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IGCC联产甲醇及天然气系统评价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11:45
热度:

IGCC联产甲醇及天然气系统评价研究【摘要】: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结构导致煤炭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是解决我国目前能源问

【摘要】: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结构导致煤炭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是解决我国目前能源问题的主要途径。IGCC和煤化工产品生产相结合的多联产技术,不但比单纯的IGCC单产系统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经济性,而且能够解决或缓解限制IGCC发展的问题,因此多联产技术是推动IGCC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夹点技术是基于全系统的过程工业优化方法,在化工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利用Aspen软件和’Thermoflow软件分别搭建了IGCC联产甲醇系统化工侧和动力侧模型,并应用夹点技术对IGCC联产甲醇系统进行夹点节能优化分析,提出系统用能不合理地方和改进措施,起到了良好的节能效果;本文对IGCC联产甲醇系统从能量、经济和环境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通过计算得出多联产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统的热效率和(?)效率,并对系统的投资成本和甲醇成本进行计算,得出在煤价较低时联产系统的甲醇成本较低,具有很大的利润空间,随着煤价的上涨,甲醇利润优势逐渐下降;而且系统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天然气资源也是我国紧缺能源之一,本文分析了两种IGCC联产天然气系统流程,并对系统的特性进行分析,IGCC联产天然气系统结构灵活,可以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对联产天然气系统的经济分析和天然气的成本计算可以看出,天然气成本受煤价变化影响较大,虽然联产天然气的价格优势并不明显,但为我国能源战略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关键词】:IGCC联产甲醇 IGCC联产天然气 夹点技术 系统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Q223.121;TE64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引言9-15
  • 1.1 中国能源现状9-10
  • 1.1.1 煤炭在我国能源中占据重要地位9-10
  • 1.1.2 煤炭资源利用发展方向10
  • 1.2 IGCC多联产是我国能源发展必然趋势10-14
  • 1.2.1 IGCC发展的机遇10-11
  • 1.2.2 IGCC发展的困难11-12
  • 1.2.3 多联产是推动IGCC发展的重要动力12-14
  • 1.3 过程节能优化现状14
  • 1.4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14-15
  • 第2章 IGCC联产甲醇系统设计和模拟15-25
  • 2.1 模拟工具介绍15
  • 2.2 合成气制备系统15-19
  • 2.2.1 气化技术的选择15-16
  • 2.2.2 气化炉模型搭建16-19
  • 2.3 化工侧系统模型19-21
  • 2.3.1 水煤气变换系统模型19-20
  • 2.3.2 甲醇合成与精馏系统20-21
  • 2.4 动力部分模型搭建21-23
  • 2.5 多联产系统流程设计和模拟23-24
  • 2.6 小结24-25
  • 第3章 IGCC联产甲醇系统优化25-36
  • 3.1 多联产系统优化现状25
  • 3.2 系统优化理论25-30
  • 3.2.1 换热设备(?)损失25-27
  • 3.2.2 夹点技术应用范围27-28
  • 3.2.3 夹点的形成28-30
  • 3.2.4 夹点的意义30
  • 3.3 IGCC联产甲醇系统夹点分析30-34
  • 3.3.1 水煤气变换单元夹点分析31-32
  • 3.3.2 甲醇合成及精馏夹点分析32-33
  • 3.3.3 IGCC联产甲醇系统夹点分析33-34
  • 3.4 本章小结34-36
  • 第4章 IGCC联产甲醇系统评价36-48
  • 4.1 系统能量评价36-41
  • 4.1.1 系统热效率36-38
  • 4.1.2 (?)分析38-41
  • 4.2 经济评价41-44
  • 4.2.1 系统投资估算41-42
  • 4.2.2 甲醇成本估算42-44
  • 4.3 环境评价44-46
  • 4.4 小结46-48
  • 第5章 IGCC联产天然气分析48-57
  • 5.1 煤制天然气与IGCC联产天然气比较48
  • 5.2 IGCC联产天然气工艺流程48-51
  • 5.3 IGCC联产天然气特性分析51-52
  • 5.4 IGCC联产天然气经济评价52-56
  • 5.5 小结56-57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57-59
  • 6.1 结论57-58
  • 6.2 研究展望58-59
  • 参考文献59-6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63-64
  • 致谢6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多联产系统:综合解决我国能源领域五大问题的重要途径    倪维斗,郑洪弢,李政,江宁

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甲醇、电的多联产系统分析(上)    麻林巍,倪维斗,李政,任挺进

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甲醇、电的多联产系统分析(下)    麻林巍,倪维斗,李政,任挺进

IGCC的某些关键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焦树建;

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能源系统——资源/能源/环境整体优化与可持续发展    倪维斗,李政,薛元

热网加热器的热经济优化设计    李晔,宋之平

NHD及NHD气体净化技术    王修平,王洪记,庞利峰

化工与动力广义总能系统的前景    金红光,王宝群,刘泽龙,郑丹星

基于Aspen Plus建立喷流床煤气化炉模型    张斌,李政,江宁,麻林巍,郑洪韬

气化剂配比对气化炉性能的影响    张晋,段远源,李政

燃料化学能与物理能综合梯级利用的热力循环    洪慧

煤基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开拓研究    高林

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及化学能梯级利用机理研究    陈斌

夹点技术在苯乙烯装置上的研究及应用    高峰

300MW发电机组氢气纯度降低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张新元;杨小明;孟森林;

双高煤的新型气流床气化技术开发的探讨    贺根良;门长贵;

煤炭清洁利用国际技术问题研究——以IGCC和CCS为例    刘鹤;

循环镁法烟气脱硫产物MgSO_3的热解回用工艺研究    张晓伟;鲁军;

甲醇合成结蜡寻因    陈程;

联合循环除氧器溶氧高和排气带水原因分析    李玉静;

二甲醚经济与中国的能源和环境    倪维斗,靳晖,李政,郑洪弢

生物质(秸杆)气合成燃料甲醇的可行性研究    雒廷亮,许庆利,赵军,孟校威,刘国际

合成甲醇铜基催化剂失活剖析    王秀清,张存旺

原油中硫化氢脱除技术研究    王添一;

采用三种反应器模型对合成氨原料气醇化反应过程模拟计算的比较分析    田薇雯;王君;李静;

流化床生物质CO_2催化气化模拟分析    张建社;郭庆杰;

Aspen Plus平台气化模拟简介    王建武;

VOC催化燃烧技术    谭明侠;王国军;谢建川;

某135MW机组六段抽汽温度异常故障及低加系统局部改造    朱墨轩;应坚定;仇晓龙;赵先波;唐德锋;谢诞梅;

煤化工领域中生物硫回收技术的应用探讨    李志强;黄浩云;张东国;范术全;

消烟脱硫除臭一体化净化技术 前置喷淋筛网的静电式烟炱净化器    黄清豹;

核电厂二回路热力系统运行热经济性评价方法研究    吴喜军;李勇;张毅;李未勤;

闭式循环火电厂节水技术开发与应用    曹洪山;张钧函;

IGCC是我国火电厂可持续发展的好途径    方洪祖;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电源结构优化研究    杨莉

污泥热解制取富氢燃气实验及机理研究    熊思江

典型煤种热解气化特性研究    石金明

无控制Ⅱ型动量交换型径向流反应器催化剂封和床层流场行为的研究    李瑞江

利用臭氧及活性分子协同脱除多种污染物的实验及机理研究    姜树栋

多元扰动下的热力系统能效分析模型及应用研究    闫顺林

基于数据挖掘的大型燃煤发电机组节能诊断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    王宁玲

联合循环电站改造为IGCC和甲醇联产系统的研究    周贤

内置式微波无极紫外灯处理气态污染物的研究    孙晓

合成气为核心的能源化工系统的系统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    刘敬尧

基于Aspen Plus的水泥预分解窑过程大气污染排放和能源利用分析    曹慎雪

利用钢厂赤泥和碱厂白泥研制燃气(H_2S)脱硫剂    王志涛

煤液化残渣的湿法气流床气化应用研究    郑化安

NC309型甲醇合成催化剂的动力学研究    柳祥伟

气化炉渣口熔渣流动特性研究    张建法

基于J-103H催化剂的合成气甲烷化研究    徐超

循环流化床热电气焦油多联产技术的试验研究    温亮

活性炭基催化水解羰基硫催化剂的筛选及动力学研究    于丽丽

基于电厂控制系统的优化软件研发与运用    吉志祥

我国金属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对策研究    韩群慧

环保高效的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刘强,郭民臣

通力协作实现“六○工程”    徐大懋

汽轮机电站的联合循环动力更新技术    林汝谋,蔡睿贤,肖云汉,郭明万,林公舒

Texaco煤气化炉数学模型研究(2)——计算结果及分析    李政,王天骄,韩志明,郑洪韬,倪维斗

多联产系统:综合解决我国能源领域五大问题的重要途径    倪维斗,郑洪弢,李政,江宁

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甲醇、电的多联产系统分析(上)    麻林巍,倪维斗,李政,任挺进

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甲醇、电的多联产系统分析(下)    麻林巍,倪维斗,李政,任挺进

煤基氨-动力多联产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张向荣;高林;金红光;蔡睿贤;

几种二甲醚合成工艺的技术经济分析    刘广建;李政;倪维斗;徐恒泳;

先进的燃煤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林汝谋,蔡睿贤,肖云汉,徐大懋

IGCC系统全工况特性与设计优化以及新系统开拓研究    段立强

煤基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开拓研究    高林

煤炭气化联产4万t/a低压法甲醇的经济性    李琼玖

联产甲醇与合成氨的新工艺    

氨厂联产甲醇的基本概况    刘仕仁;陈君才;

合成氨联产甲醇运行总结    王志武,高明元,崔长春

烟台同业化工/烟台大学开发干熄焦制气联产甲醇专有技术    石理;

小氮肥联产甲醇宜选均温型内件    刘圣金

合成氨联产甲醇系统工艺优化改进    武建堂,徐希柱

城市煤气联产甲醇工艺中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魏毅力;孟伟;李春生;梁伟刚;袁竹青;

小合成氨厂联产甲醇的若干问题探讨    严廷良

以煤热解为基础的多联产系统的热效率分析    邢秀峰;许相波;雷小云;金燕;杜少俊;

IGCC是我国火电厂可持续发展的好途径    方洪祖;

合成氨联产甲醇生产运行    王成夏;李东法;

100MW等级单缸、三压再热联合循环汽轮机——我国首台IGCC联合循环汽轮机的研究开发    董真;张立建;陈倪;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发电技术    刘芳兵;刘伟;

石油焦利用及气化发展前景    展秀丽;王辅臣;邹建辉;杨波丽;

以Shell、Texaco技术为气头的IGCC模拟计算    于戈文;徐元源;郝栩;李永旺;

200MW等级IGCC发电工程用蒸汽轮机参数优化和性能计算    王琦;史延馥;陈青;徐克鹏;

GTCC和IGCC发电技术的研讨    张贲;张毅威;闵勇;

联醇尾气吸收改造及甲醇精馏改造运行小结    李建荣;吴斌;薛玉君;

焦化工业的清洁生产给发展燃料甲醇带来的机遇    任军;李忠;谢克昌;

合成氨联产甲醇前景可观    记者 王红

IGCC联产甲醇高层研讨会召开    张战荣

IGCC:驯化最脏的能源    记者 许可新

国内首个气化采煤项目开建    记者 呼跃军

清洁能源:期待尽快实现大规模产业化    本报记者 谢黎

专家呼吁尽早开工IGCC示范电站    记者 黎鹰

城市煤气联产甲醇一举多得    龚昕

将IGCC多联产纳入能源战略    记者 姜小毛

烟台IGCC工程项目发起人协议书签字    本报记者 徐宗中 李宗晓

城市煤气联产甲醇前景好    杨志敏

IGCC系统全工况特性与设计优化以及新系统开拓研究    段立强

联合循环电站改造为IGCC和甲醇联产系统的研究    周贤

IGCC电站二氧化碳捕集研究    迟金玲

脱油沥青气化过程及其在IGCC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蒋德军

煤基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开拓研究    高林

IGCC和联产的系统研究    徐祥

柴油机进气预混甲醇的台架试验和醇气混合过程数值模拟    张登攀

光催化水还原CO_2制取甲醇的量子化学研究    罗冬梅

双旋流合成气非预混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郭培卿

氧化铈催化CO_2和甲醇直接反应合成碳酸二甲酯    王玮

IGCC联产甲醇及天然气系统评价研究    杨承刚

IGCC气化系统仿真    寇惠武

IGCC气化炉仿真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李文刚

基于煤气化的IGCC-甲醇多联产系统的模拟与优化    李召召

IGCC联合循环系统建模与设计优化研究    迟全虎

IGCC多联产系统能量利用的研究    王进

IGCC压气机/涡轮通流匹配策略的研究:压气机子午面修正法    陈哲

南港工业区IGCC电站项目方案研究及设计    崔萌

IGCC动态数学模型建立及仿真    唐郭安

IGCC示范工程回热器的研究与设计及计算软件的开发    贾继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