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新型一体化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51:09
热度:

新型一体化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小城镇规模和数量的扩大以及各种分散式污水源的增多,城镇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但相应污水处理设施的建造与运行远远滞后

【摘要】: 近年来,随着中小城镇规模和数量的扩大以及各种分散式污水源的增多,城镇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但相应污水处理设施的建造与运行远远滞后于形势发展的要求。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中小城镇以及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将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开发适合这些地方的污水处理的技术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本课题针对我国中小城镇以及各分散式污水源的社会经济状况、污水特点以及现有典型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开发了一种新型一体化脱氮除磷工艺,即上向流污泥过滤床(即USBF)工艺,并对其主要运行参数和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使其出水有机物和氮磷含量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类标准。 本研究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USBF工艺在不同运行参数下对有机物、氮及磷的去除效果,探讨了系统稳定运行时不同回流比和总水力停留时间等关键运行参数对有机物去除及脱氮除磷的影响,从而确定其最佳运行参数,为其实际工程应用推广提供科学的设计和可行的运行工况。在试验基础上,推导建立了最佳运行参数下USBF脱氮除磷动力学模型。 确定了最佳运行参数之后,为了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还对此运行状态下向好氧区投加填充比为7.1%的塑料球填料并使其挂膜稳定运行的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D和氮磷的去除效果都明显变差,甚至到后期出水根本无法达标排放,各去除率也显著降低。 USBF工艺基于传统A/O工艺进行设计,集缺氧选择池、好氧反应池和上向流污泥过滤池于一体,具有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投资少、操作灵活简单以及易于模块化生产等特点。由于沉淀区采用独特设计而大幅度提高泥水分离效率,减小了沉淀区容积,提高了出水水质。USBF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表明:在最佳运行参数下,本工艺具有很好的去除有机物和脱氮除磷能力,出水水质好,是一种易于实现工艺设备化、适用于中小城镇等分散式污水源以及现有小型水厂扩容或改造的污水处理技术。 【关键词】:脱氮除磷 一体化工艺 上向流污泥过滤床 泥水分离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27
  • 1.1 课题背景9-11
  • 1.1.1 课题来源9
  • 1.1.2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9-11
  • 1.2 分散式污水处理的工艺适用性分析11-17
  • 1.2.1 典型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概述11-15
  • 1.2.2 典型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在分散式污水源的适用性分析15-17
  • 1.3 国内外小型污水处理装置的研究现状17-26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7-21
  • 1.3.2 国内研究现状21-26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26-27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27-38
  • 2.1 新型一体化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与设备介绍27-32
  • 2.1.1 工艺简介27-28
  • 2.1.2 工艺原理28-30
  • 2.1.3 工艺特点30-32
  • 2.1.4 工艺应用32
  • 2.2 试验用水来源与水质32-33
  • 2.3 试验装置与仪器33-35
  • 2.3.1 试验装置33-34
  • 2.3.2 试验仪器34-35
  • 2.4 试验分析项目与检测方法35
  • 2.4.1 常规指标的检测35
  • 2.4.2 其它指标的检测35
  • 2.5 聚磷菌细胞内物质(PHB 和Polyp 颗粒)的染色观察35-37
  • 2.6 本章小结37-38
  • 第3章 最佳运行参数及处理效果研究38-62
  • 3.1 USBF 工艺最佳回流比的探究38-50
  • 3.1.1 试验目的与试验方案38-41
  • 3.1.2 总HRT 为6h 时最佳回流比R 的探究41-45
  • 3.1.3 总HRT 为8h 时最佳回流比R 的探究45-50
  • 3.2 USBF 工艺最佳总水力停留时间的探究50-56
  • 3.2.1 试验目的与试验方案50-51
  • 3.2.2 200%回流比下最佳总水力停留时间HRT 的探究51-56
  • 3.3 USBF 工艺最佳运行控制参数下运行性能分析56-60
  • 3.4 本章小结60-62
  • 第4章 最佳运行参数下投加填料处理效果研究62-68
  • 4.1 COD 和氮磷去除特性63-66
  • 4.1.1 COD 去除特性63-64
  • 4.1.2 氨氮和TN 去除特性64-65
  • 4.1.3 TP 去除特性65-66
  • 4.2 投加填料后去除特性变化原因分析66
  • 4.3 本章小结66-68
  • 第5章 新型一体化工艺动力学探讨68-82
  • 5.1 与模型有关的假设68
  • 5.2 缺氧区快速去除COD 动力学模型68-71
  • 5.3 缺氧区释磷动力学模型71-73
  • 5.4 好氧区吸磷动力学模型73-74
  • 5.5 好氧区硝化动力学模型74-75
  • 5.6 脱氮动力学模型75-77
  • 5.7 动力学模型预测与评价77-80
  • 5.8 本章小结80-82
  • 结论82-84
  • 参考文献84-8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9
  • 发明专利89-91
  • 致谢9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污水土地处理技术中几种处理工艺的分析    王季震;乔鹏帅;鲁智礼;

小型污水处理装置的应用与发展    许劲

气水比回流比及冲击负荷对BAF的影响    徐亚明,吴浩汀

废水生物除磷工艺中聚磷菌的作用机制及运行控制要点    沈耀良,玉宝贞

一体化净水器在酸洗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黄桂强,黄自杰,邹水明

SBR工艺的发展类型及其应用特性    王凯军,宋英豪

FLY-1型一体化净水器的工艺特点    胡明忠,王小雨,郭红军,赵冀平,崔玉波

BIOFOR曝气生物滤池用于城市污水处理    乔晓时,许云闳,全燮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厌氧/缺氧环境倒置效应    张波,高廷耀

新型净水器的试验研究    李培红,纪桂霞,王永胜,张志杰

生活污水土地处理技术    封丹;严群;李健昌;赖兰萍;韩磊;黄俊文;罗仙平;

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效果研究    尹志高;陆志波;杨健;刘静;

富钼酿酒酵母菌株的选育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马福荣;贾乐;任轩;杨凤苓;程成;

脐橙根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初步鉴定    赵丽明;鲁志弘;路晓萌;杜秉海;丁延芹;姚良同;

砂滤池系统处理北方农村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王艳芹;袁长波;边文范;姚利;李国生;张昌爱;刘英;

基于电极生物膜法对饮用水中硝酸盐的反硝化脱氮实验研究    傅振鹏;

污染的丝绸织物中霉菌的分离与鉴定    唐长波;李世超;

1株抗鸡白痢沙门氏菌的乳酸菌鉴定    陈丽园;石金舟;李闫;张明;张志红;

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放线菌筛选    朱薇玲;王继刚;刘晓红;

广西上思县桉树青枯病原菌致病性的研究    邓兆峰;方丽英;吕成群;黄宝灵;

人工快速渗滤技术及其水处理应用    崔康平;周元祥;许为义;彭书传;

富马酸单苯甲酯的合成及抗菌特性研究    刘倩;韦庆益;刘丽萍;宁正祥;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工程实践分析    张建强;李倩囡;许文来;

A/O-MBR处理生活污水低温启动试验研究    刘慧君;许晓毅;朱跃敏;肖瑞;

山鸡椒油和八角精油抑菌作用的对比    曹妍;杨钦滟;杜木英;阚健全;

生物渗滤床处理养殖废水的技术经济性研究    王守伟;祝明;赵燕;朱百泉;万波;

畜禽粪便除臭微生物的分离与筛选    陈丽园;吴东;夏伦志;赵瑞宏;

绿茶中真菌的检测研究    贺稚非;李洪军;陈今朝;司辉青;

论国内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吴坚;罗春;马立实;周超平;

长江上游三峡库区低温、低C/N城市污水中TN去除对策分析    雷晓玲;叶方剑;刘贤斌;陈文华;

层状氢氧化镁铝的改性与成型及其对磷/氮阴离子的吸附脱除性能    邢坤

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    陆谢娟

人工湿地处理城镇污水和猪场废水研究    李淑兰

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及机理研究    张增胜

崇明前卫村微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与基质研究    张小东

固定化脱氮菌群处理含氮污水的研究    肖晶晶

严重受污染河道水处理工艺的研究及重金属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    王令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污染物去除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许文来

好氧颗粒污泥-膜组合工艺低温条件下脱氮除磷效能    王玉兰

污泥吸附除磷脱氮工艺及其数学模型研究    李昂

武汉市内湖富营养化周年变化规律的监测及初步讨论    杨文静

优势脱氮菌的筛选及工业化应用基础研究    孙菲

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研究    楚伟伟

土壤渗滤处理小城镇污水的试验研究    田立

A/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除磷脱氮性能试验研究    吕晶晶

A~2/O、倒置A~2/O和前置缺氧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比较研究    侯亚辉

M-CASS工艺处理酒精废水实验研究    马永鹏

海洋小链霉菌DY2741菌株抗菌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    刘伟

抑黄曲霉乳酸菌的筛选及菌种鉴定    郭艳萍

双氧水、活性炭、沸石不同组合对污水深度处理的试验研究    李海洋

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    陈小燕

污水处理新工艺──UNITANK简介    冯生华

氧化塘的系统研究    沈劲风

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调查及技术探讨    何志毅

AB工艺的运行原理与特性    郑兴灿

AB污水处理工艺    邱慎初

AB法处理印染废水    张统,傅国伟,刘存礼,李星文

倒置A~2/O工艺的原理与特点研究    张波,高廷耀

连续进水、恒水位的改进型SBR系统    吴卫国,Peter L.Timpany

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研究    夏世斌,刘俊新

HRT和载体对一体化生物膜反应器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    管运涛;宁涛;张丽丽;

多环反应器在低碳源条件下强化脱氮除磷效果    王涛;赵娜;邓荣森;聂卓娜;麦松冰;

新型一体化生物反应器的同步脱氮除磷影响因素研究    侯琳;陈敏东;李德豪;周如金;

改进型氧化沟的水力流态特性及其脱氮除磷效果    袁忠伟;孙力平;于静洁;王少坡;

一体化脱氮除磷污水净化装置的开发及处理效果研究    陈吕军;张玉魁;施汉昌;李荧;

改良型DE氧化沟工艺的除磷脱氮探讨    许建红,曾严

倒置AAO工艺处理啤酒废水脱氮除磷的研究    冯玲玲;

一体化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小城镇污水的中试研究    宁涛;管运涛;水野忠雄;洪锡元;崔龙珠;津野洋;

改良微孔Carrousel氧化沟工艺脱氮除磷    刘祖文;许建红;许秦坤;宋存义;

污水处理厂的脱氮除磷改造    王斌;朱学红;赵若尘;

同步脱氮除磷工程系统中DO浓度控制探讨    范举红;刘锐;李昌湖;李荧;陈吕军;

城镇污水处理一体化氧化沟工艺设计    常建一;刘长荣;

哈尔滨工业大学    

第25届中国控制会议    

分散型生活污水的低耗高效脱氮除磷    袁林江;杨凯;

电极强化生物膜法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研究    赵迎新;冯传平;

污水初次沉淀对后续生化处理效果的影响    赵庆良;陈悦佳;

厌氧折板反应器处理低浓度污水实例研究    吴珊;董晓阳;张申海;

应用生态动力学模型评价上海淀山湖富营养化控制方案    林卫青;陈义中;卢士强;朱永青;裴蓓;杨漪帆;

新型麦草浆造纸中段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    张震霖;郝北北;黄青华;黄瑾;聂华荣;李进;

向西追寻梦想 奉献星火燎原    通讯员  黄超

从“双层管理”到“三者耦合”    本报记者  朱伟光 通讯员  黄超

哈尔滨工业大学生源基地达128个    高天赋

在科研一线激情燃烧的恒星    通讯员  高继慧 黄超

哈尔滨海关与哈工大合作规范科教用品通关行为    关轶男 屈兵 记者 郭铭华

推进新型航天防热陶瓷复合材料应用    陈华

贫困学子开学前一天 干警又将学费送到家    张志强

博士生把科技送到生产一线    黄超 记者  李笑冰

“开学在即,我还在为学费发愁”    付比兴 本报记者 李兵

工大首创实际控制人生变    见习记者 孙晶晶

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复合工艺的特性及运行效能研究    丁永伟

A~2/O工艺脱氮除磷及其优化控制的研究    吴昌永

A~2/O工艺脱氮除磷及其优化控制的研究    吴昌永

悬浮载体生物流化床反应器脱氮试验研究    高艳玲

四级三相式生物流化床分段进水工艺脱氮效能研究    王冰

A/A/O氧化沟工艺强化脱氮调控技术研究    李柏林

生物复合工艺处理寒冷地区城市污水试验研究    许春生

卡鲁塞尔氧化沟同步脱氮除磷研究    夏岚

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净化受污染水源水的研究    田家宇

不同温度下EGSB反应器运行机制研究    贾学斌

MOCO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试验研究    李建

A~2O-BAF工艺强化同时脱氮除磷    王建华

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式一体化反应器脱氮除磷试验研究    鲜吉成

胞内碳源对A~2/O工艺脱氮除磷影响研究    王蕴杰

一体化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中试研究    宁涛

厌氧MBBR处理生活污水的特性及脱氮机理研究    赵建邦

A~2/O工艺处理系统脱氮除磷优化研究    唐致文

侧沟式一体化OCO工艺脱氮除磷研究    马志华

中心岛式一体化OCD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研究    侯琳

倒置A~2/O工艺处理河道水脱氮除磷效果研究    翟英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