物强化    郭子瑞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两种食品废水的启动和运行    李博

厨余垃圾混合厌氧消化试验研究    秦荣邦

青岛市有机生活垃圾高温厌氧消化试验研究    王劭然

粪便与玉米秸秆混合发酵产气效果研究    李伟

畜禽粪便高温厌氧干发酵罐加热保温研究    晏水平

城镇有机垃圾厌氧发酵中有机酸及氨氮抑制效应研究    周晓臣

食物垃圾高效降解功能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优化组配    吴海龙

巢湖蓝藻产沼气的试验研究    翟志军;马欢;李军;蔡冬清;王相勤;吴跃进;姚建铭;余增亮;

国内外厨余垃圾现状及处理技术    严太龙,石英

碱性pH条件下增强剩余污泥厌氧产酸的研究    苑宏英;员建;徐娟;池勇志;赵连梅;田素凤;

微囊藻毒素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闫海;张超;魏巍;张宾;吕乐;张立娟;

用驯化的活性污泥强化修复氯酚污染土壤的试验    杨利芝;曾华冲;徐宏勇;刘勇弟;

含固率对牛粪常温厌氧消化的影响    李礼;徐龙君;

Influence of lactic acid on the two-phase anaerobic digestion of kitchen wastes    

COD/SO_4~(2-)值对硫酸盐废水厌氧消化的影响    丁琼,胡纪萃,顾夏声

pH值对易腐有机垃圾厌氧发酵产物分布的影响    吕凡;何品晶;邵立明;陈活虎;

利用FISH和DGGE对产甲烷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种群的研究    邢薇;左剑恶;孙寓姣;李建平;

稻草中温高效厌氧消化生产生物气的实验研究    康佳丽

两相连续固体床厌氧消化反应器的试验    鲍安红;

水藻通过厌氧消化生产甲烷    徐仁生

第5届国际厌氧消化(沼气)会议    吴力斌 ,赵一章

十五烷基溴化吡啶对厌氧消化抑制作用的研究    杨景亮;罗人明;郑自保;刘三学;

厌氧消化研究动向与趋势    边志敏;

石油化工污水厌氧消化时对氮和磷酸盐的需求    T.J.Britz;赵亚乾;

厌氧消化在立体养殖生态模式中的应用研究    卫克俭;李成;

硫酸盐对厌氧消化的影响    钱泽澍

阿维菌素对厌氧消化的影响研究    李再兴,杨景亮,刘春艳,罗人明,王艳茹,赵文霞

厌氧消化模型对生化反应抑制形式的模拟    周雪飞,张亚雷,顾国维

特定有益菌对奶牛粪便中温厌氧消化体系中指示菌存活的影响    孙翠平;柴同杰;张红双;姚美玲;李晓霞;段会勇;

生活垃圾与人粪尿混合厌氧消化的试验研究    韩艳霄;林聪;黄莹;程东林;

林可霉素菌渣厌氧消化工况优化及抑制因素分析    吴铎;管冬兴;吕凡;邵立明;何品晶;

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反应动力学分析    卢旭珍;邱凌;张波;

厌氧消化时间对养猪场废水处理影响    吴根义;谭建纯;颜智勇;杨仁斌;

生物质废物中温联合厌氧消化的动力学研究    王典;孙轶斐;王伟;朱天乐;

微量金属元素对农业废弃物厌氧消化的作用    潘云霞;

畜禽粪便与玉米秸秆厌氧消化产气特性    罗娟;董保成;陈羚;高新星;万小春;赵立欣;

秸秆厌氧消化系统pH调控措施初探    段娜;林聪;苏珊;

四川省畜禽粪便的能源环境工程建设探讨    吴香尧;

没有最好 只有最适宜    吴文伟 马婧一

沼气产业:给2.8亿吨秸秆找出路    黄朝武

从技术到制度    本报记者 陈卫东通讯员 房树芬

新加坡用木材废料生产沼气    张敬然

垃圾场摇身变作沼气站    张亮

基于提高麦秸厌氧消化性能的碱预处理方法研究及工程应用    庞云芝

水解酶预处理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    李建昌

微波结合碱解预处理改善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效能的研究    池勇志

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关键生态因子强化研究    张记市

预处理对水葫芦和稻秸厌氧消化产沼气性能的影响研究    夏益华

蔬菜废弃物厌氧消化产酸特性及回流调控研究    左壮

剩余污泥温度分级—生物分相厌氧消化系统研究    蔚静雯

厌氧消化-SBR-絮凝组合工艺处理牛粪废水研究    张翔

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影响因素及动力学研究    吴云

抗生素与重金属对猪场废水厌氧消化的抑制效应及其调控对策    孙建平

牛粪和鸭粪厌氧消化产气的影响因素研究    李礼

蔬菜废物两级强化水解厌氧消化实验研究    宋丽

家畜粪便厌氧消化特性与应用研究    刘德江

玉米秸秆厌氧消化试验研究    高志坚

汽爆玉米秸秆高温固态阶梯厌氧消化的研究    宋永民

食醋工业废弃物厌氧消化性能及预处理技术研究    冯璐

城市生活垃圾单基质厌氧消化研究    付云霞

蔬菜废物中温单相厌氧消化性能研究    毛菁菁

水生植物与猪粪混合厌氧消化的实验研究与工艺设计    张东旭

厌氧消化数学模型研究与应用    吴正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