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等离子体射流共裂解煤和天然气制乙炔实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18:16
热度:

等离子体射流共裂解煤和天然气制乙炔实验研究【摘要】:实验研究等离子体射流共裂解天然气和煤制乙炔。用氮气作为工作气体放电起弧形成高速喷射的等离子体射流,将煤粉通过天然气送入此高温环境

【摘要】:实验研究等离子体射流共裂解天然气和煤制乙炔。用氮气作为工作气体放电起弧形成高速喷射的等离子体射流,将煤粉通过天然气送入此高温环境,煤中的挥发份和天然气的甲烷成分在此无氧、高温环境中同时得到裂解,生成含乙炔的裂解气。实验结果表明,煤和天然气在共裂解中不但得到了各自单独裂解的效果,而且产品量略有增加。分析表明,共裂解中天然气脱出氢与煤中固定碳发生了作用,采用共裂解方法可大大降低生产乙炔的比能。 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综述,对利用煤或天然气为原料制乙炔的技术和研究状况作了较详细的评述和总结。其中包括分别已经工业化的部分氧化法、电弧裂解法、电石水解法制乙炔工艺,以及正在研究中的等离子体射流法单独裂解煤或天然气制乙炔技术发展状况。并且比较了上述各种方法具有的优势和不足。注意到等离子体射流法裂解天然气时,在获得目的产品乙炔的同时产生被裂解天然气体积1~1.5 倍的氢气。从理论上讲,这些氢气可同时参与对煤的反应。因此,将天然气和煤粉同时送入等离子体射流进行裂解,可望获得比等离子体单独裂解天然气或煤粉更多的产品量,降低单位产品量的能耗。因此提出了用等离子体射流共裂解煤和天然气的概念。 第二部分讨论了热等离子体共裂解煤和天然气工艺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利用热力学平衡和能量平衡方程给出了氮等离子体的离解度、温度与输入功率和工作气体流量的关系。在电源输出功率为15KW ,等离子体工作气体氮气流量2 Nm 3 /hr 的典型工作条件下,计算得到氮气离解度为20%,等离子体发生器出口速度为63.3 m /s,出口温度为5000K。 【关键词】:热等离子体 共裂解 天然气 乙炔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O623.1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引言8-10
  • 第一部分 天然气和煤裂解制乙炔的现状和发展状况10-28
  • 1.1 天然气制乙炔技术10-19
  • 1.1.1 天然气制乙炔的基本原理10-12
  • 1.1.2 天然气部分氧化法制乙炔12-14
  • 1.1.3 天然气电弧法制乙炔14-16
  • 1.1.4 等离子体射流裂解天然气制乙炔16-19
  • 1.2 煤制乙炔技术19-26
  • 1.2.1 电石法工艺和原理19
  • 1.2.2 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的研究进展19-26
  • 1.2.2.1 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的反应机理20
  • 1.2.2.2 热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的基本方法和装置20-22
  • 1.2.2.3 外加氢源对收率的影响22-24
  • 1.2.2.4 煤的化学性质对煤转化的影响24-25
  • 1.2.2.5 反应器几何形状对收率的影响25-26
  • 1.3 本研究问题的提出26-28
  • 第二部分 等离子体射流法共裂解工艺的几个关键问题28-44
  • 2.1 反应器内温度的确定28-40
  • 2.1.1 等离子体射流温度和速度的确定28-29
  • 2.1.2 氮气解离度的计算29-32
  • 2.1.3 系统里的能量平衡32-33
  • 2.1.4 典型实验条件下发生器出口流体的温度和流速33-35
  • 2.1.4.1 典型实验条件下发生器出口流体的温度33-34
  • 2.1.4.2 典型实验条件下发生器出口流体的流速34-35
  • 2.1.5 反应器长度的确定35
  • 2.1.6 反应器内壁结焦状况的改善35-36
  • 2.1.7 反应器的改造36-38
  • 2.1.8 给定的输入功率下的温度38-39
  • 2.1.9 反应器改造后的效果39-40
  • 2.2 送粉系统的设计40-44
  • 2.2.1 送粉器的设计40-42
  • 2.2.2 气力输送设计42-44
  • 2.2.2.1 最小流态化速度的确定42-43
  • 2.2.2.2 载气流速及流量的确定43-44
  • 第三部分 实验部分44-54
  • 3.1 实验流程44-45
  • 3.2 核心装置图45
  • 3.3 实验方案45-46
  • 3.4 原料及产品分析46-47
  • 3.4.1 原料分析46-47
  • 3.4.2 产品分析47
  • 3.5 裂解实验和结果47-52
  • 3.5.1 典型实验工作条件47-48
  • 3.5.2 氮热等离子体单独裂解天然气实验与结果48-49
  • 3.5.3 氮热等离子体单独裂解煤实验与结果49-50
  • 3.5.4 氮热等离子体共裂解煤和天然气实验与结果50-51
  • 3.5.5 共裂解与单独裂解效果比较51-52
  • 3.6 讨论52-54
  • 结论54-55
  • 参考文献55-59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及获奖情况59-60
  • 声明60-61
  • 致谢61-62
  • 附录一 原料煤粉元素分析62-63
  • 附录二 原料煤粉粒度分析6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技术的研究进展    熊新阳;唐复兴;周延红;

邯钢1号高炉除尘灰与煤粉混喷的最佳配比选择    梁坤锋;吕庆;毕耜友;杜林森;刘然;

糖稀脱色与精制工艺的开发    冯青琴,郝存江,宋正华,张玮玮,孙小娟

W-ThO_2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王发展,张晖,丁秉钧

W-La_2O_3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陈文革,丁秉均,张晖

等离子体电弧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    殷凤良;胡绳荪;高忠林;赵立志;

光纤PCVD工艺等离子体有源区场的分析    吴峰,王智,郭尚平,吴重庆

熔滴过渡光谱传感器原理及测控效果    杨运强,李俊岳

瞬态空气等离子体场的全息术研究    商亚南,丁汉泉

江南娱乐尤文图斯入口 型两段式煤气发生站节能及环保效果分析    苑卫军;秦利生;

直流等离子体喷射镀膜设备的传热数学模型    陈旭宏,赵立合,吕反修

DC PJ-CVD等离子体炬通道中的电弧行为    李惠琪,钟国仿,吕反修,杨让

劣质煤混烧热解特性实验研究    范文武;

生物质直接气化转化可以替代天然气工艺研究    朱波;陈汉平;鞠付栋;王贤华;杨海平;

热处理对石油焦石墨化程度的影响    刘鑫;展秀丽;周志杰;王辅臣;

水蒸气为气化剂不同煤种的高温反应性研究    邹婷婷;唐黎华;陈波;吴勇强;倪燕慧;

几种金属催化石油焦CO_2气化的实验研究    贾嘉;展秀丽;周志杰;王辅臣;

气化反应活性与煤种之间的通用关系    吴加奇;许慎启;周志杰;代正华;于广锁;

铈化合物对无烟煤催化燃烧的影响    公旭中;陈彦广;郭占成;王志;

等离子焊接电弧双弧现象的模拟分析    雷玉成;韩明娟;王健;

川煤低温热解动力学研究    刘向荣;邓军;何丽蓉;

煤全组分族分离的新方法及其意义    秦志宏;魏贤勇;孙昊;江春;周敏;胡光洲;宗志敏;

镁基储氢材料的制备及对二硫化碳、噻吩的加氢性能研究    杨敏建

大型电站锅炉掺烧印尼煤的研究与应用    徐远纲

典型煤种热解气化特性研究    石金明

基于表面波驱动的等离子体天线及其阵列技术研究    李学识

煤自然发火期快速预测研究    梁运涛

低挥发份劣质燃料循环流化床燃烧特性研究    李社锋

低阶煤水热改性制浆的微观机理及燃烧特性研究    赵卫东

基于Zn/ZnO的两步式热化学准循环制氢系统基础性研究    吕明

煤气化反应动力学及渣中残碳反应活性研究    许慎启

不同热解过程产物炭的理化性质及石油焦催化气化反应特性研究    吴幼青

水分对构造煤瓦斯解吸规律影响的实验研究    陈攀

义马煤气化反应性研究    谷小虎

大气压等离子体在处理废气方面的应用与研究    陈成

等离子体喷涂射流的数值模拟    胡海燕

不同沉积环境下煤的热解与成浆性研究    杜开欢

水蒸汽和氢气气氛下褐煤固定床催化气化实验研究    战书鹏

气流床煤气化灰渣的特性研究    卢珊珊

煤气化灰渣与黑水对石油焦成浆性及气化活性的影响研究    贾嘉

高温下渣/灰熔融与矿物质行为对煤焦气化反应特性的影响    吴加奇

两段式化学热回收煤气化工艺冷态及热态的研究    焦延涛

高炉风口理论燃烧温度分析    李肇毅;

各因素对热风炉理论燃烧温度的影响    王军,王晋萍,白玉琴

添加MgO对高炉喷煤煤粉燃烧率的影响    郭宪臻;魏国;周永平;马政峰;丁智敏;沈峰满;

邯钢高炉喷吹煤粉的快速热解机制    刘然;高永亮;王杏娟;吕庆;杜林森;王竹民;

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的简易计算    孙连友;徐书刚;

理论燃烧温度对高炉生产的影响    邱坤,宋志明,廖冬梅

鞍钢高炉除尘灰综合喷吹试验研究    王志君;刘德军;王宝海;张洪宇;王再义;

锰铁高炉喷吹自产锰尘的探讨    侯兴

氢等离子体裂解煤制取乙炔的研究    戴波

乙炔生产技术的发展现状    安永太;田鑫;李广伍;宋昌斌;

热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反应器研究进展    顾佳明;黄晓媛;程党国;陈丰秋;

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技术与煤种适宜性研究    胡瑞生;张晓霞;云振义;付蕊;

热等离子体裂解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及实验研究    黄晓媛

等离子体射流中局部热流密度与局部离子饱和电流密度的测量    陈熙,周明德

常压下超音速等离子体射流的数值模拟    张冠忠,谢巍,王俊华

液化石油气在氢/氩热等离子体中的裂解    陈宏刚,谢克昌

氢气浓度对氩氢、氮氢等离子体射流温度分布的影响    胡桅林 ,李志信 ,魏建国 ,武志和

结合大涡模型的等离子射流Lattice Boltzmann模拟    胡盛德;王桐;李尧;石晓东;赵天婵;

ZrO_2热障涂层抗热冲击性能研究    乔海潮,丁传贤

等离子体射流法制备高纯竹节状碳纳米管    周颖;肖南;孙玉峰;孙天军;赵宗彬;邱介山;

微波等离子体射流处理有机废气回收纳米碳粉    何艾华;马志斌;汪建华;吴利峰;

非转移弧等离子体炬及其射流的数值模拟    韩海玲;李德元;董晓强;

等离子体射流辅助双催化剂原位催化法合成碳纳米管    梁新宇,王浩静,刘颖,晁兵,周立公

大气压下大尺度的等离子体射流的实验研究    冯岩;任春生;王德真;

氦放电等离子体射流的实验研究    江南;

单电极结构产生的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射流阵列的放电特性    范倩倩;钱沐杨;任春生;

Ar/H_2/SiCl_4大气压射频等离子体射流的光谱诊断    刘莉莹;张家良;郭卿超;王德真;

空气等离子体射流表面处理技术    任兆杏;王冬梅;任炟;吴信莲;

高化学活性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射流及其在表面有机物脱除中的应用    任春生;王德真;钱牧扬;

大气压射频辉光放电氩等离子体射流的光谱特性研究    李果;王森;乐沛思;李和平;包成玉;

双高压电极结构大气压氲等离子体射流放电特性研究    钱沐杨;范倩倩;任春生;王德真;

强激光等离子体射流场湍流和脉动的不可逆过程热力学表征    张开锡;

直流减压层流氩等离子体射流的温度测量    孟显;郭志颖;潘文霞;吴承康;

湖南科技大学科研立项获重大突破    本报记者 朱炎皇 通讯员 曾志前

大气压针—环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射流源的电极结构设计和特性研究    洪义

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射流实验研究    聂秋月

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射流的研究    熊青

大气压射频Ar/H_2/SiCl_4等离子体射流实验诊断及其沉积硅薄膜研究    刘莉莹

大气压氦气冷等离子体射流的流体力学模拟    刘富成

直流电弧等离子发生器射流脉动的研究    田阔

用于危险废弃物处理的直流等离子体射流特性研究    屠昕

大气压常温等离子体射流源及其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熊紫兰

预电离双高压电极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射流实验研究    钱沐杨

大体积均匀纳秒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及制备碳纳米颗粒的研究    吕晓桂

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及其灭菌研究    刘小虎

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射流诱导乳腺癌细胞的凋亡研究    丁威利

大气压大尺度等离子体射流研究    冯岩

冷等离子体射流中镜面模具钢摩擦磨损试验研究    刘鹏

单电极结构的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射流阵列的放电特性研究    范倩倩

大气压大尺度冷等离子体射流放电特性研究    李自芬

等离子体射流法制备纳米炭材料    肖南

脉冲等离子体产生及其射流膨胀过程实验研究与数值计算    郭海波

大气压微细冷等离子体射流特性及其无掩膜刻蚀研究    李冉

热等离子体重整天然气和二氧化碳制合成气研究    兰天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