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天然气基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06:09
热度:

天然气基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的研究【摘要】: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既是中国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重要措施,更是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创新发展模式的重要手段。构建

【摘要】: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既是中国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重要措施,更是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创新发展模式的重要手段。构建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多联产系统,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废弃物排放的有效途径。 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开展天然气基热力循环与化工过程系统集成整合原则、合理匹配关系的研究,旨在提出甲烷CO2转化反应与天然气基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集成的理论规律,开拓新颖的天然气基CO2准零排的热力循环系统,以及开拓天然气基化学品生产(甲醇或二甲醚)与热功转换有机整合的多联产系统,并研究上述创新流程内在作用机理和系统特性。本文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基于对甲烷转化成合成气过程中转化反应条件对甲烷转化率和吸收所需能量品位的影响规律的研究,提出在甲烷CO2转化反应中提高CO2与甲烷的转化反应的物质的量比,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可以提高甲烷的转化率,降低CO2与甲烷的转化反应热源的温度,吸收更多低品位热,提高系统的热集成度。二是可以提高合成气中的CO的含量。因为在相同的条件下,富CO气体比富H2气体能够释放出更多的热量,使动力侧的热功转化效率提高。将CO2的甲烷转化反应与O2/CO2循环结合,不仅可以获得系统的能量高效利用,而且可以进一步整合系统的碳氢资源转化与利用,以及实现CO2的捕集,形成构建新型动力循环和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的有效途径。 本研究提出了一个由天然气CO2转化化学回热动力循环和氨吸收式制冷循环构成的新型CO2和NOx准零排放的02/C02热力循环系统。该热力循环采用天然气CO2转化化学回热,回收较高温度的燃气透平排气热量,采用氨吸收式制冷循环回收较低温的排气热量,并用产生的冷量作透平进气冷却。利用图式(?)分析工具EUD,本文剖析了CO2转化的化学回热和排气余热制冷用于透平进气冷却等过程对系统低品位能量的(?)再生作用,揭示了高效天然气动力转化系统能量集成的热力学原理。探讨了该循环的热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参数,考察了循环压比和进气冷却温度对系统循环的影响规律。 针对甲醇与动力多联产系统,本研究首先构思和设计了一种新颖的甲醇与动力多联产系统。通过分析二段联合转化甲醇工艺和化学回热动力循环,提出了甲醇动力多联产系统的关键集成要素,探讨了系统关键因素对多联产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运用图式炯分析工具EUD对新系统的能量的利用状况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高效天然气基甲醇动力多联产系统能量集成的热力学原理和多联产系统组分转化与能量转换利用之间的耦合机理。同时,本研究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回收CO2的甲醇与动力多联产系统。研究了系统关键因素对多联产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说明了高效天然气基甲醇动力多联产系统能量集成,清洁能源生产与CO2分离的集成方法。 针对二甲醚与动力多联产系统,本研究首先基于对天然气基二步法合成二甲醚工艺和化学回热动力循环的分析,构思和设计了两种二步法制二甲醚工艺的动力多联产系统,并分析了新系统的能量利用状况。 同时,本研究还提出了两种新颖的一步法制二甲醚工艺与动力多联产系统。通过分析合成气碳氢比和CO2对一步法制二甲醚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天然气基一步法制二甲醚动力多联产系统的关键集成要素。 【关键词】:天然气基多联产 甲烷CO_2转化 化学回热 能量集成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E64
【目录】:
  • 学位论文数据集3-4
  • 摘要4-7
  • ABSTRACT7-16
  • 符号说明16-18
  • 第一章 绪论18-33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8-19
  • 1.2 天然气利用概述19-29
  • 1.2.1 天然气制合成气技术19-23
  • 1.2.2 天然气基清洁燃料的生产23-26
  • 1.2.3 化学回热技术与O_2/CO_2动力循环26-29
  • 1.3 多联产系统的研究29-31
  • 1.4 论文研究内容31-33
  • 第二章 转化反应与天然气基多联产系统集成33-42
  • 2.1 能量高效利用与转化反应的理论33-39
  • 2.2 天然气基多联产系统有效集成途径39-41
  • 2.3 小结41-42
  • 第三章 天然气CO_2转化化学回热热力循环42-59
  • 3.1 概述42-43
  • 3.2 新循环构思与流程描述43-44
  • 3.3 热力学分析评价指标44-46
  • 3.4 系统模拟与分析46-54
  • 3.4.1 模拟结果46-49
  • 3.4.2 图式(火用)分析49-54
  • 3.5 新循环热力性能分析54-57
  • 3.6 新循环技术特点57
  • 3.7 小结57-59
  • 第四章 天然气基甲醇-动力多联产系统59-82
  • 4.1 甲醇动力多联产系统的构思与集成要素59-60
  • 4.2 甲醇动力多联产系统流程描述与特征60-67
  • 4.2.1 甲醇工艺流程描述60-63
  • 4.2.2 联产合成气的动力循环流程描述63-64
  • 4.2.3 多联产系统流程描述与特征64-67
  • 4.3 模拟结果与分析67-76
  • 4.3.1 模拟基础数据及参数设定67-69
  • 4.3.2 模拟结果与分析69-76
  • 4.4 多联产系统性能分析76-80
  • 4.4.1 压力对多产系统性能的影响76-79
  • 4.4.2 入塔H_2/CO比对多联产性能的影响79-80
  • 4.5 小结80-82
  • 第五章 回收CO_2的甲醇-动力多联产系统82-93
  • 5.1 MEA回收CO_2流程描述82-83
  • 5.2 系统流程描述与特征83-87
  • 5.3 模拟结果与分析87-88
  • 5.4 多联产系统性能分析88-92
  • 5.4.1 压力对多产系统性能的影响88-90
  • 5.4.2 入塔H_2/CO比对多联产性能的影响90-92
  • 5.5 小结92-93
  • 第六章 天然气基二甲醚-动力多联产系统93-109
  • 6.1 二甲醚工艺概述93-94
  • 6.2 二步法制二甲醚-动力多联产系统94-101
  • 6.2.1 二步法制二甲醚工艺流程描述94-95
  • 6.2.2 二步法制二甲醚-动力多联产系统流程描述与特征95-100
  • 6.2.3 模拟结果与分析100-101
  • 6.3 一步法制二甲醚-动力多联产系统设想101-107
  • 6.3.1 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的热力学分析101-104
  • 6.3.2 一步法制二甲醚多联产系统集成要素与构思104-107
  • 6.4 小结107-109
  • 第七章 结论109-112
  • 参考文献112-120
  • 附录120-130
  • 附录1 二段联合转化甲醇工艺基础文献数据120-124
  • 附录2 二段联合转化甲醇工艺基础模拟数据124-128
  • 附录3 两步法合成二甲醚工艺基础文献数据128-129
  • 附录4 两步法合成二甲醚工艺基础模拟数据129-130
  • 致谢130-131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131-132
  • 作者和导师简介132-133
  •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133-13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甲醇、电的多联产系统分析(上)    麻林巍,倪维斗,李政,任挺进

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甲醇、电的多联产系统分析(下)    麻林巍,倪维斗,李政,任挺进

煤基氨-动力多联产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张向荣;高林;金红光;蔡睿贤;

新型二甲醚-发电多功能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刘广建;刘宇;李政;倪维斗;徐恒泳;

甲醇/电多联产系统变工况特性的研究    刘培;高健;李政;

天然气和二氧化碳转化制合成气的研究Ⅲ.催化剂抗积炭性能    史克英,徐恒泳,商永臣,范业梅,徐国林

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能源系统——资源/能源/环境整体优化与可持续发展    倪维斗,李政,薛元

清洁燃料生产技术的新进展    李大东,蒋福康

甲醇—动力联产系统热功转换过程分析    王逊,肖云汉

中低温余热与甲醇化学间冷相结合热力循环研究    洪慧,金红光,李涛,蔡睿贤

天然气化工的应用研究进展    朱德春;

通过博源甲醇项目浅析甲醇合成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聂磊;曹金松;

国内外甲醇合成工艺评述    罗乐;聂容春;徐初阳;王允雨;申秀梅;

甲醇合成结蜡寻因    陈程;

CH_4-CO_2转化制合成气催化反应及其进展    叶青,陈永宝,金钧,王道

天然气、CO_2转化制合成气催化反应性能的研究──(Ⅰ)催化反应性能的研究    叶青,金钧,王道,武少华,沈忱,周克斌

天然气、CO_2重整催化反应的研究(Ⅱ)──积炭的防止    叶青,郭中信,陈永宝,周志清,徐恒泳,徐国林

二甲醚经济与中国的能源和环境    倪维斗,靳晖,李政,郑洪弢

生物质(秸杆)气合成燃料甲醇的可行性研究    雒廷亮,许庆利,赵军,孟校威,刘国际

合成甲醇铜基催化剂失活剖析    王秀清,张存旺

采用三种反应器模型对合成氨原料气醇化反应过程模拟计算的比较分析    田薇雯;王君;李静;

低温液相合成甲醇用催化剂的稳定性研究    黄利宏;储伟;江永强;

国内外生产清洁汽油技术进展    冯秀芳;

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研究进展    贾云刚;张铁珍;高善彬;马丽娜;

生物质直接气化转化可以替代天然气工艺研究    朱波;陈汉平;鞠付栋;王贤华;杨海平;

磨损试验对柴油添加剂润滑感受性的考察    颉敏杰;蒲晓琴;夏群英;谢惊春;金志良;

基于煤气化多联产的生态工业系统探讨    周丽;胡晓;胡山鹰;金涌;

新型煤化工对我国CO_2排放的影响及对策    李强;朱兵;周文戟;居中军;胡山鹰;

天然气基多联产系统研究进展    徐钢;李洪强;韩巍;金红光;

预转化催化剂失活原因的分析    于静;常玉红;于宏伟;赵萍;徐显明;

燃气轮机双燃料燃烧室流场及污染排放数值研究    穆勇

污泥热解制取富氢燃气实验及机理研究    熊思江

无控制Ⅱ型动量交换型径向流反应器催化剂封和床层流场行为的研究    李瑞江

磷改性催化剂一步合成二甲醚研究    陈樑

晶格氧部分氧化甲烷制取合成气的基础研究    魏永刚

Ni基催化剂上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的研究    张安杰

联合循环电站改造为IGCC和甲醇联产系统的研究    周贤

合成气为核心的能源化工系统的系统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    刘敬尧

柴油机燃用F-T柴油的基础研究    刘立东

脱油沥青气化过程及其在IGCC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蒋德军

化学回热循环与水系统仿真研究    杨仁

甲醇合成反应器制造工艺研究    苏殿斌

燃气轮机化学回热循环燃料转化技术研究    徐长松

化学回热器结构设计及性能分析    许亮

双燃料喷嘴设计与燃烧流场数值模拟    杨洪磊

燃气轮机化学回热实验台双燃料控制系统研究    王涛

NC309型甲醇合成催化剂的动力学研究    柳祥伟

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醚浆态床反应器及工艺流程数学模拟    胡智力

循环流化床热电气焦油多联产技术的试验研究    温亮

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重整甲烷制氢的研究    钟犁

煤的超清洁利用──多联产系统    倪维斗,李政

Ni整体型催化剂大空速甲烷自热氧化制合成气    王亚权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载体及助剂对Ni系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余林,袁书华,田久英,王升,储伟

Ni/Al_2O_3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机理    沈师孔,李春义,余长春

V-Mg-O催化剂用于丁烷氧化脱氢制丁二稀和丁烯    葛善海,刘长厚,张守臣,王连军,赵修仁

多联产系统:综合解决我国能源领域五大问题的重要途径    倪维斗,郑洪弢,李政,江宁

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甲醇、电的多联产系统分析(上)    麻林巍,倪维斗,李政,任挺进

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甲醇、电的多联产系统分析(下)    麻林巍,倪维斗,李政,任挺进

双柱串联色谱一次分析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产物    张兆斌,余长春,沈师孔

Ni系列催化剂上甲烷直接氧化制合成气    曹立新,陈燕馨,李文钊

多联产系统研究进展    梁浩楣;

煤基化工与动力多联产系统开拓研究    金红光,高林,郑丹星,刘泽龙,林汝谋,蔡睿贤

煤的超清洁利用──多联产系统    倪维斗,李政

利用鲁奇技术发展煤化工多联产系统    武晋强

利用鲁奇技术发展煤化工多联产系统(续)    武晋强

煤基多联产系统(化工过程-动力装置)的分析    倪维斗,李政,江华

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及其集成优化机理    林汝谋;金红光;高林;

发展中的现代煤化工多联产    唐宏青;

基于煤气化多联产的生态工业系统探讨    周丽;胡晓;胡山鹰;金涌;

兖矿集团煤基多联产系统规划简介    李刚;韩梅;

以“煤催化热分解—煤焦气化耦合技术”为核心的煤炭多联产系统    马晓迅;

天然气基多联产系统研究进展    徐钢;李洪强;韩巍;金红光;

基于煤气化多联产的生态工业系统探讨    周丽;胡晓;胡山鹰;金涌;

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系统    倪维斗;

煤炭多联产系统气化炉流场数值模拟    晋国栋;杨宁;姚建中;李静海;

煤热解多联产技术用于新疆伊犁煤制天然气项目的建议方案说明    王五一;

多联产 煤炭清洁利用的必然选择    石新忠

中国能源战略:大力发展多联产和核电    倪维斗 郑洪弢

生态上海 一首绿岛小夜曲    记者 蔡波

推动“洁净煤电”上海责无旁货    记者 耿挺

长期能源短缺求解 煤气化多联产待推    本报记者 张星宙 陆文辉

推进洁净煤产业化 发展多联产空间大    王红

低碳经济的希望工程    本报记者 杨忠阳 实习生 曾妮

双气头多联产示范工程启动    王乐意

IGCC多联产应打破行业界限    本报记者 胡学萃

多联产格局将延伸山西煤化工产业链    石新忠

煤基多联产系统中动力生产过程的分析    李现勇

煤基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开拓研究    高林

天然气制乙炔工艺的氢能利用与多联产系统    王志方

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及化学能梯级利用机理研究    陈斌

天然气基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的研究    曹文

CO_2捕集能耗最小化机理及煤制天然气动力多联产系统    李胜

多联产CCS的全生命周期综合评价与系统集成研究    林湖

生物质与天然气基及其互补的多联产系统集成开拓研究    李洪强

煤基多联产系统的全生命周期评价及关键问题研究    梁晓晔

焦炉煤气与气化煤气基焦炭、化工与动力多联产系统及集成机理    孙士恩

双气头多联产系统的经济评估    薛冰

煤与生物质互补多联产系统研究    王茹

煤基多联产系统总体性能分析    赵振可

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系统的能量分析    张晋

双气头多联产系统的模拟与评价    郑安庆

气化过程对多联产系统能量利用率作用的分析    薛永锋

双气头多联产系统中主要化工单元过程工艺参数的优化    葛玲娟

镍催化剂用于双气头多联产系统重整反应单元研究    任琳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站多联产系统研究    贾楠

低价煤热解多联产技术综合评价及决策支持    窦雅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