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文南油田注天然气提高原油采收率可行性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07:19
热度:

文南油田注天然气提高原油采收率可行性研究【摘要】:国内近年发现和未投入开发油田主要以低渗透油田为主,约占发现储量的50%—60%,其中特低渗透油藏在低渗油藏中占60%—70%。低渗

【摘要】:国内近年发现和未投入开发油田主要以低渗透油田为主,约占发现储量的50%—60%,其中特低渗透油藏在低渗油藏中占60%—70%。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差,注水压力高,难以实现注水开发,高效地开发这类油藏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论文通过对文南低渗、高温高压挥发性油藏注气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可行性研究,为文南油田的开发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国内外对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原油采收率开展了一系列的室内研究和现场先导试验,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是,对于低渗、高温高压挥发性油藏注气提高原油采收率还没有见到相关的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报道。论文在对注气驱机理详细论述的基础上,开展了注气混相驱和非混相驱理论研究、室内实验评价和现场注气试验等工作,形成了低渗、高温高压挥发性油藏注气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方法和配套的高压注气工艺技术,为文南油田实施注气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了技术保证。可行性研究工作包括: 1.对目前石油工业界广泛采用的立方型状态方程的结构体系、适应性和精度进行了全面地分析,并选择出适用于气-液二相相平衡计算的状态方程。建立适合注气混相和非混相驱的相态模拟计算模型,对混相驱和非混相驱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2.进行了水驱、非混相气驱和非混相驱水气交替长岩心驱替实验,评价了不同的注入介质和水气交替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影响。同时,评价了注水、注气和水气交替注入的最大注入压差,从实验上证明了低渗透油藏不能实施水气交替注入的原因; 3.用细管实验确定气驱最小混相压力。设计了富化天然气驱细管实验,确定了天然气与地下原油混相所需的中间烃含量;开展了混相驱长岩心驱替实验,评价了混相条件下长岩心驱替原油采收率; 4.完成了流体相态拟合分析,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并完成了选定先导试验区生产历史拟合。在此基础上,用三维三相多组分模型对文南油田注天然气和注入不同富化度天然气驱的开发效果进行了模拟研究; 5.分析了气驱过程中有机固相沉积机理,结合实验研究结果,对文南油田可能出现的固溶物沉积进行了研究分析; 6.根据氮气试注情况和对国内外天然气增压设备的调研,对现有天然气压缩机、注气井口、井下管柱及封隔器等能否满足文南油田注天然气的需要进行了分析; 7.用现金流量和换油率法对先导试验区进行了经济评价。 通过以上研究表明,文南油田低渗、高温高压透挥发性油藏注气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原油采收率;经济评价和对国内外天然气增压设备的调研也表明,文南油田注天然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现有天然气压缩机、注气井口、井下管柱及封隔器等均能满足文南油田高压注天然气的需要。本文所研究的内容已经被中石化总公司立为重大研究课题。其中,对文南低渗、高温高压油藏进行注入天然气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研究成果已经在SPE上发表(见SPE77799)。 【关键词】:近混相驱 低渗透 挥发油 数值模拟 提高采收率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TE357.4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8
  • 1 引言8-14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8-9
  • 1.2 国内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9-11
  • 1.2.1 国外注气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9-10
  • 1.2.2 国内注气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10-11
  • 1.3 本文研究思路11
  • 1.4 本文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11-12
  • 1.5 研究成果和技术创新12-14
  • 2 注气驱的油气两相平衡理论基础14-27
  • 2.1 注气过程油气体系相平衡计算原理14-19
  • 2.1.1 油气体系相平衡计算物料平衡方程组14-15
  • 2.1.2 油气体系相态计算热力学平衡方程组15-17
  • 2.1.3 常用的两类相平衡计算数学模型17-19
  • 2.2 常用状态方程的选择及分析19-27
  • 2.2.1 范德华(Van der Waals)方程19-20
  • 2.2.2 RK(Redlich,Kwong)方程20
  • 2.2.3 SRK(Soave-Redlish-Kwong)方程20-22
  • 2.2.4 PR(Peng-Robinson)方程22-23
  • 2.2.5 LHSS(李士伦等人改进的)方程23-27
  • 3 注气混相驱机理27-36
  • 3.1 注气过程的相态变化机理27-28
  • 3.1.1 用拟三元相图表示多组分的相态27
  • 3.1.2 用压力-组成图(p-X)表示相态27-28
  • 3.2 注气混相驱机理概述28-33
  • 3.2.1 一次接触混相过程29-30
  • 3.2.2 多级接触混相驱替过程30-31
  • 3.2.3 非混相驱过程31-32
  • 3.2.4 近混相驱过程32-33
  • 3.3 注气多级接触过程相态模拟原理33-36
  • 3.3.1 向前接触(蒸发混相)过程的模拟原理33
  • 3.3.2 向后接触(凝析混相)过程的模拟原理33
  • 3.3.3 向前、向后接触过程相态参数的计算方法33-36
  • 4 文72块沙三中注天然气非混相驱替实验研究36-49
  • 4.1 原油流体和注入天然气组分实验分析36-38
  • 4.1.1 原油流体的组分实验分析36-37
  • 4.1.2 注入天然气的组分实验分析37-38
  • 4.2 天然气细管驱替实验研究38-44
  • 4.2.1 细管实验的设计原则39-40
  • 4.2.2 细管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40-42
  • 4.2.3 细管实验条件和数据结果处理42-43
  • 4.2.4 文72块注天然气细管驱替实验43-44
  • 4.3 天然气长岩心驱替实验44-48
  • 4.3.1 实验条件44-47
  • 4.3.2 天然气长岩心驱替实验47-48
  • 4.4 文72块沙三中注天然气与气水交替注入可行性评价48-49
  • 5 文72块沙三中注气混相驱实验研究49-60
  • 5.1 文72块地层流体PVT相态特征49-52
  • 5.1.1 实验仪器与流程49
  • 5.1.2 地层原始流体的配制49-50
  • 5.1.3 地层流体相态特征实验研究50-52
  • 5.2 细管驱替实验研究52-55
  • 5.2.1 细管实验确定最佳注入气组成52-55
  • 5.3 注气对流体相态特征影响的实验55-57
  • 5.3.1 MMC注入对原油相态特征的影响55-57
  • 5.4 长岩心驱替实验研究57
  • 5.5 注气混相驱固溶物沉积实验研究57-60
  • 5.5.1 沥青沉降的机理57-58
  • 5.5.2 沥青沉积量和沉积点的实验测定58-59
  • 5.5.3 文南油田沥青沉积的测定59-60
  • 6 文72块沙三中注气数值模拟研究60-71
  • 6.1 文72-467注气室内实验模拟研究60-63
  • 6.1.1 相态参数的拟合60-62
  • 6.1.2 文72-467注气井长岩心注富化天然气驱替模拟62-63
  • 6.2 文72-467注气井组油藏数值模拟研究63-71
  • 6.2.1 三维地质模型建立63-64
  • 6.2.2 储量拟合64
  • 6.2.3 历史拟合64-65
  • 6.2.4 文72-467注富化天然气驱开发方案设计及动态预测65-68
  • 6.2.5 混相驱替开发效果分析68-71
  • 7 注天然气工艺技术71-83
  • 7.1 氮气试注71-75
  • 7.1.1 试注方案设计71-72
  • 7.1.2 氮气试注现场实施72-74
  • 7.1.3 氮气试注结果分析74-75
  • 7.2 天然气试注75-79
  • 7.2.1 天然气注气流程75
  • 7.2.2 天然气注气设备的选择75-78
  • 7.2.3 注气管柱78-79
  • 7.3 注气效果监测方案设计79-83
  • 7.3.1 天然气驱气体突破特征分析80
  • 7.3.2 现场判断气窜的两种方法80-81
  • 7.3.3 监测内容81-83
  • 8 先导试验经济评价83-90
  • 8.1 注气方案83-85
  • 8.2 经济评价依据与原则85
  • 8.2.1 评价依据85
  • 8.2.2 评价原则85
  • 8.3 注气开发方案经济评价方法85-86
  • 8.3.1 评价方法85
  • 8.3.2 注气开发经济评价的基本步骤85-86
  • 8.4 现金流量法的经济评价86-88
  • 8.4.1 评价标准86
  • 8.4.2 公用参数86
  • 8.4.3 方案一的经济评价86-88
  • 8.4.4 方案二的经济评价88
  • 8.4.5 方案的优选88
  • 8.5 换油率法的经济评价88-90
  • 8.5.1 经济分析的前提条件88-89
  • 8.5.2 压缩机运行费用89
  • 8.5.3 注单位标方气成本89
  • 8.5.4 增产吨油成本89
  • 8.5.5 措施增油成本89-90
  • 9 结论与认识90-92
  • 致谢92-93
  • 参考文献93-9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注气非混相驱数值模拟机理研究    李福垲,贾文瑞

EOR方法新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阙红培

关于中国的EOR现状    赵银

世界EOR发展概况    朱常发

提高采收率方法在奥伦堡石油股份公司油田中的试验和应用前景    Ф.И.Алеев,С.А.Кириллов,刘站立

注气法在开采难采储量中的作用    А.А.Фаткуллин,张威,王晶,李发荣

EOR在轻油和重油开采中的应用    S.M.Farouq Ali,Sara Thomas,曲斌,潘昊,梁心民

转让项目    

沥青沉积机理与模拟方法    李闽,孙雷,李士伦,何伟平

发展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    李士伦,郭平,戴磊,孙雷

注气对轻油油藏流体物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江涛;杜建芬;郭平;王仲林;孙玉凯;刘滨;

稠油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    刘彦成;王健;李拥军;刘彦武;孟建勋;刘培培;

不同烃类注入气体对黑油油藏相态特征影响研究    彭恩;郭平;汪周华;易丹;

葡北油田石蜡沉积研究    梅海燕,张茂林,李闽,何行范,孙雷,李士伦,刘滨

有机固相沉积模型研究与应用    梅海燕,张茂林,汪政德,孙良田,李士伦

沾化凹陷原油物性与油气成藏及开发的关系    周艳;庄鸿玉;杨贵丽;蔡东梅;

低渗油藏天然气驱适应性研究    赵燕芹;李巧梅;陈德斌;张建丽;程传秀;

芳48区块低渗透油田CO_2驱影响因素数值模拟    张明安;

重馏分特征化对油气藏流体相态特征模拟计算的影响    孙扬;孟英峰;练章华;汤勇;陈奎;

几种原油开采技术简介    陈广明;唐晓东;崔盈贤;

氮气泡沫调驱技术在埕岛油田的适用性研究    李勇;

杏南扶杨油层有效开发方式及过渡带井网优化研究    毕艳昌

裂缝中气液二相流体临界渗流机理与理论研究    杨栋

注烃混相驱提高石油采收率机理及其在葡北油田应用研究    谭光天

低渗透油田注气驱油实验和渗流机理研究    李孟涛

高渗透、高含水油藏气水交替驱替机理研究    陈林媛

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油气成藏系统的划分与评价    薄冬梅

三采用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的动态界面张力研究    李伟

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室内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赵明国

低渗透油层提高采收率实验及理论研究    张涛

中国油气田企业采油过程节能降耗绩效评价研究    李晓东

CO_2驱相对渗透率测试方法研究    董驰

低渗透油田CO_2/水交替驱室内实验研究    赵宇

三元复合驱动态开采规律研究    张大鹏

杜813块CO_2复合吞吐技术研究    武垚

涠12-1油田注气管柱设计研究    刘剑

低渗油藏CO_2近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    徐阳

濮城沙一下油藏CO_2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赵鹏

低渗透油藏注烃气驱油开发指标预测方法研究    王永宏

聚合物驱地层堵塞机理与解堵可行性研究    张传宇

注气提高采收率候选油藏筛选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郑云川

多孔介质毛细管压力对凝析油气相态影响研究    郭平,孙良田,孙雷

低渗透底水油层数值模拟与开采技术研究    魏举鹏;魏伟;杜晓峰;曲美静;

三元复合驱注入参数的优化——以大庆油田北二西试验区为例    杨承林;周正祥;郭鸣黎;王胜利;

不可及孔隙体积对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流动的影响    唐恩高;张贤松;杨俊茹;孙福街;

大庆北1区321块聚合物驱适应性研究    刘青峰;

考虑非平衡状态的裂缝性油藏周期注水分析    丁灵霞;李伟;李玉林;

高压注空气建模挑战    孙瑞峰;李科;金佩强;

常规稠油油藏聚合物驱适应性研究    王敬;刘慧卿;张颖;

CO_2驱合理注入时机探讨    曹进仁;

聚合物驱后宏观和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    张继成;李朦;穆文志;皮彦夫;宋考平;

胜利油区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对策    孙焕泉

低渗透多孔介质单相流体非线性渗流及计算方法    沈瑞;熊伟;高树生;胡志明;关克明;

防风通圣胶囊挥发油包合工艺的试验研究    杜晓敏;赵兴功;

香薷挥发油对储粮害虫种群繁殖抑制研究    王素雅;

维药孜然几种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研究    索菲娅;兰雁;生光;哈申图雅;

满山红挥发油中杜松脑的结构研究    王栋;周媛媛;

荆芥挥发油对急性肺损伤大鼠TLR2、TLR4mRNA表达的影响    沈映君;解宇环;徐世军;金沈锐;

山胡椒叶挥发油的GC-MS分析    任三香;王发松;陆慧宁;

防风、水防风、云防风和川防风挥发油的GC-MS分析    吉力;潘炯光;杨健;肖永庆;

雪兔子挥发油的GC-MS分析    达娃卓玛;杨君;格桑索朗;巴桑卓嘎;次仁旺姆;丁立生;

三种挥发油对奥沙普秦经皮渗透性的影响    郭宏;刘志东;聂淑芳;潘卫三;

破解低渗透偏磨井难题    周明才 邓玉富

“低渗透”上新高度    记者 王晓晖 特约记者 王金萍

低渗透油气藏成为勘探开发主战场    记者 任继凯

“低渗透”上的高发展    彭旭峰

同低渗透展开“巅峰对决”    特约记者 袁伟 文珊

江汉突破深井薄层低渗透区块    记者 李祖诗

长庆油田组合拳攻关低渗透    记者 杨文礼

奋进中创造辉煌    本报记者 杨文礼 张新民 特约记者 张峰

“鸡肋”如何变成“香饽饽”    特约记者 袁朝旭 记者 张新民

采油八厂首季多产原油八千吨    杜志清 记者 幸福

文南油田注天然气提高原油采收率可行性研究    黄泽贵

济阳坳陷馆陶组构造特征及成藏模式研究    孙喜新

液体射流分裂雾化机理及内燃机缸内工作过程的模拟    严春吉

复合期权与路径相关期权定价理论模型、数值模拟及应用研究    何志伟

超细粉再燃低NO_x燃烧技术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郭永红

淮河试验时期的能量与水份循环研究    胡国权

管阵流体弹性不稳定性研究及流体诱发振动数值模拟    吴一红

电弧加热发动机的设计与研究    陈黎明

波纹管传热强化及其轴向承载能力研究    肖金花

激光等离子体中有着自生磁场的密度通道的分析研究    周素云

非达西渗流实验研究及数学描述    朱长军

吉林低渗透砂岩油藏老井重复压裂技术    查振河

低渗透储量有效开发采油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研究    刘长宇

低渗透气藏压裂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肖昆

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识别低渗透储层天然气藏    董瑞霞

渤南油田作业后含水上升机理分析及控制措施实验研究    王金亮

低渗透油藏渗流特征及油井流入动态研究    张新春

低渗透白云岩储层酸压物模与数模研究及应用    王康军

复杂形状汽车覆盖件成形过程数值仿真模式的研究    张渤涛

起重机臂架受力状态模拟    孙明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