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制冷机双回路节能控制方法的研究与实现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03:19
热度:

制冷机双回路节能控制方法的研究与实现【摘要】:建筑能耗占社会用电总量的30%,中央空调系统能耗占大型建筑能耗总量的60%。因此,制冷系统节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目前的中央空调制冷

【摘要】:建筑能耗占社会用电总量的30%,中央空调系统能耗占大型建筑能耗总量的60%。因此,制冷系统节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目前的中央空调制冷系统中压缩机额定频率运行,制冷量恒定。但系统的负荷是不断变化的,这就使得系统长时间运行于非额定负荷,产生多余的冷量浪费。因此,研究如何通过控制使得系统制冷量与用户负荷相匹配,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首先,本文介绍了制冷系统实验平台,对制冷系统的特性和耦合关系进行分析,对制冷系统高阶动态模型仿真,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几种典型空调控制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同时,本文针对非额定工况下制冷系统的冷量浪费的问题,提出基于恒定蒸发温度和最小稳定过热度的双回路控制方案,给出了实验测得最小稳定过热度方法。双回路控制实验结果证明此方案节能效果显著。 其次,针对模型精确性要求的限制,提出改进史密斯预估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在模型纯滞后参数存在偏差或时变情况下改进史密斯预估控制控制性能较好。其次,将史密斯预估控制推广到多输入多输出系统。针对制冷系统双输入双输出纯滞后耦合模型进行了史密斯预估控制仿真。与常规PID相比,系统动态性能改善。最后,采用对角阵解耦消除辨识模型中耦合关系,理论上提高了系统动态性能,实际应用存在一定限制。同时,针对制冷系统高阶动态模型的复杂性,将无模型控制引入到制冷系统。将单回路无模型控制律设计的方法推广到多回路系统,给出了双输入双输出系统控制律设计过程。针对制冷系统双回路辨识模型进行了无模型控制仿真验证。 最后,自主开发一款基于ARM(LM3S8970)的中央空调控制器,完成了原理图设计和硬件PCB设计,包括10路带隔离数字量输入、10路带隔离数字量输出、16路带隔离模拟量输入、8路带隔离模拟量输出、1路串口、2路CAN、以太网。同时,进行了底层通信驱动程序的开发,根据双闭环控制方案,采用C语言编写了功能程序。实际应用于制冷系统平台控制中,证明该控制器运行稳定可靠。 【关键词】:压缩机变频 最小过热度 史密斯预估 无模型 中央空调控制器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B65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8
  • 第一章 绪论8-14
  • 1.1 背景8
  • 1.2 压缩式制冷系统原理8-12
  • 1.2.1 基本定律9-10
  • 1.2.2 制冷循环10-12
  • 1.3 制冷系统控制理论发展12-13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3-14
  • 第二章 压缩式制冷系统特性分析和模型仿真14-27
  • 2.1 实验平台14-17
  • 2.2 压缩式制冷系统的特性分析17-18
  • 2.3 压缩式制冷系统高阶动态机理模型18-26
  • 2.3.1 制冷机组模型19-23
  • 2.3.2 冷冻水和冷却水系统模型23
  • 2.3.3 系统整体模型分析23-25
  • 2.3.4 制冷系统模型的仿真和确认25-26
  • 2.4 本章小结26-27
  • 第三章 制冷机组双回路节能控制方案27-35
  • 3.1 双回路节能控制方案27-28
  • 3.2 最小稳定过热度的机理分析及实验获取28-30
  • 3.3 双回路节能控制实验结果30-34
  • 3.4 本章小结34-35
  • 第四章 多输入多输出史密斯预估控制35-46
  • 4.1 常规史密斯预估控制35-37
  • 4.2 改进史密斯预估控制37-38
  • 4.3 改进与常规史密斯预估控制对比38-40
  • 4.4 双输入双输出史密斯预估控制40-41
  • 4.5 仿真结果41-45
  • 4.6 本章小结45-46
  • 第五章 多输入多输出无模型控制46-53
  • 5.1 单输入单输出无模型控制及仿真46-49
  • 5.2 双输入双输出无模型控制理论推导49-52
  • 5.3 本章小结52-53
  • 第六章 中央空调控制器的软硬件设计53-67
  • 6.1 中央空调控制器硬件设计53-59
  • 6.2 中央空调控制器软件设计59-66
  • 6.2.1 主程序流程设计60-61
  • 6.2.2 设备驱动软件设计61-64
  • 6.2.3 功能子程序流程设计64-66
  • 6.3 本章小结66-67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67-69
  • 7.1 主要研究结论67-68
  • 7.2 进一步工作68-69
  • 参考文献69-73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73-74
  • 致谢7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基于双CAN总线的数字伺服通信协议    刘艳强;郇极;

基于MB90F543微控制器的双CAN冗余设计    莫传孟,林彦凯,冯晓云

SSI接口技术及其在音频处理中的应用    李遵义;林水生;李广军;

智能中央空调节能系统设计实现    谭胤,张德源

高精度远程隔离型多路AI/AO电路设计    郑艳霞;张培仁;张志坚;

风冷制冷机组的多变量模糊控制研究    田健;朱瑞琪;冯全科;

基于以太网硬件协议栈的DSP嵌入式系统设计    邹依依;郭灿新;欧阳三元;黄成军;江秀臣;

冷凝器动态参数数学模型的建立与理论计算    葛云亭,彦启森

蒸发器动态参数数学模型的建立与理论计算    葛云亭,彦启森

制冷系统模糊控制若干问题的分析    江志斌,孙保群,江斌

变频空调系统蒸发器特性的动态仿真研究    王懿,周兴禧

安徽邮电大厦中央空调系统节能管理    王冰凌;孙克飞;

夏热冬冷地区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现状及改进分析    贾磊;王磊;张秀平;戴琳;

基于RS232-RS422/485通信接口的远程称重数据采集方法的研究    马战宝;孙书咏;付永平;

基于PLC和组态软件的汽车安全性能检测系统    王宝库;

基于数据采集卡和组态软件的PLC控制系统仿真    马婧;马茜;

飞机吊舱热系统计算机仿真研究    董素君,刘猛,王浚

MCGS在中小型自动化立体仓库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张惠生

水泵并联选型及节能运行相关问题探讨    许淑惠;严颖;王哲斌;彭军;

嵌入式软件测试开发环境的框架设计    章亮,刘斌,陆民燕

LabWindows/CVI在半实物分布式仿真系统中的应用    李海,武小栋

基于以太网的电力智能监控终端的研究    周国庆;尹燕磊;张留全;张允刚;

基于以太网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    徐晓光;李永胜;孙驷洲;

基于数字伺服现场总线技术的开放式数控系统    郇极,尹旭峰

建筑物用太阳能电池的进展    李树国

相变乳状液层流流变特性实验研究    陈斌娇,王馨,张寅平,徐慧,杨睿,俞晓睿

风冷式热泵机组应用中电子膨胀阀与热力膨胀阀的比较    谈磊,陆震,范林

跨临界循环二氧化碳在热泵型热水器中的应用研究    徐洪涛,袁秀玲,李国强,李蒙沂,田怀璋,甄兆威

显热除霜方式与逆向除霜方式的对比试验研究    梁彩华;张小松;巢龙兆;刘一民;

2005年福建省电网将大范围实现双回路    

双回路铁塔的防雷特性分析    潘基书;

220kV双回路直线铁塔带电整体升高方案实施    杨庆华;刘新平;纪航;孟亮;

双回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分节电杆    刘继;

对改进双回路冷却水系统设计的探索    赖新生;

双窑双回路太阳能木材烘干系统    胡玉萍,高靖平,王新贤,纪成辉,刘丰森,刘学军

冰箱的双回路循环简介    张桐禄;

500kV双回路铁塔的研究与应用    王大国,高占奎,邹本金

不松线改造双回路线路的施工方法    戴三定

真型双回路铁塔电气特性试验    张俊兰;

双回路分支塔的地面划印    潘康;

500kV线路IVI型双回路直线铁塔的规划设计    余朝胜;

双回路轮胎模电火花加工的研究    卢智良;万富荣;

我市首建500千伏双回路高压线    通讯员 吴庆华凌华 记者 赵勇进

本月底基本完成小煤矿双回路改造    记者 李松战

安龙工程顺利竣工投产    记者张筱茜

顶天立地 系统集成    中航工业综合所所长 梁丽涛

后起之秀    本报记者 汪俊

一路风尘 万家灯火    本报记者 严红枫 本报通讯员 童颖骏 吴晓鹏

省城非典后备医院实现全线送电    记者 李永平 通讯员 庞志明

双回路换热系统的实验设计及控制方法研究    范坤良

制冷机双回路节能控制方法的研究与实现    李兆博

锥形双回路涡流管的内部流动与性能分析    张歌

220kV 双回路线路带电调换停电侧导线施工技术研究    袁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