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天然气中C1-C4的吸附平衡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08:23
热度:

天然气中C1-C4的吸附平衡研究【摘要】:天然气中各种烷烃的分离可以给下游化工产品提供大量的原料,有关吸附法切割分离天然气中的各烃类组分的研究报道较少,天然气的来源不同,其中烷烃的

【摘要】:天然气中各种烷烃的分离可以给下游化工产品提供大量的原料,有关吸附法切割分离天然气中的各烃类组分的研究报道较少,天然气的来源不同,其中烷烃的含量也就不同,因此吸附剂对各组分的吸附容量也会有所不同。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各组分的吸附平衡数据是工业化设计所必需的,而直接测定多组分吸附平衡数据是非常繁琐和耗时的。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测定不同吸附剂对混合气中的单一组分的吸附等温线,根据单组分的吸附平衡数据采用适宜的计算模型来预测多组分吸附平衡时各组分的吸附量。 采用静态容积法测定了不同温度(283、293、303和313K)下单组分气体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分别在四种吸附剂(Kit-6、CMK-3、Jx-104和HY-H型硅胶)上的吸附等温线,测定压力范围为甲烷0-3.0MPa,乙烷和丙烷0-0.3MPa,丁烷0-0.08MPa。选择了Langmuir方程、Langmuir-Freundlich方程(L-F)和空位溶液理论(VSMT)的单组分吸附等温线方程对测得的单组分吸附平衡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各方程的拟合参数,为吸附分离的工业化设计提供数据参考。其中L-F方程和空位溶液理论都有较好的拟合效果,拟合的精度比较高。 捕集法测定了四种吸附剂在303K时对四元混合气体(CH4-C2H6-C3H8-C4H10)的吸附平衡数据,最高吸附总压力为3MPa,并计算了对CH4/C2H6,C2H6/C3H8和C3H8/C4H10分离体系的吸附分离系数。结果表明,各分离体系的分离系数随吸附压力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在系统总压力大于1.0MPa时,逐渐趋于平缓。四种吸附剂对CH4/C2H6的吸附分离系数由高到低顺序为Jx-104CMK-3HY-H型硅胶Kit-6,C3H8/C4H10分离体系的吸附分离系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Kit-6HY-H型硅胶CMK-3Jx-104,C2H6/C3H8体系中的吸附分离系数的顺序与C2H6/C3H8基本一致,不同的是该体系中CMK-3与活性炭Jx-104的分离系数基本相同。此外,还测定了Kit-6在不同温度下的吸附平衡数据,结果表明温度对分离系数无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天然气 多组分吸附 吸附等温线 拟合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E646;O647.3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文献综述7-27
  • 1.1 前言7
  • 1.2 天然气中的轻烃组分及其应用7-9
  • 1.2.1 甲烷7-8
  • 1.2.2 乙烷8
  • 1.2.3 丙烷8-9
  • 1.2.4 丁烷9
  • 1.3 天然气组分分离9-12
  • 1.3.1 深冷分离10
  • 1.3.2 油吸收法10-11
  • 1.3.3 膜分离法11
  • 1.3.4 吸附法分离11-12
  • 1.4 气体吸附分离技术12-21
  • 1.4.1 吸附分离原理12-13
  • 1.4.2 吸附分离过程分类13-15
  • 1.4.2.1 变温吸附(TSA)13-14
  • 1.4.2.2 变压吸附(PSA)14-15
  • 1.4.3 吸附材料15-19
  • 1.4.3.1 活性炭16-17
  • 1.4.3.2 分子筛17-18
  • 1.4.3.3 硅胶和活性氧化铝18-19
  • 1.4.4 吸附等温线19-21
  • 1.5 多组分气体吸附平衡研究进展21-26
  • 1.5.1 多组分气体吸附平衡试验测定方法21-23
  • 1.5.2 多组分吸附理论的发展23-26
  • 1.5.2.1 扩展的 Langmuir 方程式(E-L)23-24
  • 1.5.2.2 扩展的 Langmuir-Freundlich 方程(LRC)24-25
  • 1.5.2.3 空位溶液理论(VSMT)25-26
  • 1.6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26-27
  • 第二章 实验部分27-37
  • 2.1 实验仪器及材料27-28
  • 2.1.1 实验仪器27
  • 2.1.2 实验材料27-28
  • 2.2 材料制备28-29
  • 2.2.1 CMK-3 的合成28-29
  • 2.2.2 Kit-6 的合成29
  • 2.3 材料表征29-34
  • 2.3.1 实验装置29-30
  • 2.3.2 吸附剂准备30
  • 2.3.3 吸附槽自由空间体积测定30-31
  • 2.3.4 氮气吸附平衡测定31-32
  • 2.3.5 吸附量计算32-33
  • 2.3.6 比表面积与孔径分布计算33-34
  • 2.4 单组分气体吸附等温线的测定34
  • 2.5 多组分气体吸附平衡测定34-37
  • 2.5.1 实验装置34-35
  • 2.5.2 实验过程35-36
  • 2.5.3 吸附量的计算36-37
  • 第三章 单组分吸附平衡研究37-58
  • 3.1 材料表征37-39
  • 3.2 单组分气体吸附等温线39-43
  • 3.3 单组分吸附平衡数据的拟合43-58
  • 3.3.1 Langmuir 方程和 L-F 方程43-50
  • 3.3.2 空位溶液理论50-58
  • 第四章 多组分气体吸附平衡测定58-71
  • 4.1 多组分气体穿透曲线58-68
  • 4.2 吸附分离性能68-71
  • 第五章 结论71-72
  • 参考文献72-77
  • 发表论文情况说明77-78
  • 致谢7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取代芳烃混合物吸附平衡特性的研究(Ⅲ)——不均匀势吸附模型在多组分吸附平衡推算中的应用    余国琮,谷明星

多组分气体吸附平衡理论研究进展    李明,周理,吴琴,周亚平

气体临界温度以上吸附平衡的预测研究    李明,顾安忠

水溶液中氟的吸附平衡模型研究进展    吴代赦;杜俊逸;李萍;

气体在石墨化炭黑上吸附平衡的普遍化模型    徐尔玲;李明;刘娟;严一凡;

取代芳烃混合物吸附平衡特性的研究——Ⅱ.均匀势吸附平衡模型在多组分吸附平衡推算中的应用    谷明星,余国琮

碳八芳烃混合物吸附平衡特性的推算    谷明星;余国琮;

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    马正飞

Streamline DEAE对蛋白酶复合物的吸附平衡研究    陈刚;赵红卫;方为茂;何琦;邱家山;

取代芳烃混合物吸附平衡特性的研究——Ⅰ.均匀势统计吸附平衡模型    谷明星;余国琮;

多孔固体超临界吸附平衡模型研究    周理;张军社;周亚平;

多孔固体超临界吸附平衡模型研究    周理;张军社;周亚平;

乙酰丙酸在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吸附平衡与动力学研究    张敏;刘宝鉴;任其龙;吕秀阳;陈丰秋;詹晓力;

沸石负载壳聚糖对铬(Ⅵ)的吸附平衡和动力学研究    谷月霞;李涛;矫强;隋卫平;

络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对C_2H_4/C_2H_6吸附平衡研究    陈乐;光辉;梅华;刘晓勤;姚虎卿;

纳米TiO_2对Cu~(2+)的吸附行为研究    黎春;李海龙;朱地;刘冉冉;赵宇亮;刘春立;

胶原吸附水分动力学    汤克勇;涂连梅;

钢渣吸附Cr~(3+)的动力学和吸附平衡研究    刘盛余;马少健;谭显东;邹长武;刘沛;羊依金;叶芝祥;

不同茶园土壤氟铝的吸附特征    谢忠雷;孙文田;陈卓;尹波;

多组分超临界气体混合物在多孔固体上吸附平衡的研究    吴芹

蛋白质静电吸附平衡与动力学的研究    苏雪丽

多组分气体混合物在多孔固体上吸附平衡研究    吴家全

表面活性剂插层水滑石对芳香性化合物的吸附增溶性能研究    赵培雯

天然气中C1-C4的吸附平衡研究    吴菲菲

气体在石墨化炭黑表面上的吸附平衡研究    刘娟

乙烯和丙烯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    叶鹏程

多组分氨基酸溶液的吸附平衡和动力学研究    陈小敏

蛋白质疏水性吸附平衡及动力学研究    刘建华

CO_2/CH_4/N_2在沸石ZSM-5上竞争吸附平衡的研究    沈文龙

疏水电荷诱导色谱的吸附平衡及动力学研究    李福强

基于炭小球和沸石的甲烷多元体系吸附平衡研究    孔祥明

三株不同能量代谢浸矿细菌早期吸附行为的研究    沈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