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气相流量变化的三相浆态床流体力学特性研究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50:30
热度:218

气相流量变化的三相浆态床流体力学特性研究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摘要】:浆态床鼓泡反应器(Slurry bubble column reactor, SBCR)因其具有良好的传热、

【摘要】:浆态床鼓泡反应器(Slurry bubble column reactor, SBCR)因其具有良好的传热、传质特性以及操作上的灵活简单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生物化工等工业过程中。 浆态床反应器内的流体力学特性研究对于其设计、放大和操作非常重要,但在诸多研究方法中,研究者往往认为在浆态床反应器中自下而上的气体质量流量不变,但在实际的浆态床反应器内有化学反应发生,因而,在整个反应器内部自下而上的气体的质量流量会因反应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就使所得到的结论很难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由于气体在浆态床内的分布是决定反应是否充分和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在冷模实验中考察气体在浆态床中的质量流量变化。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种在浆态床冷模实验中实现气体质量流量变化的方法,研究其流体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将得出的理论数据对浆态床进行优化改进,并在实际情况中对其进行效果考察。 本实验在高2m,由内外两筒构成的新型内循环式浆态床反应器中进行,采用C02气体作为气相,NaOH溶液作为液相来实现气体质量流量的变化,用差压法计算出体系中气含率的变化规律,对所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气含率随各个参数变化的计算关联式。另外,为使气体在反应器中更好地进行分布,课题采用了升气管式气体分布器,升气管的加入能将新鲜的原料气体直接注入到反应器中上部,提高了反应器的空间利用效率,实验证明升气管式气体分布器适用于表观气速较高的情况;平均气含率随着开孔率的增加而稍有增大。 总结实验结论和经验,对浆态床反应器进行了完善,结合新式升气管气体分布器的使用,将新制的浆态床反应器投入到生物水处理技术的应用中,采用活性污泥法对的模拟生活污水进行曝气处理,考察浆态床反应器的实际应用效果,得出:COD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呈下降趋势,随空气流量的增大而降低,进口COD浓度越大,COD的去除效率越高。证明了改进后的多重循环式三相生物浆态床反应器具有良好的去除污水COD的能力。NH3-N的浓度总体上随时间的变化呈下降的趋势,去除效效率达到94.4%,实验表明反应器具有良好的脱除氨氮能力。 【关键词】:浆态床反应器 差压法 气含率 升气管 生物浆态床
【学位授予单位】:五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8
  • 第一章 绪论8-23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8-9
  • 1.2 浆态床反应器的研究现状9-20
  • 1.2.1 测量技术9-11
  • 1.2.2 流体力学特性研究11-17
  • 1.2.3 三相生物浆态床的研究现状17-20
  •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20-21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21-22
  • 1.5 课题的特色与创新之处22-23
  • 第二章 实验装置及测量方法23-34
  • 2.1 实验装置及条件23-28
  • 2.1.1 实验装置及工艺流程23-27
  • 2.1.2 实验研究方法的建立27
  • 2.1.3 实验条件27-28
  • 2.2 实验方法28-34
  • 2.2.1 实验过程28-29
  • 2.2.2 测量方法29-30
  • 2.2.3 CO_2混合气—NaOH溶液体系的分析和计算方法30-31
  • 2.2.4 污水处理实验中化学需氧量的分析和计算方法31-34
  • 第三章 气含率及其分布的研究34-54
  • 3.1 升气管气体分布器的设计及其对气含率的影响34-40
  • 3.1.1 升气管式气体分布器的设计34-36
  • 3.1.2 普通气体分布器与升气管式气体分布器的比较36-38
  • 3.1.3 升气管式气体分布器开孔率对气含率的影响38-39
  • 3.1.4 分布器对比实验小结39-40
  • 3.2 气含率沿反应器的轴向分布40-42
  • 3.3 影响气含率及其分布的因素42-48
  • 3.3.1 静止液面高度的影响42-43
  • 3.3.2 表观气速的影响43-45
  • 3.3.3 固体颗粒浓度的影响45-48
  • 3.4 CO_2混合气—NaOH溶液体系气含率及其分布48-52
  • 3.4.1 CO_2进气含量和NaOH溶液浓度对全床平均气含率的影响48-49
  • 3.4.2 CO_2混合气—NaOH溶液体系下气含率的轴向分布49-51
  • 3.4.3 CO_2混合气—NaOH溶液体系下表观气速对气含率的影响51-52
  • 3.5 本章小结52-54
  • 第四章 浆态床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54-66
  • 4.1 实验装置与流程54-59
  • 4.1.1 浆态床反应器的改进54-56
  • 4.1.2 实验流程56-59
  • 4.2 内循环式三相浆态床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特性研究59-64
  • 4.2.1 COD去除率随时间的变化59-60
  • 4.2.2 空气流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60-61
  • 4.2.3 进口COD浓度对COD去除率的影响61
  • 4.2.4 NH_3-N的去除效果61-63
  • 4.2.5 污泥含量的轴向分布规律63
  • 4.2.6 实验结果与讨论63-64
  • 4.3 本章小结64-66
  • 结论66-68
  • 参考文献68-73
  • 硕士期间撰写和发表的论文情况73-74
  • 致谢7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利用摄相法研究三相流化床中的气泡行为    陈祖茂,郑冲,冯元鼎

浆态床鼓泡反应器流体力学的研究进展    张同旺,何广湘,靳海波,佟泽民

高浓度印染废水处理工程工艺条件与实例分析    韦朝海,谢波,吴超飞

厌氧生物活性炭流化床处理制药废水    胡妙生,徐根良

三相淤浆床甲醇含成反应器大型冷模研究    丁百全,张吉波,秦惠芳,房鼎业,朱炳辰

三相循环流化床中气泡上升速度的实验研究    王铁峰,王金福,杨卫国,金涌

内循环流化床结构参数及其反应器性能的相关性    韦朝海,谢波,张献忠,钱宇

改进型气升式内环流硝化反应器氧传递特性的研究    金仁村;郑平;王向东;谢嘉;

好氧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处理有机废水技术进展    何卫中,刘有智

生物三相流化床结构特征及性能影响分析    韦朝海,吴锦华,王刚,任源,吴超飞

半水煤气一步法浆态床合成二甲醚中型实验装置的工程研究    姜少华

城市污泥的一种全新处理方式    钱光毅;

聚合氯化铝(PAC)在啤酒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李昂,楼菊青

乡镇生活污水水体高效氨氮降解菌株的筛选    袁征;徐建平;

浅谈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应用    方文秀;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棉浆粕生产中的废水    杨洋;

马铃薯淀粉废水混凝预处理研究    郑圣坤;唐文浩;

上海新港河道耗氧特性研究及其综合整治措施    李伟杰;龚小平;王鑫永;汪永辉;

外循环流化床处理含染料废水的工艺条件研究    喻建峰;陆永生;

城市污水厂污泥的处理处置与综合利用    王雅婷;

低强度超声波改善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效能    姚璐;李正龙;刘红;

循环水养鱼高效水处理技术研究    战培荣;刘伟;卢玲;

流化床生物滤器的设计与循环水养鱼应用研究    战培荣;刘伟;卢玲;

养殖水体内小球藻对鱼类密度制约作用的影响和生长特征    刘兴国;徐皓;顾兆俊;宋洪桥;

应用一体化生物脱臭装置净化污水泵站臭气试验研究    刘学欣;郭静;朱珂;邱中行;张海忠;曲扬;崔芳春;周理智;徐金凤;

厌氧好氧一体化生物反应器处理发酵废水的研究    黄钧;杨航;李毅军;张云昭;

废水氮减排的控制要素研究——“十二五”期间氮减排控制指标分析    郑雄;李媛媛;陈红路;何志云;

城市污水厂能耗分布及消化液单独处理技术初探    孟春霖;常江;张树军;杨岸明;

浅层跌水曝气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研究    迟英杰;费庆志;于丽华;许芝;

温度和碱度对城市污水深度处理脱氮性能影响    刘景明;徐岩;徐春浩;乔淑媛;朱志荣;马辑;

基于喷涂污水处理对企业减排监督管理的研究    贾文友;刘莉;王立涛;

层状氢氧化镁铝的改性与成型及其对磷/氮阴离子的吸附脱除性能    邢坤

污水生化处理的智能建模与优化控制策略应用研究    杨红

超高效螺旋式厌氧反应器三相流动特性的研究    陈小光

人工湿地处理城镇污水和猪场废水研究    李淑兰

崇明前卫村微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与基质研究    张小东

絮凝酵母在悬浮床反应器流变与流动行为研究    俞路

聚合氯化铁—腐殖酸(PFC-HA)絮体空间形貌的各向异性研究    于富玲

固定化脱氮菌群处理含氮污水的研究    肖晶晶

聚环氧氯丙烷胺及其聚合氯化铝复合混凝剂的脱色性能研究    王元芳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污染物去除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许文来

厌氧折流板—好氧反应器处理染废水中试试验研究    呼冬雪

阜新矿区矿井水混凝及过滤优化研究    唐寿明

不同类型溢油污染潮间带生物修复可行性现场中试研究    何云馨

气提系统的冷态模拟及工业应用    王良

前置反硝化UBAF处理城市污水脱氮性能研究    陈利娜

新型气升式三相内循环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蒋晓昊

悬浮填料生物转筒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晁聪

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王翠

喷雾激冷室气液两相流动特性冷态研究    尹柯

La_(0.8)K_(0.2)FeO_3型钙钛矿掺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染料废水处理的研究    李文荣

内循环三相流化床的生物膜的培养    黄青华;王化军;曹从荣;

高浓度印染废水处理工程工艺条件与实例分析    韦朝海,谢波,吴超飞

生物好氧流化床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韦朝海,焦向东,陈焕钦

生物膜反应器挂膜方法的试验研究    俞汉青,顾国维

内循环三相好氧流化床处理化工有机废水研究    周平,钱易

厌氧生物活性炭流化床处理制药废水    胡妙生,徐根良

内循环生物流化床水力及生物硝化特性研究    彭党聪,袁林江,张文英,王志盈

缩放型导流筒气升式内环流生物反应器流体力学与传质特性    谢波,韦朝海,吴超飞,肖宏亮,谭盈科

三相循环流化床中气泡上升速度的实验研究    王铁峰,王金福,杨卫国,金涌

内循环流化床结构参数及其反应器性能的相关性    韦朝海,谢波,张献忠,钱宇

浆态床加氢合成技术与应用    方磊;徐伟池;郭金涛;田然;张志华;

两段串联浆态床费-托合成新工艺    石玉林;王洪学;谢晶;吴秀章;

煤基浆态床合成油品的工业化    孙予罕,李永旺

循环浆态床羟基合成应用研究    胡立舜;沈军杰;俞志楠;苏宜丰;王兴军;于广锁;王辅臣;于遵宏;

浆态床F-T合成的应用前景    马斌

浆态床醇醚燃料合成技术及反应器数学模型    应卫勇;陈振;张海涛;房鼎业;

浆态床F-T合成Fe/Cu/K/SiO_2催化剂中K助剂作用的研究    侯文娟;吴宝山;安霞;李廷真;相宏伟;李永旺;

美国能源部的浆态床F-T合成技术    赵玉龙

浆态床合成二甲醚复合催化剂失活原因探索    王东升;谭猗生;韩怡卓;椿范立;

循环浆态床气体停留时间分布的研究    胡立舜;俞志楠;沈军杰;王兴军;于广锁;

循环浆态床流体力学行为的数学模型与模拟    王铁峰;王金福;金涌;

制备方法对浆态床二甲醚合成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陈朝秋;樊金串;樊民强;黄伟;谢克昌;

Sasol浆态床FT合成技术的发展    李影辉;徐显明;肖海成;金香兰;

SCFD制备的Fe基UFP催化剂在F-T合成浆态床上的应用    袁善录;

燃料种类对Ni/Al_2O_3催化剂结构及其浆态床CO甲烷化性能影响    高源;孟凡会;李忠;

介孔γ-Al_2O_3的合成及其负载Ni催化低温浆态床CO甲烷化性能研究    孟凡会;常慧蓉;李忠;郑华艳;

生物质制二甲醚的发展前景及技术关键    林乐腾;蔡飞鹏;孙立;许敏;伊晓路;田永春;

我国拟开发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浆态床工业化技术    李习平

山西煤化所煤化工成果获奖    毕家立

一步法合成二甲醚转入工业化生产    关世太

半水煤气一步法浆态床合成二甲醚中型实验装置的工程研究    姜少华

气升式环流浆态床流动与传质行为的研究    张同旺

浆态床镍基甲烷化催化剂的研究    贺龙

耐硫钼基催化剂浆态床合成低碳醇的研究    张海鹰

气相流量变化的三相浆态床流体力学特性研究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莫天明

以拟薄水铝石为铝源完全液相制备浆态床合成二甲醚催化剂    李俊芳

浆态床合成二甲醚的冷态初步实验研究    黄红科

浆态床高浓度乙炔选择加氢合成乙烯的研究    牛杰

一步法DME合成催化剂的完全液相制备工研究    孙旭伟

浆态床富碳合成气制二甲醚的工艺及动力学研究    吴文炳

二氧化碳加氢浆态床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的试验研究    王翠芳

21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