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棕壤N_2O排放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4:26:39
热度: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棕壤N_2O排放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摘要】:通过田间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秸秆炭化还田和直接还田对棕壤旱田氧化亚氮(N2O)排放和相关土壤理化性质的影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秸秆炭化还田和直接还田对棕壤旱田氧化亚氮(N2O)排放和相关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设单施化肥(对照CK)、化肥+玉米秸秆直接还田(CS)、化肥+玉米秸秆炭化还田(BC)3个处理,各处理均施用等量化肥。结果表明:(1)各处理土壤N2O排放量差异显著,表现为CKCSBC,BC和CS处理分别比CK降低38.9%和24.0%;(2)BC处理N2O排放强度显著降低,分别比CS和CK处理降低35.0%和39.2%,而CS与CK处理N2O排放强度差异不显著;(3)CS和BC处理均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和氨氧化潜势,增加土壤p H、速效钾和有机碳含量;(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N2O排放量与土壤温度、土壤容重和氨氧化潜势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 H、硝态氮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呈负相关。 【作者单位】: 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玉米秸秆 生物炭 NO 土壤理化性质 棕壤
【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9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1325)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4B01)资助
【分类号】:S153.4
【正文快照】: 氧化亚氮(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单分子增温潜势是二氧化碳(CO2)的298倍,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约占全部温室气体总贡献的7.9%(IPCC,2007)。农田生态系统是全球氧化亚氮的一个重要排放源,在全球年排放量中占到的份额为35%(Kroeze et al.,1999)。据统计,我国农田氮肥利用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生物炭对红壤菜田土理化性质和N_2O、CO_2排放的影响    何飞飞;荣湘民;梁运姗;吴爱平;刘强;

农田土壤N_2O产生的关键微生物过程及减排措施    朱永官;王晓辉;杨小茹;徐会娟;贾炎;

生物炭与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    陈温福;张伟明;孟军;

农田氮肥的动态变化及施氮对小麦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苏诗杰;付清勇;朱思海;赵媛媛;

稻田氮素淋洗损失研究    田玉华;尹斌;朱兆良;

农田土壤氮素循环及其对土壤氮流失的影响    李琴;

有机垃圾热解生物碳的研究进展    刘国涛;张红炼;彭绪亚;

华北平原小麦季氮肥氨挥发损失及影响因素研究    王珏;巨晓棠;张丽娟;张家铜;袁丽金;

施氮量对一年生黑麦草生长特性的影响    刘高军;韩建国;魏臻武;王小山;武自念;杨云;甘欣;姚喜红;

生物炭对土壤氮素淋失的抑制作用    周志红;李心清;邢英;房彬;张立科;彭艳;

生物炭在农业增产和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杨放;李心清;王兵;程建中;

不同施肥制度培育土壤氮矿化势与供氮潜力    鲁彩艳;牛明芬;陈欣;史奕;石险峰;

王草产量和品质对生物炭浓度梯度的响应    解钰;吴鹏豹;漆智平;吴蔚东;

三江平原稻作水氮胁迫条件下的生态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    孙爱华;朱士江;张忠学;

不同施肥处理对连续三季作物氮肥利用率及其分配与去向的影响    鲁彩艳;马建;陈欣;张旭东;史奕;赵牧秋;迟光宇;

氮素管理与粮食生产和环境    朱兆良;

我国土壤氮素研究中的某些进展    朱兆良;

旱地长期不同施肥土壤一季作物收获后残留肥料氮的去向    赵伟;梁斌;杨学云;周建斌;

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及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    王爽;陈雪丽;李伟群;王晓军;孙磊;张磊;谷学佳;刘颖;潘亚清;张凤彬;王玉峰;

太湖地区稻田不同氮肥管理模式下氨挥发特征研究    俞映倞;薛利红;杨林章;

生物炭添加对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    陆海楠;胡学玉;陈威;

秸秆还田对免耕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碳固定的影响    李成芳;寇志奎;张枝盛;曹凑贵;吴海亚;翟中兵;梅少华;

不同来源生物黑炭特性对比及其在农业环保中的应用    廉菲;唐世荣;祝凌燕;

黄河上游灌区稻田系统氮素气态损失及平衡研究    张惠

优化施氮下稻麦轮作农田氮素循环特征    夏文建

菜地土壤温室气体氧化亚氮排放及其控制研究    邱炜红

水旱轮作区土壤养分循环及其肥力质量评价与作物施肥效应研究    刘金山

我国农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及减排政策研究    李波

施用不同缓/控释氮肥对旱地—作物系统N_2O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的影响    蒋静艳

基于碳组分分析的稻田土壤固碳优势及其保持途经研究    黄山

中国农田化学氮肥施用和生产中温室气体(N_2O、CO_2)减排潜力估算    汤勇华

基于统计模型的中国南方稻区适宜施氮量及氮素损失估算    陈婧

不同空间尺度区域氮素收支    遆超普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氮磷供给与利用研究    汪佳

水肥优化管理降低氮素淋溶损失与提高双季稻氮肥利用率的研究    王先挺

高产粮区不同施肥模式下农田氮素损失途径及水氮利用效率分析    林立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贡湖沉积物和水体中的分布特征及源解析    姚威风

苗期低氮处理对水培黄瓜生长及AsA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刘啸然

不同水氮管理下保护地番茄季主要氮素损失研究    武其甫

麦—稻作物系统氮素优化管理技术研究    易琼

农田氮素动态平衡与优化管理研究    卢小遮

脲硫酸复肥工艺优化及工业化的基础研究    吴勇

施氮对小麦、多花黑麦草生长特性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刘高军

包膜复合肥料对盆栽大豆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杨朝辉;韩晓日;刘岱松;高鸣;隋小慧;

平衡施肥对全膜双垄沟播春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    吕军峰;郭天文;侯慧芝;谭雪莲;

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CO_2释放影响的研究    花莉;金素素;唐志刚;

免耕及覆盖对土壤纤维素分解强度和纤维素分解菌的影响    张丽华;黄高宝;张仁陟;

有机物料的腐解及土壤有机质的调控    王兆荣;王宏燕;种传立;

生物炭对土壤氮素淋失的抑制作用    周志红;李心清;邢英;房彬;张立科;彭艳;

中国生物质原料资源    石元春;

生物炭应用技术研究    陈温福;张伟明;孟军;徐正进;

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土壤水分效应研究    刘广才;杨祁峰;李来祥;樊廷录;赵小文;朱永永;

不同覆膜方式对陇东旱塬玉米田土壤温度的影响    杨祁峰;岳云;熊春蓉;孙多鑫;

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氮素流失及温室气体排放特性的影响    刘玉学

我国中低产田分布及增产潜力研究    林鹏生

耕作棕壤酶活性的研究    张志明,曹承绵,周礼恺

山东省棕壤形成的特点    张俊民,过兴度,施洪云,张玉庚

棕壤中肥料钙迁移与转化模拟    周卫,林葆

不同磷肥对棕壤吸附铜的影响    宋正国;唐世荣;丁永祯;牛淑兰;

山东省棕壤的铜、锌、铅、镉含量和背景值    肖月芳,崔爱兰,劳秀荣

棕壤和黄棕壤基本属性及定量区分指标的研究    焦有,米清海,吴克宁,孟祥远

不同利用方式下棕壤中氧化铁的存在形态和分异特征研究    刘晔,关连珠,张瑞杰,朱宁,崔桂芳,颜丽

长期轮作施肥对棕壤磷素形态及转化的影响    林利红;韩晓日;刘小虎;战秀梅;

不同利用方式棕壤的铝硅氧化物的分异特征    刘晔;颜丽;关连珠;

西藏亚东附近棕壤的发生特性    刘朝端

长期施肥与地膜覆盖对棕壤中镁含量的影响    王亮;汪景宽;李双异;

砷在棕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及赋存形态研究    刘学

轮作条件下长期施肥对棕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罗培宇

辽宁耕地棕壤酸化特征及其机理研究    沈月

典型耕地棕壤肥力状况及变化趋势的研究    郭琳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