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西组天然气储集条件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16:04
热度: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西组天然气储集条件研究【摘要】:本文以沉积学、石油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天然气地质学、测井地质学等理论为基础,利用测井、分析化验、地层测试和各种地质资料,从关键井

【摘要】: 本文以沉积学、石油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天然气地质学、测井地质学等理论为基础,利用测井、分析化验、地层测试和各种地质资料,从关键井研究出发,对研究区进行了小层的精细划分对比和构造精细解释;分析了沉积相类型及其沉积微相分布特征;对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物性及孔隙结构、非均质性、敏感性、覆压孔渗特征和渗流性能进行了研究。 根据岩心、露头观察和测井等资料分析可知,研究区为三角洲前缘沉积,进一步可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等微相。运用物性分析、薄片和压汞资料,分析储层物性和微观特征,建立了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利用岩心、薄片等资料分析认为,山西组储层主要为石英砂岩,次为岩屑砂岩,成岩阶段已进入中成岩阶段,溶蚀对孔隙度有建设性的贡献。通过宏观、微观特征分析认为,储层非均质性较强。通过敏感性分析,认为本区为弱碱敏、中等偏弱速敏、弱水敏、弱盐敏、强酸敏。依据储层的覆压孔渗特征和渗流性能研究表明:孔隙度可压缩性较小,渗透率的可压缩性较强;随着含水饱和度增加,气相渗透率下降很快,而水相渗透率增加较慢。综合以上研究将山西组储层分为Ⅰa、Ⅰb、Ⅱ等三类。Ⅰa类储层属于大孔微细喉型,主要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相的中砂岩和中细砂岩,为主要含气储层;Ⅰb类储层属于中孔微细-微喉道,多见于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砂体;Ⅱ类储层属于微喉道,多分布三角洲前缘间湾沼泽或分流间湾沉积的细-粉砂岩,一般不含气。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东南部 山西组 储集条件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P618.130.2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1
  • 1.目的和意义8
  • 2.国内外研究现状8-9
  • 3.题目来源9
  • 4.研究内容9
  • 5.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9-10
  • 6.主要工作量10-11
  • 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11-24
  • 1.1 区域地质概况11
  • 1.2 地层划分与对比11-20
  • 1.2.1 分层依据12-15
  • 1.2.2 地层划分15-18
  • 1.2.3 小层的划分与对比18-20
  • 1.3 地层特征及其构造20-24
  • 1.3.1 地层特征20
  • 1.3.2 构造特征20-24
  • 第二章 储层沉积学特征24-53
  • 2.1 岩石学特征24-28
  • 2.1.1 碎屑成分24-25
  • 2.1.2 填隙物成分及其特征25
  • 2.1.3 结构特征25-28
  • 2.1.4 化学成分28
  • 2.2 成岩作用28-35
  • 2.2.1 成岩作用类型28-30
  • 2.2.2 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30-32
  • 2.2.3 成岩阶段的划分32-35
  • 2.3 沉积相类型及展布35-53
  • 2.3.1 区域沉积背景35-36
  • 2.3.2 主要相标志36-42
  • 2.3.3 沉积相类型42-44
  • 2.3.4 沉积微相分布特征44-53
  • 第三章 储层物性研究53-71
  • 3.1 物性53-57
  • 3.1.1 物性特征53-54
  • 3.1.2 孔渗关系54
  • 3.1.3 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54-57
  • 3.2 储层微观特征57-62
  • 3.2.1 面孔率及孔隙类型57-58
  • 3.2.2 孔隙组合类型58
  • 3.2.3 孔隙发育特征58-59
  • 3.2.4 孔隙结构59-62
  • 3.2.5 毛管压力特征与孔隙结构类型62
  • 3.3 四性62-71
  • 3.3.1 四性关系研究63-65
  • 3.3.2 测井解释模型65-71
  • 第四章 储层的非均质性分析71-76
  • 4.1 层内非均质性71-72
  • 4.1.1 砂层的韵律特征71-72
  • 4.1.2 夹层的密度、频率及分布72
  • 4.2 层间非均质性72-74
  • 4.2.1 岩性非均质性72
  • 4.2.2 砂地比72-73
  • 4.2.3 各小层渗透率的非均质性73
  • 4.2.4 隔层厚度及分布特征73-74
  • 4.3 平面非均质性74-76
  • 第五章 储层敏感性研究76-83
  • 5.1 储层潜在敏感性分析76
  • 5.2 储层敏感性评价试验76-82
  • 5.2.1 流速敏感性评价76-77
  • 5.2.2 水敏性评价77-78
  • 5.2.3 盐度敏感性评价78-80
  • 5.2.4 酸敏性评价80-81
  • 5.2.5 碱敏性评价81-82
  • 5.3 敏感性分析评价的结果82-83
  • 第六章 储层的覆压孔渗特征及渗流性能83-87
  • 6.1 覆压孔渗特征83-85
  • 6.1.1 覆压孔隙度83-84
  • 6.1.2 覆压渗透率84-85
  • 6.1.3 地层与地面孔隙度、渗透率关系85
  • 6.2 储层渗流性能85-87
  • 第七章 储层综合评价87-90
  • 7.1 储层分类及评价标准87-89
  • 7.2 储层评价89-90
  • 结论90-91
  • 致谢91-92
  • 参考文献92-95
  • 图版Ⅰ95-96
  • 图版Ⅱ96-97
  • 图版Ⅲ97-98
  • 图版Ⅳ98-99
  • 图版Ⅴ99-100
  • 图版Ⅵ100-101
  • 图版Ⅶ101-102
  • 图版Ⅷ102-103
  • 图版Ⅸ103-104
  • 图版说明104-108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108-109
  • 详细摘要109-12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山西组山1段储层地质特征    杨超;任来义;贺永红;刘二虎;金芳;史鹏;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长8储层裂缝特征研究    李哲;汤军;张云鹏;张凤博;杨争光;吴雪超;

延长油区延气2井区山西组沉积微相与储层地质特征研究    黄国丽

沉积相研究及其若干理论问题    陈友飞

苏里格气田储集层成岩作用及有效储集层成因    何东博,贾爱林,田昌炳,郭建林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区上古生界储集层地质特征及天然气勘探前景    武富礼;赵靖舟;闫世可;郭德运;杨县超;严云奎;曹金舟;孟祥振;王永东;王变阳;

应用地震数据体结构特征法预测孔缝洞型油气储层    林昌荣;王尚旭;

渗透率非均质性参数计算及代表性分析    尹寿鹏

苏里格庙气田碎屑岩储集层特征与天然气富集规律    李文厚,魏红红,马振芳,屈红军,刘锐娥,陈全红

沉积环境复杂地区地层划分对比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为例    罗东明;谭学群;游瑜春;刘建党;冯琼;刘忠群;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系沉积特征与储集条件    魏红红,彭惠群,李静群,谢正温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上古生界储集层研究    肖建喜

鄂尔多斯地区二叠系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模式    杨仁超,韩作振,李文厚,樊爱萍,李义军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沉积体系及岩相古地理研究    彭海艳

子洲气田二叠系山西组沉积相研究    王普

河南桐柏老湾金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研究    黄震;谢巧勤;徐晓春;潘成荣;陆三明;岳书仓;

安徽天长地区阜宁组砂岩成岩特点与储层微观特征研究    金宝林;

安徽巢北地区下志留统坟头组沉积环境分析    王茵;曾勇;陈松;

塔里木盆地侏罗—白垩纪古气候研究    万超;李双应;王松;杨栋栋;刘毅;何刚;徐锦龙;

安徽巢湖凤凰山石炭纪岩石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侯明金,齐敦伦,金义祥

白云石化机理与白云岩成因问题研究    赫云兰;刘波;秦善;

黔东三都-丹寨地区寒武系斜坡相碳酸盐岩的储集性    张秀莲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沉降史与沉积响应    杨圣彬;郭庆银;侯贵廷;孙晔;

Q型主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在柴达木盆地花土沟油田新近系砂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吕红华;任明达;柳金诚;李有利;

松辽盆地两井孤店地区泉头组四段沉积微相研究    熊福生;史謌;孙永梅;孙玉娟;

地球科学新理论、新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冯志亮;姚亚明;崔树军;周继军;陈建军;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中上寒武统白云岩沉积微相    刘玲;朱井泉;由雪莲;何凯;

莱阳地区中生代陆相地层多重地层划分及沉积演化    秦杰;陶有兵;任天龙;侯建华;杨仕鹏;王丽娟;

桩74低渗透油藏原始含水饱和度偏高原因分析研究    高树生;胡志明;熊伟;班凡生;

辽宁义县地区萤石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杨子荣;吴晓娲;程琳;聂建珍;刘凯;高小跃;

焉耆盆地侏罗系储集特征及影响因素    包书景;白振瑞;程喆;

东濮凹陷濮城油田南区沙2~(上2+3)辫状三角洲砂体的储层非均质性    邢德敬;刘辰生;

东濮凹陷深层气藏储层分类标准及储层综合评价    许杰;李银花;

塔里木盆地罗布泊地区石炭系混合沉积层序    张同钢;储雪蕾;向赞;刘玉魁;

内蒙古赤峰地区安家营子金矿成矿流体研究    李永刚;翟明国;苗来成;薛良伟;朱嘉伟;关鸿;

煤矿安全预警系统的方法研究    母丽华

济阳坳陷深层碎屑岩储层物性及其流体实时评价    邓美寅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地层与有利储集砂体分布预测    金惠

环境磁学在加拿大伊利湖西盆地北岸Cedar滩的应用    张淑伟

海拉尔盆地复杂储层地震识别方法研究    刘俊峰

白音查干凹陷隐蔽油藏预测技术研究    梁国胜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沙三段沉积储层特征与油气关系    李军

云南沧源南腊—缅甸金厂铅锌银多金属矿集区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研究    杨贵来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晚古生代沉积—构造演化及天然气勘探潜力研究    闫建萍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史家畔地区延长组储层特征研究    庞军刚

河南省侏罗—白垩纪沉积相与古地理研究    钟明洋

栖霞蓬莱群沉积相分析与沉积环境演化    韩瑞胜

华北东部晚古生代层序古地理研究    刘彬彬

鄂尔多斯地区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研究    李振鹏

松辽盆地白垩系岩相古地理研究    李伟

鲁西地块奥陶纪岩相古地理研究    徐学蓓

临清坳陷石炭—二叠系储层沉积及成藏条件研究    孟兆磊

中国北方地区中、新生代古地理与油气资源关系    马浩宁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露头奥陶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刘阵

港东开发区储层地质特征研究    马永东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石盒子组-山西组成岩作用与储层的关系    胡江柰,张哨楠,李德敏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储层岩石学和成岩作用    惠宽洋,张哨楠,李德敏,胡江柰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三角洲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    付锁堂,田景春,陈洪德,侯中健,张锦泉,刘文均,杨华,付金华,范正平,石晓英

鄂尔多斯东北部山西组—上石盒子组砂岩特征及物源分析    陈安清;陈洪德;向芳;刘文均;侯中健;尚云志;叶黎明;李洁;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三角洲相沉积演化特征    向芳;陈洪德;李志宏;李凤杰;侯中健;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石炭—二叠系沉积相带与砂体展布    魏红红,彭惠群,李静群,谢正温,漆雕良

油气沉积学发展回顾和应用现状    顾家裕,张兴阳

中国含油气盆地碎屑岩低渗透储层的特征及形成机理    蒋凌志,顾家裕,郭彬程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地区山西组一段海相、过渡相沉积标志研究及环境演化分析    刘家铎;田景春;张翔;张哨楠;聂永生;赵强;韦东晓;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海相沉积环境分析    叶黎明;齐天俊;彭海燕;

鄂尔多斯地区石炭—二叠系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学研究    魏红红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沉积演化与下古生界天然气聚集关系研究    党犇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碎屑岩储层形成机理及主控因素研究    刘锐娥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沉积体系及砂体展布规律研究    付锁堂

中国西北地区中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矿地质与成矿作用    吴柏林

靖边气田沉积特征及其成藏规律    王勇

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气藏主力含气层段有效储集砂体展布规律研究    董桂玉

鄂尔多斯中东部晚古生代古地理及高效储层控制因素研究    沈玉林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沉积体系研究    郭德运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储层控制因素分析    陈娟萍

鄂尔多斯西缘地区二叠系太原组、山西组沉积体系研究    王岚

孤北低潜山前第三系煤成气储层地质研究    刘菊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区上古生界物源及沉积相研究    马强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陕231井区马五_4~1储层特征研究    张庆洲

中伊朗盆地Garmsar区块库姆组沉积微相与储层特征研究    马若龙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地区上古生界物源分析及意义    刘贤

古地貌恢复技术方法及其研究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沉积前古地貌研究为例    赵俊兴,陈洪德,时志强

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在岩相古地理分析中的应用    侯中健,陈洪德,田景春,覃建雄,彭军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三角洲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    付锁堂,田景春,陈洪德,侯中健,张锦泉,刘文均,杨华,付金华,范正平,石晓英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层物性影响因素    邓礼正

高分辨率层序分析在河流相砂体等时对比中的应用    郑荣才,柯光明,文华国,高红灿

沉积地球化学在层序地层分析中的应用    田景春;陈高武;张翔;聂永生;赵强;韦东晓;

鄂尔多斯东北部山西组—上石盒子组砂岩特征及物源分析    陈安清;陈洪德;向芳;刘文均;侯中健;尚云志;叶黎明;李洁;

沉积学发展现状与前瞻    曾允孚,覃建雄

碎屑岩储集层孔隙的形成、演化和预测    朱国华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晚石炭世沉积体系与高频层序旋回——以呼鲁斯太剖面例析    贾进华,刘焕杰,郭英海

塔巴庙区块晚古生代沉积体系研究    李君文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二叠系山西组古地理特征    林雄;王亚辉;侯中健;

靖边气田山西组下段储层沉积微相特征    梁积伟;郭艳琴;李玮;黄源琳;肖丽;王若谷;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下二叠统山西组物源研究    李慧;李建明;施辉;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下段基准面旋回与聚煤作用    梁积伟;李文厚;张峰;林峰;郭艳琴;陈全红;王若谷;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前景    刘志武;韩代成;周立发;

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沉积环境讨论及其地质启示    陈洪德;李洁;张成弓;程立雪;程礼军;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9油层组沉积特征与储集条件    窦伟坦;蔺宏斌;慕敬魁;林丽;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藏储层包裹体中气体成分及同位素研究    米敬奎;戴金星;张水昌;张文正;宫色;李贤庆;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山西组沉积相研究    谭晨曦;李文厚;张慧军;郑勇;

天池构造在奥陶系灰岩中获高产工业气流    王则民;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沉积模式及其天然气勘探意义    陈开远;朱红涛;张志琳;李刚;李谦;吕明胜;

内蒙古西部晚古生代煤的煤质特征    胡波;秦建强;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高分辨层序地层及沉积微相研究    段亮;梁积伟;李文厚;

鄂尔多斯盆地煤对甲烷吸附性能探讨    李贵红;张泓;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同位素特征    文冬光;邱心飞;王德潜;侯光才;王志民;J.V.TURNER;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含水岩石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水文地质意义    谢渊;王剑;谢正温;李令喜;邓国仕;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形成的古气候条件    杨郧城;侯光才;文东光;王冬;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陇县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控煤作用分析    王辉;康高峰;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三叠系延长组油藏类型初探    蒙晓灵;赵靖舟;武富礼;王建民;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惠安堡地区铀成矿特点初探    李保侠;贾恒;于宏伟;

能源“聚宝盆”将派“大用场”     艾芳

鄂尔多斯盆地将建成环形集输管网    记者 杨文礼 通讯员 陈静

闻油而动 攻坚鄂尔多斯    本报记者 马永 黄普根 通讯员 王玉梅

“聚水盆”发现前后    本报记者 窦涛

鄂尔多斯盆地非纵勘探生产进入规模化生产    通讯员 杨学庆王玉梅

鄂尔多斯盆地(铜川部分)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评审会召开    陈红娟

鄂尔多斯有望成为能源接续基地    呼跃军

内蒙古扬眉吐“气”    本报见习记者 汪俞佳

水润鄂尔多斯    本报记者 田雪莲 于德福 本报特约记者 夏鹏 郝晓红

青海钻井队远征鄂尔多斯盆地和毛乌素沙漠    记者 凌须斌 通讯员 元大林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富烃凹陷特征及其形成的动力学环境    邱欣卫

晚古生代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层序充填特征与物质分布规律    李洁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演化与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    郭庆银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新生代演化—改造及盆山耦合关系    王建强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山西组沉积相研究与地震储层识别    刘朋波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层砂岩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    武文慧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的生烃动力学及其分子特征研究    付少英

鄂尔多斯盆地自然电场及石油地质意义    冯兵

鄂尔多斯盆地长北气田山西组二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和储集砂体综合研究    周祺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超低渗透大型岩性油藏成藏机理研究    邓秀芹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西组天然气储集条件研究    梁英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高分辨层序地层及沉积微相研究特征研究    梁积伟

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地区山西组二段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黄培培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山西组—石盒子组沉积特征研究    吝文

鄂尔多斯西缘地区二叠系太原组、山西组沉积体系研究    王岚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层序地层研究    曾庆猛

鄂尔多斯盆地红粘土分布特征与新构造运动研究    李建星

鄂尔多斯盆地楼坊坪区块延10基础地质研究    邓媛

鄂尔多斯盆地郑庄油区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    王华

产业集群视角下鄂尔多斯盆地煤炭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冯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