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浊度与微生物指标在污水再生处理系统中的去除特性及相关性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52:28
热度:

浊度与微生物指标在污水再生处理系统中的去除特性及相关性【摘要】:本研究考察了污水再生处理系统对颗粒物(包括浊度和粒径分布)和微生物指标(包括隐孢子虫、贾第鞭毛虫、粪大肠菌群和SC噬

【摘要】:本研究考察了污水再生处理系统对颗粒物(包括浊度和粒径分布)和微生物指标(包括隐孢子虫、贾第鞭毛虫、粪大肠菌群和SC噬菌体)的去除特性以及不同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污水再生处理系统对浊度的平均去除率为3.53-log,其中二级生化处理及砂滤对浊度的去除率较高,分别为1.52-log和1.35-log。粒径分析结果表明,絮凝沉淀后粒径均值达到最大值223.2μm;而再生水中粒径均值最小,仅为5.8μm。污水再生处理系统对各微生物指标的去除率为2.96-log~4.11-log。各处理单元中,二级生化处理单元对粪大肠菌群和SC噬菌体的去除率较高,分别为2.81-log及2.14-log;而砂滤对SC噬菌体去除效果较差,仅为0.18-log。从再生处理工艺整体上看,水样浊度、粪大肠菌群、SC噬菌体和两虫浓度具有显著相关性。而对于单个取样点,除污水厂进水中SC噬菌体和两虫浓度表现出一定相关性外,其他情况下各指标与两虫浓度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微生物利用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关键词】污水再生利用 浊度 隐孢子虫 贾第鞭毛虫 去除特性 相关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078209)
【分类号】:X703
【正文快照】: 确保再生水的水质安全是污水再生利用的重要前提。而掌握城市污水处理各单元对颗粒物及有害微生物指标的去除规律,对有效保障再生水的水质安全具有指导意义。在微生物指标中,病原性原生环境工程学报第8卷动物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和贾第鞭毛虫(Gi-ardia)(后简称“两虫”)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噬菌体作为水中病毒指示物的研究进展    李梅,胡洪营

污水再生工艺去除病原体效果的评价    仇付国,王晓昌

密度梯度分离纯化/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饮用水中“两虫”    张冬青;李红岩;李栋;于建伟;刘志斌;杨敏;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对噬菌体的去除效果    李梅;胡洪营;张薛;申欢;

污水再生处理系统中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检测方法的优化    张彤;胡洪营;宗祖胜;

北京温榆河流域微生物污染调查研究    杨勇;魏源送;郑祥;王亚炜;于淼;肖庆聪;郁达伟;孙翀;杨烨;高丽娟;白羽;陈尔凝;

污水中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病原学检测方法研究    白晓慧;杨薇;张晓红;

优化监测与净水工艺提高致病原生动物去除率    杨艳玲,李星,丛丽,李圭白

隐孢子虫病及其水媒传播控制    张泽宇,李田

再生污水的大肠菌群检测方法比较研究    潘萌;张炎;薛哲;

污水灌溉后土壤中病原菌的传输特性研究    王鹏飞;周利霞;刘俊良;

不同处理工艺去除污水中病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李杨;段小睿;苑宏英;闫志超;

用颗粒计数和浊度联合评价颗粒物去除作用    杨艳玲;李星;刘美洲;张辉;张琳琳;陈曦;

采用颗粒检测技术监测和控制膜滤水质    杨艳玲;李星;陈伟仲;王长玉;张磊;

降低给水厂出水浊度的措施    袁琳;

臭氧预氧化技术在给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赵亮;李星;杨艳玲;

颗粒物计数仪在生物活性炭工艺中的应用    何元春,许超伟

再生水中病原指示微生物的浓度水平研究    张薛;胡洪营;李梅;

污水中病原性指示微生物测定的精度分析    张薛;胡洪营;

BAC滤池对浊度和颗粒数的控制研究    吴素花;董秉直;乔铁军;张金松;

采用颗粒检测技术监测和控制膜滤水质    李星;杨艳玲;

再生水用于城市景观环境水体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邵辉煌;方先金;黄鸥;

水厂工艺过程中细菌及病毒类微生物去除研究    张强;刘彬;刘燕;查晓松;

水源水中隐孢子虫和贾第虫灭活方式及机理研究    冉治霖

絮体分形成长与流场协同作用机制及数值模拟研究    贺维鹏

居住区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管理系统研究    张智

水环境中肠道病原体的PCR检测方法与健康风险评价研究    张崇淼

饮用水处理技术现状评价及技术集成研究    左金龙

臭氧催化氧化除污染特性及其生产应用研究    韩帮军

城市再生水的风险评价与管理    马进军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过程中消毒副产物及病毒类微生物变化特性研究    张强

水中病毒分析方法及水处理过程病毒去除特性研究    李丹

氯和二氧化氯对人轮状病毒的消毒规律及基因组损伤作用研究    薛斌

环境水体中肠道病毒(Enterovirus)的浓缩与检测    梁莎

三种含氯消毒剂灭活饮用水中病毒的效果及其表现动力学研究    张云

新生态MnO_2絮体粒度分布特征及强化混凝作用研究    高梅

给水处理中臭氧—活性炭工艺微生物安全性研究    祝玲

再生水中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的检测方法及健康风险评价研究    陈智敏

再生水处理工艺中混凝沉淀试验研究    穆荣

颗粒物计数法用于水厂运行优化的研究    孙博雅

水中颗粒物的检测技术研究    张磊

絮凝过程絮体粒度分布特征及流场仿真研究    贺维鹏

水中絮体颗粒动态分布特征对絮凝效果影响研究    宋欣欣

珠江广州河段水质及微生物周年变化特征    胡晓娟;张俊;杨宇峰;

北京饮用水源病毒污染研究    方肇寅,宋燕燕,董虹,王秀云,温乐英,索玉琴

浑河(抚顺段)水质粪大肠菌群污染现状研究    唐伟;于波;张国平;金永民;孙晚怡;

黄河兰州段水质污染分析评价及防治对策    张锐坚;张国珍;武福平;

吸纳社会资金建设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    王劼勇;黄立山;

北京市温榆河水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    郑凡东;孟庆义;王培京;金桂琴;

北京地区水中病毒的检测和去除的研究    宋燕燕,王秀云,索玉琴,方肇寅,温乐英,董虹,祝学礼,薛金荣

重庆市环境质量状况与预测    蒋良维,张大元

美国环保署的大肠菌群(Coliforms)检测技术    高瑞坤;

黄河兰州段地表水体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杜彩;

华北分公司:污水再生水让百姓放心    马献珍;

如何保障污水再生及安全利用——访北京排水集团科技研发中心经理 甘一萍    李云霞;

新著《污水再生与回用》介绍    唐鸿德

污水再生——我市节水之可选项    王文斌;

韩国仁川机场污水再生厂的设计及运行    吴卫国,Peter L.Timpany

大同市污水再生利用现状分析    华晓凌

缺水城市雨污水再生处理和不同途径用水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王晓昌;金鹏康;陈荣;

一、污水再生与回用文献述评(1989年)    张旭东;

二、污水再生与回用文献述评(1990年)    刘璇;

三、污水再生与回用文献述评(1991年)    文联奎;

污水再生技术在铁路运输行业的应用前景分析    姚华欣;

污水再生技术在铁路运输行业的应用前景分析    姚华欣;

污水再生水让百姓放心    记者 马献珍

水质清洁污水再生    本报记者 束洪福

污水再生“生”出百万    本报记者 齐作权 本报通讯员 申军平

污水再生过程中新兴氯消毒副产物生成特性研究    江瑞

污水再生水中典型肠道病原菌的培养鉴定及定量检测研究    魏梦楠

大庆燃机电厂污水再生及再利用探讨    杨国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