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祁连山天然气水合物控矿断裂多源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11:25
热度:

祁连山天然气水合物控矿断裂多源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研究【摘要】:祁连山是我国陆域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地区,而断裂构造的研究与天然气水合物的运移通道、储集和圈闭等问题息息相关,多源遥感

【摘要】:祁连山是我国陆域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地区,而断裂构造的研究与天然气水合物的运移通道、储集和圈闭等问题息息相关,多源遥感在断裂构造的研究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为研究祁连山地区的区域构造的需要,进一步解决天然气水合物运移通道、储集和圈闭等问题,本文利用多种遥感技术手段,探索提取断裂构造的遥感技术方法,并对控矿断裂构造的分布位置和分布规律进行解译和分析。通过遥感技术对祁连山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的冻土区控矿断裂进行综合研究,本课题取得如下成果: (1)利用雷达遥感技术的Insar和DInsar处理方法,获得数字高程区间为2717m到5783m的不同极化数据,地形形变区间从-6.42cm到4.Ocm的地形形变信息图,建立了三维地形显示,提取隐伏断裂构造信息,为遥感解译标志的建立提供了数据支持。 (2)通过多光谱遥感技术手段,利用图像增强处理、专题信息处理和遥感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的方法,获得了主成分分析、缨帽变换、图像融合等遥感方法处理后的各种遥感图像和温度区间为-35℃到28℃之间的地表真实温度图像,通过遥感处理后的图像提取了地表断裂构造信息,而地表真实温度图像得出的温度差异带是断裂构造存在的佐证。多光谱遥感技术为断裂构造的解译提供依据。 (3)通过对多源遥感数据的处理,以地质资料为依据,结合遥感影像处理与信息提取技术,确立研究区遥感影像的地形形变差异、相干性差异、温度带差异、地貌变化、色调和纹理变化等作为断裂构造解译标志,解译标志的建立确定了断裂构造在遥感影像上的识别特征和信息提取的标准和基础。 (4)将多源遥感技术结合起来,对天然气水合物的控矿断裂构造进行遥感解译和信息提取,获得了二十几条断裂构造。通过对研究区的断裂构造解译图进行展布、联系和成因分析,大体划分出三个走向的四条断裂构造带,分别是以挤压逆冲为主、兼具左旋走滑特性北西向断裂构造带,以挤压逆冲为主、带有右旋走滑性质的北北西断裂构造带,带有强烈左旋走滑和许多次级剪切构造北西西向断裂构造带。断裂构造带的划分为天然气水合物控矿断裂的寻找提供了重要帮助和参考。 本文的研究为浅覆盖区和冻土区控矿断裂构造的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为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和运移研究提供依据,对天然气水合物断裂构造的有关研究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 控矿断裂构造 热红外遥感 可见光遥感 雷达遥感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627;P618.1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1
  • 第—章 前言11-19
  • 1.1 课题来源和研究背景11-12
  • 1.1.1 课题来源11
  • 1.1.2 研究背景11-12
  • 1.2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现状12-14
  • 1.2.1 国外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现状12-13
  • 1.2.2 国内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现状13-14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14-15
  • 1.3.1 研究目的14
  • 1.3.2 研究意义14-15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创新点15-16
  • 1.4.1 研究内容15
  • 1.4.2 研究创新点15-16
  • 1.5 研究步骤和研究技术路线16-18
  • 1.5.1 研究步骤16-17
  • 1.5.2 研究技术路线17-18
  • 1.6 研究工作量18-19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19-23
  • 2.1 自然地理条件19-20
  • 2.2 区域地质概况20-23
  • 2.2.1 大地构造20-21
  • 2.2.2 区域岩性21-23
  • 第三章 遥感技术预处理23-36
  • 3.1 数据源的选择23-26
  • 3.1.1 雷达遥感数据的选择23-24
  • 3.1.2 可见光遥感数据的选择24-26
  • 3.1.3 热红外遥感数据的选择26
  • 3.2 雷达遥感数据预处理26-31
  • 3.2.1 SAR遥感数据的聚焦处理和导入26-28
  • 3.2.2 SAR遥感数据的多视处理28
  • 3.2.3 SAR遥感数据的斑点滤波28-31
  • 3.2.4 SAR遥感数据的地理编码和辐射定标31
  • 3.3 可见光遥感数据预处理31-33
  • 3.4 红外遥感数据预处理33-36
  • 3.4.1 热红外遥感数据辐射定标33
  • 3.4.2 热红外遥感数据大气校正33-36
  • 第四章 SAR图像处理36-50
  • 4.1 Insar处理36-43
  • 4.1.1 Insar基本原理36-37
  • 4.1.2 Insar处理内容37-41
  • 4.1.3 Insar成图结果41-43
  • 4.2 DInsar处理43-50
  • 4.2.1 DInsar基本原理43
  • 4.2.2 DInsar处理内容43-46
  • 4.2.3 DInsar成图结果46-50
  • 第五章 多光谱图像处理50-73
  • 5.1 THEOS数据处理50-54
  • 5.1.1 假彩色合成50-51
  • 5.1.2 遥感图像线性增强51
  • 5.1.3 波段比值51-52
  • 5.1.4 主成分分析52-53
  • 5.1.5 图像融合53-54
  • 5.2 ETM+数据处理54-60
  • 5.2.1 假彩色合成54-55
  • 5.2.2 遥感图像线性增强55-56
  • 5.2.3 波段比值56-58
  • 5.2.4 波段差值和综合运算58-59
  • 5.2.5 主成分分析59
  • 5.2.6 缨帽变换59-60
  • 5.2.7 融合处理60
  • 5.3 TM数据处理60-73
  • 5.3.1 NDVI值成图61-63
  • 5.3.2 植被覆盖度成图63-64
  • 5.3.3 地表比辐射率成图64-66
  • 5.3.4 黑体辐射亮度成图66-70
  • 5.3.5 地表温度成图70-73
  • 第六章 控矿断裂构造遥感信息提取73-85
  • 6.1 解译标志的建立73-76
  • 6.1.1 雷达遥感数据解译标志建立的依据73-74
  • 6.1.2 可见光遥感数据解译标志建立的依据74-75
  • 6.1.3 热红外遥感数据解译标志建立的依据75
  • 6.1.4 断裂构造解译标志的建立75-76
  • 6.2 控矿断裂构造信息的提取76-85
  • 6.2.1 北西向断裂构造带78-80
  • 6.2.2 北西西向断裂构造带80-83
  • 6.2.3 北北向断裂构造带83-85
  • 第七章 结论85-88
  • 7.1 主要成果与认识85-86
  • 7.2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86-88
  • 致谢88-90
  • 参考文献90-96
  • 附录9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雷达遥感穿透次地表获取残存信息分析    王心源,刘浩

干涉雷达遥感技术及其在地学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濮国梁,杨武年,郑平元

长江三峡库区多类型、多时相遥感图像数字处理和地质构造信息提取    杨武年,濮国梁,郑平元,F.Cauneau,T.Ranchin,J.P.Paris

川西石亭江地区遥感地质解译及构造解析    王多义;邓美洲;童纯菡;刘亚伟;

深层断裂构造的遥感研究及其找矿意义    陈松岭

基于多源数据的活动断裂遥感图像处理技术    窦爱霞;王晓青;王栋梁;丁香;王龙;

ALOS PALSAR雷达影像InSAR数据处理中的基线和地形误差分析    沈强;乔学军;金银龙;汪汉胜;江利明;

湿地生态系统雷达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王莉雯;卫亚星;

祁连山东南缘基于RGMAP的数字化地貌研究    顾延生,张旺生,朱云海,樊光明,高山

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及其基本特征    祝有海;张永勤;文怀军;卢振权;王平康;

多源异构遥感影像联合定位模型研究    程春泉

城市不透水层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沈文娟;孙力;明莉;李明诗;

北祁连山含镁纤柱石高压泥质岩及其对古大洋俯冲的意义    于孝宁;宋述光;魏春景;张立飞;

基于干涉雷达的玉树地震断裂运动模式与地震迁移趋势分析    姚鑫;张永双;熊探宇;孙岳;

奇异性填图技术在新疆东天山黄山—镜儿泉镍铜成矿带中的应用    娄德波;肖克炎;左仁广;贾金典;

利用三轨法D-InSAR技术获取玛尼地震形变    季灵运;刘瑞春;杨成生;

城市不透水表面遥感估算研究    袁超;吴炳方;罗兴顺;李志伟;闫娜娜;

DInSAR技术对地震同震形变场的研究    胡波;汪汉胜;

二轨法DInSAR技术监测城市地表沉降    胡波;汪汉胜;

D-InSAR技术在地震同震形变研究中的应用    荆燕,王建军,张景发,张红,蒋林根

GPS与InSAR数据融合在矿山开采沉陷形变监测中的应用探讨    独知行;阳凡林;刘国林;温兴水;

我国地热资源勘探技术及其应用    许军强;白朝军;王跃峰;

基于RS、GIS的东喜马拉雅南迦巴瓦峰地区断裂构造的定量研究    张明华;

SAR在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与展望    张亚利;刘星;

A Study of the Kunlun-Qilian-Qinling Suture System    

北祁连九个泉玄武岩的形成环境及地幔源区特征:微量元素和Nd同位素地球化学制约    钱青;张旗;孙晓猛;

天水-秦安一带中新世黄土堆积区沉积-地貌演化    袁宝印;郭正堂;郝青振;彭淑贞;乔彦松;吴海斌;肖国桥;葛俊逸;孙斌;周鑫;尹秋珍;梁美艳;秦利;刘恋;姚政权;刘东兰;

北祁连山东段埃达克岩带Cu、Au成矿初探    常华进;储雪蕾;王金荣;冯连君;黄晶;

中祁连东段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雍拥;肖文交;袁超;李继亮;闫臻;毛启贵;

~(10)Be in quartz gravel from the Gobi Desert and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alluvial sedimentation in the Ejina Basin,Inner Mongolia,China    ALDAHAN Ala;POSSNERT Gran;

内蒙古额济纳盆地戈壁~(10)Be暴露年龄与洪积作用的演化    吕延武;顾兆炎;ALDAHAN Ala;张虎才;POSSNERT Gran;雷国良;

基于相干目标DInSAR方法的南方公路沉降监测应用研究    殷硕文

雷达极化中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陈强

基于MAPGIS的数字找矿系统研究与开发    刘海军

祁连造山带地球动力学演化与内生金属矿产成矿作用研究    李世金

天然气水合物钻控泥浆制冷系统及孔底冷冻机构传热数值模拟    赵江鹏

西昆仑构造地貌与阿什库勒地区活动构造研究    潘家伟

黄河上游(拉干峡—寺沟峡段)特大型滑坡发育特征与群发机理研究    周保

西安地裂缝形成的区域稳定动力学背景研究    王卫东

地质生态环境多尺度非线性智能评估研究    龙晓君

东昆仑五龙沟金矿集中区化探异常与遥感异常响应及成矿预测    易桂花

DInSAR技术及其在矿区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史卫平

宁东地区延安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明洁

宁东地区延安组沉积特征与聚煤规律研究    刘娟

SAR影像配准方法研究    张宗营

鄂尔多斯地区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研究    李振鹏

青藏铁路沿线地震灾害风险区划    于斌

遥感影像融合技术研究    冯建辉

D-InSAR技术用于地表形变监测研究    黄艳

基于RS和GIS的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商华艳

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区沉积物及岩心热释光特征初探    杨旭

基于Landsat ETM影像的贵州镇宁景观格局分析    郭振;徐琬莹;谭伟;

雷达遥感穿透次地表获取残存信息分析    王心源,刘浩

青藏公路路基变形分析    俞祁浩,刘永智,童长江

差分干涉SAR冻土形变检测方法研究    李震,李新武,刘永智,任鑫

一种新的元素迁移形式及其地球化学环境效应    童纯菡,李巨初,葛良全

不同融合方法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廖崇高,杨武年,濮国梁,徐凌,秦岩宾

景谷盆地遥感地质解译及原盆地恢复    王多义,吴征,朱永明

四川绵竹酿春池温泉地质成因分析    王多义

康滇地轴中南段区域构造格架的遥感地质统计分析    陈建平,胡明铭,李巨初

卫星遥感在监视地震中的可应用性    康春丽,刘德富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影像正射校正方法研究    陈尔学

稀少控制点下遥感影像纠正模型研究    宋伟东

缺少控制点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几何纠正    张过

机载合成孔径雷达空中三角测量方法的研究    庞蕾

基于拓展RPC模型的多源卫星遥感影像几何处理    秦绪文

基于广义立体像对的三维重建方法研究    王伟玺

基于卫星遥感影像的单片测图与修测技术的研究    郭海涛

天然气水合物探测技术的模拟实验研究    张剑,业渝光

天然气水合物的环境效应    王淑红,宋海斌,颜文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    戚学贵,陈则韶

天然气水合物的测井识别和评价    王祝文,李舟波,刘菁华

管道中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对“西气东输”的影响    刘怀山,赵月霞

地球物理测井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的应用    高兴军,于兴河,李胜利,段鸿彦

天然气水合物国际研讨会在青岛召开    卢林松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数值模拟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李淑霞,陈月明,杜庆军

“可燃冰”开采要以环境保护为前提    

国际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现状及其主要技术构成    许红,刘守全,王建桥,蔡乾忠

天然气水合物的性质、勘探及开采    吴应湘;

加快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工作步伐    郑军卫;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及其能源战略意义    杨木壮;黄永样;姚伯初;金庆焕;

海洋沉积与天然气水合物形成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雷兴林;何丽娟;

南海南部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及资源量估算    王淑红;颜文;宋海斌;

天然气水合物的上界面    栾锡武;

关于南海ODP1144站位天然气水合物进一步探讨    耿建华;邵磊;吴松;吴能友;张光学;

水合物在海洋天然气运输中应用探讨    王彦瑞;曾树兵;严雪莲;高秀敏;

天然气水合物的岩石物理:物理模拟研究    赵群;郝守玲;

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    罗艳托;朱建华;陈光进;郭绪强;

天然气水合物    王宪忠

与国家需求共呼吸 立科学前沿同攀登    

科技进步:我国海洋勘查的支撑    本报记者 窦克林 通讯员 陈惠玲

天然气水合物如何成为后续能源    樊栓狮

模拟实验研究推进天然气水合物探测    记者 滕艳 特约记者 曹雪晴

点燃“冰”火    本报通讯员 肖宝巨

青藏高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钻探计划通过论证    李明明

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利与弊    毛彬

点燃“冰”火    肖宝巨

点燃“冰”火    本报记者 肖宝巨

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属性)的神经网络识别方法及软件开发    吕琳

天然气水合物热管式孔底快速冷冻机构及蒸汽法试开采试验研究    贾瑞

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强度及变形特性研究    李洋辉

天然气水合物钻控泥浆制冷系统及孔底冷冻机构传热数值模拟    赵江鹏

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科学钻探参数检测系统研究    刘大军

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引起的海底滑坡与环境风险评价    刘锋

海洋沉积物中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实验研究    孙建业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地层钻井的钻井液研究    涂运中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模拟与能效分析    杨圣文

台湾西南海域地震数据处理及天然气水合物识别    邓辉

天然气水合物测井解释方法初步研究    周越

台西南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含量估算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毕海波

天然气水合物制备过程中的多相流传递研究    王峰博

深水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天然气水合物预测模型研究    庞群利

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热激法试开采系统及数值模拟研究    房治强

天然气水合物钻探泥浆冷却系统数值模拟及应用研究    李国圣

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测井响应特征及评价    郭星旺

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研究及其应用    胡志兴

输送天然气水合物的管道及双流道提升泵流场分析    屈科辉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风险因素分析    马文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