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复合型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的除磷途径探讨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48:30
热度:

复合型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的除磷途径探讨【摘要】:磷资源的匮乏与由N、P污染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是目前全球均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因而如何将污水中的磷有效的资源回收利用是近几十年来污水

【摘要】:磷资源的匮乏与由N、P污染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是目前全球均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因而如何将污水中的磷有效的资源回收利用是近几十年来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污水厂存在由磷酸盐的还原过程造成的磷损失,在这一过程中释放出的磷化氢(PH3)若能得到有效收集,则解决了磷污染问题的同时还能生产有经济价值且纯度较高的含磷物质作为再生资源进行回收利用。本试验对比分析了向前置厌氧的改良型Carrousel 2000氧化沟小试模型中投加悬浮填料前后系统的运行情况、厌氧池的释磷情况以及磷平衡计算结果,并通过静态厌氧释磷试验进行了进一步验证,同时还研究了不同进水TP浓度、有无活性污泥和填料投配比对静态厌氧释磷的影响,通过厌氧释磷情况和系统磷平衡计算的结果来探讨悬浮填料氧化沟系统的除磷途径。①氧化沟投加填料前稳定运行期间COD、TN、TP和NH4+-N指标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9.06%、77.92%、74.91%、91.44%;投加后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9.14%、79.60%、76.98%、92.67%,出水浓度均能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B标,其中COD、TN、NH4+-N的平均出水浓度均能达到一级A标的要求。②氧化沟系统投加填料前后厌氧池平均释磷量分别为1.75mg/L、-1.61mg/L,发现投加填料后悬浮填料氧化沟系统中存在厌氧“吸磷”现象。而静态厌氧释磷试验结果表明在厌氧状态下确实存在“吸磷”现象,分析认为悬浮填料的添加是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排除了由DPB的反硝化吸磷以及聚磷菌自身趋利避害本能导致厌氧“吸磷”现象发生的可能,认为在厌氧状态下悬浮填料反应系统中应该还存在一种能使液相中的磷浓度不断降低的磷去除途径。③对有无活性污泥、不同填料投配比(10%、15%)和不同进水TP浓度(4.0mg/L、8.0mg/L和10.0mg/L)三个因素进行了静态工况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质与释磷量之间有一定关联。而且因素分析结果说明活性污泥的存在与否对释磷量的多少有显著影响,填料投配比则没有明显影响,而进水TP浓度在有污泥的条件下对释磷量有显著影响,无污泥的情况下影响不显著。无污泥的反应结果表明在静态厌氧释磷试验的反应器中存在某种反应能不断消耗水中的含磷物质,且随着进水TP浓度的升高其释磷速率的拐点出现时间延迟,在这一拐点后其TP的消耗速率骤然加快,但TP浓度变化对反应的整体趋势和消耗速率影响不大。④物料衡算结果表明不同运行条件下的静态厌氧释磷试验系统中都存在一定量的磷损失,而且有污泥的系统磷损失低于无污泥系统,认为这种消耗溶液中TP的反应造成的磷损失受有机质的影响。而分析对比投加悬浮填料前后的氧化沟系统的磷平衡结果,推断系统中存在一种悬浮填料生物膜上某种微生物在厌氧状态下将磷酸盐还原的反应,这种反应造成了系统中约0.1 g/d~0.2g/d的磷损失。 【关键词】:悬浮填料 除磷途径 磷酸盐还原 磷化氢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703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9
  • 1 绪论9-22
  • 1.1 课题背景9-13
  • 1.1.1 磷污染现状及其危害9-10
  • 1.1.2 磷资源利用与回收现状10-13
  • 1.2 磷污染治理13-15
  • 1.2.1 源头禁磷13
  • 1.2.2 污水中磷的去除13-15
  • 1.2.3 减小内源磷释放15
  • 1.3 生物除磷机理15-18
  • 1.3.1 传统生物除磷的机理15-16
  • 1.3.2 反硝化除磷机理16-17
  • 1.3.3 磷酸盐还原的研究现状17-18
  • 1.4 国内外复合型氧化沟研究现状18-21
  • 1.4.1 氧化沟概述18-20
  • 1.4.2 复合型生物反应器20-21
  •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目的21-22
  • 1.5.1 课题的提出21
  • 1.5.2 研究目的21
  • 1.5.3 研究内容21-22
  • 2 试验方法22-26
  • 2.1 工艺流程与试验装置22-23
  • 2.2 运行参数23
  • 2.3 原水水质与分析方法23-26
  • 2.3.1 原水水质23
  • 2.3.2 主要指标分析方法23-24
  • 2.3.3 试验药品24-26
  • 3 悬浮填料氧化沟的厌氧释磷研究26-35
  • 3.1 悬浮填料的性能与投配方式26
  • 3.2 氧化沟系统的启动26-29
  • 3.2.1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26-27
  • 3.2.2 氧化沟稳定运行阶段的处理效果27-29
  • 3.3 悬浮填料氧化沟系统的试验研究29-31
  • 3.3.1 填料挂膜29-30
  • 3.3.2 系统稳定运行阶段的处理效果30-31
  • 3.4 投加填料前后处理情况分析31-33
  • 3.4.1 总体处理情况的分析比较31-32
  • 3.4.2 厌氧释磷情况的分析比较32
  • 3.4.3 添加填料后厌氧“吸磷”现象产生原因的探讨32-33
  • 3.5 本章小结33-35
  • 4 悬浮填料氧化沟的静态厌氧释磷试验35-45
  • 4.1 厌氧“吸磷”现象的静态试验验证35-37
  • 4.2 不同因素条件下的静态试验结果37-40
  • 4.2.1 影响因素的确定37-38
  • 4.2.2 试验结果与分析38-40
  • 4.3 不同因素的厌氧释磷影响分析40-44
  • 4.3.1 活性污泥的影响41-42
  • 4.3.2 进水TP浓度的影响42-43
  • 4.3.3 填料投配比的影响43-44
  • 4.4 本章小结44-45
  • 5 系统磷平衡研究45-53
  • 5.1 静态试验系统磷平衡研究45-48
  • 5.1.1 静态试验系统TP的物料平衡45-46
  • 5.1.2 静态试验系统的P平衡结果与分析46-48
  • 5.2 悬浮填料氧化沟系统磷平衡研究48-52
  • 5.2.1 系统TP的物料平衡48-49
  • 5.2.2 悬浮填料氧化沟系统的P平衡结果与分析49-52
  • 5.3 本章小结52-53
  • 6 结论与建议53-55
  • 6.1 结论53-54
  • 6.2 建议54-55
  • 致谢55-56
  • 参考文献56-62
  •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氧化沟的优缺点及发展应用型式    郭昌梓;程飞;陈雪梅;

一体化氧化沟技术应用实例    张爱华

从运行方式看氧化沟技术的发展    邓荣森,李伟民,王涛,潘江浚

牛口峪奥伯尔氧化沟运行分析    徐传海,黄海林

氧化沟水力学分析及流场计算    张宗才,张新申,张铭让

几种氧化沟工艺的比较分析    苗洪波,梁玉祥,易美桂,付兵

氧化沟工艺处理火车站废水的运行与调试    石超,康建雄,熊向阳

工程中常用的几种氧化沟及其发展    倪春雨;高富丽;杨云龙;

氧化沟工艺的技术经济评估    邓荣森;张新颖;王涛;肖海文;

新一代一体化氧化沟处理城镇污水技术研究    杨星宇;孟凡丽;

污水处理氧化沟设计评述    周文汉;李心君;

奥贝尔氧化沟的特性分析与理论探讨    陈立;

谈氧化沟工艺的优缺点    吴昊;杨传文;

浅谈氧化沟工艺特点与动力控制    赵传周;李帅军;

奥贝尔氧化沟的特性分析与理论探讨    陈立;张悦;

浅析奥贝尔氧化沟溶解氧的分布与能耗的节省    颜秀勤;

微曝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研究    区岳州;

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张晓琳;

改进型氧化沟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效能与水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于静洁;孙力平;袁忠伟;王少坡;

中小城市(城镇)高效经济的污水处理新技术——一体化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的生产实践    张贤彬;张浦平;

国祯环保建国内最大 氧化沟工艺成套设备生产基地    本报记者 卢 俊 通讯员 杨晓宝

引进氧化沟工艺日处理污水3.5万吨    钟国明 特约记者 何青松

铜梁生物技术处理城市污水    通讯员 赵武强

新型氧化沟工艺去除氮磷有招数    罗开林段舰

微曝氧化沟工艺提升城市污水处理水平    刘群 张宇 赵娜

新型氧化沟工艺专除氮磷    李杰

氧化沟工艺提升城市污水处理水平    本报记者 刘群 特约记者 张宇 赵娜

氧化沟+微滤膜污水净化节省投资1/3    记者 黄亮斌

我市一水专项技术课题通过国家立项论证    记者 田远进 通讯员 宁桂忠

城市污水如何“脱胎换骨”    本报记者 彭芳 实习生 吴敏莲

微孔曝气变速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技术研究    杨亚红

卡鲁塞尔氧化沟同步脱氮除磷研究    夏岚

卡鲁塞尔氧化沟液固两相湍流与生物反应动力学研究    许丹宇

氧化沟污水厂关键设备及技术研究    王淦

三沟式氧化沟工艺数值模拟与优化运行研究    杨跃

基于节能减排的改良型氧化沟流场优化与污泥制备建材的探索    杨晓

Carrousel氧化沟单沟脱氮优化条件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刘艳臣

Orbal氧化沟强化生物脱氮的中试研究    高守有

A/A/O氧化沟工艺强化脱氮调控技术研究    李柏林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ASM1及ASM3在MBR和DE型氧化沟中的应用研究    杨文娟

深沟转刷型一体化氧化沟水力特性试验研究    尚应奇

城镇污水处理厂A/0工艺与三槽式氧化沟工艺比较研究    石雯琴

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工艺运行优化研究    张磊

小城镇污水厂氧化沟升级改造技术研究    赵晓龙

复合型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的除磷途径探讨    贺玉萍

复合式氧化沟—菌藻共生系统脱氮性能的试验研究    任艳龙

一体化奥贝尔氧化沟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况力

一体化氧化沟的生产性试验研究    孙伟民

复合流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研究    黄远明

氧化沟工艺处理适用性比较分析研究    刘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