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山西断陷带地热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5:56:25
热度:

山西断陷带地热研究【摘要】:正 山西断陷带是我国著名的地震活动带之一,其地震活动频繁,强度大,震源浅,破坏性严重.据历史记载,公元前231年起到现在,山西境内发生M_s≥5级地震6

【摘要】:正 山西断陷带是我国著名的地震活动带之一,其地震活动频繁,强度大,震源浅,破坏性严重.据历史记载,公元前231年起到现在,山西境内发生M_s≥5级地震63次,其中8级地震2次,7—7.9级地震4次,6—6.9级地震10次,5—5.9级地震47次.就临汾盆地来 【作者单位】: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大地热流 热结构 地震活动
【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
【正文快照】: 山西断陷带是我国著名的地震活动带之一,其地震活动频繁,强度大,震源浅,破坏性严重.据历史记载,公元前231年起到现在,山西境内发生M,)5级地晨“次,其中8级地‘以, lI门震2次,7一7.9级地震4次,6一6.9级地震10次,5一,9级地震47次。就临汾盆地来说,1695年5月临汾曾发生8级大地震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沁水盆地大地热流与地温场特征    孙占学;张文;胡宝群;潘天有;

山西断陷带地热特征与地震活动性    吴乾蕃;祖金华;廉雨方;谢毅真;

沁水盆地地温场特征及其与煤层气分布关系    孙占学;张文;胡宝群;李文娟;潘天有;

山西断陷带垂直形变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张崇立

重磁位场新技术与山西断陷盆地构造识别划分研究    刘金兰

山西隆起区断陷地震带地震地质条件及地震发展趋势概述    邓起东 ,王克鲁 ,汪一鹏 ,唐汉军 ,吴裕文 ,丁梦麟

1986年山西运城震群序列    吕培苓

山西地震带形变应变场及中强地震危险性分析    王秀文,赵新平,赵丽华,彭浩

中国北部和东北部构造地貌发育和第四纪构造应力状态的关系    杨景春

华北地区M_S≥6.5级地震震源断层参数的研究    李铁明;沈正康;徐杰;万永革;

临汾裂谷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数值模拟    强祖基,谢富仁

山西地震带中小震精确位置及其显示的山西地震构造特征    宋美琴;郑勇;葛粲;李斌;

GPS观测的活动断裂滑动速率及其对现今大陆动力作用的制约    张培震,王敏,甘卫军,邓起东

中国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邓起东 ,张裕明 ,许桂林 ,范福田

纵贯中国东部一条新的巨型构造带    刘行松

我国板内地震和中新生代应力场    汪一鹏

龙门山活动构造与汶川地震地表破裂研究    闫亮

华北地块近期构造变形和强震活动特征研究    唐方头

桑干河阳原—涿鹿段地貌演化与新构造    张文朋

基于DEM的活动构造地貌参数研究    毕丽思

兰州段0.8Ma B.P.黄河阶地与黄土高原地面抬升研究    胡春生

山西地堑系活动断裂与地震、地裂缝灾害研究    易锦俊

汾渭地震带地震活动性研究    郭秋娜

中国东部山西地堑系的形成机制及构造地貌、地震探讨    李树德

鄂尔多斯盆地与沁水盆地中生代晚期地温场对比研究    任战利,赵重远

鄂尔多斯盆地热流场特征    孙少华,刘顺生,汪集 

山西地震带热流体对强震活动的影响    张淑亮,李冬梅,马朝辉

山西地区近期垂直形变场分析    王秀文,郭跃宏,范雪芳

华北强震区地震测深研究    赖晓玲;孙译;刘志;

重力异常小波多分辨分析分解阶次的确定    刁博;王家林;程顺有;

21世纪重力与磁法勘探的展望    管志宁 ,郝天珧 ,姚长利

平面网格位场数据的空间域非线性曲率滤波方法    郭志宏,刘浩军,熊盛青

中国重力异常的小波变换与多尺度分析    侯遵泽,杨文采

大同5.6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场变化和深部动力学过程    李清林,秦建增

南华北盆地群地温场研究    张鹏;王良书;刘绍文;李成;丁增勇;

钢筋笼长度检测技术现状及展望    赵超;樊敬亮;周忠民;朱国伟;孟娟;梁玉红;

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三版)    胡圣标,何丽娟,汪集旸

山西五台山地区地壳深部结构特征研究    赵金仁;张先康;张成科;张建狮;刘宝峰;潘素珍;

淮北煤田宿临矿区现今地温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谭静强;琚宜文;侯泉林;张文永;谭永杰;

塔里木盆地现今地热特征    冯昌格;刘绍文;王良书;李成;

沁水煤层气田高阶煤解吸气碳同位素分馏特征及其意义    胡国艺;李谨;马成华;李志生;张敏;周强;

区域构造热事件对高煤阶煤层气富集的控制    王红岩;万天丰;李景明;赵群;

构造抬升过程中煤储层吸附能力的耦合效应及控制因素    马行陟;宋岩;柳少波;姜林;洪峰;

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三版)    胡圣标;何丽娟;汪集旸;

某地区埋深400m以内地温特征及其工程意义    邓争荣;曹道宁;吴树良;雷世兵;王德行;

位场数据的曲波变换与信息提取应用    陈召曦

重磁位场新技术与山西断陷盆地构造识别划分研究    刘金兰

高温高压三相介质煤吸附瓦斯机理与吸附模型    刘高峰

五沟煤矿瓦斯地质规律研究与瓦斯预测    上官明磊

改进的非常快速模拟退火算法反演四川盆地主要构造界面形态    陆晓芳

煤系地层游离气成藏机制与模式研究    于腾飞

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游离气多赋存类型依存关系定量分析    王鹏

人工神经网络Visual C++实现及其在煤层气资源量预测中的应用    杨玉平

南海南部地区重、磁场特征及断裂分布研究    胡耀星

中国地热学研究之进展    陈墨香,汪集,邓孝

郯庐断裂带中段及邻区的地热研究    祖金华,吴乾蕃,廉雨方

江西省首批实测大地热流数据报道    胡圣标,熊亮萍,汪集旸,沈继英,李学礼,史维浚,张卫民,周文斌,孙占学,牛小平

利用气象地温资料反演大地热流    魏东平,石耀霖,汤懋苍,董文杰

青藏大地热流和高原南部的地体构造热演化模型研究    沈显杰,张文仁,张菊明,杨淑贞

地热参数及边界条件的探讨    肖丽华,张靖,孟元林,郝英芳

柴达木盆地现代大地热流和深部地温特征    邱楠生

苏北盆地的大地热流与深部状态    汪屹华

山西沁水盆地沁参1井大地热流值确定    任战利

济阳坳陷大地热流分布特征    龚育龄,王良书,刘绍文,李成,韩用兵,李华,刘波,蔡进功

汶川地震前后山西断陷带水平形变    王学忠;韩月萍;

世界地热研究与开发的现状    张季生;吴功建;

从我的经历看中国地热研究的发展    汪集旸;

利用气象地温资料计算区域大地热流方法探索    刘迁迁;魏东平;张晓惠;姜晓;

油田地热研究若干问题(详细摘要)    汪集旸;

山西断陷带重力和形变场南北差异性变化及其地震活动    李清林;范文;秦建增;王雷;

21世纪中国地热研究向何处去    汪集暘;

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三版)    胡圣标;何丽娟;汪集旸;

油气地热研究现状与问题    汪缉安;

柳州市地热研究浅议    朱国器;莫承彬;

游刃天地间    吴建秀

地热开发“热”北京    林家能 屈金星

大地热流 控制生态演变无形的手    本报记者 陈惠玲

亚太专家关注山东地热研发    记者 李国宏 秦幸福 通讯员 郭长洲

我省组织专家开展休假疗养和读书体检活动    本报记者

回灌:让天津地热水循环起来    本报特约记者 胡荣华 高素景

四季如春的农民老屋:能耗趋近于零?    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 何雪冰

重庆,温泉之都咋打造    本报记者 谢必如 特约记者 白文起

地热利用:一个新课题    本报记者 张沉

金汉绿港举行温泉地产推介会    万琼

内蒙古赤峰市热水镇地热田热资源评价    石卓

长白山地表温度反演与地热分布特征研究    许军强

亚洲地热图编制及地热潜力评估    李录娟

大瑞铁路高黎贡山越岭段热水形成机理及地温场特征分析    王迪

沉积物热导率测试仪关键技术研究    陈光华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下水循环与温度场数值模拟    尹立河

曲靖三宝地热水形成机制分析与开发利用潜力评价    马振华

洋河盆地北缘断裂带的几何结构与构造变形    周月玲

弥渡温泉地质特征及成因模式分析    姚永仲

河北省平原地区节能建筑中浅层地热能的应用研究    檀丽丽

南阳盆地地热田类型划分及地热地质特征    王肖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