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基于温度控制的就地热再生过程质量管理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5:05:32
热度:

基于温度控制的就地热再生过程质量管理研究【摘要】:就地热再生技术是近年来国内逐步推广、应用的一种比较先进的沥青路面维修技术,已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已投入应用。但是,就地热再生后形成的路

【摘要】:就地热再生技术是近年来国内逐步推广、应用的一种比较先进的沥青路面维修技术,已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已投入应用。但是,就地热再生后形成的路面质量是否满足国家规范要求,采用传统的质量控制方式能否保证施工过程质量的稳定性,这对就地热再生过程质量管理而言影响巨大,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文介绍了就地热再生技术的施工工艺,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设备及就地热再生施工特点。通过对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质量的研究,指出就地热再生过程质量管理的难点,在于就地热再生全过程质量控制。 本文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研究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指标。通过分析就地热再生复拌再生法施工过程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得出温度、铣刨深度、再生剂量、新沥青混合料量、拌合过程均匀性、摊铺厚度、碾压次数,是就地热再生过程中的重要控制指标,其中温度是关键性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温度同时影响着铣刨深度、拌合均匀性、碾压次数,而这些因素从而影响再生剂的量、新混合料量以及摊铺厚度;利用现代管理综合评价方法——灰色综合评价方法,对质量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得出温度最终影响着路面性能指标。 就地热再生过程中,对温度的控制,需要通过适时的检测方法来实现适时、全面、动态地反映就地热再生过程的温度变化情况。论文研究了采用红外图像测温技术在就地热再生过程质量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介绍了红外图像测温技术的原理,并在重庆渝武路就地热再生施工全过程中进行实际性应用。通过分析施工过程各环节温度,并通过对路面加热的热平衡分析,得出基于温度控制的质量管理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加热机速度;另一方面是加热时间。通过这两方面的分析,得出热再生机组的加热作业模式,从而对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进行温度控制,因此温度控制的关键也是质量管理的关键。 研究结果证明了基于温度控制的就地热再生过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同时,也首次验证红外图像测温技术应用在就地热再生过程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就地热再生 过程质量控制 过程质量管理 温度控制 红外图像测温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U416.21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9-10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0-13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3-14
  •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13
  • 1.3.2 技术路线13-14
  • 1.4 本章小结14-15
  • 第二章 就地热再生技术与施工过程质量管理15-27
  • 2.1 就地热再生技术15-19
  • 2.1.1 传统养护技术15
  • 2.1.2 就地热再生技术与施工工艺15-18
  • 2.1.3 就地热再生技术优势18
  • 2.1.4 就地热再生技术的应用18-19
  • 2.2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设备19-24
  • 2.2.1 国产森远机组19-21
  • 2.2.2 国外WRITGEN机组21-23
  • 2.2.3 香港英达再生机组23-24
  • 2.3 施工过程质量管理24-26
  • 2.3.1 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24-25
  • 2.3.2 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的核心25-26
  • 2.4 本章小结26-27
  • 第三章 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指标与管理评价模型27-40
  • 3.1 再生过程现行质量控制指标及标准27-30
  • 3.2 再生过程质量控制指标选取研究30-36
  • 3.2.1 再生过程质量的影响因素30-31
  • 3.2.2 AHP层次分析法31-35
  • 3.2.3 层次分析法分析评价就地热再生过程质量控制因素模型35-36
  • 3.3 再生过程质量管理路用性能验证性量化评价模型36-39
  • 3.3.1 施工过程后路用质量检测36
  • 3.3.2 路用性能验证性指标选取36-37
  • 3.3.3 质量管理路用性能验证性量化评价模型37-39
  • 3.4 本章小结39-40
  • 第四章 就地热再生施工质量控制关键——温度控制技术40-60
  • 4.1 就地热再生过程温度监控技术40-41
  • 4.2 基于温度控制的质量管理关键技术41-54
  • 4.2.1 红外图像测温技术41-42
  • 4.2.2 红外图像测温技术的应用特点42-43
  • 4.2.3 重庆渝武路红外图像实例分析43-54
  • 4.3 基于温度控制的就地热再生加热速度与加热方式54-59
  • 4.3.1 温度影响因素分析54-55
  • 4.3.2 路面加热的热平衡分析55-57
  • 4.3.3 热再生机组的作业速度及加热作业模式57-59
  • 4.4 本章小结59-60
  • 第五章 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中温度控制与质量管理案例60-73
  • 5.1 试验路段情况及质量控制标准60-65
  • 5.1.1 就地热再生质量控制标准60-62
  • 5.1.2 就地热再生质量控制因素重要性区分与关键指标62-65
  • 5.2 现场实施过程质量控制65-68
  • 5.2.1 渝武高速公路再生加热温度控制65-66
  • 5.2.2 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其余控制关键点66-67
  • 5.2.3 就地热再生过程质量控制措施保障技术67-68
  • 5.3 试验路段质量管理路用性能验证性量化评价68-72
  • 5.4 本章小结72-73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73-75
  • 6.1 主要研究结论73
  • 6.2 主要创新点73-74
  • 6.3 研究展望74-75
  • 致谢75-76
  • 参考文献76-79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7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沥青就地热再生工艺中温度的探讨    梁勇;高奖鹏;

红外热像仪在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李强;钟燕辉;张蓓;李嘉;张君静;陈忠平;

对旧沥青路面再生的研究    周浪;

高炉温度场的红外图像识别检测方法及应用    许永华,吴敏,曹卫华,宁志宇

浅谈就地热再生技术与沥青路面养护    佘兆宇;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影响分析与热平衡计算    谢艺;马尉倘;王新磊;

抓质量求发展 高科技创辉煌    王俊龙 ,王立新 ,李书锋

就地热再生沥青路面温度模型的建立与计算    卜伟;

水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损害和防治    肖耀连;

浅谈沥青路面水损坏及防治措施    问秀荣;

沥青混合料离析特征判别与控制方法的研究    彭余华

沥青路面加热方法与控制系统研究    贾生全

红外测温系统输出信息处理软件的设计    张晓冬

“汉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技术研究    马尉倘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    黄煜镔;吕伟民;汪宏涛;

基于BP神经网络时间序列方法的辽宁省建筑业经济技术指标预测    崔旖娜;王苏岩;李宏男;

影响矩阵法在南京长江三桥状态识别中的应用    冉志红;李乔;单德山;唐亮;

厂拌热再生沥青的应用研究    艾思平;

标准差权重法在番茄果实商品性状评价上的应用分析    龚元圣;王晓春;陈贤;

基于AHP与TOPSIS的水资源配置模型探讨    何逢标;

基于市场动态反应模型与计算机模拟的神华煤炭市场营销预测    李明亮;陈亮;魏立;

基于模糊AHP的珠三角都市型农业企业创新能力的测评    刘静;

安徽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分析    门可佩;魏百军;

华东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综合评价    门可佩;唐沙沙;

一种基于信息融合的高炉料面温度场建模方法    刘振焘;吴敏;曹卫华;何勇;

基于小波分解与图像增强的高炉红外图像处理方法    朱寅;吴敏;曹卫华;何勇;

基于减法聚类的模糊神经网络在水处理过程建模中的应用    王莉;沈捷;

湛江工业各部门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分析    吕渭济;孙瑶;孟毅;

模糊层次分析法在轻轨站点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张向科;刘浪;

政府应急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研究    陈娟;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张晓峰;杨芳;程春娥;白光;

不同地质气候条件对地埋管换热器的影响及其适宜性评价    唐凯;张旭;周翔;张恩泽;董丽娟;张锐;

地铁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张郭艳;宋业利;刘勇;

北京市区域功能定位评价体系研究    王滨;周琼;郭玉娟;

中药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与评价研究    许方球

区域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研究    曹静

第三方逆向物流系统构建及其运行优化研究    刘嘉莹

基于灰色评价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郑娜莎

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邓红平

R&D投入绩效评价研究    陈海波

中国林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    蒋德启

中国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公共政策研究    周垚

轻质高强混凝土脆性机理与改性研究    姜从盛

“两型”公路交通系统发展评价研究    龙传华

基于DEA的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    王惊涛

基于模糊理论的尾矿坝安全现状综合评价    王焯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高速公路线路方案优选研究    卢宇昀

基于Hopfield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    陈少华

大型商业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苟雪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企业成长性评价实证研究    张磊

我国钢铁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    孟宪宇

服装面料供应商评价方法探析    王丹琼

童装绿色设计评价体系的研究    严晶晶

集群环境下企业营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张海涛

沥青路面热再生在道路改建工程中试验应用    潘万宝

微波加热技术在清除道路积冰中的应用    关明慧,徐宇工,卢太金,徐财辉

沥青再生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颜彬,徐世法,高金歧,高原

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研究    王旭东,应鹏程,何兆益

沥青路面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内容    孙淑东

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的调查研究    王辉

纤维加强沥青路面在我国的应用    邢爱萍,孔永健

BMP位图文件的存储格式    朱彦军

利用耙松装置提高沥青路面热再生设备的施工效果    赖锦文;

沥青就地热再生工艺中温度的探讨    梁勇;高奖鹏;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热成像测温系统的研究    刘晔 

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测温技术与系统研究    邢向华

红外图像非均匀性参数测试与校正系统研究    姬皓婷

“热再生”修路王的技术特点及其经济性    胡志梅

MGAR150场拌沥青热再生设备烘干系统的特点    梁新文,张永卫

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熊巍;卢何;

浅谈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质量控制    舒开东;陈强;

浅议沥青混凝土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    张坤;马琳;曲文赫;

“热再生”修路王的技术特点及其经济性    翁杰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凝土加热时间计算方法    凌杰;

现场热再生在呼包高速公路养护维修中的应用    胡家波;马士强;庄传仪;

浅谈辽宁大锦线锦州段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的确定方法    李钰;

浅谈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合理针入度范围    曾杰;吴宁;冯强;

泛美洲高速公路哥斯达黎加境内的路面现场热再生    StephebQ.S.Lee.P.Eng.;StanE.Gonsalves.P.Eng;

再论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的发展优势    唐敬东;王建志;

高等级沥青路面早期病害与热再生养护先进技术——适合国情的热再生技术与设备    马琳;

京津塘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    董平如;沈国平;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应用及关键控制技术    梅廷义;张拥军;赵铭;戴方前;江成云;

高等级沥青路面的病害与环保养护的先进技术——适合国情的热再生技术与设备的推广应用    马琳;高民欢;

全Pd三效催化剂研究——SO_2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周泽兴;王学中;李凯;

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应用研究    王德信;徐亮;魏华;吴犇;

厂拌热再生沥青技术在广佛高速公路路面大修工程的应用    刘先淼;朱战良;王欣;何文锋;

厂拌热再生沥青技术在广佛高速公路路面大修工程的应用    刘先淼;朱战良;王欣;何文锋;

温拌技术为冷热再生锦上添花    

废弃沥青混凝土获“新生”    记者 刘爱平 通讯员 路宣

江苏千万专项资金扶持华晨华通重点项目    潘春华

上海制订再生沥青使用的政策    吴星宝赵关良

上海制定再生沥青利用政策    吴星宝赵关良

鞍山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多个奖项    赵晓英

科技造就生态路    柏润 杨光华 唐去非 江钻 鄢明民

铁西装备制造企业三成有专利    封葑特约记者 卞松林

成渝高速路斥资2.15亿元大修    吴丹、张镜、刘涛声

市区道路维护机械化成主流    记者 董馨

废煤基活性炭再生制备载铁复合材料及除砷机理研究    段昕辉

热再生技术在浙江沪杭甬高速上的应用    张新波

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研究    张文会

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工程机械化施工组织研究    陈海伟

基于PLC的沥青路面热再生养护车控制系统研究    巩少君

上海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研究    韩磊

氧化铝厂炭素车间低浓度沥青烟煅后焦吸附净化基础及应用研究    张凤霞

沥青热再生材料及设备的研究    张敏英

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的应用研究    韩青春

低温甲醇洗回收流程的计算机模拟和分析    顾劲飚

路面沥青老化的非线性模拟及再生研究    纪小平

Baidu
map