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三柱厌氧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及水动力特性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47:46
热度:

三柱厌氧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及水动力特性研究【摘要】:低浓度城市污水在低温下厌氧处理是目前学术界和应用领域研究的热点,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本文在总结分析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现

【摘要】:低浓度城市污水在低温下厌氧处理是目前学术界和应用领域研究的热点,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本文在总结分析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厌氧反应器的流态和生态等方面的理论分析研究,研究出一种新型厌氧反应器,在自然低温下利用人工配水对不同高经比、不同水力停留时间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确定出最佳处理效果的构型和相关参数。针对确定出的最佳构型反应器进行提高甲烷量和城市原污水试验研究,以达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 将水动力学原理运用于上流式厌氧反应器流态方面的研究,验证了上流式厌氧反应器以最小污泥颗粒沉速进水,反应器的混合程度高、污泥量和污泥活性大;厌氧反应器横截面为圆形时流体雷诺数高于方形和矩形。为上流式厌氧反应器进水速度的确定和反应器截面形状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对厌氧微生物及其降解有机污染物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厌氧微生物降解污染物分三阶段进行——酸化、乙酸化、甲烷化,分别由酸化菌、产乙酸菌、产甲烷菌来完成;三反应器串联体积小、经培养可实现生物相分离,相分离后处理效果好。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研究出了三柱式厌氧反应器(Three Anaerobic Cylinder Reactor—TACR)。 对研究出的TACR进行了多个不同高径比、多个不同水力停留时间等方面的对比性优化试验研究,确定出了TACR最佳处理效果的构型和相关参数。与其它同类型厌氧反应器相比,TACR具有混合程度高、处理效果好、结构合理、构造简单等特点。 为提高TACR的甲烷产生量,对分阶段多相分离处理工艺的微生物特征及其产物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污水厌氧处理过程中产氢量和产氢速度低于耗氢量和耗氢速度,而分阶段多相分离反应器前部酸化作用产生的含氢量较高的消化气又过早地被排出反应器。为此提出将反应器前部消化气、消化气加氢引流到甲烷化作用较强的后部反应器内,来提高甲烷量。经试验两种方法都能 【关键词】:三柱厌氧反应器 城市污水 厌氧处理 动力学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河海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X703.2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18-35
  • 1.1 中国城市污水处理所面临的问题-18-19
  • 1.2 城市污水处理方法综述19-30
  • 1.2.1 污水生物处理方法的类型20-21
  • 1.2.2 好氧生物处理与厌氧生物处理的比较21-23
  • 1.2.3 污水厌氧处理技术的发展23-26
  • 1.2.4 污水厌氧生物处理的局限26-30
  • 1.3 低浓度污水低温厌氧处理研究及其应用状况30-33
  • 1.3.1 国外低浓度污水低温厌氧处理研究及其应用状况30-33
  • 1.3.2 国内低浓度污水低温厌氧处理研究状况33
  • 1.4 本课题研究目标及研究的技术路线33-35
  • 1.4.1 研究目标34
  • 1.4.2 技术路线34-35
  • 第二章 新型厌氧反应器的设计研究35-58
  • 2.1 厌氧反应器水力流态的研究35-43
  • 2.1.1 目前厌氧反应器水力流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35-36
  • 2.1.2 本文研究厌氧反应器流态的方法36-37
  • 2.1.3 利用河流动力学原理研究上流式厌氧反应器的进水速度37-40
  • 2.1.4 利用水力学原理研究厌氧反应器的流态40-43
  • 2.2 厌氧微生物及降解污染物特性的研究43-54
  • 2.2.1 厌氧微生物及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过程43-44
  • 2.2.2 污水厌氧处理的生物相分离44-48
  • 2.2.3 典型分阶段多相分离厌氧反应器ABR与USSB48-53
  • 2.2.4 关于分阶段多相分离的讨论53-54
  • 2.3 新型厌氧反应器设计方案54
  • 2.4 新型厌氧反应器的构型54-56
  • 2.5 小结56-58
  • 第三章 TACR构型试验研究58-88
  • 3.1 TACR试验方案58-62
  • 3.1.1 试验内容58-62
  • 3.1.2 试验程序62
  • 3.2 TACR试验方法62-68
  • 3.2.1 试验装置62-63
  • 3.2.2 试验过程中样品的采集63-64
  • 3.2.3 试验过程中测试的项目及方法64-65
  • 3.2.4 COD_(cr)测试方法的研究65-68
  • 3.3 TACR的启动68-78
  • 3.3.1 启动方案68-74
  • 3.3.2 启动结果与讨论74-78
  • 3.4 TACR高径比试验研究78-87
  • 3.4.1 高径比试验结果78-80
  • 3.4.2 试验结果分析80-87
  • 3.5 小结87-88
  • 第四章 提高TACR甲烷产生量的试验研究88-105
  • 4.1 甲烷产生量的确定方法88-92
  • 4.1.1 计算法89-90
  • 4.1.2 实测法90
  • 4.1.3 TACR甲烷产生量的确定方法90-92
  • 4.2 TACR甲烷产生量的试验92-94
  • 4.2.1 试验程序92-93
  • 4.2.2 甲烷产生量测试结果93
  • 4.2.3 试验结果分析93-94
  • 4.3 TACR污泥及产甲烷菌的研究94-97
  • 4.3.1 产甲烷菌的类型94-95
  • 4.3.2 污泥及产甲烷菌的观测95-96
  • 4.3.3 TACR污泥及产甲烷菌的观测结果96-97
  • 4.4 提高甲烷量的试验研究97-104
  • 4.4.1 提高厌氧过程中甲烷量的可行性分析97-98
  • 4.4.2 提高甲烷量的试验内容和方法98-101
  • 4.4.3 试验程序101-102
  • 4.4.4 试验结果102-104
  • 4.5 小结104-105
  • 第五章 TACR低温厌氧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105-111
  • 5.1 城市污水水质分析105-107
  • 5.1.1 水质分析指标及测试105-106
  • 5.1.2 采样频率及分析结果106-107
  • 5.2 TACR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107-110
  • 5.2.1 污泥驯化107
  • 5.2.2 城市污水处理结果107-108
  • 5.2.3 处理结果分析108-110
  • 5.3 小结110-111
  • 第六章 TACR动力学模型的初步探讨111-125
  • 6.1 厌氧生物处理模型研究现状111-113
  • 6.2 TACR动力学模型的建立113-117
  • 6.3 模型参数的确定117-120
  • 6.3.1 分散系数D的确定118-120
  • 6.3.2 污泥增长常数Y的确定120
  • 6.3.3 饱和待定系数β的确定120
  • 6.3.4 污染物降解系数k的确定120
  • 6.4 TACR动力学模型分析与检验120-124
  • 6.4.1 TACR动力学模型分析120-123
  • 6.4.2 TACR模型检验123-124
  • 6.5 小结124-125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125-129
  • 7.1 主要结论和创新125-127
  • 7.1.1 主要结论125-127
  • 7.1.2 主要创新127
  • 7.2 展望127-129
  • 参考文献129-144
  • 致谢144-145
  •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著14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新型两相两阶段厌氧反应器优化设计与处理造纸废水性能研究    陈云

UASB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    聂丽君,刘长青,李红梅

活性污泥法模型的发展    杨青,甘树应,陈季华

UASB反应器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的机理研究    周琪

厌氧─好氧一体净化器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周琪,顾国维,赵建夫,陈伟德,朱文龙

防治黄河下游粗泥沙淤积的新思路    陈振民,褚君达

厌氧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启动和运行控制方法    周律,钱易

厌氧流化床处理低浓度污水的生物特性研究    何义亮,张文英

中等雷诺数圆球绕流的数值研究    任安禄,李广望,邹建峰

UASB-接触氧化-絮凝沉淀工艺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小试研究    戴秋萍,胡勇有

水力作用对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    李克勋,徐智华,张振家

对制革工业污染物处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罗云莲,陈恩平

邻苯二酚对厌氧微生物的毒性作用    王俊君;俞从正;赵卫锋;易宗俊;王瑞;

ABR中污泥颗粒化的研究进展    丁绍兰;秦宁;

有机化合物好氧生物降解性的研究方法    孙丹红,王震毅,杨卓慧,石碧

气浮-接触氧化-混凝沉淀处理制革废水    牛涛涛;汪建根;闫晓;

新型结构ABR处理皮革染料废水研究    侯晨雯;俞从正;马兴元;

浅谈AB法与IC+活性污泥法处理啤酒废水的差异    朱敏;

工业有机废水高级处理的方法与技术    吴跃辉,吴少林,刘元隆,王承宜

电化学在表面处理行业废水治理中的应用    余长亮;邹霞;高翔;

化学需氧量快速测定法存在问题的改进    雷颉;胡丹;乐萍;

安徽省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诸立新;

人工快速渗滤技术及其水处理应用    崔康平;周元祥;许为义;彭书传;

四种填料对模拟原位修复太湖水的生化效果研究    王红专;俞晟;林健;史乐;陈艳艳;刘景明;

EGSB工艺在啤酒废水处理改造中的应用    边伟伟;王国懿;王晶日;张华;

污水处理厂臭气的生物滤床处理    罗春;马立实;吴坚;周超平;

二级处理水中残留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特征及适用的膜法预处理技术    王磊;王旭东;刘莹;段文松;

EGSB反应器中毒后快速恢复活性    黄益平;夏伟;邹鑫;刘毅;徐景富;刘爽;

乳制品公司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马丽卫;翟海瑞;王倩;张利娟;杨劲松;

三维锚杆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韦立德;陈从新;

畜禽废水的处理方法及畜禽养殖的清洁生产    傅学起;谭海周;

中水灌溉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王齐

层状氢氧化镁铝的改性与成型及其对磷/氮阴离子的吸附脱除性能    邢坤

城市污水生物絮凝吸附工艺的特性及模拟研究    刘绍根

污水生化处理的智能建模与优化控制策略应用研究    杨红

内循环三相流化床生物高效降解炼油污水技术研究    秦统福

超高效螺旋式厌氧反应器三相流动特性的研究    陈小光

常温下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研究    袁志宇

厨余物厌氧产氢过程控制因素优化研究    赵明星

人工湿地处理城镇污水和猪场废水研究    李淑兰

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及机理研究    张增胜

不同结构氧化锰矿物氧化硫化物动力学特点及影响因素    李倩

烟道气微生物脱硫反应器研究    马岩岩

高碳煤矸石与采残煤矿井下生物转化可燃气研究    唐敏

泥布湾污水处理厂除臭工艺设计及研究    郭秀娟

生产性IC反应器的启动及“酸化”研究    沈小华

多层生物滤塔净化硫化氢废气研究    张华新

林可霉素废水处理工艺及启动研究    牛娜

旋流内循环厌氧反应器(EIC)处理酒精废水的试验研究    丁玉

一种新型厌氧化反应器的研制与启动试验研究    孙延格

UCT工艺脱氮除磷运行优化试验与研究    郭姣

新型高效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研究进展    陈坚,卫功元

制浆造纸废水处理技术    梁拴粉;张安龙;

高浓度有机废水二相厌氧消化过程特性研究    郭养浩,孟春,石贤爱,陈剑锋,邱宏端,张景峰

UASB反应器三相分离器的设计方法    胡纪萃;

UASB工艺系统设计方法探讨    王凯军

废纸造纸废水的水解酸化处理    马邕文;吴娇;万金泉;王培;王艳;

废水厌氧处理技术的新进展——IC反应器在造纸工业上的应用    贺延龄

台湾废水处理技术考察报告    余淦申

环状管网布水器的水力设计    叶群峰,杨玲霞

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碱法草浆黑液    雷中方,陆雍森,徐庆平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赵慧君

加强水环境污染防治基础研究的若干建议    王晓蓉,郭红岩,任洪强

UASB反应器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的机理研究    周琪

UA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因素    张丽杰,陈建中

IC工艺处理猪场废水试验研究    邓良伟,陈铬铭

UASB-接触氧化-絮凝沉淀工艺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小试研究    戴秋萍,胡勇有

斜板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的试验研究    胡启春,温世鼎,韩鑫友,颜秀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