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稻田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及其径流试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47:38
热度:

稻田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及其径流试验研究【摘要】: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对地表水环境的恶化有着十分显著的贡献,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与农村生活污水氮磷的大量排放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

【摘要】: 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对地表水环境的恶化有着十分显著的贡献,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与农村生活污水氮磷的大量排放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运用田间试验、室内模拟、微观示踪等方法,考察了太湖地区稻田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氮素的降解行为和脱氮机理,研究了稻田湿地田面水磷素的浓度特征及去除过程,明确了稻田湿地氮素的迁移、转化、分配及平衡过程,分析了稻田湿地径流氮素及磷素的流失特征、产生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径流氮磷浓度与施肥降雨间隔时间、淹水深度、降雨强度及降雨时间等影响因素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并采用野外田间试验数据对模拟方程进行了验证。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稻田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田间试验表明,7月13日水稻移栽后,由于水稻土壤的吸附,稻田湿地田面水总氮(TN)含量迅速下降,但追肥后又快速上升,且TN含量顺序为:地表水(SW)>灰水(GW)>生活污水(DW)>黑水(BW)>对照(CK)。经过水稻的一个生长周期的处理,氮去除率顺序为:BW(96.8%)>DW(96.2%)>GW(95.6%)>SW(94.1%)>CK(93.8%),同时,11月13日各处理出水化学需氧量(COD)均稳定在20 mg L~(-1)左右,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计算发现,来自农村生活污水的氮素去除率(62.9%-69.3%)显著高于源自尿素的氮素去除率(27.5%-32.7%),表明源自农村生活污水中的氮素相对化肥氮更易于被稻田湿地去除。田面水总氮负荷(TNL)具有与TN相似的变化特征,同时,COD与TN浓度及TNL具有正相关性。此外,GW、DW和BW的水稻产量要显著高于CK、SW以及当地平均水稻产量,说明稻田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不但能生态高效脱氮,而且可以增加水稻产量。 2、与氮肥不同,7月13日磷肥施用后COD变化不大,但总磷(TP)迅速升高,随后逐渐下降,并在10月15日左右COD和TP浓度逐渐趋于稳定,CK、SW、GW、DW和BW出水中的COD分别为:13.54、20.98、20.87、21.09和17.86 mg L~(-1),TP去除率顺序为:GW(98.17%)>DW(97.28%)>BW(97.04%)>SW(96.78%)>CK(75.20%)。同时,GW、DW和BW中来自农村生活污水中磷的去除率(60.3%-71.4%)显著性(P≤0.05)高于化肥磷的去除率(26.8%-36.7%),表明相对于磷肥,农村生活污水中磷的形态更易于被稻田湿地去除。随着水稻的生长,磷素从根部分别向茎部、叶部迁移,最后在谷籽中富积。除CK外,其它处理稻田湿地总磷负荷(TPL)和TP浓度随时间非线性下降,直到10月1日达到稳定。此外,五个处理的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采用农村生活污水替代地表水灌溉稻田湿地可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同时高效除磷。 3、~(15)N示踪试验表明,对照处理(CK)、普通尿素处理(UR)与同位素尿素处理(~(15)NUR)的氨挥发量在10月1日达到了一个稳定值10.3 mg pot~(-1),最终UR与~(15)NUR氨挥发量分别占施入肥料氮总量的43.54%和41.18%。追肥后UR和~(15)NUR田面水TN浓度快速上升,分别达到了最大值19.52和18.64 mg L~(-1),而CK仅为3.78 mg L~(-1),并在10月1日后达到了稳定值,分别为0.32、1.05和0.93 mg L~(-1)。分蘖期水稻植株吸收的氮素浓度逐渐上升,并在孕穗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CK、UR、~(15)NUR的吸氮量分别为:45.3、165.4和173.6 mg pot~(-1)。从水稻各生长期吸氮量的变化来看,秧苗期吸氮量低,孕穗期吸氮量最高,成熟期下降,且水稻吸氮总量为:~(15)NUR>UR>CK。CK中的氮残留量最低(0.064 g pot~(-1)),UR的残留量及残留率比~(15)NUR分别高0.171 g pot~(-1)和1.4%,但氮肥利用率、氮素回收率却分别低3.95%、2.55%。同时,UR和~(15)NUR的硝化反硝化损失率分别为5.81%和5.69%,其产量较CK分别增加了33.69%和29.90%,再次说明施氮对增加水稻产量是十分必要的。 4、人工降雨模拟试验表明,稻田湿地径流是一种典型的机会径流。产流时间随降雨强度增大而减少,径流TN与降雨强度呈正相关性,与施肥降雨时间间隔和淹水深度呈明显的负相关性,与降雨时间基本无关。同时,时间间隔对径流TN的影响最大,淹水深度次之,降雨强度再次之,降雨时间最小。在各种试验条件下的径流TN都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TN标准限值2 mg L~(-1),并可用线性回归方程y=-2.124x_1-1.147x_2+0.097x_3+0.001x_4+32.987来模拟四个影响因素作用下的机会径流TN流失浓度,这在田间试验得到了很好的验证。NO_3~-和NH_4~+是稻田湿地径流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各处理条件下NO_3~-和NH_4~+比重分别在32%-75%、24%-66%之间波动;TN流失负荷随时间间隔的延长明显降低,NO_3~-流失风险主要发生在前7 d内,其后流失风险将大大降低。 5、稻田湿地是一个天然的弱碱性缓冲系统,早期径流中溶解态磷(DP)比重较大(83%左右),后期颗粒态磷(PP)比重逐渐升高(38%左右),但总体上DP还是主要流失形态。径流TP与降雨强度、时间间隔及降雨时间呈正相关性,与淹水深度负相关。与TN相似,时间间隔对径流TP浓度的影响最大,淹水深度次之,降雨强度再次之,降雨时间最小。在各种试验条件下,径流TP都超过了地表水Ⅴ类标准限值0.4 mg L~(-1),并可采用线性回归方程,y=-0.548x_1-0.243x_2+0.014x_3-0.001x_4+7.386来模拟径流TP浓度。稻田湿地磷素的流失风险主要发生在施肥后前10 d内,其后将大大降低。因此,施肥后短期径流会导致氮磷等肥料养分的大量流失,但可通过淹水深度的合理调配来避免径流发生,可以实现稻田湿地从氮磷库的输出源转变为吸收氮磷的汇,从而生态高效去除农村生活污水的氮磷,减轻农村生活污水面源污染。 【关键词】:稻田湿地 农村生活污水 灰水 黑水 ~(15)N 径流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X703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11
  • Abstract11-19
  • 第一章 绪论19-52
  • 1.1 农村生活污水的分类及其危害21-23
  • 1.2 稻田湿地系统研究23-31
  • 1.2.1 人工湿地概况23
  • 1.2.2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机理23-25
  • 1.2.3 稻田湿地概况25-28
  • 1.2.4 稻田湿地处理污水研究进展28-31
  • 1.3 稻田湿地地系统氮磷流失特征31-46
  • 1.3.1 稻田湿地水稻种植及其影响31-32
  • 1.3.2 稻田湿地中氮磷的流失特征32-33
  • 1.3.3 稻田湿地氮磷流失量影响因素33-36
  • 1.3.4 径流流失主要途径及其研究方法36-39
  • 1.3.5 流失研究技术与方法39-42
  • 1.3.6 氮磷素流失浓度及负荷42-43
  • 1.3.7 氮磷素流失形态特征及变化规律43-45
  • 1.3.8 氮磷在稻田湿地系统中的迁移转化45-46
  • 1.4 稻田湿地系统氮磷素平衡研究46-50
  • 1.4.1 作物吸收46-47
  • 1.4.2 径流和排水作用47
  • 1.4.3 挥发作用47-48
  • 1.4.4 渗漏及淋洗损失48-49
  • 1.4.5 其它损失49-50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50-52
  • 1.5.1 研究目的50
  • 1.5.2 本研究的意义50
  • 1.5.3 主要研究内容50
  • 1.5.4 研究技术路线50-52
  • 第二章 稻田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脱氮试验研究52-72
  • 2.1 前言52-53
  • 2.2 材料与方法53-58
  • 2.2.1 试验地点概况53-54
  • 2.2.2 试验材料54
  • 2.2.3 试验方案设计54-57
  • 2.2.4 试验采样及分析57-58
  • 2.2.5 数据处理58
  • 2.3 结果与讨论58-71
  • 2.3.1 不同处理水稻产量58-60
  • 2.3.2 稻田湿地田面水COD浓度变化60-62
  • 2.3.3 稻田湿地田面水氮素浓度分析62-65
  • 2.3.4 稻田湿地田面水氮素形态分析65-67
  • 2.3.5 稻田湿地田面水总氮负荷分析67-71
  • 2.4 本章小结71-72
  • 第三章 稻田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除磷试验研究72-88
  • 3.1 前言72-73
  • 3.2 材料与方法73-77
  • 3.2.1 田间试验设计73-75
  • 3.2.2 试验采样与分析测试75
  • 3.2.3 数据分析75-77
  • 3.3 结果与讨论77-87
  • 3.3.1 水稻产量对不同处理的响应77-78
  • 3.3.2 稻田湿地田面水COD浓度变化78-79
  • 3.3.3 稻田湿地田面水磷素浓度分析79-83
  • 3.3.4 稻田湿地田面水总磷负荷分析83-87
  • 3.4 本章小结87-88
  • 第四章 稻田湿地氮素同位素示踪试验研究88-108
  • 4.1 前言88-91
  • 4.2 材料与方法91-95
  • 4.2.1 试验场地91
  • 4.2.2 土壤理化性质91-92
  • 4.2.3 稻田湿地模拟装置92
  • 4.2.4 试验用水及同位素92-93
  • 4.2.5 试验方案设计93-94
  • 4.2.6 采样及分析方法94-95
  • 4.2.7 数据处理95
  • 4.3 结果与讨论95-106
  • 4.3.1 稻田湿地田面水COD浓度变化95-96
  • 4.3.2 稻田湿地田面水磷素浓度分析96-98
  • 4.3.3 稻田湿地氨挥发分析98-99
  • 4.3.4 稻田湿地田面水氮素浓度分析99
  • 4.3.5 稻田湿地水稻植株氮素分析99-102
  • 4.3.6 稻田湿地土壤氮素残留分析102
  • 4.3.7 稻田湿地氮素利用率、回收率及损失率分析102-103
  • 4.3.8 稻田湿地氮素平衡分析103-104
  • 4.3.9 稻田湿地产量分析104-106
  • 4.4 本章小结106-108
  • 第五章 人工降雨稻田湿地径流氮素流失试验研究108-141
  • 5.1 前言108-109
  • 5.2 材料与方法109-127
  • 5.2.1 土壤理化性质109-110
  • 5.2.2 稻田湿地模拟装置设计110
  • 5.2.3 人工降雨模拟装置110-111
  • 5.2.4 试验方案设计111-126
  • 5.2.5 采样及分析方法126-127
  • 5.3 结果与讨论127-139
  • 5.3.1 产流时间与径流量127-129
  • 5.3.2 降雨强度对径流TN浓度的影响129-130
  • 5.3.3 降雨时间对径流TN浓度的影响130-131
  • 5.3.4 施肥降雨时间间隔对径流TN浓度的影响131-132
  • 5.3.5 淹水深度对径流TN浓度的影响132
  • 5.3.6 径流影响因素正交分析132-134
  • 5.3.7 径流氮素及污染物浓度特征分析134-136
  • 5.3.8 径流氮素形态分析136-137
  • 5.3.9 氮素流失负荷及流失系数137-139
  • 5.4 本章小结139-141
  • 第六章 人工降雨稻田湿地径流磷素流失试验研究141-157
  • 6.1 前言141-142
  • 6.2 材料与方法142-146
  • 6.2.1 土壤理化性质142-143
  • 6.2.2 稻田湿地模拟装置设计143
  • 6.2.3 模拟降雨装置143
  • 6.2.4 试验方案设计143-145
  • 6.2.5 采样及分析方法145
  • 6.2.6 数据分析145-146
  • 6.3 结果与讨论146-155
  • 6.3.1 产流过程分析146-147
  • 6.3.2 降雨强度对径流TP浓度的影响147-148
  • 6.3.3 降雨时间对径流TP浓度的影响148
  • 6.3.4 施肥降雨时间间隔对径流TP浓度的影响148-149
  • 6.3.5 淹水深度对径流TP浓度的影响149-150
  • 6.3.6 径流磷素浓度特征分析150-152
  • 6.3.7 径流磷素形态分析152-153
  • 6.3.8 磷素流失负荷与流失系数153-155
  • 6.3.9 优化管理减少氮磷流失155
  • 6.4 本章小结155-157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157-161
  • 7.1 研究结论157-159
  • 7.2 研究特色159-160
  • 7.3 研究展望160-161
  • 参考文献161-181
  • 图索引/Index of figures181-184
  • 表索引/index of tables184-188
  • 作者简历18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水田的生态服务功能探讨    王慧芹;李文君;冯忠民;张美均;

稻田湿地土壤碳固定研究进展    王萍;王少先;夏文建;唐先干;李瑶;杨成春;漆林香;胡启峰;阿布都艾尼·阿布都西提;

稻作系统对淡水养殖池塘富营养化的修复效应及应用前景    冯金飞;李凤博;吴殿星;方福平;

施肥对稻田湿地土壤碳氮磷库及其相关酶活变化的影响研究    王少先

稻田系统处理农村污水设计及效果和影响研究    胡轶

水稻秸秆生物质炭基缓释肥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周旻旻

~(14)C-BPA及雌激素在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中吸附降解研究    张真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对策    黄晶晶;林超文;陈一兵;张庆玉;

太湖生态修复治理工程    陈荷生

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与控制    夏立忠,杨林章

论水稻生产在我国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凌启鸿

水稻田在农业环境保护中的特殊功能    冯忠民,张兴平,吕芳,丁新法

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初探    白永刚,吴浩汀

江苏省太湖流域总氮、总磷排放标准研究    盛学良,舒金华,彭补拙,吴化前,黄文钰,杨静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氮素流失规律    张兴昌,邵明安

西苕溪流域不同土地类型下氮元素输移过程    梁涛,张秀梅,章申,于兴修,王浩

极端降水事件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物迁移的影响    高超,朱继业,朱建国,宝川靖和,周娟娟,王登峰,王腊春,窦贻俭

Factor Analysis on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ing Ru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the Hilly Area of Sichuan Province,China    

低分子有机酸对土壤氟吸附的影响    鲁红侠,耿明

中国农业非点源污染    胡星明;

应用N—150型~(15)N分析仪对样品~(15)N的测定    李立华;申秀珍;

应用~(15)N研究小麦吸氮动态及不同时期追施氮肥的作用    曹学昌

山东高产粮田腐殖质组成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    杨力,于淑芳,宋国菡,张民,丁光国

滨海盐渍地种植紫花苜蓿对土壤盐分特性和肥力的影响    董晓霞,郭洪海,孔令安

控释复肥对盆栽白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颜冬云,张民

蔬菜主产区耕地管理与质量状况调查    蒋庆功,万广华,李涛

山东褐土高产农田的供磷特性    孟庆华;李根英;王吉光;王刚;张延亮;

春甘蓝-玉米-冬甘蓝轮作制下N肥施用量研究    何传龙;郭熙盛;王文军;武际;

水氮耦合对水稻田间氨挥发规律的影响    肖新;杨露露;邓艳萍;赵言文;汪建飞;

肥料与石膏配施对滨海盐土玉米生理活性的影响    李孝良;李健姣;吕宝磊;陈效民;王晓洋;詹国飞;

皖南山区潜育性水稻土剖面化学性状及无机改良剂改良效果    王文军;张祥明;郭熙盛;

保护性耕作及控释肥对水稻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王允青;郭熙盛;王静;许征宇;胡鹏;荚恒斌;

保护性耕作与氮肥后移对巢湖流域稻田磷素径流损失的影响    王静;郭熙盛;王允青;

不同还田条件下稻田紫云英氮素释放及效应研究    唐杉;

减量施肥对水稻生长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王道中;张成军;郭熙盛;

包膜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配施对油菜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李敏;叶舒娅;刘枫;袁嫚嫚;

控释氮肥对水稻生长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王道中;张成军;

控释肥高分子残膜的降解动态及对土壤生物学效应的影响研究    包丽华

施氮和花后灌溉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姚凤娟

中水灌溉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王齐

温性荒漠草原放牧利用退化草地生态系统营养动态研究    焦婷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农村环境管理权均衡配置研究    孟涛

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土壤水分信息的提取与处理    陈祯

两种典型盐生植物耐盐机理及应用耐盐植物改良盐渍土研究    李瑞利

填闲作物阻控设施蔬菜土壤硝态氮累积和淋失的研究    吉艳芝

江苏部分地区土壤属性高光谱定量估算研究    郑光辉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土壤侵蚀规律与坡面侵蚀经验模型的研究    陈晓安

等高绿篱—农业复合系统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    莫琼

菹草对长江中游湖泊沉积物及上覆水间钙、磷循环的影响    倪玲珊

江汉平原油菜—水稻轮作制度下施肥效果及经济效益的研究    宁大伟

紫云英养分积累规律和还田腐解特性及其效应研究    刘威

养分管理措施对丹江口库区橘园氮磷行为特征的影响    毕磊

猪粪农用对土壤—小麦系统中镉迁移的影响    翟静雅

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    杨莹莹

湖北省径流小区观测数据的整合分析    贾海啸

水稻根际促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水稻作用效果的研究    胡雪

包膜复合肥料对盆栽大豆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杨朝辉;韩晓日;刘岱松;高鸣;隋小慧;

缓控释肥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谷佳林;徐秋明;曹兵;李亚星;衣文平;杨宜斌;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控制措施    李伟华;袁仲;张慎举;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关系的研究进展    张焱华;吴敏;何鹏;佘贵连;吴炳孙;韦家少;

我国农田污灌发展现状及其对作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黄春国;王鑫;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水生植物的应用及其生态工程模式    刘伟;陈庆锋;马君健;高新国;丁世刚;

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朱岩;李桂星;杨悦新;

浮水植物型人工湿地对水稻田排水中氮磷污染的控制效果    方荣杰;谭茂兰;

多级土壤渗滤系统处理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的工程研究    张洪玲;邹俊;陈昕;

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的适宜技术    杨利伟;黄廷林;周岳溪;王海燕;梁娟;

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氮素流失及温室气体排放特性的影响    刘玉学

池塘养殖污染与生态工程化调控技术研究    刘兴国

施肥对稻田湿地土壤碳氮磷库及其相关酶活变化的影响研究    王少先

水中甾体类雌激素内分泌干扰物去除性能及降解机理研究    李青松

双酚A和类固醇内分泌干扰物在污水土地处理中的迁移转化行为    鲁佳铭

人工湿地对农田排水净化效果的研究    周晓夏

人工湿地系统水力学优化设计研究    陆琦

城郊面源污水农田生态沟渠与沟基复合床处理技术研究    殷小锋

稻田湿地土壤碳固定研究进展    王萍;王少先;夏文建;唐先干;李瑶;杨成春;漆林香;胡启峰;阿布都艾尼·阿布都西提;

新建高尔夫球场果岭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肥料淋溶特征    王小琼

有机肥施用对稻田土壤硝态氮淋失风险及土壤剖面~(15)N自然丰度的影响    纪元静

环境条件对郁金香生长影响    宋军阳,齐西婷,李西选

论城市水土流失及其类型系统    袁仁茂,杨晓燕,李树德

官厅水库水质现状及趋势分析    袁博宇

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干扰因素    李凤娟;刘吉平;

营口、盘锦地区中国对虾养成期虾池水体细菌含量的变化    石俊艳,刘中,王丹,姚福相,宣明春,王晓光,高洪军

营口咸水河及其供水虾池水环境研究初报    刘中,石俊艳,王小光,徐锟,张威,丁茂昌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特点及其环境危害防治措施探讨    李红卫,彭补拙

农田降雨径流污染模型探讨——以上海郊区农田氮素污染模型为例    贺宝根,周乃晟,胡雪峰,高效江,王少平

太湖生态修复治理工程    陈荷生

农业非点源污染对太湖水质的影响:发展态势与研究重点    高超,朱建国,窦贻俭

水稻氮素营养特性、氮肥利用率与实时实地氮肥管理的研究    黄见良

大型圩区水环境随机模拟模型及应用研究    詹红丽

基于数字流域系统的平原河网区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与应用    王鹏

基蘖氮肥用量对水稻群体质量影响及氮肥高效利用机理研究    刘胜环

基于GIS下太湖流域典型圩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    曾德付

净化槽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刘呈波;樊娟;石静;李国良;

农村生活污水(太湖流域)水质水量调查研究    徐洪斌;吕锡武;李先宁;荆肇乾;

佛冈县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现状及对周围水质的影响和对策    张水芹;

植物-土壤渗滤法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研究    杨佘维;谢可军;赵婷;李冀;

塔式蚯蚓生态滤池处理集中型农村生活污水工程设计    李军状;罗兴章;郑正;李培培;孟卓;

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王晖;

上海用厌氧技术处置农村生活污水    

上海浦东投入7.96亿元治理农村生活污水    

凹土陶粒固定微生物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    马喜君;

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发展思路探讨    廖凌;赵荣乐;温美华;

健全管理制度、研发实用技术是尽快解决农村生活污水防治问题的当务之急    

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技术模式及案例分析    沈丰菊;张克强;张艳丽;宋成军;杨鹏;黄治平;

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对策    李浩;王顺发;熊兵;田先锋;

国内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及工程模式探讨    张克强;李军幸;张洪生;宋绍奎;

关于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策的研究    王军;王淑燕;郑飞;翟帆;

农村污水处理方法及区域模式浅谈    刘英;郭纯青;

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技术与一体化装置    贾晓竞;张亚雷;周雪飞;

青西三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应用研究    赵贤豹;曾艳丽;陈剑中;李祥;

苕溪流域典型村落水污染特征调查研究    郭雪松;邹娟;梁瀚文;刘俊新;

科学应用“净化沼气+人工湿地”技术治理农村生活污水    王永智;彭庆;王虎;王健;彭俊;阳运春;

3年内处理10万户农村生活污水    记者 邵珍

农村生活污水有了治理系统    记者 俞其军 通讯员 吴锡英

宝山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置工程    通讯员 尹晓信

市领导到丰南和唐海调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    季宁 丽雪

太仓投6600万元治理农村生活污水    驻太仓首席记者 徐允上 通讯员 李华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走上生态建设前台    首席记者 英洁

绵竹市研发新技术治理农村生活污水    王永 智彭庆 王虎

农村生活污水实现循环利用    记者 张立平

刁铺统一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通讯员 卞小士 王琦

8.3亿治理农村生活污水    记者 王芬兰

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工艺研究    张迎颖

高效藻类塘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氮磷去除机理及工艺研究    何少林

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系统及应用研究    崔育倩

稻田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及其径流试验研究    李松

淮河上游洪河流域水环境污染源强解析及防治技术应用研究    刘群

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杜大仲

SMAIP系统开发及其在村镇污水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李云飞

分散式养猪废水处理技术工艺研究    杨利伟

不同空间尺度区域氮素收支    遆超普

高原深水湖泊磷污染源解析及控制技术研究    王家齐

湖南农村生活污水现状、问题与治理研究    邹蓉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式的研究    郭思

广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探讨    陈燕霞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技术处理湖南省农村生活污水的效果研究    李冀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优化研究    曲丽丽

强化混凝—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李超

生物生态耦合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    焦金亮

农村生活污水与垃圾调查及其处理技术选择    卢金涛

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氮磷排污定量化测算研究    周锋

南四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现状调查与处理工艺研究    吴召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