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致密砂岩天然气成藏动力学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07:08
热度:

致密砂岩天然气成藏动力学研究【摘要】:川西坳陷系指四川盆地西部中、新生代坳陷地区,坳陷自上三叠统以来主要经历了九次构造运动,属典型的叠合型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分布众多的油气田(藏),

【摘要】: 川西坳陷系指四川盆地西部中、新生代坳陷地区,坳陷自上三叠统以来主要经历了九次构造运动,属典型的叠合型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分布众多的油气田(藏),以其深埋、致密、超压、强烈非均质性等特征成为复杂高难度勘探领域。 论文以成藏动力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川西坳陷须家河组的具体地质特征,充分利用大量丰富的地勘和研究成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热力学、地压形成与演化、流体动力学演化等方面研究入手,对上三叠统烃源岩、储集层、封盖、保存、运移、聚集时期、圈闭类型等成藏基本地质条件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三种成藏动力模式。 采用了镜质体反射率、煤挥发分、流体包裹体测温、矿物裂变径迹测温、粘土矿物相和热解峰顶温度等6种方法进行研究,建立了川西地区的地质温度计,研究表明川西坳陷三叠世以来地温场特征是地温古高今低,纵横方向变化大。 上三叠统烃源岩的演化表现为不同层段递进生烃、多期排烃过程。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时间总体呈现由西向东变晚的趋势;南北方向上,中段最早、南段次之、北段最晚。确立了川西须家河组压力演化历史:印支晚期的欠压实增压、燕山期生烃增压、燕山、喜山期构造挤压增压。其中构造压力是增压的主要原因,生烃只是一定程度上增压,声反射实验结果表明喜山期构造挤压强于燕山期。 系统研究了川西坳陷流体动力演化特征,获得了反映天然气成藏系统的流体势能变化特征,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存在四期古水动力场,水动力场总体表现为强-弱-强的特点。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在构造平稳期的气势与水动力场趋势近一致。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油气输导系统是高孔渗的砂岩输导层、断层。优势通道就是油气优先选择运移的输导路线,仅占油气输导系统的极少一部分,但它输导的油气占输导系统运移油气总量的大部分。 根据动力学特征和油源特征,划分了两个成藏动力学系统:自源高压成藏动力学和混源中压成藏动力学。自源高压成藏动力学系统的动力是由构造应力、生烃增压,压力特征是高压,压力系数大于1.5,具有自生自储特征。混源中压成藏动力学系统的动力是浮力或水动力,烃源可以是经运移通道远距离运移而来,压力特征为中低压,压力系数1.0~1.5。 系统研究了流体动力源:沉积压实、构造应力、浮力、生烃增压和水动力等。印支晚期-燕山晚期:构造变动剧烈期,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流体驱动力主要是构造应力、沉积压实;在构造运动稳定期,流体驱动力主要是浮力、生烃增压等;喜山期川西坳陷遭受强烈的构造变动,流体驱动力主要是构造应力。其中水动力明显受压实作用、构造应力控制。 建立了三种成藏模式:高压驱动、浮力驱动、水动力驱动成藏模式,在复杂地史演变下这三种驱动模式往往以一种驱动模式为主,其它驱动模式为辅。 根据川西坳陷须家河组烃源、储层、封盖、古隆起、圈闭以及成藏动力主控因素的评价,按构造区带优选出6个有利区带,确定出9个重点勘探区域。 根据圈闭综合排队及钻探目标优选评价的结果,结合勘探现状及取得的成果,按照先易后难、先大后小的原则分为战略展开、战略突破、战略准备等3个层次依次展开17个目标、25个子目标,其中战略展开层次的4个目标、6个子目标分别为:孝泉-新场地区(须二、须四)、大邑构造(须三、须二)、丰谷(须四)、高庙子-合兴场地区(须二)。 【关键词】:川西坳陷 须家河组 成藏动力学 致密砂岩 天然气 热力场 超压 流体动力 成藏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前言10-22
  • 1.1 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10-11
  • 1.2 研究现状11-16
  • 1.2.1 致密砂岩气藏方面11-14
  • 1.2.2 成藏动力学方面14-15
  • 1.2.3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油气地质研究现状15-16
  • 1.3 主要研究内容16-17
  •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17-18
  • 1.5 论文的实际工作量18-19
  • 1.6 论文主要成果及创新点19-22
  • 第2章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天然气基本地质特征22-50
  • 2.1 构造形变及演化特征22-25
  • 2.1.1 构造形变特征22-23
  • 2.1.2 构造演化23-25
  • 2.2 上三叠统地层沉积及充填特征25-33
  • 2.2.1 沉积相模式25-30
  • 2.2.2 沉积充填特征30-33
  • 2.3 含油气系统静态地质要素特征33-50
  • 2.3.1 烃源岩特征33-37
  • 2.3.2 储层特征37-44
  • 2.3.3 盖层特征44-47
  • 2.3.4 圈闭类型47-50
  • 第3章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热力场与油气生成研究50-73
  • 3.1 川西坳陷今温度场特征50-52
  • 3.1.1 恒温带深度与温度的确定50
  • 3.1.2 川西地区地温梯度50-51
  • 3.1.3 地温随深度的变化51-52
  • 3.2 川西地区地质温度计组合研究52-63
  • 3.2.1 镜质体反射率53-56
  • 3.2.2 煤挥发分(Vr)56
  • 3.2.3 流体包裹体测温56-58
  • 3.2.4 矿物裂变径迹测温58-61
  • 3.2.5 粘土矿物相61-62
  • 3.2.6 热解峰顶温度(Tmax)62-63
  • 3.3 几种研究古地温方法的比较63-65
  • 3.3.1 叠加型64
  • 3.3.2 阶段型64-65
  • 3.4 川西坳陷古地温场特点65-68
  • 3.4.1 地温古高今低65-66
  • 3.4.2 平面上纵横方向变化大66-67
  • 3.4.3 生烃作用发生较早、早期成藏具有普遍性67-68
  • 3.4.4 造成储层砂岩普遍致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68
  • 3.5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生烃史研究68-73
  • 3.5.1 生烃量计算69
  • 3.5.2 生烃高峰期69-72
  • 3.5.3 排烃高峰期72-73
  • 第4章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超压史研究73-90
  • 4.1 须家河组现今地压场分布特征73-77
  • 4.1.1 须家河组今地压场平面展布特征73-75
  • 4.1.2 须家河组今地层压力纵向分布特征75-77
  • 4.2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构造应力场研究77-84
  • 4.2.1 模型设置及岩石力学参数79
  • 4.2.2 构造应力为NW 向的构造应力场模拟79-82
  • 4.2.3 燕山运动早中幕构造应力场模拟82-83
  • 4.2.4 盆地喜马拉雅运动Ⅰ幕(四川运动)模拟83-84
  • 4.3 地压场的演化84-90
  • 4.3.1 印支晚期的欠压实增压85
  • 4.3.2 燕山期生烃增压85-87
  • 4.3.3 燕山期构造挤压增压87-89
  • 4.3.4 喜山期构造挤压增压89-90
  • 第5章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流体动力学研究90-117
  • 5.1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流体运移的相态90-93
  • 5.2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流体运动的动力来源93-99
  • 5.2.1 沉积物沉积压实作用产生的动力作用94-95
  • 5.2.2 生烃增压作用95-96
  • 5.2.3 浮力和毛细管阻力叠加产生的作用力96-99
  • 5.2.4 构造动力99
  • 5.3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流体势能演化99-108
  • 5.3.1 水势99-103
  • 5.3.2 油势103-104
  • 5.3.3 气势104-108
  • 5.4 须家河组油气输导系统108-114
  • 5.5 成藏流体动力系统划分114-117
  • 第6章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模式117-138
  • 6.1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油气成藏期117-118
  • 6.2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油气成藏模式118-124
  • 6.2.1 水动力驱动成藏模式119-120
  • 6.2.2 浮力驱动成藏模式120-121
  • 6.2.3 高压驱动成藏模式121-124
  • 6.3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勘探目标优选124-138
  • 6.3.1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有利区带评价124-127
  • 6.3.2 圈闭综合评价127-134
  • 6.3.3 勘探目标优选134-138
  • 结论138-142
  • 致谢142-143
  • 参考文献143-148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14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油气钻井工程安全评价研究    陈燕

四川西部沉积物中饱和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研究及其环境意义    王玉斌,关平,刘文汇

黄骅凹陷中区和南区古地温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邹海峰,徐学纯,高福红,刘立

川西前陆盆地碎屑岩天然气跨层运移过程中的相态演变    徐国盛,刘树根,李国蓉,王敏杰

临南地区石油运移方向与成藏期次研究    陈庆春,林玉祥,唐洪三

泥灰岩的生、排烃模拟实验研究    王兆云,程克明,张柏生,范璞

油气成藏流体动力系统分析原理及应用    康永尚,庞雄奇

论油气系统与油气系统动力学    吴冲龙,王燮培,何光玉,李绍虎,毛小平,杨甲明,吴景富,何大为,潘明太

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运聚动力学特征及其类型    邹华耀,向龙斌,梁宏斌,朱庆忠

川西地区须家河组异常压力演化与天然气成藏模式    王震亮,孙明亮,张立宽,李耀华,张健

油气成藏动力学及其研究进展    郝芳,邹华耀,姜建群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前景    李宗银

新疆富蕴县沙尔布拉克地区南明水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张家震;徐备;庞绪勇;卫巍;王宇;

中国油气二次运移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李多丽,关平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新生代火山岩K-Ar地质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杨默函;侯贵廷;史謌;

新疆富蕴县沙尔布拉克地区南明水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张家震;徐备;庞绪勇;卫巍;王宇;

新疆柯坪地区碳酸盐岩对构造裂缝发育的影响    张鹏;侯贵廷;潘文庆;琚岩;张庆莲;李乐;舒武林;

埕北258井地质勘探成果浅析    单衍涛;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地区深层异常压力分布及其成因    王宏语,康西栋,李军,程日辉,刘文龙

黑龙江省东部残留盆地群构造演化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曹成润,郑庆道

大港探区油气形成过程的古地温特征及其演化    徐学纯,邹海峰,高福红,杨永昌,孙晓明,肖敦清,伍战国

大港滩海区沙一段下部方解石脉的地球化学与包裹体特征——以港深 67井为例    刘立,孙晓明,董福湘,马锋,马艳萍

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砂岩输导层量化表征及有效性评价    赵健;罗晓容;张宝收;赵风云;雷裕红;

地球科学新理论、新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冯志亮;姚亚明;崔树军;周继军;陈建军;

霍拉山推覆带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张辉;金贝贝;林水清;左丽群;

油气运聚动力学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罗晓容;

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研究进展:回顾与展望    何丽娟;汪集旸;

峨眉山超级地幔柱对四川盆地烃源岩热演化的影响    朱传庆;田云涛;徐明;饶松;袁玉松;赵永庆;胡圣标;

THE EFFECT OF EMEISHAN SUPPER MANTLE PLUME ON THE THERMAL EVOLUTION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IN THE SICHUAN BASIN    

大庆油田西部地区姚一段油气成藏动力学过程模拟    雷裕红;罗晓容;潘坚;赵建军;王鸿军;

渤海湾盆地车西洼陷地层压力特征分析    万志峰;蔡周荣;梁正中;刘维亮;罗继文;高惠君;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在新228区块整体调整中的应用    黄卓;王振军;潘文辉;马红军;翟维江;

储层钻井液气体定量检测影响因素及方法研究    王印

济阳坳陷深层碎屑岩储层物性及其流体实时评价    邓美寅

单个油气包裹体检测技术及应用    杨爱玲

东濮古近纪伸展断陷构造样式    程秀申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成藏体系及资源潜力    徐忠美

廊固凹陷大兴砾岩体天然气藏评价预测研究    王连山

东濮凹陷文留地区含盐层系油气成藏机理与模式    慕小水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超低渗透大型岩性油藏成藏机理研究    邓秀芹

低渗储集体的形成演化及其对油藏分布的影响    高潮

老君庙油田古近纪L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    朱宗良

中国北方地区中、新生代古地理与油气资源关系    马浩宁

西乌旗地区古生代地层格架及油气远景    高小跃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沉积微相识别方法研究    刘明珠

北二区东高台子油层剩余油分布研究    王子

勘探专业数据库建设及应用研究    张超文

苏码头蓬Ⅲ气藏难动用区块开发    付蓉

油藏平均地层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王健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苏德尔特构造带的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研究    吕明

基于GIS的石油勘探开发综合录井图处理系统    张玮

塔北西部英买力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    王虎

安全评价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任建国

浅谈安全评价    朱智钊;

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    宋宝成;

钻井工程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高藏英;

基于熵权与未确知测度模型及其在煤矿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陈祖云;杨胜强;邬长福;

矿井安全生产的神经网络评价    徐君;

基于递阶灰色多层次方法的煤矿安全评估模型    汪克亮;杨宝臣;杨力;

关于加强钻井企业设备管理的探讨    臧天兴;

LEC评价法在非煤矿山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石永国;傅忠清;郑敏;

Gray-FAHP集成法在矿井瓦斯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刘海涛;

矿井安全非线性动力学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    施式亮

煤矿动态综合安全评价模式及应用研究    许满贵

油气钻井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    赵俊平

建筑施工危险源安全评价及管理的方法研究    张军

煤矿动态安全评价及预测技术研究    李江

山区高速公路施工安全评价及预警研究    王开凤

知识经济下企业智力资本管理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冯勇

中国南方古生界典型古油气藏解剖及勘探启示    徐言岗

鄂尔多斯地块早古生代盆地演化与物质聚集规律    陈安清

陆上油气钻井作业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    刘菊梅

钻井工程监控管理系统研究    张成功

内生经济增长与结构方程模型应用研究    郭鹏辉

校园计算网格分布式中间件的研究与实现    彭晓川

钻井工程HSE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模式研究    崔文彩

影响公司治理风险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于福凤

安全评价在某化工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刘寅生

同天大型综合超市顾客满意度测评研究    李洁晶

结构方程模型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    陈卓亚

青年人服装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建模研究    许文武

钻井虚拟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高飞

中国油气二次运移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李多丽,关平

川西拗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天然气成藏模式和盖层封闭机理    王允诚,朱永铭

川西上三叠统高压封存箱与天然气成藏关系研究    徐国盛,刘树根

川西坳陷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气藏成藏机制研究    吴铬,李华昌

龙门山造山带盆山转换时期的流体及流体迁移特征    刘树根,王国芝,徐国盛,李国蓉

川西孝泉构造上三叠统超致密储层演化特征    吕正祥

ESR测年技术在裂缝型储层研究中的应用    张哨楠,李德敏,邓礼正,刘长春

龙门山山前带北段油气远景评价    童崇光,胡受权

残余盆地成藏动力学过程研究方法    王英民,钱奕中,邓林,贺小苏,董伟

新场气田沙溪庙组气藏地层应力场测井分析    刘金光,李涛,何传亮

大中型油气田烃源岩与储集层空间关系及其演化    秦峰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东部构造变形特征和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    陈晓华,李贵学,赵泽江

轻烃指纹参数在川西坳陷天然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唐艳,叶军

川西坳陷中深层裂缝的识别与预测    徐言岗,徐宏节,虞显和

论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气田水化学场及其分带    汪珊

川西坳陷致密非均质储层地震识别技术    李显贵,甘其刚

川西坳陷侏罗系沉积岩相与生烃关系研究    王亮国,曹烈,邓康龄,叶军,潘丽华

川西坳陷的天然气是深盆气吗?    叶军

川西坳陷天然气运聚模拟研究    曹烈,周兴毅,邓永富,安凤山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储集岩的地质特征    郭东晓

川西坳陷碎屑岩远源气藏圈闭的有效性    李书兵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致密砂岩气藏储层随机建模研究    贾庆素;汪时成;

川西坳陷沙溪庙组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曾小英;

海底生物成因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动力学研究    吕万军;杨木壮;吴能友;金庆焕;

孔隙介质条件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张金川;张一伟;

川西坳陷联合利用λ和μ进行油气预测探讨    段文燊;吴朝容;

苏里格大气田天然气成藏地球化学研究    李贤庆;王康东;孔龙玺;冯松宝;王娟;黄传波;王萌;

海洋天然气渗漏系统水合物资源动力学评价    陈多福;冯东;苏正;刘芊;

库车坳陷依南2气藏天然气成藏运聚模式    李贤庆;肖贤明;唐永春;米敬奎;申家贵;肖中尧;

中国西部复杂含油气系统成盆、成烃、成藏动力学研究趋势    彭平安;

苏北盆地第三系成藏动力学特征    陈安定;肖秋生;刘玉瑞;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气水分布课题完成    朱彤 李静

川西坳陷油气资源量计算项目获优秀评价    江其勤

首部天然气成藏地球化学示踪体系专著问世    江其勤

西南油气田牛年喜冒“牛气”    记者 蔡涛

裂缝预测:缚住“气龙”出深层    陈明泉 郭望

加强川西下寺古油藏研究    腾格尔 李武 蒋启贵

中国石化咨询委为川西深层勘探潜力把脉    朱彤 李静

上百亿难动用储量可望升级动用    任山 黄小军

西南油气田发展呈现四亮点    记者 张勇林

我首台12000米特深井钻机投入使用    记者 瞿剑

致密砂岩天然气成藏动力学研究    曹烈

莺琼盆地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成藏动力学研究    黄保家

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及目标评价    沈平

伊通盆地成藏动力学研究    曹强

川西坳陷中北部三叠系雷口坡组—马鞍塘组储层特征及油气勘探前景    秦川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探井地应力解释与井壁稳定性评价    谢润成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成藏年代学及流体演化特征研究    李书兵

致密碎屑岩储层特征与裂缝发育带预测    陈汉军

塔河油田奥陶系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动力学研究    饶丹

川西中江地区沙溪庙组天然气成藏及有利区带预测研究    黎从军

川西坳陷合兴场、东泰、罗江地区构造演化及断裂活动期次    邹云

川西坳陷与右江盆地泥盆纪生物礁发育分布特征研究    万洪程

川西坳陷合兴场—罗江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致密裂缝性砂岩储层预测    叶泰然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沉积相及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    陈学华

现今地应力场特征与评价——以川西坳陷中部侏罗系为例    李毓

川西坳陷侏罗系沙溪庙组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张慧娟

川西坳陷鸭子河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评价    张银德

川西坳陷南部侏罗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古俊林

基于地震图像分析的川西坳陷构造建模研究    欧阳敏

川西坳陷中段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碳酸盐岩油气储层特征研究    揭君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