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基于区域差异的节能减排策略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06:31
热度:

基于区域差异的节能减排策略研究【摘要】: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环境的负外部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

【摘要】: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环境的负外部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海平面升高、冰川融化、湖泊水位下降等,这将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威胁。进入21世纪,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进一步加剧,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已成为当务之急。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经济发展的背后,依赖的是高投入、高排放、低效率的传统工业增长模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量呈现出急剧增长的趋势,而由此导致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也越来越多。目前中国的能源消费量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均居于世界前列,而且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还将继续增加。如果不采取切实可行的节能减排政策,预计2050年中国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67亿吨标准煤,C02的排放量将达到122亿吨。中国要实现到2020年单位GDP的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就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动节能减排。 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在节能减排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及相关的理论基础,分析了中国的节能减排现状及实施节能减排的必要性。其次,对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由于中国不同地区在经济结构、工业化进程、资源禀赋等多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导致各地区的碳排放情况不同。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将中国划分为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三大区域,从三大区域中选取了14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基于各地区1999—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文章采用计量分析法对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各因素对碳排放的贡献系数;运用比较分析法从能源强度、产业结构、人口(城市化比重)等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探索导致区域碳排放差异的根本原因。最后,根据上述分析结果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积累的节能减排经验针对不同的区域提出了相应的节能减排对策。 【关键词】:低碳经济 节能减排 能源强度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7;F205;F2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8
  • 第一章 导论8-14
  •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8-11
  • 1.1.1 研究背景8-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路线11-13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13-14
  • 1.3.1 研究方法13
  • 1.3.2 创新之处13-14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的理论基础14-20
  • 2.1 研究综述14-16
  • 2.1.1 低碳经济内涵的研究14-15
  • 2.1.2 节能减排的研究15-16
  • 2.2 相关的理论基础16-20
  • 2.2.1 低碳经济理论16-17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17
  • 2.2.3 循环经济理论17-18
  • 2.2.4 政府管制理论18-20
  • 第三章 中国节能减排的现状及必要性分析20-27
  • 3.1 现状分析20-24
  • 3.1.1 节能减排面临的挑战20-23
  • 3.1.2 节能减排面临的机遇23-24
  • 3.2 节能减排的必要性分析24-27
  • 第四章 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27-37
  • 4.1 计量分析27-30
  • 4.1.1 模型构建及数据来源27-28
  • 4.1.2 计量分析28-30
  • 4.2 比较分析30-37
  • 4.2.1 能源强度31-32
  • 4.2.2 产业结构32-34
  • 4.2.3 城市化34-37
  • 第五章 中国实施节能减排的对策研究37-43
  • 5.1 发达国家的节能减排经验37-39
  • 5.2 中国实施节能减排的对策建议39-43
  • 5.2.1 各区域共同的节能减排对策分析40-41
  • 5.2.2 各区域差异化的节能减排对策分析41-43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43-44
  • 6.1 主要结论43
  • 6.2 研究展望43-44
  • 参考文献44-47
  • 致谢47-4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4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国外节能政策比较及对中国的借鉴    窦义粟;于丽英;

北京市环境政策评价研究    吴玉萍,董锁成

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中国CO_2排放量变化——基于LMDI方法的分解分析    王俊松;贺灿飞;

气候变化影响及其适应的经济学评估——英国“斯特恩报告”关键内容解读    任小波;曲建升;张志强;

我国工业碳强度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贺胜兵;刘友金;周华蓉;

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    任力;

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    庄贵阳

对外贸易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及其驱动因素——以广东省为例    傅京燕;裴前丽;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化不利于节能降耗    沈利生;

江苏省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98-2007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程永凡;马慧瑾;王典;

发展低碳经济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创新研究    魏冬捷;刘新跃;

中国区域碳循环研究进展    刘娜;顾凯平;

碳减排经济手段及其应用    王文秀;吴开亚;刘晓薇;朱勤;

低碳经济研究综述    付慧;

基于Divisia分解法的碳排放因素分解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陈铭泽;

低碳经济下我国生物质能发展战略思考    杜艳艳;

县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以惠民县为例    吴未;路平山;

我国发展农村低碳经济的SWOT分析与策略研究    税小华;

河北省碳排放及其趋势预测研究    王敬敏;朱益平;

江苏省碳排放量特征与对策研究    董智;王世进;

“十二五”经济转型中低碳化发展体系营建    邓舒洪;施育青;金旸;王莉红;

基于低碳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初探    沈贵生;苏伟;陈明辉;

发展低碳经济 践行低碳生活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李国庆;李少佩;董蕊妮;

发展低碳经济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天津市经济增长与产业能源消费实证分析    刘小军;涂俊;

经济增长与环境关系研究的经验分析    赵靖萱;陈冲;

基于STIRPAT模型的沿黄省份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徐安;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我国低碳经济政策研究    费珊珊;

我国能源消耗、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联研究——以华东地区为例    钱圆;袁建辉;姜慧勤;宋天野;

城市空间紧凑度与碳排放强度相关性分析    王志远;郑伯红;

基于STIRPAT模型的福建省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协整分析    陈可嘉;梅赞超;

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    姚宇

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可行性研究及框架设计    刘娜

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缓冲机制研究    刘建

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陈晓燕

基于低碳经济的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孙起生

低碳经济视野下的农地利用研究    郑晶

辽宁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规律研究    田徵

张家界旅游者碳足迹研究    王怀採

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    夏艳清

政府主导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及在内蒙古的应用研究    巩芳

建筑业企业低碳经济系统化模式研究    李怀亮

节能减排公众参与机制研究    周青

复杂围岩条件极近距离薄煤层群开采相关技术研究    陈彦军

浙江省印染业节能减排影响因素研究    李志平

河南省电力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分析    王姗姗

绿色信贷法律问题研究    夏嘉鋆

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法律规制研究    马辉

基于Aspen Plus的水泥预分解窑过程大气污染排放和能源利用分析    曹慎雪

中国工业品出口结构低碳转型问题研究    熊雯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工业行业碳足迹研究    张荣荣

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王中英;王礼茂;

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    岳超;胡雪洋;贺灿飞;朱江玲;王少鹏;方精云;

中国2007年终端能源消费和能源效率(中)    王庆一;

Reducing pollution by adjusting China's trade mix—A case study using SO_2 emissions    沈利生;唐志;

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区域因素分解分析——基于LMDI分解方法    李国璋;王双;

国外开发生物质能优惠政策及其经验启示    满相忠;王珊珊;

我国工业终端能源消费与合理用能浅析    赵静;

中国工业燃烧能源导致碳排放的因素分解    刘红光;刘卫东;

中国能源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减排对策研究    齐玉春,董云社

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    张雷

奥运促进北京温室气体减排的成效分析    吴季松;刘斐;

全球减排 没有硝烟的博弈——访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全球低碳城市联合研究中心理事长潘家华    陈颖;邢章萍;

节能减排的国际经验    刘芳;

节能减排的电力发展思路    俞燕山;

奥巴马为减排开路 美车企说不    李玲;

浅谈日常生活中的节能减排    李宁高;

坚持绿色经济 创造发展的新辉煌    周玲;

国外二氧化碳减排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陈晓进;

淮南节能减排项目运行    武连寅;胡滨;

电力工业对节能减排的影响分析    刘达;宋晓华;洪悦;

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初探    邢燕;

从技术层面探讨热工工程及工业窑炉设计中节能与减排的关系协调及处理    干大川;

关于推进唐山市节能减排的对策思考    郑红玲;

中国的能源与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和减排成本分析    姜克隽;胡秀莲;庄幸;刘强;朱松丽;

节能减排,打造生态唐钢    苏福源;

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节能减排    孙兴华;童国显;

浅析冷冻干燥系统的节能减排    康景隆;

铸造生产线节能减排的对策和效果    唐和雍;易红;

促进农业农村节能减排金融服务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林乐芬;边浩;

浅谈传统齿轮制造业的节能减排    李石求;

首部自愿减排碳交易管理办法有望出台    本报记者 周婷

中国2020年减排目标的数字是很雄心勃勃的    特派记者 王康

减排:企业该善其身且济天下    丽莎·阿什福德 编译 王海霞

减排指标差别化利降低成本    周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周德群 能源软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减排行动目标推动谈判    本报记者 冯洁

减排会不会导致经济减速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志青

绿色校园应充当节能减排先锋    胡丽娟

减排导致经济衰退是种谬误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志青

节能减排,5年投了2万亿    本报记者 刘毅

“十二五”减排走向更科学    本报记者 李杨

青岛市节能减排内涵、评价和战略研究    陆婕

节能减排政府责任保障机制研究    刘洪斌

造纸企业减排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林永居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节能减排发展研究    沙之杰

基于动态博弈的税收减排机制研究与设计    李长胜

中国减排成本及减排政策模拟:CEEPA模型的拓展研究    姚云飞

节能减排政府补贴激励政策设计的机理研究    赵书新

节能减排管制下中国低碳经济转型问题研究    李涛

税收促进节能减排研究    刘喜丽

我国农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及减排政策研究    李波

上海市节能减排评价体系及应用    罗岑

区域节能减排的系统分析与能耗结构关系研究    张云飞

我国石化行业节能减排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时倩瑶

我国节能减排政策评价研究    周广艳

温室体减排国际市场供需方策略博弈分析研究    崔秀平

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法律问题研究    曹炜

青岛市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评价及其对策建议    于鹏飞

城市集中供热电厂节能减排后评价研究    葛素琴

中美低碳经济与减排战略比较分析    吴皓炜

我国2020年碳减排承诺实现研究    陈向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