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30:22
热度: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摘要】: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环境的负外部性问题也愈发突出,众多极端自然灾害频繁爆发,世界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可持续性正日益受到

【摘要】: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环境的负外部性问题也愈发突出,众多极端自然灾害频繁爆发,世界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可持续性正日益受到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威胁。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nation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的多次报告证实,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急剧上升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政府机构开始了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以高效能、高效率、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 LCE)”概念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运行的“低碳化”已经成为新世纪发展的共识与趋势。 本文定位于低碳经济发展框架之下,选择生物质能源发展作为切入点,以公共政策作为研究目的: 在研究的内容上,本文首先介绍低碳经济产生的国际和国内背景,明确其是一种有效的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其次,对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生物质能源等的概念、内涵等进行界定,明晰研究的主体以及政府行为的必要性。通过公共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及环境经济学等基础理论,解析“低碳”内涵中与外延下的理论支撑;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构建探讨低碳发展中的可能路径,从而选择以生物质能源开发作为解构宏观的突破口。再次,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其概念在国内提出的时问并不长,但对它的关注、研究与讨论已成焦点;其发展在国内刚刚起步,但它继承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目标,伴随着中国的经济转型、创新型社会的建设而愈加重要。因此,本文从能源结构模式、产业结构模式、经济与技术手段等几方面归纳了低碳发展中的瓶颈与制约。第四,通过对池州生物质电厂(CPP项目)这一案例的选择和分析,通过成本效益分析讨论企业项目的可行性;通过敏感性分析,讨论其作为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在运营中面临的问题以及需要政府给予怎样的扶助。最后,借鉴国际上先行国家的经验,提出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低息贷款、国际合作等具体措施构建我国的综合服务与保障体系,为低碳经济的规模化发展提供建议。 在研究的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规范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较为宏观地、系统地把握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另一方面,在微观层面上,通过对池州生物质电厂的案例研究,具体分析企业个体在低碳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与需求,完善我国的保障制度与公共服务体系的设计构想。 【关键词】:低碳经济 生物质能 公共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05;F426.6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22
  • 1.1 研究背景9-11
  • 1.1.1 国际背景9-11
  • 1.1.2 国内背景11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12
  • 1.2.2 研究意义12
  • 1.3 文献综述12-19
  • 1.3.1 国外研究概况12-16
  • 1.3.2 国内研究综述16-19
  • 1.3.3 研究现状评述19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19-22
  • 1.4.1 研究思路19-20
  • 1.4.2 研究方法20-21
  • 1.4.3 创新与不足21-22
  • 第2章 理论基础22-28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22-24
  • 2.2 研究依据的理论基础24-28
  • 2.2.1 公共产品理论24
  • 2.2.2 外部性理论24-25
  • 2.2.3 技术创新理论25-26
  • 2.2.4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26-28
  • 第3章 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及可行路径28-41
  • 3.1 中国的碳排放现状28-30
  • 3.2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目标与努力30-31
  • 3.3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障碍31-34
  • 3.4 低碳经济发展的可行路径34-38
  • 3.4.1 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35
  • 3.4.2 能源结构的创新与发展35-36
  • 3.4.3 节能减排,提高能源效率36-37
  • 3.4.4 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37-38
  • 3.5 小结38-41
  • 第4章 政府支持低碳经济发展必要性分析—基于池州生物质能开发的案例研究41-51
  • 4.1 背景概况41-43
  • 4.2 项目成本效益分析43-47
  • 4.3 CDM机制下减排量与减排成本47-49
  • 4.3.1 项目减排量47-48
  • 4.3.2 项目减排增量成本48-49
  • 4.4 小结49-51
  • 第5章 生物质能开发的政策需求分析—基于敏感性分析的判断51-57
  • 5.1 内部因素变动对项目可行性的影响51-52
  • 5.2 内外部因素综合变动对项目可行性的影响52-55
  • 5.3 内部因素变动对减排增量成本的影响55-56
  • 5.4 小结:内外部因素敏感性分析所反映的政策需求56-57
  • 第6章 发展低碳经济的的国际经验与借鉴57-62
  • 6.1 英国的政策措施57-58
  • 6.2 美国的政策措施58-60
  • 6.3 日本的政策措施60-61
  • 6.4 国外经验借鉴61-62
  • 第7章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公共政策体系构建62-68
  • 7.1 建立健全能源法律体系,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62-63
  • 7.2 加大对低碳经济的财政投入力度63-64
  • 7.3 改革现有税收制度,开设税收优惠措施64
  • 7.4 修订新能源项目定价机制,推行政府采购制度64-65
  • 7.5 完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制定金融服务政策65-66
  • 7.6 加强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国际合作与交流66-68
  • 致谢68-69
  • 参考文献69-72
  • 附录172-73
  • 附录273-7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思考    曾纪发;

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与政策建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应对气候变化课题组;张玉台;刘世锦;周宏春;

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    冯瑾;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的选择    朱四海;

低碳经济:理念·实践·创新    金涌;王垚;胡山鹰;朱兵;

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    鲍健强;苗阳;陈锋;

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    庄贵阳

关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建议    吴晓青;

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政策的导向及启示    黄海;

CDM项目温室气体减排成本的不确定性分析    翟青,刘星,杨玉峰

期权理论视角下的企业内部碳交易机制定价策略研究    岳杰;魏东;王璟珉;

低碳经济模式下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研究    崔长彬

Overview of Low-carbon Economy Research    

树立低碳经济理念 加速淮北城市转型    张存岭;陈爱萍;赵德勤;朱占英;

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林业途径研究    杨朝兴;

发展低碳经济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创新研究    魏冬捷;刘新跃;

低碳社区建设路径与策略    李志英;陈江美;

低碳经济研究综述    付慧;

县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以惠民县为例    吴未;路平山;

我国发展农村低碳经济的SWOT分析与策略研究    税小华;

我国碳排放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    许诺;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国有林区低碳循环发展模式构建及对策    姜钰;姜崧;

发展低碳经济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刘小军;祖林丽;

“十二五”经济转型中低碳化发展体系营建    邓舒洪;施育青;金旸;王莉红;

基于低碳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初探    沈贵生;苏伟;陈明辉;

发展低碳经济 践行低碳生活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李国庆;李少佩;董蕊妮;

发展低碳经济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天津市经济增长与产业能源消费实证分析    刘小军;涂俊;

建设低碳城市的环保应对措施初探    穆军;孟小兰;覃路燕;

北京市碳强度目标的路径选择研究    崔铁宁;

西安低碳城市规划初步研究    高榕;蔡俊恒;王莉;朱恩云;高兵;强娟;

国际气候合作与我国碳金融创新    曾少军;杨丽;

河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李鸿雁;王建华;

基于环境保护的我国绿色信贷制度研究    陈好孟

崇明岛都市型国家地质公园开发战略研究    陈俭

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    姚宇

基于低碳经济的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孙起生

低碳经济视野下的农地利用研究    郑晶

低碳生态经济视角下钢铁企业综合绩效评价    肖彦

张家界旅游者碳足迹研究    王怀採

中国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    郭天配

跨国污染转移对中国的渗透特征及治理研究    牛海霞

中国风电产业融资问题研究    张伯松

建筑业企业低碳经济系统化模式研究    李怀亮

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法律规制研究    马辉

基于Aspen Plus的水泥预分解窑过程大气污染排放和能源利用分析    曹慎雪

基于低碳经济的A钢铁厂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周朋

苏州建设低碳城市的路径研究    张梅燕

政府引导下的低碳经济融资方式研究    徐楚锟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工业行业碳足迹研究    张荣荣

企业低碳竞争力的研究    王皓

基于低碳经济的企业投资项目的评价研究    巫腾飞

江西工业园区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李亮

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王中英;王礼茂;

《京都议定书》生效给我国带来的影响    李俊峰,刘迎春

对排污权交易理论的反思    胡平生,袁磊

国外开发生物质能优惠政策及其经验启示    满相忠;王珊珊;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谢军安;郝东恒;谢雯;

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    张雷

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与政策建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应对气候变化课题组;张玉台;刘世锦;周宏春;

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    任力;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的选择    朱四海;

排污许可证初始分配的若干模式分析    瞿伟,李峻峰

    吴瑞林

低碳建筑:上海远胜香港    唐晔;李杨;ALEX;

关于汽车行业如何落实国家二氧化碳减排战略的思考    徐耀宗;

切实践行低碳施工    邵宁;

依靠科技进步 促进绿色发展    徐匡迪;

从我国实际出发发展低碳经济    王克群;

从我国实际出发发展低碳经济    王克群;

节能减排之声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选择    金起文;于海珍;

低碳经济:宁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侯晶晶;

低碳经济时代到来中国迎接“绿色”挑战    

中国低碳农业发展战略与相关政策问题的思考    高尚宾;杨殿林;张贵龙;赵建宁;

如何发展低碳经济    穆岩;耿炜;

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郑志洋;武桂桃;

低碳经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设想    王红宇;陈璐;白文娟;张丽娜;刘冠飞;

中国低碳发展之路探究    张怡萌;胡国成;

推进低碳发展 创建低碳城市    樊靓;蒋惠琴;劳纯燕;鲍健强;

强化政府管理职能 促进首都世界级低碳城市的建设    王东勤;

强化政府管理职能 促进首都世界级低碳城市的建设    王东勤;

苏州低碳经济发展路径探讨    孔进;张志军;孙强;

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    梁锦;高俊杰;

发展“低碳经济”重在企业整体布局    本报记者 江嫣

欧盟发展低碳经济缓解就业压力    本报驻巴黎记者 姚立

新能源:托起低碳保定    本报记者 王金堂 韩雁 刘澜 赵志敏 企业主管 聂铭新 教师 冯娜 公务员 李璐

气候组织:中国正成为低碳领域世界领跑者    章轲

低碳经济核心:低碳生活方式与低碳技术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 徐明棋

海南起步创建低碳经济示范区    本报记者 单憬岗

培育低碳产业 倡导低碳生活    本报记者 杨晓娣 王轶慧

加强节能减排力度走低碳发展之路    记者曲树强

走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王春 实习生 刘虹

利州区低碳重建获专家好评    董红明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    薛睿

低碳经济法律制度研究    张剑波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碳博弈问题研究    纪明

中国低碳社会构建研究    赵晓娜

低碳经济发展研究:理论分析和政策选择    邓舒仁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问题研究    贾甲

我国低碳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米松华

低碳经济视阈下天津城市生态环境治理路径研究    姜仁良

低碳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研究    罗栋燊

低碳农业发展理论与模式研究    骆旭添

苏州建设低碳城市的路径研究    张梅燕

政府引导下的低碳经济融资方式研究    徐楚锟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研究    李鹏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对策    王娣

英国低碳经济发展及其效果分析    谭筱川

青岛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研究    贾东华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视角下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王颖

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研究    刘志琰

唯物史观视野内的低碳经济    王前坤

中国低碳建筑潜在效益与发展前景研究    王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