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松辽盆地宋站南地区中浅层天然气来源与成藏条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14:53
热度:

松辽盆地宋站南地区中浅层天然气来源与成藏条件【摘要】:宋站南地区位于榆树林油田北部,区域构造上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三肇凹陷的东北斜坡带,西邻升平构造,北与宋站鼻状构造接壤,东部为

【摘要】: 宋站南地区位于榆树林油田北部,区域构造上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三肇凹陷的东北斜坡带,西邻升平构造,北与宋站鼻状构造接壤,东部为尚家鼻状构造,南部为徐家围子构造群。从目前的勘探开发现状来看,已经在周边地区葡萄花油层和扶杨油层发现有汪家屯气田、升平油田、榆树林油田、宋站气田。但是,宋站南核心地区油气富集的基础地质条件、油气来源、成藏条件等认识不清。因此,对宋站南地区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天然气组分和同位素是判别天然气成因的主要依据,也是天然气仅有的两种地化数据。本文通过对宋南地区天然气的甲烷,重烃,非烃及碳同位素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得出宋南地区中浅层天然气与升平地区中浅层天然气是同源的,而且含有无机气,但含量很少。通过对升平地区中浅层天然气和升平地区深层天然气对比分析得出,升平地区中浅层天然气与深层同源。对升平深层烃源岩分析可知,升平深层天然气主要来自沙河子组煤系源岩。即宋站南中浅层天然气(扶杨油层及登娄库组天然气)气源岩为沙河子组煤系源岩。研究区中浅层钻探过程中发现的主要的产油层位是:葡萄花、扶余、杨大城子油层。葡萄花油层储层主要是水下分流河道砂、砂坝和席状砂,以中孔中渗为主。扶杨油层储层主要为河道砂和砂坝,以中-低孔、特低-低-非渗储层为主。本区中浅层天然气主要运移输导通道是断陷期形成坳陷期继续活动的断裂(T5(T4)-T2断裂)及断陷期形成坳陷期和构造反转期活动的断裂(T5(T4)-T06),这些断裂沟通了下伏沙河子组有效源岩与中浅层地层的有效圈闭,在泉头组-青山口组沉积时期,松辽盆地受到东西向拉张应力场作用,这些断裂活动开启,而此时下伏的沙河子组气源岩已进入大量的排气期,其生成的天然气沿源断裂向上运移进入中浅层的储层中聚集成藏。宋站南地区葡萄花油层和扶杨油层均以断块圈闭为主。对研究区扶杨油层断裂带中泥质含量进行计算,并以泥质含量50%为界评价了该区断裂的侧向封闭性。可以看出,宋站南地区扶杨油层断层侧向封闭性好,由其控制形成的断块和断层遮挡圈闭均是有效的。 【关键词】:松辽盆地 宋站南 中浅层 天然气来源 成藏条件
【学位授予单位】:大庆石油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创新点摘要6-9
  • 前言9-12
  • 1.选题的目的及意义9
  • 2.研究区的勘探现状及存在的问题9
  • 3.完成的主要工作量9-10
  • 4.论文取得主要成果认识10-12
  •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12-21
  • 1.1 工区位置12
  • 1.2 构造、断裂特征12-19
  • 1.2.1 构造特征12-15
  • 1.2.2 构造演化阶段15-17
  • 1.2.3 断裂特征17-18
  • 1.2.4 断裂类型划分18-19
  • 1.3 地层特征19-20
  • 1.4 沉积特征20-21
  • 1.4.1 葡萄花油层沉积特征20
  • 1.4.2 扶杨油层沉积特征20-21
  • 第二章 天然气组分及成因类型21-30
  • 2.1 研究区内天然气化学组成21-27
  • 2.1.1 甲烷分布特征22
  • 2.1.2 天然气的湿度和重烃含量特征22-25
  • 2.1.3 非烃气组分特征25-27
  • 2.2 研究区内天然气碳同位素27-30
  • 2.2.1 甲烷碳同位素分布27-28
  • 2.2.2 甲烷同系物碳同位素系列特征28-30
  • 第三章 天然气分布及来源30-41
  • 3.1 天然气分布30-31
  • 3.2 天然气来源31-36
  • 3.2.1 研究区纵向上气源对比31-35
  • 3.2.2 研究区横向上与相邻区块对比35-36
  • 3.3 升平天然气来源36-41
  • 3.3.1 升平中浅层天然气来源36-38
  • 3.3.2 升平深层天然气来源38-41
  • 第四章 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41-62
  • 4.1 生烃能力评价41-47
  • 4.2 储层特征分析47-57
  • 4.2.1 储层岩性特征47-50
  • 4.2.2 储层物性特征50-52
  • 4.2.3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52-57
  • 4.3 天然气运移机制57-58
  • 4.3.1 输导通道类型及特征57-58
  • 4.4 圈闭类型及特征58-62
  • 结论62-63
  • 参考文献63-66
  • 发表文章目录66-67
  • 致谢67-68
  • 详细摘要68-7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浅谈坳陷构造地质与盆地的成因关系    李志泽;王巍;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构造特征及有利区带分析    冯晓辉;胡杨;

最新研究进展-地学与天文学专辑    

松辽盆地宾县—王府凹陷构造特征分析    程三友;刘少峰;苏三;

松辽盆地兴城地区营城组火山岩岩性的测井识别方法    张学东;

尖齿状金刚石复合片钻头在油页岩矿区的钻进实验    张献振;刘宝昌;卢彬;赵生庆;

松辽盆地长垣以西高台子油层沉积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    杨玉芳;韩云洁;钟建华;周永炳;陈志鹏;

松辽盆地松科1井南孔晚白垩世介形类生物地层    李顺;席党鹏;荆夏;黄清华;王焯;万晓樵;

松辽盆地陆相大规模优质烃源岩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标志    冯子辉;方伟;李振广;王雪;霍秋立;黄春艳;张居和;曾花森;

地质类比法在坳陷盆地油页岩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以松辽盆地上白垩统为例    贾建亮;刘招君;郭巍;柳蓉;孟庆涛;闫磊;

松辽盆地青山口阶的化学地层标记及其与海相Cenomanian阶的对比    万晓樵;叶得泉;李罡;

松辽盆地泰康地区青山口组孢粉和藻类组合及其古气候特征    乔秀云;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营城组流纹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指示意义    孟凡超;刘嘉麒;李明;刘晓;印长海;陆加敏;崔岩;

松辽盆地晚中生代沉积岩碎屑锆石年龄分布和Sr-Nd同位素特征及其盆地演化意义    李双庆;陈福坤;祝禧艳;

松辽盆地青山口组烃源岩层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蒙启安;陈萍;孔惠;

松辽盆地昌德地区深层成岩演化模拟与储层孔隙度预测    孟元林;肖丽华;李杰;马文杰;王雪松;杨俊生;

松辽盆地西斜坡泥岩地层压实规律    赵健;

松辽盆地与大兴安岭白垩纪伸展盆山耦合关系与演化    刘招君;方石;郭巍;董清水;朱建伟;

松辽盆地西缘断裂带中花岗质糜棱岩的锆石SHRIMP和云母Ar-Ar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李娟;郑常青;周建波;施璐;崔芳华;

松辽盆地中浅层轮藻化石组合特征    张文婧;谢磊;王树恒;黄清华;孔惠;

松辽盆地最深探井古龙1井完钻    记者 张云普

松辽盆地深地震深测技术实验获好评    马琳

建南构造:浅层天然气勘探前景良好    记者 李祖诗

松辽盆地深层碎屑岩勘探首获突破    佳武张英

50岁油田 舒展奋进豪情    本报记者 王玮

松辽盆地中原探区勘探项目启动    刘宗志

大庆钻探完钻松辽盆地最深井    通讯员 刘爱国记者 张云普

ICDP总部批准白垩纪松辽盆地项目    记者 秦京午

中国石油和中国年代签署松辽盆地两井区块石油合同    任继凯

中国石油集团与马来西亚常青集团签署松辽盆地扶余1号区块石油合同    记者 任继凯

基于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的松辽盆地上白垩统油页岩识别与资源评价    贾建亮

松辽盆地上白垩统事件沉积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高有峰

松辽盆地上白垩统旋回地层与坳陷盆地的沉积演化    王国栋

松辽盆地深层不同类型天然气成因机理及其成藏贡献    杨春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层属性量化表征及其储渗单元刻画    吴颜雄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与东吐莫地区层序地层及隐蔽圈闭研究    聂逢君

松辽盆地裂后期构造反转及其动力学背景分析    宋鹰

松辽盆地保乾三角洲层序地层学及含油气系统研究    王立武

松辽盆地构造热演化及地热资源定量评价研究——以杜蒙地区为例    施龙

松辽盆地白垩系营城组火山岩有效储层研究    黄玉龙

松辽盆地宋站南地区中浅层天然气来源与成藏条件    于勇

松辽盆地扶余油田泉头组沉积微相的研究    张宇

大庆油气区石炭—二叠纪构造演化研究    孙宝山

松辽盆地乾东—深井子北地区三维精细构造解释及储层预测    张伟

松辽盆地树25-尚2区块构造演化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何志勇

松辽盆地火山流体与烃源岩相互作用的模拟实验研究    汪名友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构造样式与构造圈闭预测    唐华风

松辽盆地早白垩世岩石圈热结构模型研究    黎广荣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热史恢复及其与油气生成关系研究    高松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中部早白垩世早期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张军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