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反射聚光利用太阳能的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27:48
热度:

反射聚光利用太阳能的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摘要】:利用太阳能高效率低成本发电是当前重要研究课题。聚光系统可极大地减少昂贵的光伏电池使用量,降低成本。而采用分频技术则将可用于光电转换频

【摘要】: 利用太阳能高效率低成本发电是当前重要研究课题。聚光系统可极大地减少昂贵的光伏电池使用量,降低成本。而采用分频技术则将可用于光电转换频段的太阳能投射到光伏电池上,减小光伏电池散热负荷,提高效率,同时把其余波段集热回收,从而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的综合利用效率。因此本文重点对几种太阳能聚光系统的聚光性能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分析,并探讨分频器光学特性对性能的影响。 首先以光谱辐射热力学理论为基础,对分频利用太阳能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两级反射聚光分频光伏发电和光热利用的两种方案,采用无量纲分析方法推导了二次反射聚光分频槽式系统几何聚光比的解析计算式。根据光学薄膜的基本原理,使用Needle方法设计了在两级聚光分频系统中使用的低通高反截止膜分频器,高低折射率材料分别选用五氧化二铌和二氧化硅,使用磁控溅射进行了镀膜,实验测得垂直入射时硅电池有效频段的反射率高于95%。采用光线追踪法建立了能流密度分布的光学计算模型,推导了考虑分频作用的局部能流密度分布的计算公式。模型考虑了太阳形状的影响,能够对安装误差、表面坡度等光学误差进行分析,并对跟踪系统误差进行评估。根据所提出的Buie CSR 6的年平均太阳形状模型进行了计算,得到了二次反射聚光分频槽式及碟式系统的分频器、接收器、光伏电池等入射表面上的能流密度分布。由于二次反射存在遮挡使得分频器及热接收器中心能流密度较低,而光伏接受面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分布,采用再次反射聚光可以得到均匀的能流密度。同时计算表明分频器安装误差对热接受器能流密度分布影响较小,而对光伏接受面的光强分布有较大影响。 自行设计了双轴调节太阳跟踪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南北向布置的赤经轴按时钟角速度转动,同步带动一个挂在赤经轴两端的内框转动,在内框的东西框边的赤纬轴上安装有接收面支架,由手动螺旋调节机构调节接收面支架的平面与赤经转轴的夹角每天等于赤纬度。跟踪时限从早7点到下午5点,受光面为10 m~2,驱动器功率12 W,该装置可安装四碟式聚光器、半抛物槽和菲涅尔聚光器,其控制系统简单,跟踪精度高,成本低廉,很有应用前景。 提出了半槽式反射聚光系统,该系统可避免接收器遮挡,实现高倍聚光,并且抗风性能好。建立了考虑太阳光不平行度影响的光学模型,研究了几何集中比与聚光镜相对口径和光电池安装位置的关系,给出了不同开口下光伏表面能流密度分布最均匀的电池倾角。对半槽式反射系统的能流密度分布及聚光光伏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CCD法得到了能流密度的相对分布并用热流计标定出能流密度分布。进行了光伏组件聚光发电的实验研究。设计了一种以二氧化钛和二氧化硅分别作为高低折射率膜料的分频器,透射全部的可见光及近红外小部分而反射其余辐射光线,理论分析了采用分频技术对电池温度分布及系统效率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分频可以降低电池温度提高聚光系统的聚光比以及光电转换效率。 提出了两种使用平板玻璃镜获得等光强分布的反射聚光设计新方法,即等光强半槽式和折平板式反射聚光系统。给出了考虑太阳光不平行度影响的等光强半槽式反射聚光系统的设计公式,得到了均匀的能流密度分布。推导了折平板反射聚光系统的平行光聚光公式,可在给定接收截面宽度、倾角、与第一反射面的距离高度时,计算出聚光度所需的反射板数,每块反射板的宽度、倾角及坐标位置;建立了实验装置对折平板聚光系统接收平面能流密度分布进行了测量并进行了光伏组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折平板玻璃镜聚光系统可以得到比半槽式系统更为均匀的辐射能流密度,并且系统的发电效率也较高。 【关键词】:太阳能利用 光伏发电 反射聚光 光学分析 分频技术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M61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4
  • 第一章 绪论14-20
  • 1.1 研究背景14-15
  • 1.2 太阳能利用的方式15-16
  • 1.3 太阳能发电16-18
  • 1.4 提高太阳能发电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几种途径18-19
  • 1.5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任务19-20
  • 第二章 太阳能聚光分频利用的理论基础20-34
  • 2.1 分频利用太阳能研究概述20-22
  • 2.2 分频利用太阳能的理论基础22-25
  • 2.2.1 光谱等效温度23-24
  • 2.2.2 光谱有效能24-25
  • 2.2.3 太阳辐射及其有效能25
  • 2.3 几种太阳能分频利用方案25-32
  • 2.3.1 一次聚光分频系统28
  • 2.3.2 两级反射聚光分频系统28-32
  • 2.4 热力效率分析及经济性评估的实例计算32-33
  • 2.5 本章小结33-34
  • 第三章 两级反射聚光分频太阳能利用系统34-82
  • 3.1 前言34
  • 3.2 分频器的设计34-38
  • 3.2.1 Needle方法34-35
  • 3.2.2 评价函数35-36
  • 3.2.3 设计结果36
  • 3.2.4 能流密度光谱分布36-38
  • 3.3 二次反射聚光分频槽式系统38-65
  • 3.3.1 基本方程39-41
  • 3.3.2 太阳影像及几何聚光比41-46
  • 3.3.3 三维光学计算模型46-52
  • 3.3.4 能流密度空间分布52-57
  • 3.3.5 安装及跟踪误差57-62
  • 3.3.6 能流密度均匀性的优化设计62-65
  • 3.4 二次反射聚光分频碟式系统65-79
  • 3.4.1 数学模型65-68
  • 3.4.2 光线跟踪68-70
  • 3.4.3 几何聚光比70-71
  • 3.4.4 局部能流密度分布71-74
  • 3.4.5 跟踪误差的影响74-75
  • 3.4.6 光学误差的影响75-79
  • 3.5 本章小结79-82
  • 第四章 太阳能跟踪器设计82-90
  • 4.1 前言82-83
  • 4.2 单轴太阳能跟踪系统83-85
  • 4.2.1 东西水平式单轴跟踪83
  • 4.2.2 南北水平式单轴跟踪83-85
  • 4.3 双轴太阳能跟踪系统85-89
  • 4.3.1 赤经-赤纬跟踪装置的研制85-88
  • 4.3.2 赤经-赤纬双轴跟踪装置的控制88-89
  • 4.4 本章小结89-90
  • 第五章 半抛物槽式反射聚光系统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90-118
  • 5.1 前言90
  • 5.2 半抛物面反射聚光系统分析90-96
  • 5.2.1 基本方程91
  • 5.2.2 太阳影像计算91-93
  • 5.2.3 几何聚光比93-94
  • 5.2.4 能流密度的空间分布94-96
  • 5.3 能流密度分布的实验测量96-102
  • 5.3.1 测试装置96-98
  • 5.3.2 结果分析98-102
  • 5.4 光伏实验研究102-110
  • 5.4.1 实验装置102
  • 5.4.2 单体电池实验102-107
  • 5.4.3 组件性能实验107
  • 5.4.4 能流密度均匀性的影响107-110
  • 5.5 抛物面反射系统采用分频技术的理论分析110-116
  • 5.5.1 短波通宽带分频器110
  • 5.5.2 分频损失最小的电池倾角110-111
  • 5.5.3 能流密度的分布111-113
  • 5.5.4 光热模型113-114
  • 5.5.5 光电模型114-116
  • 5.6 本章小节116-118
  • 第六章 等光强分布平板反射聚光方案的理论与实验研究118-128
  • 6.1 等光强聚光问题的提出118
  • 6.2 半抛物槽式等光强平面镜反射聚光系统118-121
  • 6.2.1 模型分析118-120
  • 6.2.2 局部能流密度120-121
  • 6.3 折平板等光强反射聚光系统121-127
  • 6.3.1 系统设计及分析121-124
  • 6.3.2 聚光光伏性能实验研究124-127
  • 6.4 本章小结127-128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128-132
  • 7.1 结论与创新点128-130
  • 7.1.1 结论128-129
  • 7.1.2 创新点129-130
  • 7.2 展望130-132
  • 参考文献132-142
  • 致谢142-144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144-14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基于槽式集热器中抛物线的量化分析模型    余雷;王军;张耀明;

线性菲涅耳反射聚光器聚焦光斑能流密度分布的计算    赵金龙;李林;崔正军;陈洪晶;熊勇刚;马晓辉;刘国军;

太阳能槽式系统反射镜玻璃厚度对聚光特性的影响    陈飞;李明;季旭;罗熙;王六玲;

二次反射聚光装置光电特性的实验研究    卞之;王红晨;邢诒存;李联军;

太阳能等照度带聚焦菲涅耳透镜研究    王刚;陈则韶;胡芃;程晓舫;莫松平;江守利;

聚光光伏散热系统综述    王宇辰;金以明;杜张李;张坤;钱之龙;杨帆;

槽式光伏聚光器能流密度均匀化设计    孙后环;杨谋存;

槽式太阳能系统聚光镜面参数对聚光特性的影响研究    张莹;李明;季旭;罗熙;陈飞;刘雅莉;王美地;

使用多层光学介质薄膜滤光的聚光太阳能发电技术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寿春晖

太阳能利用中的热物理基础理论及实验研究    王刚

线性菲涅耳反射太阳能聚光器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张谦

基于碟式的太阳能二次反射及其分频系统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张艳梅

高倍聚光光伏自动跟踪系统的设计    黄茜

一种新型太阳跟踪装置的研制    胡叶广

金属表面微纳结构提高太阳能温差发电功率的研究    宋琳

线性菲涅耳反射聚光器的光学仿真及结构优化    赵金龙

一种新的光学膜系设计方法——NEEDLE 法    周健,林永昌,顾永琳

晶体硅太阳电池最大功率下负载的函数表达    丁金磊,程晓舫,余世杰,何慧若

太阳能分频利用电热联产初步研究    陈则韶;莫松平;李志宏;江守利;江斌;王海千;卢保罗;

二次反射聚光分频光伏系统的光学分析    江守利;陈则韶;胡芃;莫松平;陈建新;

半抛物槽式聚光分频光伏系统的性能分析    江守利;陈则韶;胡芃;莫松平;

旋转抛物面聚光器焦面能流分布的有限元分析    刘颖;戴景民;郎治国;辛春锁;

冷暖空调热水三用机的功能控制    陈则韶;李志宏;史敏;张秀平;江斌;钟瑜;贾磊;

抛物柱面聚焦的几种跟踪方式的光学性能分析    陈维,李戬洪

折面形抛物柱太阳能聚光器的研制    宁铎

聚光条件下太阳电池的热电特性分析    吴玉庭,朱宏晔,任建勋,梁新刚

日光温室采光与下挖深度优化设计    李霞;于贤昌;艾希珍;李清明;

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陶晓峰;谢君;

变电站光伏直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林航;陈晓明;

户用PV系统设计    牟志平;

太阳能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应用研究    贺立三;刘振波;高林朝;高艳军;

太阳能利用跟踪技术的研究进展    许启明;冯俊伟;宫明;

100kW风光互补电站设计    杨帮宇;

云南省昆明市高校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研究    韩雷涛;谢建;苏庆益;

双面太阳电池垂直安装发电性能的测试    王宁;吴昌宏;舒杰;

大型集中并网光伏电站硬件设计要求及安全保护    王志刚;龙维绪;崔海昱;邓菊莲;刘祖明;廖华;涂洁磊;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魏琪;赵俊;

一种基于dp/dv=0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策略    荣延泽;刘士荣;毛军科;李松峰;

光伏发电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方法的研究    李星辰;王琳;

在线棒材图像的处理和分析    黄海龙;王宏;闻绍飞;

基于PSIM9.0的单相光伏逆变系统的仿真研究    孙冰;白树忠;郑世松;

光伏并网给定电流幅值偏移的孤岛检测方法    郑世松;孙冰;王玉斌;

刑侦检测光学系统干涉滤光片的研制    牟鑫;付秀华;田牧迪;

EMBCCD时序信号电压转换电路的设计    井亚舟;刘广荣;

基于CCD传感器的空间目标探测可重构高速图像处理机设计    马云;王宏义;董文娟;王卫华;陈曾平;

激光投线仪610自动检测系统    何平安;胡亚文;陶慧玲;宋燕新;

基于单目视觉的散焦测距算法的研究    董杰

分布式电源的概率建模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王敏

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    徐晓冰

考虑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综合负荷建模方法研究    钱军

我国江南体育在线直播观看 产业投资风险及决策研究    朱震宇

纳米流体辐射特性机理研究及其在太阳能电热联用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赵佳飞

直线边缘光学精密测量系统研究与开发    雷波

逆向工程中多传感器集成的自由曲面数字化测量及其数据预处理方法研究    卢科青

光伏发电关键技术及电动汽车充电站可靠性研究    于蓉蓉

太阳能电动车关键技术研究    李春芳

基于软开关PWM技术的光伏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    曹建

用于矿灯充电的独立光伏系统研究    毛娟

江南体育在线直播观看 发电单相并网逆变器研究    李本元

智能CCD垂线坐标仪    徐成功

太阳能LED照明系统控制器的设计    杜守增

轴承滚子外径非接触检测系统及算法的研究    孙冰

大型板类零件孔形位尺寸检测系统    曹自然

红外瞄具零位走动量测试系统研究    谢斌

CCD相机测量对比度的校正方法研究    于浩

氧化物半导体的湿化学法制备    贾红

传统火炕的太阳能改造——太阳炕系统    管振忠;薛一冰;张蓓;

江南体育在线直播观看 发电系统的技术发展    赵春江;

一种新的光学膜系设计方法——NEEDLE 法    周健,林永昌,顾永琳

我国太阳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建议    庄逸峰;贾正源;

高精度双轴太阳跟踪控制器设计    周培涛;李成贵;刘绍宗;姚刚;

中国2015年SO_2排放总量宏观控制目标研究    韩国刚;曲富国;戴文楠;宋鹭;韩振宇;苏艺;孔令辉;姜华;

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及前景    李春曦;王佳;叶学民;喻桥;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    罗智慧;龙新峰;

基于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的锂电池充电装置    林玉兰;吕迎阳;梁广;陈忠;

聚光光伏的发展    郭丰;

背板材料对太阳电池组件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梁振南;秦红;沈辉;

太阳能聚光光伏电池热管冷却方法分析    王子龙;张华;张海涛;耿直;

纳米流体辐射特性机理研究及其在太阳能电热联用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赵佳飞

纳米流体强化传热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    张邵波

β-FeSi_2基热电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优化    陈海燕

任意条件下光伏阵列的输出性能预测    翟载腾

纳米溶胶及微米线/薄膜热物理特性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王涛

太阳能聚光器聚焦光斑能流密度分布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刘颖

中国太阳能长期变化及计算方法研究    赵东

微结构热辐射光谱控制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刘广平

自由曲面光学器件的设计及其在照明系统中的应用    丁毅

1kW斯特林发动机的实验研究及热力学分析    杨泰蓉

基于DM642的印刷品图像检测    韩志强

基于球面机构的太阳跟踪装置控制系统的研究    王涛

光伏发电自动跟踪系统    张嘉英

大范围太阳光线跟踪传感器及跟踪方法的研究    夏小燕

太阳光线自动跟踪装置    金晶晶

实时在位微创生物组织参数测试系统开发及以应用研究    李荣

基于USB接口的步进电机控制的研究与实现    刘俊

宽波段分色膜研制    查家明

基于嵌入式的太阳能智能追光系统设计    朱世佳

高效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研究    姚叙红

槽式太阳能聚光器焦面能流密度分布的频数统计分析    许成木;李明;季旭;蔡伟平;

固定式条形镜面太阳能聚光镜场性能分析    周希正;马春元;王军旗;张振;

楔形棱镜聚光器的理论研究与仿真设计    黄文;何开岩;曾威;钟水库;孙备;

一种环面焦斑菲涅耳聚光器的设计与分析    张丽;陈志明;董前民;梁培;

带聚焦菲涅耳透镜光学模拟和分析    王刚;陈则韶;胡芃;程晓舫;

日-地系拉格朗日L1点太阳观测器热设计    王祥;李义;杨献伟;

太阳能明托热机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侯景鑫

太阳能多碟聚光系统聚集特性及吸热器光热力特性    王富强

线性菲涅耳反射太阳能聚光器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张谦

基于碟式的太阳能二次反射及其分频系统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张艳梅

面阵CCD图像传感器不均匀性的校正    李华,薛建国

太阳能分频利用电热联产初步研究    陈则韶;莫松平;李志宏;江守利;江斌;王海千;卢保罗;

二次反射聚光分频光伏系统的光学分析    江守利;陈则韶;胡芃;莫松平;陈建新;

光伏发电的前景和问题    王斯成

旋转抛物面聚光器焦面能流分布的有限元分析    刘颖;戴景民;郎治国;辛春锁;

新型菲涅尔线聚光太阳电池组件特性分析    汪韬,李晓婷,李宝霞,赛小锋,高鸿楷

水源热泵系统节能运行控制研究    薛志方;史琳;

一种直热式冷暖空调热水三用机的研究    樊高定;江斌;陈则韶;金从卓;李志宏;毛文斌;贾磊;葛惠珍;葛跃明;许文增;

聚光与冷却条件下常规太阳电池的特性    吴玉庭,朱宏晔,任建勋,梁新刚

我国的大气透明度及其计算    王炳忠,潘根娣

二次反射直角棱镜计算    顾培森;

多处缺陷桩检测判定分析    宋福伟;潘晨阳;牛秀义;

深度二次反射曲面空间光线计算    顾培森;胡晓鸣;张嫒芬;

应力波反射法在基桩检测中的应用    牛秀义

用近轴近似方法计算二次反射杂散光    王子余;钟伯亮;史云飞;

二次反射杂散光计算的近轴理论    史云飞;

T型焊缝的手动超声波探伤    唐锦荣,马广礼,邓荣燊

创造真实体验 触发无尽灵感    许延风;

二次反射聚光分频光伏系统的光学分析    江守利;陈则韶;胡芃;莫松平;陈建新;

二次反射聚光分频光伏系统的三维光学模型    江守利;陈则韶;胡芃;莫松平;

基于FLUENT的数值波流水槽及其应用    刘桦;王本龙;兰雅梅;周勤俊;

室内多径失真对光脉冲的影响    袁纵横;张静;朱宝平;

矢量反射系数测量中提高测幅精度的研究    盛卫星;方大纲;庄菁;

浅地层剖面仪记录的判读    侯菊根;

4~15um宽光谱分光膜的设计    赵培;李大琪;刘定权;张凤山;

一种新的保护原始数据隐私性的聚类算法    王静;汪晓刚;

曲率半径对球面型端面光纤连接的光学性能影响    王黎蒙;严润生;汤钧;

浅水长波运动的数值模拟计算    曾一非;

浅地层剖面仪在长江口航道探测中的应用    高玉崑;

室内无线光通信中多径失真对发射脉冲的影响    张静;袁纵横;朱宝平;

设计先行,材料更能用到位    本报记者  戈晓芳

“三雄·极光”的“中国名牌”是怎样炼成的?    吕立祥

如何拨开显示器概念迷雾?    王伟

象天蛾:凭色视觉黑夜“采花”    记者 林小春

让光和影带来“灵”与“魂”    本报记者 韩戴男

基于碟式的太阳能二次反射及其分频系统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张艳梅

反射聚光利用太阳能的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    江守利

辐射热力学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莫松平

关于VPB系统的时间渐进性以及自旋—仰角跟踪模式下定日镜的若干课题研究    李莉

非球面研制实录    胡建军

若干地形下内波传播及内潮生成问题的理论解    戴德君

水槽式无反射规则波造波机的控制系统    邓勇

碟式太阳能聚光器二次反射性能研究    庄立强

球形构造点声源反射规律研究    王鹏

Boussinesq方程模型的数值造波方法研究    熊志强

水槽无反射造波理论的研究和应用    高杰

两次反射多平面镜聚光型江南体育在线直播观看 系统设计方法的探讨    张磊

考虑遮蔽效应时粗糙面的多次散射研究    马东英

中、小型教室声场环境研究    杨大恒

造波机无反射技术研究与应用    张鹏

超声波液位远程监控系统研究    黄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