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双酚A和类固醇内分泌干扰物在污水土地处理中的迁移转化行为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51:32
热度:

双酚A和类固醇内分泌干扰物在污水土地处理中的迁移转化行为【摘要】:双酚A与类固醇内分泌干扰物在污水中广泛存在,通过单独或协同作用形成环境危害。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作为一种适宜在面源污染

【摘要】:双酚A与类固醇内分泌干扰物在污水中广泛存在,通过单独或协同作用形成环境危害。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作为一种适宜在面源污染地区推广的污染治理工艺,其对双酚A和类固醇的处理效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环境问题。 本文选择五种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雌酮、雌二醇、雌三醇、炔雌醇,采用固相萃取-气质联用仪方法对内分泌干扰物进行分析。 首先对土壤吸附内分泌干扰物的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两种土壤对于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和类固醇(E1、E2、EE2、E3)的吸附特征,并探讨了温度、离子强度、有机质含量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五种物质在两种土壤中的吸附存在快速吸附和缓慢平衡的过程,Freundlich方程能够较好的拟合土壤对水中低浓度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和类固醇的吸附等温线。土壤对五种物质的吸附是放热过程,温度升高会降低土壤的吸附容量。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吸附容量增大。土壤中有机物的提高对于改善土壤的对上述污染物的吸附速率和吸附容量均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以小型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土壤净化槽技术为基础,搭建五套土地处理小试装置,控制不同水力负荷,监测装置对常规污染物和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土地处理小试装置对常规污染物和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都能达到良好效果。装置对COD、P、氨氮的去除在开始阶段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30-40天以后逐渐稳定。装置对EDCs的去除率较高,稳定阶段达到70%以上。随着水力负荷的降低,装置对常规污染物及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率逐渐增加。 为了进一步分析内分泌干扰物去除中吸附和生物降解的比例,对装置中不同高度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内分泌干扰物残留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中,不同深度不同负荷土壤的内分泌干扰物残留量相差不大。初步推断在污水土地处理中,EDCs在不同的深度分布差别不大,纵向迁移较缓慢。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主要依靠生物降解作用,经过三个月的运行以后,土壤中内分泌干扰物的残留比例仅占总去除量的10-7。计算得到单位质量土壤对BPA、E1、E2、EE2、E3的平均生物降解速率为1150.9μg/(g土壤·d)、1812.2μg/(g土壤·d)、608.7μg/(g土壤·d)、1563.5μg/(g土壤·d)、763.1μg/(g土壤·d)。 【关键词】:内分泌干扰物 双酚A 类固醇 污水土地处理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37
  • 1.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研究概述10-12
  • 1.1.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分类11
  • 1.1.2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来源11
  • 1.1.3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危害11
  • 1.1.4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作用机理11-12
  • 1.2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分析方法12-16
  • 1.2.1 前处理方法12-14
  • 1.2.2 检测技术14-16
  • 1.3 所选五种研究物质环境风险及污染控制16-28
  • 1.3.1 结构和性质16-17
  • 1.3.2 来源及用途17-18
  • 1.3.3 生态风险评价18-19
  • 1.3.4 环境分布19-24
  • 1.3.5 国内外对去除的研究进展24-28
  • 1.4 污水土地处理技术研究现状28-34
  • 1.4.1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概述28-29
  • 1.4.2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净化机理29-32
  • 1.4.3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净化效果32-33
  • 1.4.4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33-34
  • 1.5 本课题背景和研究内容34-37
  • 1.5.1 课题来源34
  • 1.5.2 研究背景34-35
  • 1.5.3 研究内容35-36
  • 1.5.4 技术路线36-37
  • 第二章 实验方法37-47
  • 2.1 仪器与试剂37
  • 2.2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37
  • 2.3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37-40
  • 2.3.1 土壤pH 的测定37-38
  • 2.3.2 土壤含水率的测定38
  • 2.3.3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38
  • 2.3.4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38-39
  • 2.3.5 土壤粒径分布39-40
  • 2.4 水质指标的测定方法40
  • 2.5 水样中内分泌干扰物的分析方法40-45
  • 2.5.1 水样前处理方法40-41
  • 2.5.2 洗脱溶剂的比较41-42
  • 2.5.3 固相萃取柱的比较42-43
  • 2.5.4 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方法43-44
  • 2.5.5 标准曲线的绘制44-45
  • 2.6 土壤中内分泌干扰物的分析方法45-46
  • 2.7 本章小结46-47
  • 第三章 两种土壤对内分泌干扰物的吸附性能47-59
  • 3.1 实验内容和方法47-48
  • 3.1.1 土壤浓度的影响47
  • 3.1.2 吸附动力学研究47
  • 3.1.3 吸附等温线研究47
  • 3.1.4 温度对吸附的影响47
  • 3.1.5 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47
  • 3.1.6 土壤有机质对吸附的影响47-48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48-58
  • 3.2.1 土壤浓度的影响48-49
  • 3.2.2 土壤吸附动力学49-52
  • 3.2.3 土壤吸附等温线52-54
  • 3.2.4 温度对吸附的影响54-55
  • 3.2.5 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55-56
  • 3.2.6 土壤有机质对吸附的影响56-58
  • 3.3 本章小结58-59
  • 第四章 土地处理系统对污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效果59-79
  • 4.1 实验方法59
  • 4.2 装置运行参数59-60
  • 4.3 常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60-70
  • 4.3.2 有机物的去除效果60-62
  • 4.3.3 磷的去除效果62-64
  • 4.3.4 氮的去除效果64-70
  • 4.4 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效果70-77
  • 4.4.2 土地处理装置对BPA 的去除效果70-72
  • 4.4.3 土地处理装置对E1 的去除效果72-73
  • 4.4.4 土地处理装置对E2 的去除效果73-74
  • 4.4.5 土地处理装置对EE2 的去除效果74-75
  • 4.4.6 土地处理装置对E3 的去除效果75-77
  • 4.5 常规污染物去除与内分泌干扰物去除的关系探讨77-78
  • 4.6 本章小结78-79
  • 第五章 土壤中内分泌干扰物的残留特征分析79-85
  • 5.1 实验方法79
  • 5.2 不同深度土壤分析79-81
  • 5.2.1 不同深度土壤的有机质含量79
  • 5.2.2 不同深度土壤的内分泌干扰物残留量79-81
  • 5.3 土地处理系统对内分泌干扰物的生物降解作用的初步探讨81-84
  • 5.4 本章小结84-85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85-87
  • 6.1 结论85-86
  • 6.2 展望86-87
  • 参考文献87-95
  • 致谢95-9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96-9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14)C-BPA及雌激素在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中吸附降解研究    张真

污水土地处理试验工程慢速渗滤系统对优先有机污染物的净化    刘庆余,王菊先,饶欣,朱瑞芝,齐英,戴树桂

酚类环境雌激素的分析研究进展    赵美萍,李元宗,常文保

沉积物中壬基苯酚类雌性激素化合物的加速溶剂提取方法研究    李东浩;Shim Wonjoon;Oh Jaeryoung;方英玉;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分析方法的研究与进展    赵利霞;林金明;

气相色谱-质谱法定量测定河水中的环境激素    周吉庆;

土壤毛细管渗滤处理生活污水    田宁宁,杨丽萍,彭应登

人工复合生态床处理低浓度农村污水    刘超翔,胡洪营,张健,盛建武,黄霞,施汉昌,钱易

17β-雌二醇的生物降解性能研究    李富生,何义亮,汤浅晶,小原彩,Alexander P.Mathews

污水中8种雌激素化合物的定量测定    金士威;徐盈;惠阳;廖涛;

地下渗滤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艺类型    郑向勇;严立;王崇;孔海南;

环境中类固醇类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技术及其降解行为研究    王玲

水中甾体类雌激素内分泌干扰物去除性能及降解机理研究    李青松

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环境雌激素的行为归趋及风险评价    王宇

城市回用水致突变性研究    刘克明;姜淑青;李国星;王春花;张静姝;何宁;

双酚A和敌匹硫磷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联合作用研究    吴双;魏雪涛;郝卫东;

生活污水土地处理技术    封丹;严群;李健昌;赖兰萍;韩磊;黄俊文;罗仙平;

乡镇生活污水水体高效氨氮降解菌株的筛选    袁征;徐建平;

浙江省农村水污染现状及处理技术探讨    龚跃;吴开明;黄栋;郦颖;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组合工艺试验研究    向速林;

北方地区农村污水治理技术评述    谢良林;黄翔峰;刘佳;陆丽君;关炜;

农业面源污染及环境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刘蕾;姜灵彦;牛俊玲;

农药残留分析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崔伟伟;张强斌;

孝感市新农村建设生活污水处理方法研究    郭波;毛国强;杨子江;李兵;

人工快渗污水处理技术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应用研究    杨小毛;梅立永;赖梅东;刘欢;李旭宁;

土地渗滤技术处理高尔夫园区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刘飞;邓辅唐;孙珮石;卿小燕;

地下水中多环芳烃迁移转化研究进展    席北斗;韦尚正;姜永海;于会彬;赵磊;

青岛李村河-胶州湾流域水体中雌激素的研究    周昕;王江涛;谭丽菊;

沈阳市环境激素污染现状研究    王劼;王立蕴;赵志阳;胡筱敏;

武汉水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保护措施    张靖;

开展辽宁省中部城市群复合污染现状与趋势研究的探讨    陶飞;周昊;朱悦;

深圳地表水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农药污染调查    宗栋良;常爱敏;管运涛;梁栋;邓吴斌;

水中多氯联苯的检测方法研究    常爱敏;宗栋良;梁栋;邓吴斌;管运涛;

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对策    李浩;王顺发;熊兵;田先锋;

四种环境激素类物质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研究    李泉

多氯联苯在生物体内羟基化代谢研究及其代谢产物毒理探索    史永富

鼠李糖脂作用下17α-炔雌醇在水/底泥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生物有效性    郭艳平

人工湿地构建及其对污染的黄河灌溉水处理效应    司万童

壬基酚对雄性花背蟾蜍抱对、精子及早期发育的影响    冯敏毅

减排降污控制稻田面源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技术研究    冯国禄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污染物去除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许文来

京杭大运河(苏北段)多环芳烃污染特征与释放动力学的研究    郑曦

微波法制备竹基活性炭及强化湿式氧化处理含酚废水研究    刘青松

城市水体中雌激素的去除机制及复合污染效应研究    张照韩

基于亚微米硅胶的伪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选择性萃取水样中痕量双酚A    赵文慧

环境中甾体化合物的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王静华

氯化汞对大鼠原代睾丸间质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影响    高慧艳

土壤渗滤处理小城镇污水的试验研究    田立

河口近海环境中烷基酚的分布特征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估    边海燕

酚类污染物对金鱼体内卵黄蛋白原的诱导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刘萍

胶州湾壬基酚陆源入海通量、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但丽霞

乙炔黑复合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在环境激素分析中的应用    许娜

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卵巢细胞系的建立及几种内分泌干扰物对其生殖与遗传毒性作用的研究    景毅

基于PLC控制的生活污水处理控制系统设计    姚白莹

环境激素及其危害    王佩华

好氧颗粒污泥等温吸附甾体雌激素    纪树兰;杨媛媛;秦振平;李建婷;孙彤;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    李向军;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探讨    苏东辉,郑正,王勇,罗兴章,吴文继

污水中8种雌激素化合物的定量测定    金士威;徐盈;惠阳;廖涛;

黄浦江原水及水处理过程中内分泌干扰物状况调查    马晓雁;高乃云;李青松;徐斌;乐林生;吴今明;

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示范工程处理工艺的选择    郭迎庆;黄翔峰;张玉先;魏永;陈毅忠;彭明国;

北京污水厂进、出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分布    周海东;王晓琳;高密军;黄霞;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进展    石莹;张宏伟;

地沟式土地处理技术净化污水的机理及其管理与维护    杨星宇,彭润芝

水中甾体类雌激素内分泌干扰物去除性能及降解机理研究    李青松

稻田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及其径流试验研究    李松

环境污染对几类水生无脊椎动物内分泌功能扰乱的研究现状(英文)    Enmin ZOU

南沙河水系污染现况分析及防治对策    杨天明;付艳阳;

快速渗滤在小堡村污水治理中的应用    纪峰,潘安君,李军

湿地水环境中表层沉积物吸附铅、镉能力的研究    李鱼,王晓丽,陈昕,董德明,刘亮,李青山,李兴春

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    刘岩;李志东;蒋林时;

当前环境激素的研究状况    姜安玺,李文兰,季宇彬,吕东阳,杨波

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对城市生活污水中N、P去除的优化研究    孙静,郭伟,李小宁,孙贻超,邓小文

土壤毛管渗滤污水净化绿地利用研究    杨丽萍,田宁宁,褚富春

辛基酚的体内类雌激素活性评价    朱毅,舒为群,田怀军,卓鉴波,李祥

含鱼腥藻水溶液中17α-乙炔雌二醇光降解    刘先利,邓南圣,徐栋,邓琳

北京地区地表水环境激素污染现状与环境风险性评价    孙英

再生水处理工艺对有机微污染物去除效果的研究    徐艳玲

典型水处理过程中有毒有机物质的污染与去除    王淑娟

环境中壬基酚的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董加涛;赵晓祥;

交联漆酶聚合物的制备和鉴定及其在清除内分泌干扰物上的应用    胡鹤;

斑马鱼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筛选和检测中的应用    徐娟;吴南翔;

膜生物反应器去除原水中微量阿特拉津的研究    李绍峰;秦蓁蓁;陈雷;

化学高级氧化去除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研究进展    武睿;

农药类内分泌干扰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万旗东;郑培忠;沈健英;

活性炭和膜技术去除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进展    武睿;

烷基酚类内分泌干扰物污染现状及去除研究进展    刘易;夏四清;陈玲;王荣昌;赵建夫;

中国地表饮用水水源地有机类内分泌干扰物污染现况分析    程晨;陈振楼;毕春娟;许世远;王东启;史贵涛;王利;张翠;李海雯;

环境污染物发育毒性机制研究的系统生物学方法进展    徐挺;赵静;胡霞林;尹大强;

海河中内分泌干扰物、药物及个人护理品的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王丽;应光国;许振成;虢清伟;

内分泌干扰物2,4-D对HSA结合并输运激素分子的干扰研究    曹同成;黄晓峰;肖苏林;赵国华;

环境雌激素的联合暴露对泥鳅体内卵黄蛋白原的诱导    吕雪飞;宋茂勇;周群芳;江桂斌;

活性污泥中内分泌干扰物的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研究    聂亚峰;强志民;

阿特拉津对稀有惫句鲫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相关基因的影响    杨丽华;查金苗;王子健;

构建POMC:EGFP作为新型环境内分泌干扰效应评估平台的研究    孙琳俐;贺江燕;殷战;

固相微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在线联用测定水样中的内分泌干扰物    马晓霞;李权龙;袁东星;

水回用的健康效应    曹仲宏;胡伟;赵乐军;刘文亚;张晓峰;王玉秋;

蚯蚓影响壬基酚和双酚A在土壤中环境归趋的C-14示踪研究    季荣;李成亮;Philippe Corvini;Andreas Schaeffer;

水溶液中对叔辛基酚在紫外光作用下的降解研究    董文博;黄丽;程忠红;

警惕身边的危害    

饮食污染会使人类灭绝?    黄利慧

并非遥远的童话    高言

饮食污染会使人类灭绝    黄利慧

“未证实”为何同样受肯定    本报记者 唐闻佳

谁扰乱了我们的荷尔蒙    本报记者 甘勃

863计划“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筛选与控制技术”课题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阴盛阳衰,化学污染惹的祸    鲍广日

化学(物质)污染与可持续发展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徐晓白

食品包装污染物你了解多少    姚卫蓉

几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青岛近海常见海洋动物的毒性效应    朱丽岩

垃圾渗滤液中溶解有机质与内分泌干扰物相互作用研究    张彩香

膜—生物反应器及纳滤强化去除污水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    陈健华

内分泌干扰物4-t-辛基酚的生物去除及机理研究    刘易

内分泌干扰物TCDD与PCBs联合暴露复合效应代谢组学研究    卢春凤

表面改性活性炭吸附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性能与机理研究    刘桂芳

饮用水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和去除的研究    王晓东

污水处理过程中内分泌干扰物的分布特征与去除效果研究    孔祥吉

黄酮类化合物缓解内分泌干扰物引起的雄性鸡胚生殖毒性机理的研究    米玉玲

儿童特发性性早熟环境危险因素及其身心发育分离研究    邓芳

输配水材料中内分泌干扰物溶出研究    张海婧

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及应用    蔡素婷

微波条件下食品用复合塑料软包装中内分泌干扰物迁移的研究    闫蒙蒙

淮南市饮用水源地水中内分泌干扰物污染特征研究    张存良

渭河西安段干支流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调查及分析    路屏

淮南市平山头水厂中分泌干扰物的去除特征研究    郑永红

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雌激素受体结合能力及其对相关生物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李江玲

内分泌干扰物对鲤鱼体内元素平衡的影响    史乾涛

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卵巢细胞系的建立及几种内分泌干扰物对其生殖与遗传毒性作用的研究    景毅

GC/MS检测滇池水体中酚类内分泌干扰物    余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