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改良A~2O工艺处理寒区低碳氮比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48:37
热度:

改良A~2O工艺处理寒区低碳氮比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摘要】:牡丹江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是松花江流域的第二大支流,其水质全年中50%以上的时间内,氨氮等指标超出Ⅲ类水质的标准值,这主

【摘要】:牡丹江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是松花江流域的第二大支流,其水质全年中50%以上的时间内,氨氮等指标超出Ⅲ类水质的标准值,这主要是因为城市污水中点源排放量增大,使得城市污水呈现普遍的低碳氮比水质特点,低温下现有工艺的同步脱氮除磷的效率偏低,氨氮等指标排入水体的浓度增加所引起的。针对这种现象,在国家“十二五”专项的支持下,本实验采用改良A2/O工艺,并加设好氧段污泥回流,于好氧段投加填料,通过对运行参数的调控,达到最佳出水条件,并通过厌氧和缺氧段分段进水提高工艺的脱氮效率,运用高通量测序的手段分析试验工艺的微生物特性。 实验对低温下工艺启动运行及污染物去除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首先固定预缺氧段和厌氧段进水比为1:9,SRT为15d,厌氧段DO控制在0.2mg/L以下,缺氧段DO在0.5mg/L左右,好氧段DO维持在2.5~3mg/L,温度在12℃以下,在此条件下,得到最佳工况点为:污泥回流至预缺氧段的比例为15%,好氧段为50%,硝化液回流比为250%,COD、NH3-N、TN、TP的出水浓度为26.74mg/L、3.72mg/L、9.40mg/L、0.27mg/L,去除率分别为85.42%、83.10%、65.26%、92.75%。 实验通过填料投加的手段研究SRT变化对工艺氮磷去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聚磷菌和硝化细菌关于污泥龄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污泥龄在适当范围内缩短,对系统的脱氮除磷影响较小,传统A2/O工艺的污泥龄选择一般为15d,本工艺的最佳污泥龄确定为12d,除磷效率得到提升,达到92.75%,出水浓度为0.27mg/L,污泥龄相对缩短,但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依然高效,分别达到了85.83%、65.21%。 实验通过厌氧和缺氧段分段进水手段研究其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试验设置了3:1、3:2、1:1、1:2四种参数,研究表明分段进水比对COD和氨氮的去除影响不大,缺氧段进水量增大,伴随着总氮去除率的增加,但磷的去除率随之降低,过高时出水总磷不达标,所以确定分段进水比为3:2为最佳进水比例,此时的COD、NH3-N、TN、TP的出水浓度为36.89mg/L、4.55mg/L、8.88mg/L、0.32mg/L,去除率为82.93%、81.03%、69.92%、91.70%。 实验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手段对工艺的微生物特性进行研究,污泥样品取自低温试验工艺、低温水厂工艺、常温小试,污泥样品的微生物多样性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碳源种类的多样化,会使得系统内的微生物多样性增加,常温条件下,各处理单元的微生物多样性和差异性相差不大,低温时有明显差异,厌氧段的生物量最为丰富,好氧段较少,说明温度过低对脱氮菌影响较大,聚磷菌对低温的耐受力强于脱氮菌。低温条件下试验工艺的除磷菌优势菌种为Acinetobacter(不动菌属),主要的反硝化菌属于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硝化细菌的优势菌属为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 实验的研究成果能够对今后牡丹江水厂的改造提供理论支持,有助于牡丹江污染物的深度减排,改善牡丹江流域水质,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本实验的研究内容针对的是寒冷地区低碳氮比的污水处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为以后的试验进行提供了一种技术思路。 【关键词】:改良A2/O 低碳氮比 低温 微生物群落 分段进水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3
  • 1.1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11-12
  • 1.1.1 课题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2
  • 1.2 低C/N比城市污水处理及工艺现状12-17
  • 1.2.1 低C/N比污水处理现状12-14
  • 1.2.2 传统A~2O改良的工艺概况14-17
  • 1.3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及新理论17-19
  • 1.3.1 生物脱氮原理17-18
  • 1.3.2 生物除磷原理18
  • 1.3.3 生物脱氮除磷新理论18-19
  • 1.4 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的研究现状19-20
  • 1.5 课题的来源及内容20-23
  • 1.5.1 课题来源20
  • 1.5.2 课题研究内容20-21
  • 1.5.3 课题的试验技术路线21-23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23-29
  • 2.1 试验装置及仪器设备23-26
  • 2.1.1 试验装置23-25
  • 2.1.2 反应器设备及连接25-26
  • 2.1.3 水质检测设备及分析仪器26
  • 2.2 试验水质及填料26-28
  • 2.2.1 原水污泥指标及来源26-28
  • 2.2.2 填料参数28
  • 2.3 试验检测项目及分析方法28-29
  • 第3章 低温条件工艺启动运行及污染物去除影响分析29-52
  • 3.1 反应器启动29-31
  • 3.2 预缺氧段污泥回流比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分析31-37
  • 3.2.1 COD去除影响分析31-33
  • 3.2.2 氨氮去除影响分析33-34
  • 3.2.3 总氮去除影响分析34-35
  • 3.2.4 总磷去除影响分析35-37
  • 3.3 好氧段污泥回流比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分析37-41
  • 3.3.1 COD去除影响分析37-38
  • 3.3.2 氨氮去除影响分析38-39
  • 3.3.3 总氮去除影响分析39-40
  • 3.3.4 总磷去除影响分析40-41
  • 3.4 硝化液回流比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分析41-45
  • 3.4.1 COD去除影响分析41-42
  • 3.4.2 氨氮去除影响分析42-43
  • 3.4.3 总氮去除影响分析43-44
  • 3.4.4 总磷去除影响分析44-45
  • 3.5 污泥龄调整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分析45-50
  • 3.5.1 脱氮效果影响分析45-48
  • 3.5.2 除磷效果影响分析48-50
  • 3.6 最佳工况点确定50
  • 3.7 本章小结50-52
  • 第4章 低温下分段进水比对污染物去除影响分析52-69
  • 4.1 分段进水比3:1时对污染物去除影响分析52-55
  • 4.1.1 COD去除影响分析52-53
  • 4.1.2 氨氮去除影响分析53-54
  • 4.1.3 总氮去除影响分析54-55
  • 4.1.4 总磷去除影响分析55
  • 4.2 分段进水比3:2时对污染物去除影响分析55-59
  • 4.2.1 COD去除影响分析55-56
  • 4.2.2 氨氮去除影响分析56-57
  • 4.2.3 总氮去除影响分析57-58
  • 4.2.4 总磷去除影响分析58-59
  • 4.3 分段进水比1:1时对污染物去除影响分析59-62
  • 4.3.1 COD去除影响分析59-60
  • 4.3.2 氨氮去除影响分析60-61
  • 4.3.3 总氮去除影响分析61
  • 4.3.4 总磷去除影响分析61-62
  • 4.4 分段进水比1:2时对污染物去除影响分析62-66
  • 4.4.1 COD去除影响分析62-63
  • 4.4.2 氨氮去除影响分析63-64
  • 4.4.3 总氮去除影响分析64-65
  • 4.4.4 总磷去除影响分析65-66
  • 4.5 分段进水比不同时的污染物去除影响分析66-67
  • 4.6 本章小结67-69
  • 第5章 改良A~2/O工艺微生物种群结构的特性研究69-82
  • 5.1 污泥样品的DNA提取69-70
  • 5.2 污泥样品的PCR扩增70-71
  • 5.3 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差异性分析71-74
  • 5.3.1 微生物的多样性分析71-73
  • 5.3.2 微生物的差异性分析73-74
  • 5.4 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分析74-80
  • 5.4.1 门水平群落分析74-75
  • 5.4.2 纲水平群落分析75-78
  • 5.4.3 属水平群落分析78-80
  • 5.5 本章小结80-82
  • 结论及展望82-84
  • 参考文献84-8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89-91
  • 致谢9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A~2O-BAF联合工艺处理低碳氮比生活污水    彭永臻;王建华;陈永志;

A+A~2O工艺在泰安市污水处理厂的应用    陈凌霞;魏峰;徐志伟;

处理低碳源污水的倒置A~2/O工艺强化脱氮调控    陈杰云;张智;李勇;毛伯林;陈永红;

Orbal氧化沟同时硝化/反硝化及生物除磷的机理研究    门晓欣

同步硝化反硝化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生产性应用    赵凯;周远涛;吴晓婷;

厌氧/好氧交替下SBR的短程硝化研究    桂丽娟;彭永臻;彭赵旭;

倒置A~2/O工艺的氮磷脱除功能    张波,苏玉民

低C/N比条件下高效生物脱氮策略分析    彭永臻;马斌;

高负荷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效果分析    张华

基于能源回收的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新工艺    卢健聪;高大文;孙学影;

基于核糖体RNA高通量测序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    李晓然

剩余污泥作为低碳氮比生活污水补充碳源的脱氮试验研究    曹艳晓

污水处理用高发泡E/VAC悬浮填料的研制与应用    刘宇航;陆晓中;胡翔;赵明;孙晓民;

厌氧-复合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    蒯圣龙;尹程;

一株氨氮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    杨代金;张穗;王玉军;温广月;

好氧颗粒污泥吸附孔雀绿研究    詹婧;孙庆业;石先阳;

Cu~(2+)与解偶联剂协同作用污泥减量化    石先阳;凌晨慧;鲍婷;谢继峰;周芬;盛雅琪;

奥贝尔(Orbal)氧化沟充氧量的计算    杨根权

荧光法与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a的对比试验    孙力

EDTA滴定法测定水中钙镁总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汪海波

人工神经网络光度法同时测定水中Fe(II)、Fe(III)    郭小慧,孙静月,赵中一

Fenton试剂氧化处理TNT废水的试验研究    陈林;涂春贤;张国珍;宋小山;

低C/N城市污水全程自养生物脱氮    张树军;孟春霖;念东;陈刚新;杨岸明;周军;常江;甘一萍;

Multi N/C 2100S总有机碳水质分析仪校准方法的建立    王琳;孙国鼐;

用白腐真菌-泥炭净化处理DDNP废水的研究    王惠娥;孙继林;颜事龙;张学才;

膜生物反应器的脱氮性能    邓春华;李方;李俊;奚旦立;

纳滤处理含镍、铜和锌废水的试验研究    薛莉娉;张显球;杜明霞;

采用MPE延缓MBR工艺中膜污染的研究    刘志阳;赵英;顾平;

纳滤膜在饮用水生产中的应用    胡锦英;张阳;王浩然;韩璐;易小祺;

MBR处理偶氮染料废水的启动特性研究    陈桂娥;李啸寰;许振良;

不同处理能力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比较    黄龙;韩春元;田娟;刘杰;

三门峡城市供水安全现状分析及评价    刘茹;索虎勤;李明;席凤霞;何化平;

淀山湖氮磷营养物与浮游藻类增长相互关系的研究    程曦

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    陆谢娟

城市污水生物絮凝吸附工艺的特性及模拟研究    刘绍根

毛竹林生态型模式施肥应用研究    王宏

高效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富集培养物的研究    胡安辉

离心式微流控法快速分析环境污染物的研究    席永清

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及机理研究    张增胜

铁矿石催化过氧化氢—过硫酸钠去除地下水中三氯乙烯的研究    黄伟英

处理焦化废水微氧EGSB反应器启动和运行特性研究    耿炤宇

三峡库区大宁河富营养化和水华研究    张佳磊

阳离子淀粉/壳聚糖交联共混絮凝剂(CATCS)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游力军

养分管理措施对丹江口库区橘园氮磷行为特征的影响    毕磊

动物废弃物培养蕹菜、蝇蛆的研究    贝亦江

双能场/生物法降解废水中苯酚的研究    陈静颖

浊点萃取光度法测定铬及萃取剂回收方法研究    金洪洙

环境水中二甲胺和二乙胺分析方法的研究    马兴华

一种新型厌氧化反应器的研制与启动试验研究    孙延格

A~2/O、倒置A~2/O和前置缺氧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比较研究    侯亚辉

UCT工艺脱氮除磷运行优化试验与研究    郭姣

A~2/O~2在工艺不同运行方式下的脱氮试验研究    李石磊

化学前处理——改善城市污水污泥厌氧消化处理的有效途径    李敏,郭静罗,王景

利用聚磷菌快速内源性反硝化脱氮研究    罗宁,罗固源,吉方英,许晓毅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低浓度污水的性能    马建勇,张兴文,杨凤林,张捍民,刘毅慧,古川宪治

氧化沟同时硝化反硝化的生物脱氮机理    周少奇,范家明,吴宋标,黄庆明,银玉容,史伟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    袁林江,彭党聪,王志盈

上海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途径探讨    邓晓林,王国华,任鹤云

改良型A~2O工艺的除磷脱氮运行效果    周斌

剩余污泥处置的减量化发展方向    吴健波,刘振鸿,陈季华

探讨城市污水生物处理出水的总磷达标问题    邱慎初,丁堂堂

SBR工艺中短程硝化反硝化的过程控制    高大文,彭永臻,郑庆柱

基于酸碱调节的剩余污泥水解酸化及其机理研究    苑宏英

剩余污泥碱性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作为生物脱氮除磷碳源的研究    佟娟

曝气生物滤池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试验研究    郭树河

表面活性剂促进污泥产生的酸作为生物脱氮除磷碳源的研究    刘道广

A/O短程硝化反硝化耦合污泥水解脱氮性能研究    于令芹

反硝化最小碳氮比值的推求和应用    周丹;周雹;

碳氮比对气水交替式膜生物反应器同步脱氮除碳的影响    王宏杰;董文艺;甘光华;杨跃;李伟光;

低温低碳氮比城市污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马秀兰;田娇;王有贤;

土壤质地和碳氮比对龙葵富集重金属Cd的影响    王坤;王小敏;赵勇;林志;谢建治;

土壤全氮含量与碳氮比的高光谱反射估测影响因素研究    任红艳;史学正;庄大方;江东;徐新良;黄耀欢;刘磊;施润和;

发现土壤碳氮耦合新机制    

碳氮比对催化铁反硝化脱氮及N_2O释放影响    王梦月;马鲁铭;

进水碳氮比对SUFR系统脱氮除磷影响的特性分析    罗固源;杨洋;许晓毅;李娜;

供碳源载体及其在低碳氮比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回进;王冰松;张凤君;

pH值和碳氮比对亚硝酸型反硝化影响的研究    杨莎莎;宋英豪;赵宗升;贾立敏;

不同碳氮比对薄盖灵芝液体培养的影响    宋爱荣;田雪梅;谢艳萍;王治鹏;于开亮;张学芝;

常用容器栽培介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浙江虹越花卉有限公司 蔡向阳

建造冬季温床“四注意”    长丰

堆肥制作的关键技术(1)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 赵亚夫

玉米秸秆怎样直接还田    

苹果园土壤碳氮比对植株—土壤系统氮素平衡影响的研究    葛顺峰

碳氮比对厌氧发酵生物制氢影响规律的研究    李瑞雪

污水生物脱氮中进水碳氮比对N_2O释放的影响及其减量化控制    张婷婷

ABR-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低碳氮比污水的试验研究    孟玉丽

工业园区低碳氮比废水生物脱氮特性研究    韩佳

藏北高原湖泊表层沉积物有机碳、碳氮比以及有机碳同位素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李军

UCT工艺处理低碳氮比城市污水的实验研究    刘红梅

水解反硝化工艺对低碳氮比和低温城市污水的脱氮性能研究    杜理智

低碳氮比废水脱氮处理新工艺调试研究    孙晓雷

改良水解/微孔曝气一体化氧化沟处理低碳氮比城市污水中试研究    吴为

三江源区土壤全氮、全碳和碳氮比的高光谱反演    杨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