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煤制天然气废水的厌氧—好氧生物处理试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11:41
热度:

煤制天然气废水的厌氧—好氧生物处理试验研究【摘要】:煤制天然气(SNG)废水含有大量的酚、氨及多环芳香类物质,具有污染物浓度高、有毒有害物质多、生物降解性差等特点,是国内外废水处理

【摘要】:煤制天然气(SNG)废水含有大量的酚、氨及多环芳香类物质,具有污染物浓度高、有毒有害物质多、生物降解性差等特点,是国内外废水处理领域的一大难题,成为制约煤制气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相对于传统活性污泥法,厌氧技术由于改善废水可生化性、容积负荷高及运行成本低等优点成为近年煤制气废水处理的研究热点。本课题采用厌氧-好氧间歇式反应器,系统地对煤制气废水中COD、总酚、挥发酚和氨氮等有机污染物的生化降解规律展开了研究,考察了各污染物降解情况及废水可生化性能的改善效果、污泥驯化程度,着重分析了厌氧反应器内有机污染物的代谢去向和碳源平衡关系,探讨了煤制气废水中酚类化合物构成及其厌氧代谢影响因素,对厌氧反应器中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解析。 在本研究中,COD、总酚、挥发酚和氨氮浓度分别约为1400mg/L、280mg/L、140mg/L、85mg/L的煤制气废水经水解酸化-好氧处理工艺,系统COD去除率为86%,总酚去除率为85%,挥发酚去除率接近100%,氨氮去除率为65%。随着反应器内优势菌群的不断富集,厌氧-好氧处理煤制气废水的效能逐渐加强,COD、总酚、挥发酚和氨氮去除速率逐渐加快。煤制气废水经厌氧-好氧生化处理后仍有无法降解的部分,系统处理出水COD浓度约为200mg/L,总酚浓度约为30mg/L,氨氮浓度在30mg/L左右。 厌氧反应器以某柠檬酸生产厂废水厌氧反应器中的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驯化4个月后形成了煤制气废水的水解酸化稳定体系。反应器运行温度为(35±1)℃,水解酸化时间为48h,COD负荷率为0.488kgCOD/m3.d,污泥负荷率为0.136kg COD/kg SS.d,进水COD、总酚和挥发酚分别为1100、220和110mg/L的条件下,COD、总酚和挥发酚的去除率分别为45%、50%和99%左右,三者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该体系主要停留在水解酸化阶段,反应器最佳停留时间为35hr,甲烷产率为0.0025kg CH4/kg COD removal,去除的TOC中有77%左右的有机碳用于污泥增殖,污泥增长率为0.3kg SS/kg COD removal。 煤制气废水经水解酸化处理后可生化性提高,在反应温度为(30±1)℃,好氧曝气时间为64hr的条件下,运行好氧间歇式反应器28个周期处理厌氧出水,出水COD浓度约为250-300mg/L,去除率为45%-50%;出水总酚可降至20-40mg/L,去除率能达到45%-60%;出水氨氮浓度在45mg/L左右,去除率约为45%,三者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反应器最佳停留时间为30h。 该煤制气废水中含有苯酚、邻甲苯酚、间甲苯酚、对甲苯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等多种酚类污染物和其他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其中挥发酚苯酚含量最高,是水解酸化工艺中酚类化合物减少的最主要成份。煤制气废水经厌氧处理24h后,苯酚大量被降解,其他有机污染物变化不明显。 48h水解酸化稳定运行体系中的厌氧污泥呈絮状,菌胶团外部有链球菌、杆状菌、球状菌、弧状菌等的分布,菌落结构复杂。该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变形菌门为主,大部分为嗜温菌;互营杆菌、反硝化菌、硫酸盐还原菌等典型厌氧菌群,最新公认的Synergistaceae厌氧菌,以及不动杆菌等好氧菌群存在于厌氧系统中,共同发挥代谢作用。 【关键词】:煤制天然气(SNG)废水 酚类 厌氧水解酸化 好氧 微生物群落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78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绪论13-28
  • 1.1 煤制天然气废水简介13-14
  • 1.1.1 煤制天然气行业的发展13
  • 1.1.2 煤制天然气废水的来源及特点13-14
  • 1.2 煤制天然气废水处理研究进展14-24
  • 1.2.1 物化预处理14-16
  • 1.2.2 生化处理16-22
  • 1.2.3 深度处理22-24
  • 1.3 环境复合型微生物的种群解析24-28
  • 1.3.1 定性分析技术25-26
  • 1.3.2 定量分析技术26-28
  • 第二章 研究意义、方案及内容28-32
  • 2.1 研究意义28-29
  • 2.2 研究方案29-31
  • 2.2.1 试验工艺流程29-30
  • 2.2.2 技术路线30-31
  • 2.3 研究内容31-32
  • 第三章 厌氧反应器启动及运行32-46
  • 3.1 实验目的32
  • 3.2 实验装置、材料及分析方法32-34
  • 3.2.1 实验装置32-33
  • 3.2.2 实验材料33-34
  • 3.2.3 分析项目及方法34
  • 3.3 实验方法34-35
  • 3.4 实验结果及讨论35-44
  • 3.4.1 水解酸化对SNG废水的处理情况35-40
  • 3.4.2 有机物降解趋势及基质动力学模型探究40-44
  • 3.5 本章小结44-46
  • 第四章 好氧反应器启动及运行46-57
  • 4.1 实验目的46
  • 4.2 实验装置、材料及分析方法46-48
  • 4.2.1 实验装置46-47
  • 4.2.2 实验材料47
  • 4.2.3 分析项目及方法47-48
  • 4.3 实验方法48-49
  • 4.4 实验结果及讨论49-56
  • 4.4.1 好氧反应器运行49-51
  • 4.4.2 废水可生化性评价51-55
  • 4.4.3 厌氧-好氧生物处理水质情况55-56
  • 4.5 本章小结56-57
  • 第五章 厌氧反应器内有机物组成变化57-66
  • 5.1 实验目的57
  • 5.2 实验装置57-58
  • 5.3 实验方法58
  • 5.4 实验结果及讨论58-65
  • 5.4.1 碳平衡关系58-61
  • 5.4.2 酚类化合物的厌氧降解机制61-65
  • 5.5 本章小结65-66
  • 第六章 反应器内的微生物种群解析66-82
  • 6.1 研究目的66
  • 6.2 实验方法66-73
  • 6.2.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66
  • 6.2.2 PCR-DGGE和构建克融文库66-73
  • 6.3 实验结果及讨论73-80
  • 6.3.1 SEM观察结果73-75
  • 6.3.2 厌氧反应器内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75-80
  • 6.4 本章小结80-82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82-85
  • 7.1 结论与创新点82-83
  • 7.2 不足和建议83-85
  • 参考文献85-92
  • 致谢92-9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9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树脂吸附法处理煤气废水的试验研究    吕德全;左玖玲;曲江;

污水脱氮除磷技术及工艺探析    王玉芝;

多相光催化氧化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刘红;刘潘;

膨润土复合吸附剂处理煤气洗涤废水研究    孙家寿,余斌

常温下间甲酚的厌氧降解研究    张赛英;姚灵林;

A/O生物膜工艺处理煤气废水的试验研究    管凤伟;高戈;赵庆良;

煤气废水好氧—缺氧—好氧生物处理研究    张文启;马军;邱立平;

阴阳极室同时氧化对煤气废水处理效果的研究    于秀娟;王辉;孙德智;乌兰;崔崇威;

外循环厌氧工艺处理鲁奇煤制气废水的研究    韩洪军;王伟;马文成;袁敏;李慧强;

煤气化废水酚氨分离回收系统的流程改造和工业实施    钱宇;周志远;陈赟;余振江;

UASB处理高浓度精细化工综合废水的启动研究    文井;方焘育;

DGGE技术及其在环境微生物中的应用    李怀;关卫省;欧阳二明;王晓慧;张杰;

混凝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肖林波;范迪;王娟;王晓;

分子生态技术在微生物硝化及反硝化研究中的应用    柏耀辉;孙庆华;温东辉;唐孝炎;

丝状膨胀好氧颗粒污泥细菌组成及丝状膨胀的控制    纪树兰;李建婷;秦振平;刘志培;崔丹红;

内循环三相流化床反应器处理味精废水的研究    张晶晶;冯旭东;滕文;谷丽;芮莉;

厌氧条件下微生物对芳香族化合物分解的研究进展    刘双江,杨惠芳

制药废水处理工艺设计研究    周桂青;戴捷;刘静静;马玉宝;

好氧脱氮菌群的筛选驯化及PCR-DGGE分析    韩丽华;张绍璐;

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在废水菌群监测中的应用    曲媛媛,周集体,王竞,邢林林,柳广飞

高性能载体材料的设计与制备及其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污水研究进展    郑伟;周林成;徐艳艳;叶正芳;李彦锋;

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的研究进展    陈秉娟;周倩;严莲荷;

几种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工艺比较    周开锡;

猪粪和土壤样品中微生物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吴银宝;史金才;蓝小花;陈文燕;

水煤浆气化制氢过程废水的深度脱氮研究    高会杰;许谦;

EGSB反应器异位处理分散漏排生活污水效能研究    姚丽平;耿亮;黄民生;何岩;余定坤;

低温沼气厌氧消化研究进展    孟祥博;马放;赵光;王世伟;赵贞;

Shell煤气化污水处理及回用工艺研究    杜亦然;张曙鹏;杨文忠;

MBR-RO组合工艺深度处理焦化废水试验研究    张垒;刘璞;王丽娜;王凯军;刘霞;薛改凤;付本全;吴英;

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乙酸累积的微生态机理研究    许科伟

反硝化同步除磷动力学原理及其在改善MSBR性能中的应用    汪林

几种水生动物肠道细菌的分子生态学分析    李可俊

厌氧强化工艺处理煤制气废水中酚类化合物效能的研究    王伟

酶电催化与多相电Fenton处理难降解有机物的研究    李海涛

生态学研究中的还原论    李际

内电解技术处理化工制药废水的效能与机理研究    孙亮

有机改性粘土去除赤潮生物的机制与方法研究    曹西华

膨润土系列除氟剂的制备及其除氟性能研究    马玉新

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的分子多样性研究    张于光

玉米秸秆腐解复合菌系CSS-1的构建、菌群组成及腐解特性研究    刘尧

模拟油藏条件下激活剂运移与微生物生长调控实验研究    刘涛

凹凸棒石基碳复合材料吸附性能研究    王晓三

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赵萌

新型分子筛制备及其处理高氨氮废水的性能研究    方瑾

镉抗性菌DX-T3-01的筛选鉴定与吸附镉机理及其降解苯酚特性研究    付瑾

蒙脱土的改性及其对水中重金属污染的去除研究    刘海飞

稻花香酿酒大曲微生物区系解析    张晶

细菌型豆豉后发酵期间菌相分析及产蛋白酶菌种的筛选    李小永

苯酚羟化酶基因工程菌(PH_(IND))转化甲酚类化合物特性研究    张瑞杰

SBR法处理焦化废水的试验研究    张文艺,钟梅英

利用Fenton试剂去除焦化废水中的氰化物    田亚赛;孙国军;兴虹;

SBR法处理废水的影响因素    魏瑞霞,孙剑辉,陈金龙

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技术    冀滨弘,章非娟

A-O-混凝-固定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处理煤气废水的中试研究    管凤伟;赵庆良;

生物流化床法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    王世和;

SBR法处理模拟印染废水的实验研究    王爱丽;

Fenton-混凝催化氧化法处理焦化废水的影响因素    许海燕,李义久,刘亚菲

污水脱氮除磷技术及工艺探析    王玉芝;

Fenton试剂催化氧化——混凝法处理焦化废水的实验研究    刘红,周志辉,吴克明

特种活性炭吸附处理焦化含酚废水的试验研究    滕济林;李若征;张萌;袁金萍;

鲁奇气化炉废水生化处理的中试实验研究    刘利军

产氢产乙酸细菌在厌氧产酸体系中的微生态机理分析    李艳娜

我国城市燃气发展战略的思考    张力

山东煤管局首期煤制气技术培训班结业    江怀臣;

兰州煤制气工程技术设备向捷克引进    

关于煤制气改制的构想    孟学思,王玉梅,韩宏伟

智能弯管流量计解决陶瓷业煤制气的计量难题    谢炳豪;

国内外几种主要煤制气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利弊简评    雷利军

矿区煤制气工程的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对策    秦晋蜀;

世界上第一座煤制气大型直接还原竖炉投产    钱启文

工厂燃料用煤制气代替天然气的探讨    唐启明;

煤制气吹风气的回收效果    熊常宁

还原气氛和温度对氧化球团气基还原反应进程的影响    王兆才;储满生;赵庆杰;赵凯;柳政根;

北京市利用煤制气和油制气作为可替代天然气能源分析    陈敏;白丽萍;福鹏;

煤制甲醇项目简介    

我国发展煤制气—气基竖炉直接还原工艺的可行性探讨    储满生;王兆才;赵庆杰;柳政根;

简论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    温彦平;

以西气东输工程为契机,拓展天然气应用新领域    周以良;

试论城市天然气管网选材    孙永喜;邹兴;汤伟喜;

克什克腾煤制气项目通过核准    记者 辛阳

煤制气的算盘该怎么打?    骆毅

国家发改委上收煤制气项目审批权    杨悦

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来我市考察洽谈煤制气项目    记者 包晶 通讯员 王桂兰

广汇煤制气项目有望落地富蕴    记者 陈力波

煤制气:大门未关 门槛抬高    本报记者 刁萃 杨秦

煤制气只是煤炭综合利用的一种方式    本报记者 杨秦

煤制气盈利应多角度考虑    刁萃

大唐国际克什克腾煤制气项目正式核准批复    记者 李国臣 孙国树

大唐发电巨资转型 煤制气项目签约    本报记者 陈颖晖

煤制天然气废水的厌氧—好氧生物处理试验研究    赵慧霞

煤制气控制系统优化研究    毛彦君

长春燃气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    高辉

载铜改性活性炭精细脱除硫化氢的研究    程继光

燃气燃烧器系统分析和控制应用    陈凌

小型自动煤气锅炉直管燃烧器的研制    王丽

改性氧化铝基高浓度羰基硫水解催化剂研究    梁丽彤

氧化球团气基竖炉直接还原的基础研究    王兆才

基于煤制气铁精矿球团直接还原技术的研究    杨道广

铁矿球团气基还原及其还原膨胀行为研究    梁之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