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小区建筑布局节能与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10:50
热度: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小区建筑布局节能与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摘要】:以往规划设计中的建筑布局往往热衷于空间形态与形式美的追求,较少考虑建筑布局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以及建筑环境节能的要求

【摘要】: 以往规划设计中的建筑布局往往热衷于空间形态与形式美的追求,较少考虑建筑布局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以及建筑环境节能的要求。随着我国城市能源消耗不断增长及其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以节能与气候适应性为目标的城市规划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居住小区建筑布局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建筑环境能耗和城市微气候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对居住小区建筑布局节能与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以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小区建筑布局为研究对象,探讨在该地区冬夏两季极端气候条件下,居住小区建筑布局的节能与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论文首先讨论了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征及建筑环境节能所面临的问题,详细论述了影响居住小区建筑布局节能与气候适应性的相关因素。在对武汉市传统“里分”街区和华中科技大学西区住宅小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住区和现代住区在采光、遮阳、通风与防风等方面的规划布局特点及能耗状况,发掘其建筑布局中针对当地气候条件的适应性设计特征。最后,论文通过讨论和总结,并结合武汉市气候特点,提出了居住小区建筑布局节能与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 本研究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项目号:50578067)—“夏热冬冷地区基于节能及气候适应性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的子课题之一。 【关键词】:夏热冬冷地区 气候适应性设计 建筑布局 节能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TU201.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21
  • 1.1 研究背景9-14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14-17
  • 1.2.1 国外相关研究14-16
  • 1.2.2 国内相关研究16-17
  •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17-18
  • 1.3.1 研究目的17
  • 1.3.2 研究意义17-18
  • 1.3.3 研究方法18
  •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18-21
  • 1.4.1 研究内容18-19
  • 1.4.2 研究框架(见下页)19-21
  • 2 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征及居住小区建筑环境能耗21-29
  • 2.1 夏热冬冷地区的划分21-22
  • 2.2 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的极端性22-24
  • 2.3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小区空调大量使用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24-26
  • 2.4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小区建筑环境节能面临的问题26-29
  • 2.4.1 规划设计缺乏节能意识26-27
  • 2.4.2 规划设计对热环境的研究不够27
  • 2.4.3 规划设计中冬夏两季需求的矛盾性27
  • 2.4.4 规划设计中缺乏有效应对气候环境的设计策略27-29
  • 3 居住小区建筑布局节能与气候适应性相关因素29-55
  • 3.1 建筑基地29-31
  • 3.2 朝向与被动式太阳能31-35
  • 3.2.1 朝向31-32
  • 3.2.2 被动式太阳能32-35
  • 3.3 日照间距35-37
  • 3.3.1 新开发建筑36
  • 3.3.2 现有建筑36-37
  • 3.4 通风与防风37-45
  • 3.4.1 夏季通风37-41
  • 3.4.2 冬季防风41-44
  • 3.4.3 庭院通风与降温44-45
  • 3.5 规划布局45-50
  • 3.5.1 建筑物布局45-48
  • 3.5.2 道路布局48-50
  • 3.6 室外空间50-55
  • 3.6.1 建筑布局与室外空间50-52
  • 3.6.2 室外空间设计52-55
  • 4 居住小区建筑布局节能与气候适应性设计实例调查以武汉市为例55-79
  • 4.1 调查研究一:武汉传统“里分”56-69
  • 4.1.1 里分住宅的发展过程56-57
  • 4.1.2 里分街区规划结构57-60
  • 4.1.3 里分街区建筑布局的气候适应性特点60-67
  • 4.1.4 调研小结67-69
  • 4.2 调查研究二:华中科技大学西区住宅小区69-79
  • 4.2.1 基地概况69-70
  • 4.2.2 西区多层小区建筑布局气候适应性分析70-73
  • 4.2.3 西区高层小区建筑布局分析73-77
  • 4.2.4 调研小结77-79
  • 5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小区建筑布局节能与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以武汉市为例79-95
  • 5.1 建筑基地79-81
  • 5.1.1 地形环境79-80
  • 5.1.2 水环境80-81
  • 5.2 合理的建筑朝向81-84
  • 5.2.1 与周边道路的关系82-83
  • 5.2.2 与居住小区内道路的关系83
  • 5.2.3 避免东西向的建筑布局83-84
  • 5.3 建筑间距84-87
  • 5.3.1 需求的矛盾性84-85
  • 5.3.2 需求的选择性85-86
  • 5.3.3 方法的适用性86-87
  • 5.4 通风与防风87-89
  • 5.4.1 夏季通风87-88
  • 5.4.2 冬季防风88-89
  • 5.5 规划布局89-91
  • 5.5.1 建筑布局89-90
  • 5.5.2 道路布局90
  • 5.5.3 建筑形式90-91
  • 5.6 室外空间91-95
  • 6 结论95-98
  • 6.1 论文研究结论95-97
  • 6.2 后续研究及建议97-98
  • 致谢98-99
  • 参考文献99-103
  • 附录1 图表索引103-109
  •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0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夏热冬冷地区小城镇住宅区气候适应性设计——以苏南地区小城镇为例    熊东旭;姚干;

山东地区建筑风环境模拟及自然通风潜力分析    魏晓真

适应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    沙鸥

武汉长江两岸传统街区自然通风状况研究    袁力

西安市低造价住宅节能体系研究    文亮

湿热地区古村落自然通风组织方式研究    李娟娟

自然通风室内热舒适性指标及建筑风环境的模拟研究    潘学良

杨凌地区农村住宅建筑能耗与节能布局研究    沈燕

建筑节能应与地区气候结合    毛建西,陈玉兴,王波

全球变暖、热岛效应与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    黄大田

高层建筑节能与规划设计浅析    陈晓瑜

武汉的地形、洪灾及成因    吴敏

居住区规划与节能    刘瑞杰;邓可祥;白冰峰;

绿化与建筑节能    凌键;

气候变化与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    刘志澄

建筑空调能耗与城市热岛效应    王惠想,张伟捷

武汉近代里分住宅研究    李百浩,徐宇甦,吴凌

武汉近代里分住宅发展、类型及其特征研究(续)    李百浩,徐宇甦,吴凌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节能优化设计    王焱

适应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的建筑表皮之可变化设计策略研究    李保峰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质量的优化研究    吕静

透水性地砖蒸发试验研究    王波,霍亮,高建明

采用新型保温隔热材料促进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    肖军;李嘉华;

尊重历史城市的文化生态——由武汉民国时期民居研究探寻历史城市建筑保护之道    王瞻宁;

建筑热环境模拟分析用逐时相对湿度生成方法    高庆龙;杨柳;刘大龙;王丽娟;

开放性公共空间冬季热环境实测研究——以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办公区为例    李季;李嘉华;

利用环境绿化措施改善夏热冬冷地区小城镇住宅室内热环境    杨子江;

用生态完善形态的建筑创作新理念    石孟良;谢志平;

建筑节能软件在夏热冬冷地区节能设计中的应用    蔡媛媛;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室内能耗研究    赵景伟;姚鑫;徐明磊;吕京庆;

西北农村地区的生态建筑适宜技术——以银川市碱富桥村设计为例    何泉;刘加平;吕小辉;

生态学在城市热污染防治中的应用    张庆国;杨书运;刘新;

安徽省绿色建筑发展研究    盛宝柱;段宗志;

上海地区多联式空调系统全年动态能耗分析    陈茂科;胡松涛;周睿;王刚;李绪泉;

基于通风换气对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技术的改进    唐建民;刘为公;

转轮式热回收型蒸发冷却空调的浅析    罗绒;黄翔;靳贵铭;

通信机房(基站)用蒸发冷却空调应用初探    周海东;黄翔;屈元;

居住区园林设计的探讨    冀金明;陈颖;

生态城市中的环境工程建设    蔺昕;孙铁珩;程昕;胡晓钧;李卉颖;秦奉达;

论政府治理城市转型中突发公共事件的策略    张劲松;

生态城市建设策略研究——以贵州省修文县为例    韩启萌;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研究    伍学进

无限深透水地基上土石坝坝基渗流控制计算方法和防渗措施的研究    毛海涛

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    夏桂平

广府传统民居通风方法及其现代建筑应用    曾志辉

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策略研究    倪文岩

珠江三角洲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研究    赖瑛

武汉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    董菲

长沙市城区热岛成因及绿地系统缓解热岛效应研究    吴耀兴

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结构研究    闫晓云

工业炉窑壁面散热及热污染控制的研究    钱惠国

武汉花境植物选择与应用研究    吴梦

城市中心区公园防灾避险功能空间改造分析    王冲

基于城市热岛减缓的湖泊湿地景观功能连通性研究    韩筱婕

绿色居住小区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项海勇

基于自主营建模式的地坑窑居更新与保护    赵伟霞

地方建筑适宜性节能设计研究    葛志伟

基于生态评价的区域生态规划发展等级评判    袁明瑞

热计量模式下居住建筑耗热量分摊模型研究    王仁瑾

寒冷地区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研究    吴启任

WSAC居住建筑热响应特性的研究    姚微

寒冷地区农村住宅节能设计探讨    董海荣;祁少明;刘树岭;朱子君;

寒冷地区农村住宅建筑的节能设计探讨    李雪平;

建筑节能在我国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李红亚;魏铭呈;

城市户外热环境的舒适性研究    钱炜,唐鸣放,郑怀礼

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分析及对策    贠英伟;吴香国;范丰丽;

气候城市设计对策研究    冷红,郭恩章,袁青

城市规划CFD模拟设计的数字化研究    余庄;张辉;

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前沿及对中国的启示    张蔚文;何良将;

城市气候高温化的成因与对策——以福州市城区为例    王朝春;

建筑群风环境的数值模拟仿真优化设计    赵彬,林波荣,李先庭,江亿

自然通风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陈伟青;周孝清;常先问;

适于城市住区规划的室外热环境实测与模拟研究    高亚锋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节能优化设计    王焱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夏季室内热环境研究    王怡

建筑气候分析与设计策略研究    杨柳

适应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的建筑表皮之可变化设计策略研究    李保峰

传统民居生态建筑经验及其模式语言研究    赵群

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绿色城市设计生态策略研究    徐小东

基于气候条件的江南传统民居应变研究    王建华

夏热冬冷地区基于城市微气候的街区层峡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    王振

夏热冬冷地区基于节能的气候适应性街区城市设计方法论研究    黄媛

城市居民小区内微环境的数值模拟研究    包毅

山东地区建筑风环境模拟及自然通风潜力分析    魏晓真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研究    鲍学芳

绿色住宅研究    龙毅湘

城市住宅小区热环境数值模拟    赵福云

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策略及方法研究    左力

小湾水电站自然通风研究    范园园

风口、风帽强化自然通风效果的理论基础研究    李丹

基于自然通风的SARS传播和自然通风理论研究    段双平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研究    邓蕾

秦岭南北既有住宅节能改造对比研究    赵婷

城市中央商务区规划设计中室外风环境特性研究    宋明洁

自然通风室内热舒适性指标及建筑风环境的模拟研究    潘学良

基于气候适应的北方农村住宅节能设计与技术方法研究    张瑞娜

铁路客站广场及周边密集区风环境研究    章昭昭

北京区域近地边界层特征数值模拟    胡小明,刘树华,梁福明,王建华,刘和平,李炬,王迎春

城市能源与燃气供热及空调    李先瑞,苏敏,王乃峰

制定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几点意见    戴树桂,朱坦,白志鹏

基于遥感和GIS的上海城市空间热环境研究    陈云浩,史培军,李晓兵

上海里弄住宅与生态学理论    陈易

国内外建筑能耗调查与统计研究    左现广,唐鸣放

楚雄市城市气候特征分析——兼谈中国主要城市热岛强度对比分析    何萍,李宏波,束炯,鲁小琴,孙娟

珠江三角洲土地覆盖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钱乐祥,丁圣彦

城市发展对夜间海陆风环流影响的预测模拟    张雷鸣,苗曼倩,洪钟祥,周乐义,李军

空调系统的节能方案    赵声萍,郑洁,串钢

关于地板采暖住宅室内热湿环境及居住者舒适性的实测调查——采暖期前后的比较    陈滨;彭菲菲;郭丽燕;

新型辐射吊顶供暖的实验研究与热舒适性讨论    王威;狄洪发;

建筑气候分析与设计策略研究    杨柳

地板供暖设计与运行基础理论研究    刘艳峰

夏热冬冷地区村镇住宅室内热环境的改善措施    吴桂莲;谢翠珍;

夏热冬冷地区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现状及改进分析    贾磊;王磊;张秀平;戴琳;

夏热冬冷地区人体热舒适气候适应模型研究    李俊鸽;杨柳;刘加平;

夏热冬冷地区夏季住宅室内适应性热舒适调查研究    李俊鸽;杨柳;刘加平;

蒸压加气混凝土墙体自保温体系——夏热冬冷地区墙体保温的新探索    张淑丰;王黎华;

玄关优化设计在夏热冬冷地区住宅中的应用    李凌洲;周勤;董超男;

夏热冬冷地区生态节能农宅设计研究    缪远;

上海张江城市经典三期规划设计    尹建波;陈怡;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区规划的节能考虑    王焱,王波

夏热冬冷地区城市设计生态策略研究    侯蕾;夏奇星;陶金莎;张宏兰;

外墙外保温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应用与分析    郑鸿;金伟良;

夏热冬冷地区外窗遮阳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程建杰;扬帆;

夏热冬冷地区高效节能热泵技术——热湿独立处理的双温双源热泵系统研究开发    张光玉;杜立卫;李建军;乐细明;

夏热冬冷地区节能居住建筑对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要求    王忠锋;张旭;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探究    吴东升;张建忠;陈振乾;

热泵技术及其在国内的应用分析    郑爱平;孔帅;杨刚;

夏热冬冷地区适宜推广的保温体系研究    倪玉双;杨伟军;蒋耀华;张振浩;

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窗户节能规定性指标的分析    赵士怀;黄夏东;王云新;

中国夏热冬冷地区传统民居可持续技术研究    解明镜;张国强;徐峰;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外遮阳设计研究与应用    程凯;李菊;孙大明;

科技打开节能之门    记者 刘国安

800亿元的节能市场 企业为何视而不见?    剑才

实施节能配套技改    记者 李兵 通讯员 崔保生

节能冰箱遭遇尴尬    宋玉慧

节能家电方兴未艾    姚伟成

800亿元的节能市场企业为何视而不见?    本报记者 王冬梅

管理的基调是节能    李增杰 万璐

节能——21世纪家电发展的大趋势    学友

创新节能是方向    

中国消费者买冰箱何时获得补贴    海风

气候适应性的建筑表皮:夏热冬冷地区多层表皮建筑立面系统研究    安赛(Akubue Jideofor Anselm)

气候适应性的建筑表皮:夏热冬冷地区多层表皮建筑立面系统研究    安赛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节能优化设计    王焱

适应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的建筑表皮之可变化设计策略研究    李保峰

基于EETP指标的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及经济性研究    于靖华

无线自组网中节能相关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张卿

太阳能建筑整合设计对策研究    赵群

自同步椭圆振动筛动力学研究    胡欣峰

建筑与气候    陈飞

元大都城市形态与建筑群基址规模研究    姜东成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小区建筑布局节能与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    赵超

夏热冬冷地区办公建筑窗户节能设计策略研究    吕翔

夏热冬冷地区集合住宅阳台设计研究    李波

夏热冬冷地区双层皮玻璃幕墙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    王振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质量的优化研究    吕静

夏热冬冷地区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的模拟研究    曾海平

寒冷地区建筑屋顶生态设计    魏琨

基于热环境导向的城市住区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张小松

夏热冬冷地区高层住宅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    林白云山

夏热冬冷地区节能建筑墙体研究    唐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