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活性污泥-生物滤池一体化反应器装置处理城市污水试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53:11
热度:

活性污泥-生物滤池一体化反应器装置处理城市污水试验研究【摘要】:本文对活性污泥-生物滤池一体化反应器试验装置处理城市污水的性能进行了研究。本试验主要研究了滤池溶解氧、外加碳源、水温

【摘要】:本文对活性污泥-生物滤池一体化反应器试验装置处理城市污水的性能进行了研究。本试验主要研究了滤池溶解氧、外加碳源、水温及间歇曝气周期等工况,重点考察了该反应器的脱氮效果,确定其较优的运行控制条件。 活性污泥段处于反应器的前段,具有去除有机物、悬浮物和硝化的功能。当HRT=4.7h,污泥浓度MLSS为3000mg/L左右,泥龄15~20d,污泥负荷平均为0.4gCOD/gMLSS·d,DO为2.0mg/L以上,活性污泥段出水SS、COD和NH_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6%、76.5%和88.3%;NO_3~--N的平均含量从进水中的1.0mg/L增加到出水中的35.8mg/L,硝化效果较好;TP在活性污泥段中的平均去除率不高,只有15.1%。随着温度从13℃左右升高到20℃后,活性污泥段的硝化能力明显提高。 在滤池段工况中,首先分别考察了DO为0.3mg/L(不曝气)、1mg/L及2mg/L三个工况下滤池段的运行性能,确定DO=1.0mg/L为最佳溶解氧条件。在该工况下,反应器出水SS、COD和NH_3-N的平均去除率为92.0%、87.0%和85.0%;NO_3~--N的平均去除率为32.1%;出水TP平均去除率为29.0%。 其次在水温为13℃和20℃下,分别对滤池段三种外加碳源量工况61/h、121/h和241/h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温为20℃时反应器出水各指标平均值比温度为13℃时有所提高。当温度为20℃,确定外加碳源量为121/h为较佳外加碳源量,反应器出水SS、COD和NH_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7%、82.5%和84.8%;NO_3~--N平均去除率为60.6%;出水TP平均去除率为11.0%。 在以上工况的基础上,还考察了滤池段在曝停时间分别为2h/1h、2h/2h和3h/2h三种工况下的运行性能。其中,曝停时间为2h/1h时,反应器的运行效果几乎没有改变,即在滤池段节能1/3的情况下,仍能达到出水有机物及氮的达标目的。在此条件下,一周期内反应器出水SS、COD及NH_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9%、86.0%和90.5%;NO_3~--N平均去除率60.3%;TP平均去除率为9.2%。 根据Eckenfelder模型中低有机物浓度条件的一级反应关系式,建立了活性污泥-生物滤池一体化反应器的有机物降解动力学模型。 活性污泥-生物滤池一体化装置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表明,该技术具有较高的有机物和悬浮物去除率,脱氮效果好,占地面积小,投资费用相对较低,运行节能,管理方便等特点,是一种高效低耗、可实现设备装置一体化、适用于小城镇的污水处理技术。 【关键词】:活性污泥 生物滤池 硝化 反硝化 间歇曝气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X70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10
  • 1 绪论10-18
  • 1.1 我国水资源及水污染现状10-12
  • 1.1.1 我国水资源现状10
  • 1.1.2 我国水污染现状10-12
  • 1.2 生物滤池脱氮研究现状与进展12-15
  • 1.2.1 生物滤池脱氮12-13
  • 1.2.2 生物滤池同时硝化反硝化研究13-14
  • 1.2.3 生物滤池短程脱氮研究14
  • 1.2.4 生物膜-活性污泥组合工艺脱氮研究14-15
  •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15-18
  • 2 试验流程、装置及运行18-26
  • 2.1 试验场地18
  • 2.2 试验流程与装置18-20
  • 2.2.1 试验流程18
  • 2.2.2 试验装置18-20
  • 2.3 试验污水水质和水量20-22
  • 2.3.1 进水水质20
  • 2.3.2 水量20-22
  • 2.4 试验安排22
  • 2.4.1 试验影响因素及水平确定22
  • 2.4.2 试验安排22
  • 2.5 试验测试项目与方法22-24
  • 2.5.1 取样说明22-23
  • 2.5.2 测试项目、方法及频率23-24
  • 2.6 试验装置的启动24-25
  • 2.6.1 活性污泥段活性污泥的培养24
  • 2.6.2 生物滤池挂膜启动24-25
  • 2.7 试验装置的正式运行25-26
  • 3 试验结果26-58
  • 3.1 活性污泥段试验结果26-27
  • 3.1.1 活性污泥段的运行与控制26-27
  • 3.1.2 活性污泥段试验结果27
  • 3.2 滤池溶解氧单因素试验27-32
  • 3.3 外加碳源单因素试验32-38
  • 3.4 温度单因素试验38-43
  • 3.5 间歇曝气试验43-58
  • 4 试验结果分析58-76
  • 4.1 活性污泥段试验结果分析58-62
  • 4.1.1 活性污泥段去除有机物的机理分析58-59
  • 4.1.2 活性污泥段去除悬浮物的机理分析59-60
  • 4.1.3 活性污泥段硝化的机理及影响因素60-61
  • 4.1.4 活性污泥段除磷机理分析61-62
  • 4.2 生物滤池段的试验结果分析62-76
  • 4.2.1 生物滤池段去除有机物、悬浮物机理62-65
  • 4.2.2 生物滤池段反硝化机理分析65-66
  • 4.2.3 溶解氧对生物滤池段反硝化效果的影响分析66-68
  • 4.2.4 碳氮比对生物滤池段反硝化效果的影响分析68-70
  • 4.2.5 温度对生物滤池段反硝化效果的影响分析70-71
  • 4.2.6 生物滤池段间歇曝气的试验结果分析71-76
  • 5 有机物降解动力学模型分析76-88
  • 5.1 有机物降解动力学模型概述76
  • 5.2 活性污泥段有机物去除动力学模型76-81
  • 5.2.1 有机物去除动力学模型选择76-80
  • 5.2.2 活性污泥段去除有机物动力学模型检验80-81
  • 5.3 生物滤池去除有机物动力学模型81-85
  • 5.3.1 生物滤池段去除有机物动力学模型推导81-83
  • 5.3.2 生物滤池动力学模型参数的求解83-84
  • 5.3.3 生物滤池段去除有机物动力学模型检验84-85
  • 5.4 活性污泥段+生物滤池去除有机物动力学模型及检验85-88
  • 6 结论与建议88-92
  • 6.1 结论88-90
  • 6.2 建议90-92
  • 致谢92-94
  • 参考文献94-9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一体化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    石明岩;郑海良;刘嘉宇;萧灿强;

SBR-BAF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效能与影响因素研究    杨仝锁

溶解氧及活性污泥浓度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吕锡武,李丛娜,稻森悠平

温度对亚硝酸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高景峰,彭永臻,王淑莹

A/O一体式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    刘旭东,杨正松,张健

缺氧-好氧生物膜法脱氮系统中各类菌株分布的探讨    李伟光,马放,张金松,潘桂珉,刘宏远,袁纯英

升流式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城市污水的工艺特性    郭天鹏,汪诚文,陈吕军,胡纪萃,靳志军,刘旭,周洪江,陈玉才,李强利

曝气生物滤池中的亚硝酸盐积累及其影响因子    马军,邱立平

生物膜反应器进出水底物浓度相关性研究    刘雨,赵庆良

酶促填料变速生物滤池的生产性启动研究    龙腾锐,方芳,郭劲松

我国水资源污染治理的技术策略    杨鲁豫,王琳,王宝贞

废水反硝化除氮    徐亚同

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效果研究    尹志高;陆志波;杨健;刘静;

SBR法处理焦化废水的试验研究    张文艺,钟梅英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微污染原水的动力学模型    程小文;张文艺;蔡建安;

小型医院废水处理工艺与工程实例    杜汪洋;彭书传;汪家权;陈金思;

微滤膜工艺处理自来水生产废水试验研究    胡小兵;管留忠;钟梅英;

ANAMMOX滤池的启动及运行研究    韩晓晶;郑俊;孟海玲;陈慧娣;

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研究进展    杨少武;王晓青;杨顺生;

基于电极生物膜法对饮用水中硝酸盐的反硝化脱氮实验研究    傅振鹏;

密封催化消解法测定废水中COD方法介绍    白颖,贾贤英,丁虹,秦慧平

SBR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的可行性研究    钟梅英,张文艺

中国北方新兴村镇生活污水预处理工艺选择——以青岛北龙口村污水处理工艺选择为例    袁惠萍;彭昌盛;王震宇;

A/O-MBR处理生活污水低温启动试验研究    刘慧君;许晓毅;朱跃敏;肖瑞;

乳制品公司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马丽卫;翟海瑞;王倩;张利娟;杨劲松;

闭式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的实用分析    李京朋;衣明;黄昕;

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技术概述    吴昊;解生权;韩晓颖;

长江上游三峡库区低温、低C/N城市污水中TN去除对策分析    雷晓玲;叶方剑;刘贤斌;陈文华;

浅析我国水体污染现状、来源及治理措施    王皓;

加快构筑中国循环经济型社会的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新模式    吴邦信;孙海健;

辽宁大伙房水库水质生态学研究    史玉强;孙晓怡;来永斌;王子玲;李树滢;崔双发;赵卫琍;

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含酚废水    徐成斌;黄斐;

海洋优势菌种附着腐蚀Fe_3Al及其复合材料界面与机理研究    常雪婷

层状氢氧化镁铝的改性与成型及其对磷/氮阴离子的吸附脱除性能    邢坤

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    陆谢娟

城市污水生物絮凝吸附工艺的特性及模拟研究    刘绍根

污水生化处理的智能建模与优化控制策略应用研究    杨红

内循环三相流化床生物高效降解炼油污水技术研究    秦统福

人工湿地处理城镇污水和猪场废水研究    李淑兰

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及机理研究    张增胜

崇明前卫村微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与基质研究    张小东

固定化脱氮菌群处理含氮污水的研究    肖晶晶

武汉市内湖富营养化周年变化规律的监测及初步讨论    杨文静

免耕稻田磷素动态及组分特征的研究    通乐嘎

优势脱氮菌的筛选及工业化应用基础研究    孙菲

城市给水管网改扩建优化设计模型研究    李京京

A/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除磷脱氮性能试验研究    吕晶晶

A~2/O、倒置A~2/O和前置缺氧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比较研究    侯亚辉

A~2/O~2在工艺不同运行方式下的脱氮试验研究    李石磊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模拟合成氨废水试验研究    潘文琛

蔬菜(大蒜)加工废水资源化利用研究    王伟锋

基于PLC与模糊PID的混凝投药复合控制系统的研究    李翠云

一体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黄咏洲;徐建斌;黄玮;

新型移动床膜生物反应器处理PVA废水的实验研究    王星骅;柳林;奚旦立;

曝气生物滤池(BAF)的发展与现状    张薇,史开武,孔惠

水解-UNITANK工艺处理制药废水工序的优化    郎咸明,魏德洲,崔振强,甘丽华

气升式一体化A/O生物膜反应器脱氮研究    郭海燕;周集体;张秀红;

气水比回流比及冲击负荷对BAF的影响    徐亚明,吴浩汀

SBR法的五大优点    彭永臻

改进A~2/O法的设想    李勇,吕炳南,黄勇

探讨城市污水生物处理出水的总磷达标问题    邱慎初,丁堂堂

A_mO_n一体化污水生物处理装置的开发    张亚雷,赵建夫,吴勇,蒋柱武

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复合工艺的特性及运行效能研究    丁永伟

活性污泥一接触氧化气提式内循环一体化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杨运平

倒置A~2/O型一体化氧化沟处理城镇污水技术研究    杨星宇

生物滤池工艺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高红;刘可新;揣玉多;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研究现状    董景;翟宇超;周湘杰;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特性研究及工艺改良    邱珊

一体式A-BAF工艺处理低C/N工业园区污水的脱氮除磷特性研究    杨婧园

BAF反应器中氨化细菌的分离鉴定与应用研究    赵婷婷

固定化生物技术深度处理造纸终端混合废水的研究    阳超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    袁林江,彭党聪,王志盈

以DO、ORP、pH控制SBR法的脱氮过程    高景峰,彭永臻,王淑莹,曾薇,隋铭皓

厌氧生物反应器的启动及其影响因素    周律

曝气生物滤池去除污染物的机理研究    李汝琪,钱易,孔波,金冬霞

SBR法反硝化模糊控制参数pH和ORP的变化规律    高景峰,彭永臻,王淑莹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啤酒废水的研究    李汝琪,孙长虹,钱易

高氨氮味精废水的亚硝化/反亚硝化脱氮研究    方士,李筱焕

水处理酶促生物填料的生产性试验研制    龙腾锐,郭劲松,方芳,成一知

酶促生物填料低温缺氧挂膜试验研究    龙腾锐,成一知,郭劲松,张勤

亚硝酸型生物脱氮技术    施永生

介绍Bhnke的吸附活性污泥两段生物法    

海藻酸钠包埋活性炭与活性污泥的固定化技术    赵亚乾,杨镭,李康敏,黄晓晖 ,方志健

气提式循环反应器生物膜与游离活性污泥的对比试验探讨    李探微,韦苏,SillkeBen,AngenikaBan

关于影响活性污泥沉降因素及设计沉淀池应注意问题的研究    江树志

SBR法废水生化处理简介    陈吉庆

废水活性污泥生物处理中的丝状细菌    许宏良;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污泥中金属元素含量    卓琳;傅敏;陈盛明;

活性污泥高质量总RNA提取的一种有效方法    黎秋华;李平;陈忠正;吴锦华;梁世中;

耐盐微生物的培养与高含盐废水处理的研究    余宗学;严学亿;安立超;

城镇污水厂污泥处理技术    王发珍;李天增;

保定鲁岗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运转效能的生物评价    周可新;许木启;曹宏;徐军;

低rbCOD及VFAs下强化生物脱氮除磷新工艺—活性污泥水解技术    崔成武;

活性污泥生化法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运用    杨芸;

利用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源-质谱分析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呼吸醌    张昱;高孟春;杨敏;胡建英;

生物膜-活性污泥复合膜生物反应器中同时硝化反硝的研究    王源;孟凡刚;周忠波;黄国城;高贵和;

五氯酚对好氧颗粒污泥与活性污泥活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李光伟;刘和;云娇;陈坚;

活性污泥凝絮体的形成过程    李培睿;李宗义;王振宇;王海磊;贾蕴丽;

生物除磷糖控制(CHC)工艺的试验研究    冯生华;刘延华;

磁生物反应器试验研究    易洋;周勉;曾茂军;

活性污泥微型动物种群动态与污水处理厂水质净化效能的关系研究    陈声贵;许木启;周可新;曹宏;

从污水中找出“钱景”    薛燕 胡敦明

追踪污水变清的奥秘    本报记者 来洁

制药污水成为湖北环保新难题    邓国军

“机器人”吞污泥吐肥料治蓝藻    记者 燕冰通讯员 蔡晓臻

市污水处理厂通过省环保专项验收    李平

活性污泥法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广州中环万代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夏昕

污水处理全过程    陈希

节能减排靠人力资源保障    阮莉珠

西朗污水处理项目技术领先    徐琦

污水滤清“把关人”    本报实习记者 吴迪

固定化活性污泥与白腐菌处理焦化废水    卢永

活性污泥利用挥发性脂肪酸储存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研究    李金娟

利用活性污泥混合菌群合成聚羟基烷酸脂的研究    陈玮

利用活性污泥混合菌群合成聚羟基烷酸脂的研究    陈玮

基于生物捕食的剩余活性污泥减量研究    陈晓飞

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胞外聚合物性质及其对污泥性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刘翔

紫外线损伤微生物机理及增强活性污泥降解特性应用研究    江映翔

热水解联合氯化钙改善活性污泥脱水性能    于洁

海洋钻井平台废弃税基泥浆生物降解技术研究    杨知勋

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刘俊建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在天山污水处理厂工艺优化改造中的模拟研究    赵振

磷钙废水生物处理工艺选择试验    石小锋

循环活性污泥—生物膜工艺(CAS-BT)污水处理设备的优化设计    黄平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开发及应用    范石美

基于ASM3的活性污泥模型改进及其应用研究    李玉新

高压静电场促进活性污泥絮体沉淀和改善其活性的研究    朱现信

固定化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的探索研究    王传花

城市污水活性污泥系统模拟    李志颖

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式一体化反应器脱氮除磷试验研究    鲜吉成

不同温度条件下活性污泥相关特性的研究    吴坚扎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