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天然气掺混CO_2对发动机燃烧及排放性能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14:04
热度:

天然气掺混CO_2对发动机燃烧及排放性能的影响【摘要】:随着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发展代用燃料汽车成为发展趋势。天然气因较低的成本,丰富的储量和良好的排放性等受到广泛的关注,

【摘要】:随着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发展代用燃料汽车成为发展趋势。天然气因较低的成本,丰富的储量和良好的排放性等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同时天然气作为代用燃料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火焰传播速度低和循环变动大等,如何使发动机在实现较低排放的同时保证较高的热效率和经济性成为研究热点。 EGR是降低NO_x排放的有效手段,已成为满足未来排放法规的关键技术之一。但传统EGR的最大EGR率受到燃烧循环变动的限制,即EGR率超过一定界限,HC排放将会急剧增加,热效率明显下降。为了进一步探索降低天然发动机NO_x排放并兼顾综合性能的途径,本研究从EGR缸内分区的角度出发,将EGR与天然气耦合,同步喷入发动机进气道内,旨在实现EGR与天然气在缸内浓度分区一致,以达到在保证热效率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NOx排放的目的。分析天然气缸内混合气浓度分布特征可知,天然气浓度较小的区域内,由于过量空气的稀释作用使得燃烧温度本来就低,产生的NOx相对较少,而反之天然气浓度较大的区域更容易产生NOx。因此,如果EGR浓度分布与天然气浓度分布一致,则可以减小EGR对天然气浓度较小区域的稀释作用,并有效抑制天然气浓度较大区域的NO_x生成。由于传统的废气再循环引入方式与天然气气轨之间压差较大,直接耦合很困难,因此本文采用了CO_2代替EGR与天然气进行耦合,进行相关研究。 试验中选取ESC测试循环13工况作为试验工况,来研究天然气掺混CO_2时,辅以喷气时刻的调节,对发动机燃烧及排放的影响规律。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采用天然气掺混CO_2时,随着掺混率的增加,有效热效率和比气耗在初期基本保持不变,当掺混率超过一定值时,有效热效率下降,比气耗升高。 2.小负荷工况下,随着掺混率的增加,缸内最大压力、最大放热率下降;中大负荷工况下,随着掺混率的增加,缸内最大压力、最大放热率初期呈上升的趋势,当掺混率超过一定值后,缸内最大压力、压力最大升高率、最大放热率随掺混率进一步增加开始降低,且负荷越大降低的速率越快。 3.随着掺混率的增加,燃烧始点、滞燃期和CA50在初期基本保持不变,当掺混率超过一定值后,燃烧始点推迟,滞燃期延长,CA50略有增大;小负荷工况下主燃期随掺混率增加而增加,中大负荷工况下,主燃期在初始阶段基本保持不变,仅当掺混率达到一定值后,主燃期才略有增加。 4.随着掺混率的增加,缸内平均燃烧温度峰值下降,其对应的曲轴转角后移。 5.各个负荷工况下,随着掺混率的增加,循环变动略有增加,但均小于5%,说明天然气掺混CO_2时,辅以喷射策略的调整,可以将循环变动控制在较理想的范围内。 6.天然气掺混CO_2和空气掺混CO_2均可大幅降低NO_x排放,但会造成HC比排放有所增加。通过对掺混率、点火时刻和喷气时刻进行优化后,天然气掺混CO_2可以获得最佳的比排放和比气耗的trade-off关系。初步推测是由于混合气在缸内实现了预想的分层效果,即缸内CO_2的浓度分布与天然气的浓度分布一致,从而减小了CO_2对天然气浓度较小区域的稀释作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些区域的燃烧,减少了循环变动,同时有效抑制了天然气浓度较大区域的NO_x的生成,说明天然气掺混CO_2这种方式有进一步拓展发动机的经济性及NO_x比排放的优化区域的潜力。 【关键词】:天然气 CO2 发动机 燃烧 排放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K43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26
  • 1.1 引言12-15
  • 1.1.1 能源问题12-13
  • 1.1.2 环境问题及排放法规13-15
  • 1.2 天然气汽车的发展15-19
  • 1.2.1 天然气作为内燃机燃料的优缺点15-17
  • 1.2.2 国内外发展现状17-19
  • 1.3 稀燃天然气发动机的研究现状19-23
  • 1.3.1 分层燃烧技术19-21
  • 1.3.2 废气再循环(EGR)技术的研究21-23
  • 1.4 CO2模拟 EGR 在发动机上的研究23-24
  • 1.5 本研究的选题意义及主要内容24-26
  • 1.5.1 选题意义24-25
  • 1.5.2 主要内容25-26
  • 第2章 试验台架的建立26-36
  • 2.1 试验研究对象26
  • 2.2 试验仪器及设备26-28
  • 2.3 试验台架的布置28-31
  • 2.3.1 天然气供给系统30
  • 2.3.2 点火系统30-31
  • 2.4 CO2供给系统设计31-32
  • 2.5 试验工况和步骤32-33
  • 2.5.1 试验工况32-33
  • 2.5.2 试验步骤33
  • 2.6 本章小结33-36
  • 第3章 天然气掺混 CO2对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影响36-54
  • 3.1 天然气掺混 CO2对发动机经济性的影响规律37-38
  • 3.2 天然气掺混 CO2对缸内压力的影响规律38-40
  • 3.3 天然气掺混 CO2对燃烧始点的影响规律40-41
  • 3.4 天然气掺混 CO2对滞燃期和主燃期的影响规律41-42
  • 3.5 天然气掺混 CO2对放热率的影响规律42-45
  • 3.6 天然气掺混 CO2对 CA50 的影响规律45-46
  • 3.7 天然气掺混 CO2对缸内平均燃烧温度的影响规律46-47
  • 3.8 天然气掺混 CO2对循环变动的影响规律47-52
  • 3.8.1 天然气掺混 CO2对缸内最大压力循环变动的影响48-50
  • 3.8.2 天然气掺混 CO2对平均指示压力循环变动的影响50-52
  • 3.9 本章小结52-54
  • 第4章 天然气掺混 CO2对发动机排放的影响54-60
  • 4.1 天然气掺混 CO2对 NOx 排放的影响规律54-55
  • 4.2 天然气掺混 CO2对 HC 排放的影响规律55-56
  • 4.3 天然气掺混 CO2对发动机经济性和排放性的综合分析56-58
  • 4.4 本章小结58-60
  • 第5章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60-64
  • 5.1 全文总结60-61
  • 5.2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展望61-64
  • 参考文献64-68
  • 致谢6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世界能源状况及车用天然气发动机技术发展    林在犁,杨学杰

过量空气系数对天然气发动机燃烧及排放的影响    窦慧莉;刘忠长;李骏;闫涛;

进气加入CO_2对直喷式柴油机燃烧的影响    姚春德,刘增勇,孙家峰,高昌卿

车用汽油机稀燃及其净化技术    李志军,刘书亮,林建生,刘伍权,王健

进气含有高浓度CO_2的柴油机的燃烧特性    孙家峰,姚春德,何邦全,高昌卿,刘增勇

CO_2稀释燃料对富氧扩散燃烧中NO_x生成的抑制作用    杨浩林;赵黛青;鲁冠军;

当代车用汽油机节能和排放的技术措施    马学通,王天友,饶里,李志军,刘书亮

排气再循环中CO_2对车用直喷式柴油机排气排放的影响    陈暹,蔡锐彬,陈子健

稀薄燃烧汽油机电控系统设计与NOx排放控制研究    于吉超

车用增压涡流室柴油机EGR系统的设计和试验    楼狄明;周岳敏;谭丕强;周平;

进气加入CO_2对直喷式柴油机燃烧的影响    姚春德,刘增勇,孙家峰,高昌卿

富氧燃烧技术在陶瓷烧成工艺中的应用    邓伟强;曾令可;税安泽;王慧;刘平安;刘艳春;

柴油燃料HCCI燃烧的稳定性研究    石磊,崔毅,邓康耀

内燃机高速瞬态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的开发    石磊,程勇,吴波,邓康耀

富氧燃烧技术在陶瓷窑炉中的应用分析    曾令可;邓伟强;刘艳春;税安泽;王慧;李萍;

概述采用添加物对柴油机排放的影响    李孝禄,黄震,乔信起,田良云,宋军

符号时间序列方法在汽油机燃烧循环变动特征分析中的应用    李岳林,刘志强,黄竹青,袁翔

降低汽油机有害排放物NO_x的分层废气再循环的研究    刘增勇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内燃机排放性能建模与应用研究    周斌

生物质气发动机工作过程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张强

压燃式天然气发动机燃烧过程模拟计算和试验研究    郑清平

火花点燃式LPG发动机快速稀燃及排放控制的研究    胡春明

可控热氛围下柴油喷雾自燃及燃烧特性的研究    邓俊

直喷式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及闭环控制算法的研究    蒋坚

氧化剂设计改善内燃机燃烧的研究    肖广飞

车用汽油机低排放技术研究    王海龙

多缸发动机气缸压力采集与燃烧分析系统的研究    崔海龙

醇类燃料的燃烧与排放特性的研究    彭小红

电控汽油机针对欧Ⅲ排放的燃油控制策略研究    裴元江

天然气发动机电控系统控制器的研制    吴本成

天然气发动机电控单元开发    王超

大型火花点火生物质气发电机组的研究开发    王令金

HCCI燃烧过程缸内压力实时采集分析及燃烧特性研究    邢元

天然气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多维数值模拟研究    孟金喆

汽油机最爆压循环变动规律及试验方法研究    杰古阿萨

电控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分析    陆家祥,王钧效,王桂华,邵莉,陈玉妍

21世纪油气工业发展刍议    陈俊武

进气加入CO_2对直喷式柴油机燃烧的影响    姚春德,刘增勇,孙家峰,高昌卿

产业安全理论研究    李孟刚;

彩色三基色温度测量原理的研究    程晓舫,周洲

内燃机燃烧研究中的几个前沿问题    史绍熙,苏万华

三效催化转化器与电控汽油机匹配的研究    董团结,王建昕,庄人隽,刘军山

柴油引燃式天然气发动机最佳引燃柴油量及过量空气系数浓限、稀限的研究    林志强,苏万华

闭环控制系统空燃比波动对三效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李俊,王建昕,肖建华,庄人隽,杨伟东

燃料稀释对富氧空气/甲烷扩散火焰中氮氧化物生成的影响    赵黛青,冯耀勋,刘庆才,山下博史

四气门汽油机稀混合气燃烧及降低NO_x排放的研究    王天友

准均质稀薄燃烧发动机的建模与控制    王莉

CA1102Q五气门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稀混合气燃烧的研究    裴普成

建立中国天然气工业体系不容迟疑——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胡见义    林伦

城市天然气工程的风险    綦岩;

俄天然气通信公司将发4颗遥感卫星    阳光;

发展我国天然气工业必须高度重视上中下游的协调    杜文培

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发展概况、前景和政策建议    夏鸿辉

加强标准前期研究 保证采标的适用性    

抓住机遇加速发展我国天然气工业    张孝松;

工程建设的指南——评《天然气输配工程》    胡明安;

天然气流量计的特性与选型    刘福生;杨焕诚;

21世纪天然气技术    Gustavo Inciarte;康安;

中国天然气工业资源潜力与发展前景    马新华;钱凯;李景明;姚建军;李东旭;

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 推进天然气工业持续发展    谢久明;

基于驻涡稳定的RQL燃烧室排放性能的试验研究    蒋波;何小民;金义;秦伟林;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陈国华;居维清;

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现状及勘探重点领域分析    贾承造;

发展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建设    周志斌;

天然气贸易能量结算方式初探    白丽萍;孙明烨;陈皖华;李华琴;

配合西气东输工程发展天然气工业是符合CDM要求的技术选择    樊立明;

基于驻涡稳定的LPP燃烧室排放性能的试验研究    田中礼;何小民;金义;

渤海海域中西部地区天然气成因类型与气源研究    文志刚;唐友军;徐耀辉;李浮萍;别旭伟;

欧盟希望能缓口气,俄乌依旧“斗气”    记者 尚军

恢复供气流量少 俄乌重开口水仗    

俄乌怨长 欧洲气短    本报记者 陈纪英

沙特发展天然气工业雄心勃勃    荆华

天然气产业链应系统规划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董秀成

俄白:不是“斗气”那么简单    本报记者 杨舒

俄乌斗到“断气”,多国算是被绑架了    郜婕

气路不畅,俄向欧盟国家输气量几乎为零    郜婕

受“气”18国,苦的“匀”给更苦的    杨舒怡

俄欧角力新一轮能源争夺    张光政 张宁

中国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经济研究    贺罡

米糠油制备生物柴油及其乳化与燃料特性研究    林琳

汽油发动机富氧燃烧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    李胜琴

FAI二冲程缸内直喷汽油机的研究    蔡晓林

LPG压燃发动机喷雾及燃烧特性研究    肖合林

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过程转化炉大型化关键技术研究    郭文元

大庆油田天然气产业发展研究    刘文阳

川渝地区输气管道管控一体化与数据集成应用研究    朱勇

吐哈盆地红台2块凝析气田开发动态与增产技术研究    马广明

浅层生物气特征、成藏条件与富集规律研究    刘若冰

天然气掺混CO_2对发动机燃烧及排放性能的影响    刘清强

天然气中二氧化碳凝华特性的研究    刘瑶

中国在卡塔尔天然气合作竞争探析    沈启波

天然气区域管网供气与调峰优化    朱建宾

中国与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合作现状、问题与前景    张龙

宁波市公共交通天然气汽车应用及发展研究    叶建国

小型挖掘机用柴油机的排放性能改进研究    张晶

中国天然气价格激励规制研究    周国栋

柴油机富氧燃烧机理与排放性能数值模拟研究    杨庆刚

喷油特性对柴油机经济及排放性能影响的研究    张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