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脆弱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13:41
热度:

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脆弱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摘要】:天然气是一种洁净、优质能源,是继煤和石油之后第三大能源。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随着

【摘要】:天然气是一种洁净、优质能源,是继煤和石油之后第三大能源。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随着我国天然气工业快速发展,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脆弱生态环境的影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协调天然气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天然气开发利用必须考虑的问题。 论文第一部分对天然气长输管道的发展、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的特点、生态环境影响、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进展及脆弱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梳理,提出将“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脆弱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课题的原因,明确了此次选题研究的意义、目的。 论文第二部分对本文所用到的主要评价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明确脆弱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并对相关基础理论进行介绍,详细分析我国、西北地区以及甘肃省脆弱生态环境现状。 论文第三部分结合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甘肃段)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对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甘肃段)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研究。首先概要介绍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甘肃段)基本概况,其次对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甘肃段)生态环境影响现状、预测两方面进行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针对性提出环境保护措施。 最后部分对全文各章节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指出本文研究存在的不足。 论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在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中,总结了我国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和方法;分析相关的建设项目对脆弱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有关研究成果对同类天然气开发利用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研究保护脆弱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天然气长输管道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方法 脆弱生态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E973;X820.3;X17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7
  • 1.1 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的特点及其环境影响9-11
  • 1.1.1 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的特点9-11
  • 1.1.2 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的环境影响11
  • 1.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11-13
  • 1.2.1 国外研究进展12
  • 1.2.2 国内研究进展12-13
  • 1.3 脆弱生态环境保护研究进展13-15
  • 1.3.1 国外研究进展14
  • 1.3.2 国内研究进展14-15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15
  • 1.5 研究内容15-17
  • 2 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脆弱生态环境保护17-33
  • 2.1 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17-23
  • 2.1.1 水土流失量预测模型法17-20
  • 2.1.2 以GIS为代表的空间分析方法20
  • 2.1.3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法20-22
  • 2.1.4 景观生态学方法22-23
  • 2.2 脆弱生态环境保护研究23-33
  • 2.2.1 脆弱生态环境的基础理论23-26
  • 2.2.2 我国脆弱生态环境现状分析26-27
  • 2.2.3 西北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现状分析27-28
  • 2.2.4 甘肃省脆弱生态环境现状分析28-30
  • 2.2.5 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30-33
  • 3 实例研究33-65
  • 3.1 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甘肃穿越段概况33-39
  • 3.1.1 项目概况33
  • 3.1.2 环境保护的目标33-39
  • 3.1.3 生态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39
  • 3.2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39-46
  • 3.2.1 区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39-40
  • 3.2.2 植被现状调查与分析40-42
  • 3.2.3 动物现状调查与评价42-43
  • 3.2.4 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3-44
  • 3.2.5 土地利用现状44
  • 3.2.6 生态敏感区段现状44-46
  • 3.3 工程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46-58
  • 3.3.1 工程活动主要影响类型、范围、程度46-50
  • 3.3.2 主要工程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50-52
  • 3.3.3 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分析52-53
  • 3.3.4 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分析53-54
  • 3.3.5 对土壤环境的影响54
  • 3.3.6 对农牧业生态环境影响分析54-55
  • 3.3.7 评价区生产能力变化分析55-58
  • 3.4 生态保护及恢复措施58-65
  • 3.4.1 保护区生态恢复58-59
  • 3.4.2 湿地生态恢复与缓解措施59
  • 3.4.3 绿洲农业区生态恢复与保护措施59-60
  • 3.4.4 戈壁、沙质荒漠区的生态恢复与缓解措施60-61
  • 3.4.5 其他生态恢复与缓解措施61-62
  • 3.4.6 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62-65
  • 4 结论与讨论65-67
  • 4.1 结论65
  • 4.2 讨论65-67
  • 参考文献67-70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70-71
  • 致谢7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中国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于兴修,杨桂山

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赵跃龙,张玲娟

西部干旱区内陆河流域脆弱生态环境研究进展——以新疆塔里木河流域为例    王让会,游先祥

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的环境演变    龚家栋,程国栋,张小由,肖洪浪,李小雁

定西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贾文雄,田玉军

我国典型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中的生态补偿问题    王昱;丁四保;王荣成;

浅议我国生态环境评价研究的进展    陈润羊;齐普荣;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简介    罗东晓;赵勤;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毕晓丽,洪伟

产业结构对生态脆弱区环境的影响    孟函勇;王绍斌;

景观生态学方法在攀枝花市高耗能园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衡景梅

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评估    王介勇,赵庚星,王祥峰,王丽华,刘世美,刘涛

层次分析法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陈永宁;赵和苍;曹恒;

复合有机、生态共生——工业、企事业单位绿地对外开放探析    苗靖;

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浅析    徐芬明;朱玉碧;郑财贵;

国内外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概述    李扬;

生态农业“三维”复合系统的运行机制研究    王秀峰,伍国勇

洞庭湖平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湖南南县为例    宋成舜;翟文侠;汤进华;杨旺舟;董捷;

山区县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探讨    刘欣;葛京凤;梁彦庆;

重庆市土地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研究    景丽娜;周宝同;殷清慧;张秋琴;

基于RS与GIS支持下的定边县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    王彦丽;李忠峰;

地质遗迹资源脆弱性评价方法及应用探讨    秦正;程双喜;郭四辈;吴梅;

基于GIS和主成分分析的生态脆弱性评价    张海伟;千怀遂;

生态脆弱地区保护规划的技术体系研究——以呼伦贝尔市为例    汪自书;

中国温带亚湿润沙地景观生态分类与景观管理    张东威;许嘉巍;刘会清;

江苏省城市生态安全评价    陈凯;史红亮;

地图相关模型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及实证研究    孙芳蒂;

黄淮海平原土地系统结构变化的模拟与分析    邓祥征;战金艳;苏红波;姜群鸥;

边缘效应的空间尺度与测度    彭少麟;周婷;

应用环境示踪剂探讨巴丹吉林沙漠及古日乃绿洲地下水补给    黄天明;庞忠和;

内蒙古额济纳盆地戈壁~(10)Be暴露年龄与洪积作用的演化    吕延武;顾兆炎;ALDAHAN Ala;张虎才;POSSNERT Gran;雷国良;

徐州市城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    周兴东

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    石欣

甘肃中南部滑坡、泥石流灾害机制及防灾可持续发展研究    赵洪涛

基于系统仿真和情景模拟的崇明生态安全评估    李华

镇江市水环境安全评价及风险控制研究    刘宏

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    王强

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及评价模型研究    胡元林

区域LUCC的景观生态效应研究    彭保发

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    马永俊

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退耕还林还草模式的生态效应研究    欧阳资文

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初探    艾蕾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湖北省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王芳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研究    杜金龙

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生态敏感性研究    康娅琳

巴东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王洪跃

山地煤矿区土地复垦规划与设计研究    潘妍宇

基于LUCC与RS/GIS的济南市生态安全评价    张京钊

哈大齐工业走廊不同类型城市空间扩展过程研究    邴迪

基于生态红线区划分的土地利用布局研究    左志莉

广西的喀斯特旅游资源及其特色研究    柏瑾

河西走廊黑河鼎新至哨马营段河水与地下水转化途径分析    仵彦卿,慕富强,贺益贤,蓝永超

甘肃河西地区内陆河流域荒漠化的水资源问题    康尔泗,李新,张济世,胡兴林

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宋永昌,戚仁海,由文辉,王祥荣,祝龙彪

“温郫都”生态示范区建设战略    姚建

景观生态学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重庆二郎科技园区生态环境影响探讨    吴飚,陈尧华,廖正军

论生态安全    陈国阶

我国区域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与体制机制问题探讨    丁四保;王晓云;

我国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下的主体功能区划研究    王昱;王荣成;

干扰生态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扰动生态学理论框架    周道玮,钟秀丽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    左伟,王桥,王文杰,刘建军,杨一鹏

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建设及设计技术展望    高东方,季天晶

天然气输气场站基础管理思路探讨    张东明;

浅谈天然气长输管道通信方案的选择    徐勇;双功新;

利用管道模拟软件提升技术管理水平    任小林,张卓军,施纪卫

天然气长输管道冬季液态排污物的成因    张伟;穆虹;董绍华;

我国天然气消费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李伟;杨义;刘晓娟;

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分析    刘海萍;梁超;

天然气长输管道站场选址问题浅析    杜善波;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天然气管道中间分输站运行方案的确定与优化    谢雪梅;杜建合;史革章;

大口径高压天然气长输管道分段水压试验优化研究    程光旭;丁海明;张早校;

天然气长输管道系统设计压力与安全阀定压关系探讨    苏欣;张琳;

X射线数字化实时成象检测技术在天然气长输管道焊缝探伤中应用的可行性    曾祥兆;孙贵诚;张正荣;

新管线工程对输送管的新挑战    王晓香;

工程开挖的结构效应与防治对策——以兰州西郊滑坡为例    张加桂;曲永新;

阿克苏市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建成通气    本报记者 书生

我国实现天然气长输管道关键装备首台套突破    本报记者 汪叶舟 孙德意

我国研制出国际领先的天然气长输管道用电动机    石晓

浙江省特检院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研究获突破    记者 曹吉根

市安监局着力保障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运行    臧子珍 侯磊

今后五年我省新建天然气长输管道一千九百公里    本报记者

2013 全省市县城全通气    记者 莫瑞宁

海南第一条天然气长输管道建成投产    记者费伟伟

内蒙古首条天然气长输管道开工    记者 杨文礼

天然气长输管道关键设备研制取得阶段性成果    盛根林

基于失效库的在役天然气长输管道定量风险评价技术研究    张华兵

川气东送管道的应急处置技术研究    卢彦博

天然气长输管道末段数值模拟及储气量研究    张月庆

北京市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生产安全风险研究    赵玉辉

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脆弱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熊婷

内蒙古西部天然气长输管道自动化控制集成系统构建研究    杨建功

天然气输配气系统运行优化分析与研究    韩梦媛

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采购模式研究    褚艳英

长距离输气管道项目投资控制研究    赵洪梅

Z天然气公司纵向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    毕庶强

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建库研究    杨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